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15690600000017

第17章 无为术——许多问题是因为我们太有为(1)

无为是一种境界。无为是一种自卫自尊。无为是一种信心,对自己,对别人,对事业,对历史。无为是一种哲人的喜悦。无为是对于主动的一种保持。无为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一种聪明。无为是一种清明而沉稳的幽默。无为也是一种风格。

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比如说自己做出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不忌妒旁人的成绩。还比如说不搞(无谓的)争执,还有庸人自扰的得得失失,还有自说自话的自吹自擂,还有咋咋呼呼的装腔作势,还有只能说服自己的自我论证,还有小圈子里的唧唧喳喳,还有连篇累牍的空话虚话,还有不信任人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包而不办,代而不替。

还有许多许多的根本实现不了的一厢情愿及为这种一厢情愿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活动。无为,就是不干这样的事。无为就是力戒虚妄,力戒焦虑,力戒急躁,力戒脱离客观规律、客观实际,也力戒形式主义。无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时间节省下来,才可能做一点事,也就是——有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方可与之语献身。

凡事都应有个度

“老当益壮”,就精神而言自然不错,然而生理上的衰老却是无法阻挡的。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当提倡“老而有度”。

有一些老年人,总觉得自己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完全可以像青年人一样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因而喜欢给自己戴“老骥伏枥”的高帽子,唱“宝刀不老”的高调子,总想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办得很圆满。还有些老年人,时不时想抛头露面,在报纸上有名,在广播里有声,在电视上有影,总想给青年人一些“谆谆教导”,甚至为争一个署名前后、一次上台机会耿耿于怀,使自己处于忧郁烦躁之中。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做些有影响的事、引人注目的成绩,似乎就不是老有所为,就是虚度年华。那么,究竟如何认识和看待老有所为呢?

老有所为,就是人到老年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定要多么风光,多么轰轰烈烈。

不错,曹孟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诗句,那是指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非是要“老骥”都去“长途跋涉”;苏轼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词句,“聊发”,即指略微、有分寸、有节制,不是说老年人—定要和年轻人一样争强好胜。这就要求老年人要“服老”,要有“见好就收”的涵养和功夫。人老了,不一定非要“志在千里”不可,“志在百里”也行,只要有个不老的心态就好。你可以在心理上把自己看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你必须承认在生理上已是“近黄昏的夕阳”。

所谓“有度”,并不是反对老年人“为社会做贡献余热”,而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首先是必须有勇气正视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冷静地思考“夕阳生涯”,才会想到如何保持“有度”的心境坦然地走完人生,就像庄子说的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艺”的追求。

老人有了豁达大度,就不必非要“老当益壮”,去硬撑着干那些为自己体力已难于支撑的工作。可以做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事,可以为年轻的一代当当参谋出出主意(当然只能是仅供他们参考,千万不要自以为自己的那一套无比正确,倘若那样,那就又有点“老当益壮”的味道了)。如果身体还好,有度在哪里讲讲课献献艺什么的也很不错。

所谓“有度”,指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一种情愫。人贵有自知之明,你可能曾经“叱咤风云”,但你现在不是,这充分证明了地球离了你一样会转。所以你不必再去发号施令,更不必心态不平衡,当然也大可不必牢骚满腹。不如超脱一点,思想开朗一点。

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早晨不能不锻炼,但不必大动干戈,有度活动活动,让身体轻松一下就行了。有这样一句话:老而无病才是福。如果你老是病病歪歪,“看病难”且不说,给家人造成的麻烦最终会让你自己痛苦不堪。一个人的身体如同一把刀,用了几十年了,再怎么磨也快不了了。到了这种时候,你再不好好保养还指望以后的什么时候呢?

人上了年纪,不要再奢望别人会对你怎么样,最好是自己安排自己。比如不妨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弥补一下过去因为忙而留下的遗憾;不妨去看看在外工作的儿女,有精力就给他们带带孩子,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还不妨学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烹调什么的,既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又扩大交流。

“服老”,说到底就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求真务实,是一种清醒和理智,并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斗志衰退。世界上原本没有完美的事物,花不能常开,月不能常圆,人不可能常好。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放弃,对名利得失之类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人到老年,学会老而有度,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活了一种味道、一种境界来,而且对于延年益寿也是大有帮助的。

不给自己念紧箍

孙悟空的紧箍咒的唐僧念的,为了束缚住这个桀骜不逊的大徒弟,孙悟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成仙得道,以解开紧箍咒。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人却不知不觉中自己给自己念着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了。

说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一个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饶过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饶,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

师父:“可能做到吗?”

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你太执着了。”

执着二字,对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人,也都十分重视执着二字。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无数的贤人哲士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设定目标不行,目标选定后没有勇气不行,光有勇气没有千斤压顶不弯腰的执着精神不行。世间万事唯有执着地追求,才能使目标实现。由于我们长期受此教育,所以,执着二字在人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一潭静水,丢一个石子下去,激起一道水波,水波自然的会慢慢扩散、消失,如果你异常强烈的追求水波消失,不顾自然的规律,想继续用石子去砸水波,强行让水波消失,那么,水波会越来越多,适得其反。这,就叫违反自然,也就是去强行做本来做不到的事,反而失更多。

人的心,岂不是如这潭静水?

自然从来没有消失过,他永远、一直在,你在强迫的时候它也在,只是被你的执着所掩饰了。

浙江有一个姓邵的老爷子,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他年轻时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邵老爷子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一生都没有放弃过考大学的努力,但总是屡战屡败。近年政府取消高考的年纪限制后,他又一年一年地报名参加高考,63岁的他,同样报名参加了高考。成绩当然无法和应届生相比。他立誓不考上大学不结婚,所以至今孤身一人。为了考大学他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复习,没有时间去挣钱,至今他家里还没有电灯,那微弱的烛光是他唯一的光明。执着地追求大学梦伴随他走过一生,但这现然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