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的奥秘
1563900000028

第28章 大意失荆州(6)

孔明其实有自己的主见,要把责任交给关羽。但他不说是他的意见,反而指出刘备派关平送信过来,便是暗示要关羽担此重任。这种聪明的做法,既可以激发关羽的自尊,使他不方便推辞,也可以稳定各将领的情绪,认为刘备的主意应该加以尊重,而不便发表意见。这样,还能够以刘备代表的身份,对关羽做一些交代。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要做。孔明喜欢猜,也有能力猜中。刘备乐于让他猜,也有信心如自己的意思。双方有良好的默契,自然合作无间。刘备说如鱼得水,看来真是这样。

6孔明推关羽:顺水推舟的选择

刘备派遣关平送书信给孔明,是不是暗示孔明,要他委用关羽镇守荆州?我们认为并没有这种意思。因为那时候刘备人在涪关,正逢军师庞统出师不利,被射死在落凤坡,心情恶劣到极点,哪有和孔明玩猜猜看的可能?何况一路走来,孔明料事如神,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能够轻松化解。这种紧要决定,何不交由孔明费神?加上自己远离荆州,那边的情况如何,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不干脆请孔明就近量才委用?刘备自己一定明白,辨识人才,他可能胜过孔明。因为到处奔波,看的多也听得多,当然经验丰富。至于激将的本领,他远远不如孔明。几番大战,孔明把每一将领的潜能,全都激发出来。这一次为什么不放手,让孔明激出一位守将来呢?

出于以上这些因素,刘备真心诚意要孔明推荐人选。孔明推荐关羽担此重任,理由至少有下述三点:

(1)桃园三结义的老二,身份非同小可。刘备会相信他,张飞也不可能说他的坏话。其他将领,更不敢多言。何况这些年来,关羽的威望,令江东闻名色变。用他来镇守荆州,孙权也相对不敢乱动脑筋,随便来攻打。

(2)用张飞,不放心,性子太急,耐不住气。关羽也不一定赞成,大家可能也有意见。用赵云太敏感,加上东吴有兄长诸葛瑾,会不会引起刘备的怀疑呢?

(3)既然是关平送信,不妨顺水推舟,说是刘备原有此意。关羽最信服刘备,拿他做借口,关羽一定不会推辞,张飞也会高兴。

7孔明离荆州前的安排:顾忌亲疏留祸根

庞统连人带马,被乱箭射死。刘备伤心至极,遥为招魂设祭,吩咐关平速往荆州请孔明,自己则坚守涪关,并不出战。孔明得知讯息,放声大哭,众官无不垂泪。孔明知道刘备进退两难,不得不离开荆州,前往西川。关羽请问荆州重地,由谁看守?孔明说书信中并未明言,但是关平送信,用意即是请关羽担任。关羽也不推辞,慨然答应。孔明交割印信时,向关羽说:“重大责任都在将军身上。”关羽回答:“大丈夫既领重任,至死方休。”孔明听见“死”字,心中不悦。问关羽:“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关羽答:“以力拒之”。再问:“倘曹操、孙权一齐起兵前来,如之奈何?”答以:“分兵拒之”。这四个字是孔明最害怕听到的,因为如此一来,荆州必然十分危险。他赶紧告诉关羽,有八个字,可保荆州。请关羽无论如何,要记住“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绝对不能违反这一个大原则。

当时孔明心中,已经有不祥的感觉。因为两线作战是兵家最大的忌讳。他原本有改变主意的念头,但因话已说出,加之关羽的脾气,惹火了很难协调,这才忍住,不另提他人。他想把赵云留下来,带关羽、张飞赴西川,又恐刘备起疑,所以没有做出任何变动。

再怎么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排行又在张飞前面,由关羽来担此重任,当然最合适不过。可见组织中的班底,或称核心团队,往往会分出亲疏。刘备如果考虑周到,在书信中明说请赵云留守荆州,应该会更好。

8孔明制止关羽、马超的比武:巧解难题

马超自从中了曹操离间计,和韩遂翻脸,被曹操打败之后。两年多来,攻取陇西州郡。仅冀州攻打不下。刺史韦康,求救于夏侯渊,不见动静,于是开城门投降,反为马超所斩。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领军前来。马超望西而逃,到汉中投靠张鲁。正好刘备来攻葭萌关,马超自愿出击,务要生擒刘备,以报收留之恩。

张飞闻说马超攻关,便要出战。孔明故意对他说:“今马超来犯,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请关羽来。”激得张飞立下军令状,誓杀马超。两人厮杀数日,不分胜负。刘备见马超英勇,问孔明有何计策?孔明略施离间计,逼使马超进退不得,最后由辩士李恢说动,来降刘备。刘备亲自迎接,待以上宾之礼。由于孔明和刘备对马超的看重,关羽特别来信,说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和他比武,一分高低。刘备非常惊恐,请孔明马上回信劝阻。孔明在书信中说,马超虽然雄烈过人,可以和张飞并驱争先,但是和关羽相比,还是不及他的绝伦超群。同时荆州责任重大,如入川使荆州有失,罪莫大也。关羽看毕,开心地说“孔明真知我心也”。把孔明来信,遍示宾客,不再提起入川的事情。

