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应该不应该北上?大本营里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说:军阀们反覆无常,没有多少信誉可言,特别是段祺瑞,是个老奸巨滑的政客,他对孙中山的邀请不会有什么好心的,都劝孙中山还是不要北上的好。可是孙中山对他们说:“关于我个人的危险,我是不加计较的,我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少价值?要用大元帅的身份来看我的话,我就不能到北京去,因为万一我这个大元帅出了问题,你们就失去了指挥员;但是如果要用革命党的领袖来看我的话,那我就应该去了,革命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主义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现在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国家大计,我决计要去北京一趟!”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了《北上宣言》,在《北上宣言》中,孙中山再次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的政治立场,宣言说:要实现国民革命,关键在于人民必须掌握武装,要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使武力成为国民的武力。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由国民来决定自己的国家大事,反对军阀专政。次日,孙中山来到广州,从广州动身北上,临行时,广州九十六个群众团体热烈欢送孙中山北上,并送了一只刻有“定鼎中原”四个字的银鼎一座。
孙中山在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说,他说:“我这次到北京去,就是要去宣传革命的主义,大家在广州要同心协力把广州这块革命根据地建设好,要团结现在南方的所有的革命力量,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北伐,把北伐军推进到武汉去,南北方同时响应,使革命的声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11月13日,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正式离开广州北上。当军舰开到黄埔时,孙中山还不忘记黄埔军校的学员们,特地吩咐军舰在黄埔停靠下来,检阅黄埔学生的军事教学成果。孙中山在全体学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学员们要“艰苦耐劳,努力奋斗,为革命的成功而不怕牺牲”。
11月17日,孙中山乘坐的日本邮船“春阳丸”号抵达上海,一万多人到码头上去迎接孙中山,欢迎的人还高呼口号:“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在上海小住几天之后,孙中山准备坐火车去上海,可是恰巧京沪铁路中断,只得改乘日本的“上海丸”轮,绕道日本后再去天津。12月4日,当孙中山乘日本“北岭丸”到达天津时,两万多群众自动集合到码头上热烈欢迎孙中山。
从离开广州北上开始,孙中山就感到身体不适,从日本到天津,轮船一路颠簸,孙中山的肝病开始发作了,可是,面对天津几万欢迎的群众,孙中山依然坚持步行,并且频频向欢迎的群众挥帽致意。当天下午,孙中山就带病去看望了张作霖,和张作霖谈了两个多小时,回到住处之后,当晚便肝病大发作,痛得浑身颤抖,医生嘱咐孙中山必须卧床休息。
第二天,关外大帅张作霖开了二十多辆汽车,率领一百多名卫士,到孙中山住的张家花园回拜孙中山。孙中山在病榻上接见了张作霖,张对孙中山说:“我决心追随先生,愿作先生的卫队长。不过先生的主张中,有不妥之处,那就是反对外国列强这一说法,只要孙先生放弃这一主张,我愿意代替你向外国人疏通感情,使外国人同情我们,支持我们。”孙中山见张作霖就是这么个主张,非常生气,现在他才知道,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他对张作霖也彻底失望了,便推说病痛,不发一言,不理张作霖。
就在孙中山北上到达天津时,北京的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段祺瑞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执政,他对外国人丝毫不敢得罪,急切地向外国人表示:自己的政府是“外崇国信”的,对历年来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是承认的,并表示准备召开善后会议来解决这些国际问题。
对段祺瑞的媚外政策,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表示反对。中国共产党人第四次发表了关于时局的主张,表示支持孙中山的召开国民会议的做法,反对所谓的“善后会议”。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反对段祺瑞,积极开展斗争,强烈要求孙中山早日到北京来主持国民大计。在全国上下的压力下,段祺瑞政府也不得不假惺惺地派出叶恭绰和许世英到天津来请孙中山早日到北京来。
当叶恭绰和许世英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时,孙中山问他们:“听说你们准备接受和承认外国人的全部条约,有没有这回事?”许、叶二人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只得承认说有这么回事。孙中山勃然大怒:“我们国民党人在外面努力奋斗,为的就是要废除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你们却偏偏要承认这些条约,这是什么道理?你们既然怕外国人,还来要我到北京去干什么!”由于一气一怒,当天晚上,孙中山的肝病又一次急性发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孙中山觉得病情好了一点,于是在1924年的除夕,孙中山抱病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
