书城艺术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15257500000040

第40章 交响作品欣赏(25)

随着一声鼓、钹的敲击,战斗性的第一主题再现。渐渐地,音乐出现大量的下行音调,力度减弱——为赢得最终的胜利,俄军撤离了莫斯科城。

第二主题优美、深情,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抒发了撤退的俄军士兵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随后出现的另一主题幽默、愉快,具有舞蹈性,由长笛和英国管在铃鼓的节奏和弦乐固定音型的衬托下奏出:

这个主题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表现了战士们在战斗间歇时愉快的生活图景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第二部分),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两军酣战时的激烈场面。在这里,战斗性的第一主题用断奏轻轻奏出,《马赛曲》旋律片断在各声部轮番出现,调性的不断变换和低音区的音响色彩,使音乐罩有凶险与不祥。战斗渐渐激烈起来,震耳欲聋的鼓、钹声描绘着枪炮的轰击,在激战的高潮中音乐进入再现部。

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音乐,但有所缩减。这里,第一主题出现在乐队全奏的最强力度中,它声势浩大,更加坚毅,充满力量。很快,象征撤退的下行音阶响起,音乐力度减弱。随后,抒情性的第二主题出现。舞蹈性的另一主题重现时较为简短。战斗又打响了,《马赛曲》旋律片断再次露头,渐渐地,战斗激烈起来,在打击乐器隆隆的轰响中,乐队奏出上行与下行音流,此时《马赛曲》旋律片断放慢速度完整出现,它显得沉重而疲惫不堪。很快,《马赛曲》旋律就被淹没在由全体乐队齐奏出来的声势巨大的下行音阶之中,标志着法军的败退和彻底灭亡。

结尾,是庆祝胜利的狂欢。在鼓、钹和钟的齐鸣声中,全体乐队和加添的军乐队齐奏出引子第一主题旋律片断,这时,这一主题已由虔诚平静的情绪转为辉煌的凯旋颂歌。接着,具有号召性的引子第二主题已改变了原貌,以活泼、欢跃的形态出现。接着,低音铜管乐器和低音弦乐器一起奏出帝俄国歌的旋律片断,其他乐器继续演奏着引子第二主题。

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是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象征,是俄罗斯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宣告。最后,炮声、钟声大作,全曲在激昂、振奋的胜利气氛中结束。帝俄国歌旋律片断:

例4-274注:由于帝俄国歌《上帝保佑沙皇》,代表的是沙皇的反动统治,因此,《1812年》序曲在前苏联演奏时,常以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光荣颂》代替帝俄国歌。

这首乐曲的引子和结尾都比较长大,在音乐发展中所形成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如下所示:

《1812年》序曲创作于1880年。这年10月,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邀请柴科夫斯基为两年后即将开幕的莫斯科艺术及展览会写一首大型管弦乐曲。他提供了三种题材:(1)博览会开幕,(2)亚历山大第二加冕25周年,(3)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

作曲家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以“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为题材创作一部适合于广场演奏的大型管弦乐曲。

这座坐落于莫斯科的救主基督大教堂毁于1812年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中,因此,作品就以1812年的抗法战争为题材,为适合广场演奏和广大群众听赏,作曲家把全曲处理的十分热烈、生动。两年后,作品在展览会中首次演出,乐曲终了,全场长时间的欢呼、雀跃,宏伟的音乐在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当时的演出中,除了使用了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和一个军乐队外,音乐中直接采用大教堂钟楼的群钟和广场中庆典礼炮的轰鸣,使听众大为兴奋。乐曲获得如此的成功,连柴科夫斯基本人也没有想到,他说,估计序曲只是“很响、很闹,由于写作时缺乏热爱之情,所以艺术上的长处大概是不会有的。”“我还不曾感到如此的兴奋,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功。”《1812年》序曲很快就成为柴科夫斯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高度评价它是“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并且这样说道:“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了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这些声音表达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与其浑厚的气魄。”

思考与练习

1.简述《1812年》序曲的创作情况与表现的内容。

2.熟唱这首乐曲中你最喜欢的三个音乐主题(旋律)。

序曲《地狱中的奥菲欧》

<法国>奥芬巴赫(1819-1880)

这部序曲又称《天堂与地狱》序曲。序曲中的音乐材料,大部分直接取自于同名歌剧。

乐曲对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都进行了概括性的描绘,其中有众神指责朱庇特的闹剧场面,有对天堂与地狱的描写,有优丽狄茜的身影,也有对奥菲欧形象与心态的暗喻。

喜剧性的欢乐气氛贯穿于乐曲的始终。

音乐一开始,乐队全奏号角之音,渲染出天堂庄严肃穆的气氛。紧接着,一个轻快的音调在弦乐和木管乐器上交替奏出,似乎是众神你一言我一语在指责主神朱庇特。之后的舞曲性旋律活泼、愉快,显现出喜剧性的欢乐气氛。在单簧管奏出的华彩性乐句之后,双簧管奏出一个优美、纯净的主题,在歌剧中,表现冥王装扮成牧童用牧笛吹奏这个美妙的旋律,引诱奥菲欧的妻子优丽狄茜:

