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由海外归来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国。各省都热烈欢迎,函电如雪片般飞到上海,表达了对孙中山的敬仰和对建立共和国的期望。
南京的各省联合会委派广西马君武、山西景耀月、安徽王竹怀、江西王有兰等六人为代表,专程来上海欢迎孙中山。
上海更是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各主要街道均悬挂旗帜、张灯结彩以示欢庆,上海军政和各界人士分别召开欢迎大会。12月26日,黄兴、陈其美在哈同花园举行宴会欢迎孙中山;27日,各省代表联合会的代表在静安寺路斜桥总会欢迎孙中山;29日,同盟会本部举行欢迎大会,30日,广东旅沪同乡会设宴欢迎孙中山,31日香山旅沪同乡会也设宴欢迎。
中国同盟会本部的欢迎大会在南京路外滩汇中饭店举行。当孙中山步入会场时,众皆高呼:“向孙中山致敬!”接着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孙中山含笑点头表示致谢。主持人致欢迎词后,孙中山神态庄重,发表演讲:
“本会持三大主义,倡导于世。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二者虽已将达,而欲告大成,尚须多人之努力。况民生主义至今未曾着手,今后之中国首须在此着力。”
这是孙中山在国内首次发表三民主义演说。演讲时,孙中山精神焕发,声音爽朗洪亮,清晰地回荡在会场里,强烈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就在同盟会本部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的那天上午,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筹组中央临时政府的会议,到会代表十七省四十五人,有效票是十七票。开票结果,孙中山以十六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顿时,军乐声大作,代表们起立欢呼:“中华共和国万岁!”
当天下午3时,消息传到同盟会本部会场,人们欢腾起来,起立欢呼。在热烈的掌声中,孙中山不停地向大家挥手致谢。全上海也沸腾起来,彩旗迎风飘扬,爆竹响个不停,晚间彩灯齐放光辉。
1912年元旦,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孙中山离沪起程,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身着黄褐色呢质军服,头戴嵌有红边的军帽,在数千人的欢送下,登上了专列。上午11时,列车徐徐离开上海,鸣炮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龙盘虎踞的六朝古都南京,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真比过年还要热闹。一大早,老百姓就互相传说着孙中山来宁的消息,全城万人空巷,不是在街上,便是跑到下关火车站去欢迎孙中山的到来。下午5时,披红挂彩的专列客车抵达南京下关车站。孙中山神采奕奕地下车走上站台。顿时,等候已久的群众欢呼起来。下关附近的炮台和军舰齐放礼炮二十一响以示欢迎。孙中山坐上一辆披着绣花彩绸的敞篷马车,向街道两旁的各界人士频频招手,缓缓地向临时大总统府驶去。
临时大总统府设在原来的清朝两江总督的衙署,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府。当天,临时大总统府的大门外搭起了两座彩门,松枝翠柏和各色纸花衬托出庄重热烈的气氛,九盏贴金的大红宫灯悬挂在彩门上。
晚10时,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正式举行。只见总统府的礼堂里灯火辉煌,各省代表,革命军官和国内外有关方面人士、新闻记者等济济一堂。主席台正中贴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当孙中山健步来到会场时,“共和万岁”的口号顿时响了起来。孙中山登上平台,高高地举起双手,鼓掌致谢。雄壮的军乐和二十一响礼炮过后,代表公推景耀月致颂词。接着,孙中山面向墙上的五色国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全国人民宣誓: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宣誓毕,在热烈的掌声中,景耀月手捧红绸包裹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印”授予孙中山。孙中山神情庄严,双手接过大印,当即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上用印,由胡汉民代为宣读。
宣言明确地指出:“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它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宣言规定了对内的方针:“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的方针是:“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必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之后,孙中山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月2日又发布了《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之年元旦。”