北京车站,人山人海,学生、民众、各界代表几万人把北京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车站上空迎风飘扬着“欢迎民国元勋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北京各团体联合欢迎孙中山先生”两幅大标语,孙中山睡在卧铺车厢里,已经不能起来了,但是当他看到人民欢迎自己的盛大场面时,他再一次激动得心潮澎湃,他坚持着走出卧铺车厢,缓步徐徐走过人群,一面向群众慢慢招手。看着孙中山的一脸病容,许多人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这时候,孙中山很想再向人群发表一次演说,但是,他的精力已经耗尽了,他已经再也没有力气发表演讲了,只得写了一篇讲稿,请人代读:“我这次来北京,前日早已有过宣言,我不是来争地位的,而是为了救国来的。十三年前,我负着推翻满洲政府、使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的责任,可是满清政府倒台后,国家被军阀们所把持,人民仍然生活在痛苦之中,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地位,我们的责任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我们还要继续奋斗。至于救国之道,一时难以尽言,今天我身患疾病,不能对诸君一一详述,待来日再和大家细谈……”
在北京住了一二十天以后,孙中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之后,医生们发现,孙中山已经是肝癌的晚期了,治疗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孙中山一再追问医生:“我到底是什么病?请你告诉我,我也是个医生,请不要隐瞒。”医生先是不忍心告诉他,后来见孙中山十分坚决,只得对他说:“请孙先生准备立遗嘱吧。”1925年2月18日,因西医治疗无效,孙中山从北京协和医院转到铁狮子胡同,改用中医治疗,还是不见起色,孙中山感到,自己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便口授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爱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接着,孙中山又用英语口授了致苏联的遗书,由鲍罗廷、陈友仁、孙科和宋子文作笔记。
在弥留之际,孙中山还听到了广州革命军队东征陈炯明的胜利消息,得知了黄埔军校的学生在东征陈炯明战斗中立下的功劳,他非常欣慰,指示胡汉民,要爱护黄埔军校的学生,不要让他们多上前线,要保留这些革命的种子力量,宁可丢掉一个营,也不要丢掉一个军校的学生。孙中山的这个嘱咐传到黄埔之后,军校的学生们个个噙着眼泪,痛悼敬爱的孙先生。
1925年3月12日上午,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孙中山先生离开了他生死与共的战友,离开了最爱他的人民,离开了最爱他的妻子宋庆龄,走完了一个民主革命者一生的光辉的道路。孙中山先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全国各界人民痛悼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1938年延安人民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了三副对联,其中一副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孙中山逝世后,按照孙中山的遗愿,1926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将孙中山的灵柩由北京运到南京,安葬在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园。这就是今天尽人皆知的中山陵。
孙中山年谱简表
1866年(清同治五年)诞生
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867年(清同治六年)一岁
是年9月5日,早年赴美国当华工的叔父孙观成在国外病逝。
1869年(清同治八年)三岁
10月9日,孙中山的祖母黄氏病故。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六岁
是年,开始参加劳动。孙中山后来自称“生而为贫困家之农家子”,“早知稼穑之艰难”。
1876年(清光绪二年)十岁
是年,入村子里的私塾读书。课余时间里参加打禾、插秧、除草等劳动。
1877年(清光绪三年)十一岁
在村塾读书。
1878年(清光绪四年)十二岁
6月,至其兄孙眉在茂宜岛前荷蕾所开设的商店里协助店务,学习记账、珠算等。后入盘罗河学校补学算术。
1879年(清光绪五年)十三岁
9月下旬,入火奴鲁鲁(当时华侨又称作檀香山正埠)英国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学习西文、社会、政治演说、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英语、圣经等科目。
1882年(清光绪八年)十六岁
7月27日,在意奥兰尼学校毕业。秋,入火奴鲁鲁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读书。
1884年(清光绪十年)十八岁
4月15日,入香港英国当局所开办的中央书院(1894年改为皇仁书院)读书。
11月,接其兄孙眉函召,在香港停学,再赴檀香山。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十九岁
4月,自檀香山经日本回国。
5月26日,在翠亨村与卢慕贞结婚。
8月,往香港中央书院复学。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二十岁
夏,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决定学医,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二十二岁
