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孙中山全传
15491200000013

第13章 求学之路(6)

他把大哥的话抛到了一边,那么大哥对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说说而已,任其自然吗?孙中山不得而知。但他迷迷糊糊地感到,大哥与他远隔重洋,对自己的言行,大哥怎么能知道呢?这样一想、孙中山便又着急起来。他是为大哥的生意不景气着急,“我该为大哥做点什么呢?”

在这前思后虑的忐忑不安中,终于到达了檀香山。孙中山顾不上喘口气,便一路紧赶,赶到大哥所在的茂宜岛。一见到大哥,孙中山吃了一惊。大哥的脸阴沉沉的,给人以怒气充溢的感觉,而丝毫没有生意失败的痛苦与哀愁,更没有兄弟相逢的喜悦与亲热。

孙中山轻轻地喊了一声:“大哥”。孙眉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然后就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孙中山看看大哥,大哥也看看他,兄弟俩像不认识似的,互相打量着,想弄清对方的心思,突然,沉默打破了,孙眉破口大骂起来:

“你这不懂事不明理的!竟敢闹殿砸像,干出这样天理不容的事。早就同你说过,不许信什么基督教,你偏不听,居然入教做了圣徒。写信叫你断绝与他们的来往,你却当成耳边风,照样与他们打得火热!你,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哥?”

孙眉越说越气,不禁扬手在孙中山脸上掴了两巴掌。古人有句俗话,叫做长兄如父。在孙眉看来,他供阿弟吃的喝的,供他上学读书,可阿弟却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一点也不听他的话,还不该教训教训他的阿弟?

孙中山一声不吭,一动不动,无论大哥是骂是打,他都认了。但是他心中的信念,头脑中的信仰,也同样纹丝不动,并且显得更为坚不可摧,无法动摇了。

孙眉的怒火换来的只是孙中山的平静,孙眉立即清楚了,他的阿弟是不会因自己的斥责而改变主意的,因此就决定采用最后一手,来迫使他的阿弟就范。

孙眉缓了口气,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然后又看了看眼前的阿弟,像在下决心似的,终于说道:

“我的财产不能给信奉洋教的人。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主意,就请把划在你名下的财产还给我。”

孙中山出于意料地平静,他抬起头,定定地望着大哥,平和而诚恳的说:

“我让大哥失望了。我不是块经商的材料,更不是个听话的弟弟,真是抱歉。中国古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能使我信服,虽然我也愿意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按中国的老办法做事。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的责任感不允许,因为我不能遵守已经败坏了的习惯。”

孙中山停了停,接着说:

“大哥过去所慷慨赠与的产业,我很乐意奉还,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属于我的东西。说实在的,财富并不能打动我的心。金钱无疑是中国的灾害之一。

金钱可以用于正当的方面,也可以用于不正当的邪门。如今的中国官场上,卖官鬻爵,贿赂公行,陷人民于水火,败坏了中国的政治。”

孙中山侃侃而谈,越说越激动。孙眉见此,也就不再说什么。第二天,兄弟俩便去了律师事务处,办理了有关财产交割的各项手续。

孙中山看到所有的文本上,都由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大哥的名字,心里倒觉得一阵轻松,心想:

“今后我就不会有什么不安了,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改良国家的事业了。”孙眉的心却有些沉重起来,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做法是否合乎情义,是否有伤兄弟之情。他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财产文契,看了看显得轻松自然的阿弟,仿佛才认识他似的,突然觉得阿弟长大了,成熟了。他不能再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阿弟了。

“始有志于革命”

孙中山又来到了茄荷蕾埠的商店。他望着商店,里面的摆设依然还是他原来设置的样子。他想:何不再动一动,怎么能老是一副旧面孔呢?

可是店员们像没听见他的话,一动也不动。反而阴阳怪气地说:“我们可没那闲功夫,要弄你自己弄吧!”

孙中山只好作罢。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一向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店员,态度何以如此冷淡。

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孙中山在店中受到的冷遇和闷气越来越多。他想去看看帐本,管事的说:“我不敢有劳大驾,还是我自己来吧。别碰了几天又走了,叫我如何管这帐?”于是,就让孙中山做些杂碎苦役,而这些活,正是他们过去不让孙中山干的。

孙中山从他们的神情态度中,终于明白过来,这是一帮势利的东西。孙中山气坏了,他本来就不想在店里工作,是大哥硬要他来的。“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窝囊气,我可受不了。我要回国,回香港继续求学去。”

这样想着,孙中山一气之下就从店里跑走了。他找到他的姐夫杨紫辉,请姐夫帮助自己回国升学,说:

“我受不了那帮势利小人的鬼气,可我又不想因这一点小事去惊动哥哥。我走了之后,你要好好帮助我大哥。我的大哥,不就是你的大哥吗?”