孔明既然知道关羽的骄气,能够劝阻其入川比武,为什么不由此想到,会不会因骄气而造成荆州的危机?大概是人才不足,顾得了西川,便顾不了荆州。比武的事情容易解决,荆州的难题才是要命。难怪庞统的死讯,使孔明大哭。他心里明白,苦难才刚开始,实在不好办。

9孔明赠佳酿于张飞:心照不宣的配合

刘备取益州,曹操定汉中。曹军由汉中侵入川东,但逐一为刘备军击败,趁势进攻汉中。曹军张郃和张飞相遇,张飞单挑张郃,张郃大败,分兵守住三寨,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张飞令军士大骂,张郃也在山上对骂。张飞无计可施,便每日饮酒,大醉乱骂。

使者报告刘备,孔明却说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做三车装,送到军前给张将军喝。刘备不明白,问他:“张飞自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给他?”孔明笑着说:“张飞自来刚强,但是义释严颜,表示他很有智慧。现在饮酒装醉,是使用计策。”

于是命魏延解酒赴军前,车上各插黄旗,大书“军前公用美酒”。张郃从山顶观看,见张飞坐在帐下饮酒,兵卒在面前相扑为戏,于是,大骂张飞欺人太甚,当夜就下山劫寨。结果张飞大胜,报入成都,刘备十分欣喜。

张飞继续用计,把张郃逼到葭萌关。孔明命两位老将--黄忠和严颜,先杀夏侯德,再斩夏侯渊。曹操紧急发大军来救,还是挡不住刘备大军的威势。

一个人只爱喝酒,却不动脑筋,称为酗酒,迟早会出事。一个人先动好脑筋,然后才喝酒,那就是策略性的饮酒,目的在诱人上当。张郃对张飞不了解,以为张飞真的在喝酒。如果了解张飞,更应该提高警觉,为什么黄旗上写那么大的字?这分明是要误导张郃。把张飞的粗犷和孔明的谨慎合起来想,很容易明白其中必然有诈。只要自己忍得住气,张飞再喝酒也无济于事。

10杨修被斩:探测上司心思的下场

杨修这个人,原本不值得一提。但现在像他这种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可以说愈来愈多,不得不分析一下。

有一次,曹操造花园一所。造成后,请曹操观看。曹操不说话,拿笔在门上写一个“活”字。大家都不明白,杨修说:“门内添加活字,分明是阔。”把门改窄之后,曹操大喜。问:“谁知吾意?”左右回答乃杨修。曹操表面上赞美,心里头却十分嫉妒,杨修怎么这样聪明?

另外有一次,塞北送一盒酥来。曹操吃了,觉得很爽口,提笔在盒上,写上“一合酥”字样,放在桌上,被杨修看见,竟然拿起汤匙,与众人分食。曹操发现时,问他为什么这样?杨修回答:盒上明白写着一人一口酥,所以不敢违命。曹操只好苦笑,心里却越感厌恶。

曹操恐怕有人谋害,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时,你等千万不要靠近。”有一个白天睡着时,所盖的被子掉落地上,服侍的人上前去捡,被曹操跃起一剑刺死,又躺下睡觉。醒来后假装不知情,问左右这是怎么一回事?还伪装痛哭,厚葬死者。大家都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不相信,在葬仪时感叹:“并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这个人自己在梦中。”这传到曹操耳中,对杨修更加厌恶,到了痛恨的地步。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爱慕杨修的才学,常常邀约商谈,有时通宵达旦。曹操与众官商议,要立曹植为世子。长子曹丕得知,秘密邀请朝歌长吴质前来商量。因恐被人发觉,用大笼把吴质装在里面,伪称是绢匹。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派人在曹丕府前探查,曹丕慌忙告知吴质,临时改以真的绢匹,用大笼装运进府。探查人员来看,果然是绢匹,回报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蓄意要害曹丕,更加痛恨。

曹操想试一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一方面通知两人出某城门,一方面又规定守门人加以阻挡。曹丕先到,守门人不放行,曹丕只得退回。曹植问杨修,这种情况应怎么应对?杨修说有王命出门,可以斩杀阻挡的人。曹植来到门前,守门人阻挡,曹植立即斩杀。曹操认为曹植比较有能力,有人却说这是杨修教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喜欢曹植。杨修又提供曹植很多资讯,使他在曹操提问时,能够对答如流。曹操心中甚为怀疑,后来知道实情,非常愤怒,认为杨修欺他,遂有斩杀之的念头。

这一次杨修随军出战,每夜都有不同的通行号令。这一天,夏侯惇入帐问号令,曹操正在喝鸡汤,见汤中有鸡肋,随口便说:“鸡肋,鸡肋!”杨修得知,便告诉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许都。有人报知夏侯惇,大惊之下,问杨修为何如此?杨修说鸡肋表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在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岂不是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夏侯惇很佩服,也跟着收拾行装。曹操睡不着,起来巡行,发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急召夏侯惇,问清缘由,知道又是杨修作怪,便下令刀斧手将之推出问斩,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杨修死时,仅34岁。曹操不过是借故斩杀,他却年纪轻轻,丧失了宝贵的性命。当今喜欢探测上司心思,且又屡猜必中的人,请注意这个案例,好自为之。