于是,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共和国在东方正式诞生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开展组织政府的工作。1月3日,他主持召开了由各省都督代表组成的临时参议院的选举会,选举出黎元洪为副总统。孙中山提出了设立行政各部及其职责范围的方案,并提出了各部总长、次长名单,组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孙中山任命了下列人员: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海军总长黄钟英次长汤芗铭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晨组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孙中山同时任命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黄兴任参谋总长。这份任职名单,从形式上来看,各部总长名额的分配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由同盟会员任总长的只有陆军、外交、教育三个部。但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实权主要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从实质上看,南京政府是一个由革命派居于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府。孙中山为了履行“尽扫专制之流毒”的诺言,在临时政府成立以后,立即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
在保护人民权利方面,孙中山命令各官厅焚毁刑具,废除刑讯体罚;赈济灾民;保护华侨;严禁贩卖人口,废除奴婢卖身契约和一切主仆名分,宣布赋予广大妇女具有同男子完全平等的各项权利。在除旧布新方面,严禁鸦片;取消官场中“大人”、“老爷”的称呼;限期剪辫;禁止赌博;禁止缠足,废止跪拜礼节。在刷新吏治方面,严禁官员循私枉法,改革官制,求贤任能。
在改革教育方面,提倡普及教育,取消在学校祭礼读经,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这五项作为教育方针,培养共和国民。
在发展经济方面宣布政府兴办实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华侨投资。这些法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对于稳定全国局势,保护人民的某些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制定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在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在中国法制史上也是重要的一件大事。虽然这部“临时约法”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在当时,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帜。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只有三个月时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可孙中山在这期间为国为民所做的贡献,却是无法估量的。他的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平民化的生活作风,在历史上也一直被传为佳话。
推翻了清朝政府,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呢?孙中山为此还颇费了一番脑筋。很显然,清朝的官服和满族的服饰人们是不愿穿的,再将明代的汉族服饰恢复,也不合适。于是,孙中山亲自找缝纫师傅商量,提出设计思想,做成了一套四个口袋的便服,称为“民国服”,自己带头穿上,很快流行全国,孙中山衣着十分朴素,春秋季节总是穿一套灰色的民国服。冬天到了,也只是再加一件普通的呢大衣。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临时政府的官员,无论官阶大小,都穿着同样的制服。
孙中山的生活十分简朴,流亡海外如此,当大总统期间也如此。他年轻时酒量很大,后来在海外生活拮据就把酒戒了。当大总统以后有时要出席宴会,为了表示礼节,祝酒时也只是微微沾一点。伙食上,他很随便,不讲究吃喝,不准厨师做饭超过规定的标准,有时来客人吃饭才准许另加几个菜。
由于他公务烦忙,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就在办公室吃点面包点心。有时忙到深夜,饿了就喝一杯牛奶而已。
孙中山的办公室在总统府西花园后面的一幢平房里。陈设简单,一张办公桌,两把木椅,一个小书橱和一套沙发。就在这间普通的屋子里,孙中山签发了许多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民主革命的政策法令。他的卧室就在离办公室不远的一所光线很暗的老式瓦房里。卧室里一张中国旧式棕床,一张三抽屉办公桌,地板上铺着草毯。由于新成立的临时政府财政紧张,孙中山规定,从总统到总长,一直到一般职员,每人除供给自宿外,每月只发给军用券三十元。财政总长陈锦涛曾感慨地对人说:“我当了财政总长,还远不如清代一个司员华贵!”
孙中山虽然做了大总统,但他未曾给自己的亲属安排做官,也未曾在老家置一点产业。广东党政军各社会团体在孙中山当大总统的第二个月,曾纷纷给他发来一百多封电报,要求孙眉当广东都督,教育总长蔡元培也认为合适,表示支持。孙眉是最早的兴中会员之一,在檀香山时,为支援革命倾家荡产,对革命做过很大贡献,后来迁居香港九龙,仍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但孙中山认为孙眉当一个地方的大官不大适合,经营实业才是用其所长,便给兄长孙眉写信,劝他不要当此大任。
孙中山工作之余,喜欢到街上转转,或到附近的农村看看。借机体察民情,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情况,但他出门不带警卫。有些同志担心大总统的安全,认为南京才光复,人员极其复杂,总统不宜一人出门。孙中山每逢人劝,总置之一笑:“我在海外二十年,从来不害怕危险。临时大总统是人民的公仆,又不是皇帝,出门讲什么排场呢?”
有一天,同盟会在南京召开大会,孙中山准备到会讲话。因为他独自步行前去会扬,没有带卫士,门口站岗的士兵不认识大总统,将他拦在门外说:
“今天孙大总统来开会,别人不许随便进去!”孙中山笑笑,说:“孙中山总统不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吗?”