杨紫辉听了孙中山的话,很受感动,就竭力劝说孙中山不要走,并且说他实在拿不出足够孙中山回国的钱。孙中山也就不再多说,悄悄地离开了茂宜岛,来到了火奴鲁鲁。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孙中山,只得在街头徘徊,为无钱回国而惶恐焦急。正在这时,他碰见了他在意奥兰尼学校求学时的同学钟工宇。老同学不期而遇,两人都喜出望外。孙中山便同至钟工宇的住处,在那里暂住了下来。到了晚上,两人躺在一张床上聊天,孙中山这才把自己的境遇告诉钟工宇,并请他帮忙,借些钱给自己,好尽快回国。

钟工宇非常同情孙中山,也非常乐意帮他的忙,只是那时的他,刚刚开始经营一间裁缝店,每月的收入不过才五块钱,哪里拿得出那一大笔款子呢?

钟工宇陷入了沉思,“谁能帮这个忙呢?”突然,他想到了当年奥阿厚书院的教师英兰谛文牧师。这位老师是个热心人,当年又十分赏识孙中山,他一定会帮这个忙的。第二天,两人便来到英兰谛文开办的寻真书院。孙中山把自己的情况一说,英兰谛文立刻答应下来,说他可以在他的朋友中筹款,一定帮孙中山回国求学。

英兰谛文牧师的热心肠果然大获成功,他筹到了足够的款子。孙中山十分感激,不知道如何感谢这位可敬的老师。

钟工宇也拿出了五块钱,那是他一个月的薪金,并诚恳地对孙中山说:

“你可以在我的店中随意选用你所需要的衣物。”孙中山感动至极,也就不再客气,在同学的店中,挑选了几样他需要的东西。正当孙中山即将离开檀香山的时候,孙眉闻讯赶来了,但是任凭孙眉如何劝说,孙中山也不肯改变离檀回国的决心,说:

“船票已经买好,不能退的。”

“那我没钱给你。到时可不要怨我。”孙眉见阿弟执意要走,心里多少有点后悔和难过,但他却不愿把这心情表露出来,反而说了如此强硬的话。

“我不要你的钱,我也不会怨你。”孙中山回答得十分干脆。就这样,孙中山搭乘轮船,途经日本,辗转回到了香港。

孙中山回到香港,大约在1885年的4月底。他立即返回中央书院,继续学习。可是不久,他就接到了父母带来的口信,要他回家成婚。

孙中山暂时还不想结婚,然而他一向敬重父母,他不肯违背他们的意愿,使他们伤心。于是,接到信后,孙中山便匆匆赶回了翠亨村。

其实这成婚的事是孙眉的主意。孙眉见不能留住阿弟在檀香山助他理商,又生怕阿弟在外不知还要做出什么“非礼”的事来,就想以成婚缚住阿弟的手脚。同时,他也想弥补点什么,来平复自己对阿弟内疚的心理。因此,孙中山刚离开檀香山,孙眉就给家中汇了几百块钱,请父母迅速为阿弟操办婚事。

作为父母,当然也在为孙中山的婚事操心。孙眉的提议正合他们的心意,于是便紧锣密鼓地办起来。

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婚事操办得极为迅速。孙中山回家还不到半个月,便举行了结婚典礼。

婚礼的那一天是1885年的5月26日,新娘是本县外莹村商人卢耀显的女儿,名叫卢慕贞。夫妻俩结婚之后,生有长子孙科和女儿孙娫、孙婉。

婚后两个月,孙中也又离开了翠亨,再次返回中央书院。一年之后,也就是1886年的夏天,孙中山从这所中学毕业。

自从孙中山出走香港,到他回乡结婚的这一年多里,也即1883年12月到1885年的6月,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便是持续了一年多的中法战争。这场战争对年轻的孙中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有志于革命”的开始。

早在16世纪,法国传教士就到越南活动。其后,法国人不断向越南渗透。到1862年逼迫越南订立《西贡条约》,标志着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开端。

法国人并不满足,继续向越南大举进犯,1883年6月又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自此,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在侵略越南的进程中,始终觊觎着中国。因此,当法国人在迫使越南人屈服之后,立即把侵略矛头就指向了中国。

1883年12月16日,驻守在越南的清廷军队,遭到法国侵略者的进攻,奋起反击,中法战争于是爆发。

到了次年5月,互有胜负的中法双方在天津谈判并签订了《天津简明条约》,满足了法国侵吞越南和打开中国西南大门的侵略要求,双方暂时休战撤兵。

到了8月初,法国人又挑起事端,法国海军遂进犯基隆,向基隆猛烈炮击。基隆守军奋起抵抗,击伤敌舰两艘,击毙击伤登陆法军一百多人,打得法军狼狈溃退。

在香港读书的中国学生,自中法战争开始后,一直密切关注着战事的进展。基隆一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关心国家命运的学生,同时也使他们沉浸在忘乎所以的兴奋之中。他们买来酒菜,为胜利干杯,一起举着酒杯,哈哈大笑,高喊着:

