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群体压力,是指由于团体规范的形成而对成员产生的一种压力。这种现象也称从众心理现象。产生从众心理或者群体压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界因素(也称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也称个人因素)两大类。
人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都希望群体喜欢他,接受他,而不希望被群体讨厌或驱逐。大多数的群体中都有一种压力,要求群体的一致性,与群体行为偏离的人是不受群体欢迎的,在一个群体中行为偏离者总是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群体压力具有两重性,有的时候对于组织追求目标有利,有的时候则产生不利影响。在主管作决策时,应尽量避免从众心理现象,让人们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实施决策、执行领导职能时,则要求组织内部成员步调一致,这时又需要利用群体压力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适当增加压力,制造紧张或者和谐的气氛。强化群体规范的作用。一般来说,高度和谐及高度紧张的群体气氛都可能导致较强的群体压力。群体的内聚力较强时,群体内部十分团结,成员互相依赖,谁都不愿意违背群体的意志而伤了和气。
第二,在会议之前,将主管的意图暗示给某些人,让他们在开会的时候首先表态,引导大家向主管的意图靠拢。
第三,在一些重大的问题面前,主管可以先阐明自己的意见,在提供有关情况的同时,提出倾向性的意见和建议。促使群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与主管保持一致。
第四,请那些受尊重、受爱戴的人,如技术方面的专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先发言,然后,由主管说明其权威性。
第五,充分借助其他部门经验的规范作用。人们对于别人已经成功的做法往往深信不疑。主管可以多介绍一些其他部门的成功事例,让职员产生“我们也应该试一试”的主动性。
第六,通过积极的努力,争取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强大的群体的压力之下,少数反对者也会同其他人一起去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
制造群体压力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领导工作中的硬性指标。在应付紧张情况,如救灾抢险时,或者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需要取得一致性意见时,也可以通过施加暗示、点名表态、让有影响的人物正面表态等方式制造群体压力,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