随后,在竖琴的伴奏下,大提琴深沉地奏出另一个主题,它是歌剧中优丽狄茜被魔法迷惑,在昏昏沉沉之中走向地狱与世间告别时所唱的歌曲片断。在这里,象征着优丽狄茜的形象和她的不幸结局:

下面,音乐急驰起来,低音区的急奏和颤音描绘着地狱中的阴暗和鬼怪纷沓的场景,高音区的装饰音和颤音又仿佛是闪烁的鬼火和木柴被烧得噼啪作响之声。紧接在后面的是小提琴的一段独奏,音乐柔情、忧郁,原为歌剧中奥菲欧把妻子的背影误认为是情人牧羊少女而拉奏的爱情小夜曲。之后,音乐活跃起来,柔美与刚劲形成对置,仿佛是姑娘和小伙子们欢舞的场景。在渐慢之后,全体乐队演奏出一个舒展的旋律,它那毫无修饰的旋律线和宽广、洒脱的气息,使人忘记了一切烦恼与疲惫,置身于超凡的静谧世界……似乎是优丽狄茜升入了天堂。不久,一个诙谐的音调把乐曲引向结尾。

结尾,以欢乐的情绪将音乐推向高潮,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呈现出众神欢舞的场面。其中采用了三个舞曲旋律:

《奥菲欧》原是一部悲剧,出自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奥菲欧的人,他善弹竖琴,并且有美妙的歌喉,能够用歌声征服自然和神,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树木也随之起舞。他与美丽的少女优丽狄茜结了婚,生活非常幸福。一天,妻子在河边草丛里突然被毒蛇咬死。奥菲欧悲痛至极,他弹着琴,唱着悲伤的歌来到地府。地府中所有的看守都被他的音乐所感动,允许他把妻子带回人间,但告诫他在路上千万不要回头看她。

一路上,奥菲欧遇到了许多危险,但都用美妙的歌声战胜了险阻。在快接近地面的时候,妻子摔倒了,奥菲欧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从此,优丽狄茜永远坠入阴间。

1858年,奥芬巴赫为梅哈克和哈拉维编写的歌剧脚本创作了音乐。在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悲剧内容变为喜剧情节。描述的是:奥菲欧爱上了牧羊女,优丽狄茜爱上了牧童。牧童是冥王的化身,不知情的优丽狄茜为爱所至随他走入地狱。奥菲欧非常高兴,但是按照习俗,他必须想办法找回妻子。于是,他乘着氢气球去天堂拜见神朱庇特,恳求帮助。朱庇特命令冥王将优丽狄茜还给奥菲欧,同时告诉奥菲欧一路不要回头。但朱庇特从看到优丽狄茜的第一眼起,就掉入了爱河,于是,在优丽狄茜即将步入人间时,他放出闪电,使奥菲欧不得不回头看了妻子一眼。从次,优丽狄茜再也不能回到人间。朱庇特把优丽狄茜安排在身边做了祭酒的女祭司,奥菲欧也高高兴兴地去找牧羊女了。

轻歌剧原为二幕,后来改为四幕,它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些角色,影射、讽刺了法国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的政客们。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Offenbach)是19世纪下半叶杰出的法国作曲家,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自幼移居巴黎。他14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毕业后,在巴黎喜歌剧院乐队演奏大提琴。后来,在法兰西剧院任乐队指挥。36岁时他创办了巴黎滑稽剧院,任剧院经理,创作并上演轻歌剧。他一生作有100多部轻歌剧和喜歌剧,着名的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这三部轻歌剧曾风靡一时。

其他优秀作品还有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1881)、轻歌剧《蓝胡子》(1866)等。

奥芬巴赫是轻歌剧的奠基人和确立者,他的轻歌剧常采用当时流行的各种舞曲、歌曲和小夜曲的旋律,音乐轻松、活泼、优美,配器典雅,剧中将喜剧表现手法和神话题材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情节幽默,具有讽刺意味。为轻歌剧的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序曲《地狱中的奥菲欧》与同名歌剧的联系及特点。

2.熟唱这首作品中的所有音乐主题(旋律)。

3.简述奥芬巴赫的音乐创作及特点。

交响曲《大地之歌》

<奥地利>马勒(1860-1911)

这是一部“为男高音、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是马勒全部音乐创作的顶峰之作。作品使用了较为扩充的三管编制的大型管弦乐队,音乐富于抒情性、幻想性和描绘性。其中有忧伤、孤寂和烦恼的表述,有欢乐、热情和期盼的抒发,也有对大自然的生动描绘,但音乐的基本情绪是悲观的。作品选用了我国唐代着名诗人李白写的三首诗《悲歌行》、《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孟浩然的一首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以及王维的一首诗《送别》作为歌词的基础,在音乐中,马勒根据内容的需要将歌词做了改动和调整。交响曲中,每个乐章都附有标题,作品以六个乐章的庞大结构多侧面的表达了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触。

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这一乐章采用男高音独唱和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以李白《悲歌行》中的前面两个段落作为歌词的基础,并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对歌词进行了改动。李白原诗前面两段如下: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请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

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原诗的意思是说人生短暂,借酒浇愁是面对现实的最好办法。马勒将原诗进行了很大改动,把诗句分为三个段落,在每段的结尾都加进了自己写的词“生极阴暗,死亦然”,着重表现了一种阴郁、消极的悲观情绪。马勒《愁世的饮酒歌》歌词如下:

1.酒盈金樽,在干杯前,让我为你高歌一曲!