11孔明推刘备为帝:登上高位后的麻烦

孔明下山,全力佐助刘备,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刘备的一切政治措施,都为汉献帝而设置,自领益州牧时,还遥向献帝表奏。现在曹操自立为魏王,显然有篡位的企图。孔明等人,眼见曹军大败,弃汉中回许昌之际,为了争取正统位置,有心推刘备为帝,以讨伐国贼。刘备再三推辞,认为如此等于反汉。孔明提出很多理由,刘备坚持不肯。孔明说以义为本,未便马上称帝,可暂为汉中王。刘备又说未获得献帝明诏,不可以称王。孔明建议先进位,然后表奏天子。大家同声劝进,刘备终于接受,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立刘禅为世子,大封群臣。

刘备既为汉中王,便修表禀告献帝,以示尊重。表到许昌,曹操大怒说:“吾誓灭之。”即时要起兵赴两川,与刘备一决雌雄。司马懿建议派特使说动孙权兴兵取荆州,然后出兵取汉川,使刘备首尾不能相救。曹操大喜,指派满宠赴江东见孙权,相约两面夹攻刘备,并派人过江一探关羽动静,由诸葛瑾向关羽提婚,说孙权儿子要娶关羽女儿。结果,关羽当场回绝,还说什么“虎女安肯嫁犬子”?孙权大怒,下令指日要取荆州。

曹操一向自视为正统,刘备要抢这个位置,当然不依。孙、刘联盟,由于荆州问题一拖再拖,始终未能解决。曹操趁机拉拢孙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三国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也愈来愈难掌握。魏、吴本无仇,双方却都与刘备有说不清的乱账,看来够刘备受的。

12关羽受五虎上将印信:戒除傲气成大事

究竟有没有五虎上将的称号,我们不方便推测,只是曹操与孙权有意夹攻刘备。消息传来,刘备赶忙与孔明商量,如何应对。孔明认为,如果关羽先下手取樊城,使敌军胆寒,便能化解。他一向谨慎,建议先把封号报告关羽,然后才要他行动。关羽接受镇守荆州的重任,当时四十七八岁,现在一晃几年,已经五十好几岁。这些年来,他对西川的情况并不了解,反而一人独大,难免更加刚而自矜,所以一见面便问“汉中王封我何爵”?意思是自家兄弟坐上王位,总该对二弟有好的封赏。特使司马费诗回说“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知道“关、张、赵、马、黄”并列时,非常生气说:“张飞是三弟,马超世家子弟,赵云和弟弟一样,可以和我并列。黄忠是何等人?敢和我同列。”又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肯接受印信。幸亏费诗很会说话,赶忙加以解释,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劝他不要计较。关羽这才醒悟过来,拜受印信,并说几乎误了大事。

关羽素来重义气,对大哥刘备十分恭敬。现在的口气和态度,充分显示他已经被骄傲冲昏了头。黄忠在川的表现,他很可能不清楚。黄忠的宝刀,把曹操的猛将夏侯渊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关羽可能也没有听到。因为大家都不敢在他面前,夸耀别人的武艺。他只记得黄忠是自己手下的败敌,要不是当年义释黄忠,黄忠那条老命早就不见了,现在居然和我同列,当然很不高兴。侠义人士,大多感情丰富,正因为如此,才特别要戒除傲气。

13庞德誓死不降的启示:誓言为大

荆州是曹操和孙权的共同目标,孔明唯恐两面受敌,要关羽先攻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援,于禁自愿领军前往。庞德紧接着要当先锋,却因原为马超旧属,亲兄庞柔也在西川为官,引起众人疑虑。庞德再三保证,绝无二心。回家后令匠人造一木榇,向亲友表示受魏王重恩,誓以死报。当众发誓与关羽决战,不杀关羽即自杀,否则便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特别告诫他“可取则取,不可取则宜守”,千万不要凭着血气之勇。庞德却宣称:当挫关某三十年的声威。

消息传来,关羽十分震怒,待和庞德交手,才感叹“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次日再战时,被庞德先施拖刀计,放冷箭射中关羽左臂,幸被关平救回。关羽拔了箭头,所幸射得不深,敷上金疮药,誓报一箭之仇。忽报于禁移师,将七军置于低地。连日大雨不止,关羽派人堰住各处水口,不久水位高涨,放水尽淹七军。于禁见四下无路,愿意投降。庞德落水被擒,誓死不降,关羽喝令刀斧手推出问斩,并怜而葬之。可惜关羽只看到别人,并没有回头看自己。他如果想到:英雄出少年。自己笑黄忠为老卒,也应该想想,自己也年过半百,将近六旬,不复当年英勇了。被庞德射中手臂,也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向关羽提出警戒。他应当赶快把情况告知孔明,让他做出合理判断,以便做好全盘性的考虑和调度。可是关羽的警觉性不够,总以为别人会老而自己不会,年轻人永远不如自己,却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不饶人!

14刘封被义父刘备所斩:耳根软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