3月24日,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病逝。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二十四岁
是年,曾致书香山县退职官僚郑藻如,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良,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三项建议。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三人志趣相投,倾慕洪秀全,被人视为大逆不道,称为“四大寇”。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二十五岁
10月20日,子孙科出生。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二十六岁
3月13日,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尽心爱国”为座右铭,以“开通民智”为宗旨。
7月,在香港西医书院应第五学年考试,在此之前,连续五年获全年级第一。
12月,在澳门开设中西药局。医术精湛,尤擅长外科和肺病专科。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二十七岁
春,改赴广州行医。冬,与陆皓东、郑士良等八人集会于抗风轩,提议创设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二十八岁
6月,上书李鸿章,全文达八千余字,主张以西方国家为榜样,提出改革教育制度和培养人才的主张;认为建设国家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11月24日,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主张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到是年冬天,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1895(清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九岁
1月,由檀香山赴香港,回国策划武装起义。
3月16日,和杨衢云等在香港再次开会,讨论起义计划,打算以突击的方式占领广州。
10月26日至28日,广州起义被香港英国当局察知,乘轮船逃出广州至唐家湾,改乘轿子到澳门。
12月,截断发辫,改装赴檀香山。同年,长女孙娫出生。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三十岁
3月4日,香港英国当局发布对孙中山的驱逐令。
4月,在檀香山遇其老师康德黎,相约去英国,在伦敦相见。
6月,抵美国。
9月23日由美国纽约赴英国,30日到达英国利物浦。
10月11日,被清朝驻英国使馆人员绑架,囚禁于使馆中,准备偷运回国杀害。
10月18日,在英国老师康德黎及多人的营救下,终于获救,被释放。
12月以后,经常往大英博物院图书室,研读书籍,探求救国真理。冬天,撰写出《伦敦被难记》。是年,次女孙婉出生。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三十一岁
7月2日,离伦敦赴加拿大,11日到达蒙特利尔,又赴温哥华、维多利亚等地,在华侨中进行革命活动。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三十二岁
春天,在日本东京进行革命活动,并在长崎、神户、马关等地吸收华侨参加兴中会。
秋天至冬天,中国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赴日本,孙中山在日本与康、梁多次会谈。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三十三岁
春至夏,往返于日本的东京、长崎、横滨等地,宣传革命,再次策划武装起义。
夏秋之间,在日本与梁启超等在横滨继续就合作问题进行多次交谈,一度有成立联合会的计划。
11月26日,清政府下令缉捕兴中会的重要成员及多名会党首领。
11月,兴中会邀哥老会、三合会各会首领在香港集会,议定三会结成一个大团体,公推孙中山为总会长。
12月22日,孙中山为自己亲手编绘的《支那现势地图》作跋。该地图于第二年7月在东京正式发行。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三十四岁
春夏之交,孙中山鉴于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蓬勃发展,决定把握时机,加紧在广东策划起义。
8月22日,自日本横滨秘密乘轮船赴上海,计划先由江苏、广东、广西等南方六省宣布独立,全国响应,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
10月6日,郑士良以会党为主力军,在惠州发动起义,孙中山在台湾积极筹备饷械,并准备内渡亲自指挥。
10月22日,起义军转战多时,后遭清军围攻,加之粮饷不够,郑士良宣布起义军解散。
冬天,孙中山总结此次失败的教训,在日本苦心攻读军事著作。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三十五岁
春,赞助留日的粤籍学生郑贯一、冯自由、李自重等组织广东独立协会。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三十六岁
春,在日本横滨热情接待章炳麟,与章讨论改革土地、赋税制度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法律按人口分配土地的设想。
是年,孙中山在东京嘱留日学生刘成禺撰《太平天国战史》,充作反清宣传品。该书于1904年在东京发行。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三十七岁
5月,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在上海出版,孙中山评价此书“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