“中国当然是会胜的。如今这班洋鬼子该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了!”孙中山当然非常关心战争动态,每天博览香港的各种中外报刊,对战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与那些人的盲目乐观不同,对战争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法国人有铁甲舰,而我军只有木制的沙船;法国人有新式的炮和精干的炮手,而我军只有很难放一响的破枪;更何况,我们的兵……他不禁想起陆皓东冒充团丁以应检阅之急的荒唐事--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一群东拼西凑而成的乌合之众,怎么能保证必定取得胜利呢?孙中山的冷静分析,却招来了人们的非议。那些为些微胜利而忘乎所以的人,竟斥责孙中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奸细”。孙中山并不想为自己辩护,“还是让事实来证明吧。”

8月23日,重新布置后的法国军舰,向马尾港发起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福建水师仓促应战,虽然奋勇还击,终因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而遭惨败。福建水师七百余名官兵殉难,十一艘战舰和十九艘运输船被击毁。马尾造船厂也同时被轰毁。

孙中山得知马尾港惨败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再次对那些盲目乐观的人说:

“木头船是经不住炮击的,我们应当制造铁的船只。对于这一点,我们不相信怎么行呢?”

侵略者的卑劣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人民,到处驱逐法国传教士,焚毁天主教堂;旅居国外的许多华侨,纷纷捐款回国,支援抗法斗争,香港各行各业的工人、商人也纷纷罢工、罢市,抗议法国侵略者的无耻罪行。

9月中旬,一艘参与侵略战争受创的法国伤舰,开到了香港船坞,要求修理。住凭舰上的法国人忽而威胁,忽而利诱,中国工人也毫不为之所动,他们决不愿意为这些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服务,决不能为他们修好了军舰让他们再来打中国人。

不久,又有法国商船到了香港,码头工人宁肯饿肚子、也不肯为他们卸货。

这些爱国举动和同仇敌汽的精神,使孙中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很快从沉痛中振奋起来。他看到了“中国人已经有了相当觉悟”,“还有种族的团结力”,不是没有办法的。

在国家面临危亡的重要关头,年近七十的退役老将冯子材挺身而出,率军赶往广西前线,毅然指挥了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战。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冯子材身先士卒,勇敢杀敌,团结各路将领,重创法军,收复谅山。法军在镇南关的失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可是,令人不解和愤慨的是,捷报传到朝廷,昏庸和怯懦的清政府不仅没有一鼓作气把法军赶走,却唱出了“乘胜即收”的论调,卑怯地要求法国政府立即议和。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法国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都得到了。

打了败仗的法国竟然成了战胜国。

战争的结局深深刺痛了孙中山的心。朝廷的腐败和卖国行径,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痛感如不改革中国的政治,国家就必然要走向灭亡。

孙中山从此立下了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决心,立下了革命救国的远大抱负。

学医南华

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了。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孙中山颇费了一番踌躇。

他清楚地知道,按照世人通常所走的,有四条仕宦之道:一是应试中举;二是投笔从军;三是有人保荐;四是拿钱买官。四条为宦之道,都离不了钱。提起这些,孙中山自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他也曾想过进军事院校。中法之战给予他的刺激太大,他想学些军事本领,学些制造武器和军舰的技术,以便在战争中打败外国侵略者,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可是,进陆军学校,须得经清政府允许。而要得到这允许,不知得送多少门包和贿赂。孙中山哪愿做这样的事?进海军学校,可福州的海军学校已被轰毁,不知还有没有其他的海军学校。

一些朋友见孙中山左右为难,打不定主意,就劝他报考神学院,将来做一名传教士。

孙中山摇摇头,说:

“基督教虽为我所信奉,但传教士却不是我所愿做的。”最后,孙中山的眼前渐渐浮现了这样一幕惨状:在福州海战中受伤的一些中国官兵,因得不到救治而痛苦地死去。他的耳畔似乎响起了非常熟悉的声音:那是在檀香山时,杜南山老师笑着对孙中山解释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中山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抉择,那就是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们服务。因为医术是救人于苦难的学问和本领,只有行医才能最有利于社会。

孙中山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喜嘉理牧师。牧师赞同他的选择,并主动将孙中山介绍到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甫华医学堂读书。喜嘉理牧师给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孙中山的情况,并请院长减免他的学费。

孙中山十分感激,拿着喜嘉理牧师的引荐信,来到了南华医学堂。

1886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二十岁的孙中山迈进了南华医学堂的大门。他找到院长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门里传出声音:“请进!”

孙中山推门进去,只见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身材高大,微微发胖的中年人,他的脸庞红润,鼻梁高高凸起,头发稀疏,已有谢顶的趋势,给人以威严和精明强干的印象。

“您就是嘉约翰院长吗?”孙中山恭敬地问道。

“是的。你有什么事?”嘉约翰院长应道。

“我想进南华医学堂学习,是喜嘉理牧师介绍我来的。这是牧师给您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