卫兵有些不耐烦地说:“你赶快离开,要不给孙大总统知道了,小心挨打!”孙中山和气地对卫兵说:“大总统是老百姓的公仆,怎能随意打人呢?”说着,孙中山掏出名片给卫兵看。卫兵一见,慌忙立正敬礼。看到孙中山进门后,卫兵感动得流下眼泪。民国初立,百废待举。总统府里经常召开重要会议。一次会议休息期间,孙中山刚在休息室坐下,侍卫队长郭汉章进来报告说:“大总统,有一位姓肖的老人,八十多岁,特意从扬州赶来见你。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没有事,已经磨了半个小时了,卫兵们拿他没办法。”
孙中山连忙对侍卫队长说:“那快请他进来呀!我不是说过多少遍了吗?任何人想来见我都不要阻拦,何况还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快去!就说是我请他老人家进来!”
一会儿,郭汉章扶着那位老人进了总统府,来到休息室时,孙中山已经在那里等候。只见那位老人须眉皆白,手扶一根拐杖,身体看上去还结实。
孙中山正打算迎上前去握手,那老人却急忙把拐仗一扔,跪下向孙中山行三拜九叩之礼。
孙中山慌忙把老人扶起来,挽着他的手请进屋里。老人有些昏花的双眼不时地朝孙中山打量,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着。
孙中山又亲自为老人端茶让座,询问家庭情况和扬州老百姓的生活,最后才问老人的来意。老人说:“我没有别的事,只是想来见见大总统,看看民主共和同皇帝的朝廷有什么不一样。”
孙中山和蔼地解释说:“老人家,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就像是黑白两种颜色,完全不一样。在民主国家,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我这个大总统只是全体国民的公仆而已。总统在职一天,就要为全体国民服务一天。”
“国民公仆?”老人感到十分新鲜,问道:“那么,这公仆还可以更换吗?”
“当然可以换。美国总统是四年选一次,我们今后也要这样办的。”老人听了,激动地扶着拐杖走到孙中山面前,又问:“大总统如果离职不当了,那他做什么呢?”孙中山握着老人的手,诚恳地说:“大总统离了职,就回到老百姓中去,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我孙中山随时准备去当老百姓!”老人怔住了,两行泪珠从布满皱纹的脸上挂下来了。
谈完话,孙中山把他送到门口,命令郭汉章派人用车送老人到旅馆去。
老人告辞了孙中山,高兴万分,不停地小声述说着:
“我真的见到孙大总统了!”
“我总算是见到民主了!”
南北议和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公使团授意下,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办剿抚事宜。接着,帝国主义又配合袁世凯,迫使清政府再三让步,终于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向他交出一切军政大权。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反动的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其伯祖父、父亲、叔父都是镇压捻军农民起义的刽子手。1895年,袁世凯接受清朝政府的命令训练新组建的陆军,从而逐步掌握了军权。后由于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被提升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主持编练北洋军,成为清政府中最有实力的人物。1908年,光绪、西太后相继死去,袁世凯在官场斗争中失意,被逐回原籍养病。
袁世凯是个大野心家。在老家彰德,从外表上看,他身着布衣,头戴笠帽,经常在小溪边钓鱼,似乎已无心于官场权力。其实,他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惦记着朝廷的动向,等待着重新出山的时机。武昌起义的炮声惊动了袁世凯,他预感到时局有变,却一时拿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他的一个故旧找来为他献计说:“袁大人何不乘机把清朝政府的军政权力夺过来,然后以此与革命军抗衡。如果革命军方面推你一统中国,大业不就告成了吗?”
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觉得此计正中下怀,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但他却又并未立即起程北上。
1911年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要他迅速前往赴任。袁世凯在第二天上奏朝廷说:“因老毛病尚未好清,不能立即到任。”袁世凯以此作借口,是因为他知道朝廷对他仍然没有放权,如果革命形势没有更大的发展,他是掌握不了多少实权的。
这时,在前线为朝廷督师的是陆军大臣荫昌,袁世凯觉得如在荫昌手下,自己的结局尚不可测。他虽然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军事指挥的实权在荫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