哀愁之歌,将博得你会心的微笑!

当悲哀到来,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欢乐的歌声难久长,生极阴暗,死亦然。

2.这间屋子的主人,你的酒窖贮藏着黄金与美酒,我的诗琴已在手中,我将弹奏诗琴,举杯高歌,音乐与酒相得益彰。

偶尔得到一杯美酒,比人间所有的王国还要珍贵。

生极阴暗,死亦然。

3.天空永远蔚蓝,大地永远岿然不动,春天里百花怒放,但是,人们呵,人生几何?

即便是世间的寻欢作乐,也难有百年可享!

看那边,在月光照耀的墓地上,蹲伏着一个狰狞的鬼影——那是一只猴子!

听吧!它那凄厉的悲鸣,在充满着生的喜悦的大地中震荡!

来吧,举起斟满美酒的酒杯,一起干杯吧,现在正是时候。

生极阴暗,死亦然!

乐曲与歌词相同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后唱出两段歌词。音乐一开始,圆号奏出一个激动不安的音调:

这个音调在以后的音乐中多次出现,尤其是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或结尾处鸣响。接着,弦乐以很强的冲击力进入,这是作曲家愤世嫉俗心绪的宣泄。

随后,男高音以高亢、激越的情绪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接着,圆号那激动不安的音调再次响起,同时,木管与弦乐奏出不协和的一连串颤音,随即,男高音深情地唱出第二段歌词,旋律沿用了第一段歌词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第二部分),出现了一段由器乐演奏的音乐,最初是由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出乐曲开始时那个激动不安的音调,随后小提琴和单簧管分别奏出柔情的旋律,接着,两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音乐时而优美抒情,时而虚无缥缈,在幻想与渴望中漫荡。之后,男高音以深情、惜恋的情绪唱出第三段歌词“天空永远蔚蓝,大地永远岿然不动……”,以后,情绪渐转激动,充满了痛苦与绝望。

第三部分,乐队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在一片令人战栗的颤音之后,男高音惊恐地唱出:“看那边,在月光照耀的墓地上,蹲伏着一个狰狞的鬼影……”。最后,音乐在哀伤的情绪中结束。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采用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乐章所依据的原诗,作者至今不详,有人说是唐代诗人钱起,也有人说是张籍或张继,但这三位诗人都没有写过这样的诗作。这一乐章通过对秋天萧瑟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作曲家孤独疲惫预感死亡即将来临的悲戚心情。歌词如下:

蓝色的秋雾弥漫在湖面上,青草叶上覆盖着严霜,好似画家把翡翠似的绿粉,轻撒在娇嫩的花朵之上。

鲜花已失去它的芬芳,寒风将花朵吹落在地上。

凋谢成金色的莲花,即将随波荡漾。

我已困倦,灯已熄灭,诱我入眠,长眠之地啊,我已来到你这里,赐给我平静吧,我需要休息。

我心中的秋日过于漫长,我在孤寂中啜泣,亲爱的太阳啊,你为何不再放射光芒,亲切地把我痛苦的泪水晒干?

音乐一开始,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呆板、冷漠的流动音型,在这一背景下,双簧管吹奏出悲凉的旋律:

音乐使人联想到秋风飒飒,花草枯萎,落叶纷飞的景象。

接着,女低音以缓慢的速度唱出令人辛酸、忧伤的歌曲:

在音乐中,作曲家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极其细腻、真切,如唱到歌词“我已困倦,灯已熄灭,诱我入眠”时,旋律暗淡、呆滞:

唱到“赐给我平静吧,我需要休息”时,又充满祈求的音调;唱到“亲爱的太阳啊,你为何不再放射光芒”时,音乐洋溢出热情与渴望。其中,管弦乐队与歌声交相辉映,有机融合,为情感的表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乐章《咏少年》。这一乐章的情绪欢快,表现出青春的活力,采用男高音独唱和部分乐器演奏的形式。诗词作者的署名为“李太白”,但据查,李白没有作过这首诗。马勒所用的歌词如下:

在那小小水池的中央,伫立着一座绿色玻璃的小亭,上面盖着白色的屋瓦好像是猛虎的弓背一样,翡翠的小桥弯弯地横跨到小亭上。

朋友们在亭中相聚,穿着华丽的衣衫,饮酒畅叙,赋诗作乐,绿袖拖地,帽带飘垂。

在平静的湖水面上,一切都奇异地倒映出来,绿色的琉璃小亭,覆盖着白色的屋瓦;新月形的弯桥,犹如倒立的弓。

朋友们在亭中相聚,穿着华丽的衣衫,他们饮酒、畅叙,赋诗、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