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不知才是做人的学问
【孔子睿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睿语今读】
孔子说:“子路,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吧!凡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生活中,不怕一知半解,不怕一无所知,怕只怕不懂却要装懂。事实上,不懂装懂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它同无知一样可怕。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不管在什么场合总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以降低自己的音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他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进行评论。当他一要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
在人际交往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也不自知的人。这种人自己虽然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实际上就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其实,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面对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作为一个有职位的领导,如果爱装腔作势,对自己不懂的事也一味“勇往直前”,那么这种破坏力比一般人还大。因此,做领导的理应比其他人更慎重,做事更应顾全大局,千万莫让一时的表现欲毁了你的未来。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这句话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他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不知道的地方,说不知道并不是就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你将获得更多的称赞。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或许这才是做人做事的真正学问。
【智慧品悟】
不懂装懂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它同无知一样可怕。
谦虚做人,踏实做事
【孔子睿语】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睿语今读】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然后尽力向他说明白。”
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以他的学问、修养之高,也能保持谦恭的态度,确实非常人所能及。孔子的谦虚在《论语》中有很多处表现。
我们说最高的知就是“无知”。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要一个人骄傲是很容易的,但是让一个人谦恭却很难。古话有“文人相轻”之说,意思是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文章与学问。其实,何止是文人,很多人都有这个心理,总觉得这个事情只有让我来做才能做得好,别人他一概瞧不上。我们身边自负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谦恭的人却很少见。
在一个经常交织着风雨雷电的古老星球中,住着两位仙人,一位叫自负,另一位叫谦虚。有一次,自负仙人自认为自己比谦虚仙人了得,就去挑战谦虚,想战胜在这星球上唯一能与他抗衡的谦虚仙人。见到谦虚后,自负自认为一定能战胜谦虚,总纠缠着他不放,谦虚为了不伤和气,也就勉强接受了他的挑战,不过不是动武,而是提出要赌一场。赌什么呢?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决定赌谁能在另一个星球中走向成功。主意已定,两人便一同向未来的地球飞去了。
来到地球后,两位仙人各自化作一个寻工者,来到同一家公司应聘。当踏进此公司时,自负就向谦虚夸下海口,说他一定会被这家公司聘用。谦虚什么也没说。进入面试室后,自负改不了自身的毛病,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腿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宏伟蓝图,还把工作人员递给他的一份企划案批得一无是处;而谦虚保持着他一贯的态度,对企划案礼貌地提出不同的意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虚心地询问工作人员。
面试后,自负很是得意,认为自己留给工作人员的印象一定不错,肯定能被聘用,心里越发瞧不起谦虚,甚至想像着回到星球后如何大张旗鼓地庆祝自己赌赢了。过了一会儿,面试结果出来了,工作人员宣布正式聘用谦虚。听到这个宣布,自负很不服气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哪样不比他强,为啥不选我呢?”工作人员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太自负了。”最后自负低着头,灰溜溜地走出了这家公司。自负仙人知道自己输了,沉着脸,低着头,飞回到那古老星球。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放得太高,眼睛里就看不到地上的万事万物,而只能看见天上的白云。脚跟都沾不着地面的人,怎么能踏实做事呢?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摒弃自负,踏实做事,谦虚为人,这样的人生走得才实在。
【智慧品悟】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放得太高,眼睛里就看不到地上的万事万物,而只能看见天上的白云。
举一反三,激发自己的智慧
【孔子睿语】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睿语今读】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想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在经过学习后,应该具备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能由一个道理而推知其他的道理,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再怎么教也没用。
保罗和史蒂芬一同外出游玩。到了目的地后,保罗在酒店里看书,史蒂芬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一只玩具猫。
那老妇人告诉他,这只玩具猫是她们家的祖传宝物,因为家里儿子病重,无钱医治,才不得已要将此猫卖掉。
保罗随意地抱起猫,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造的,然而,聪明的保罗一眼便发现,那一对猫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为自己的发现狂喜不已,便问老妇人:“这只猫卖多少钱?”老妇人说:“因为要为儿子医病,所以3美元便卖。”保罗说:“那么我就出1美元买这两只猫眼吧。”老妇人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认为比较合适,就答应了。
保罗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着对正在埋头看书的史蒂芬说:“我只花了1美元,竟然买下了两颗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议!”史蒂芬发现这两个猫眼的的确确是罕见的大珍珠,便问保罗是怎么回事,保罗把自己买猫眼的事情讲给他听。听了保罗的话,史蒂芬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那位老妇人现在在哪里?”史蒂芬按照保罗讲的地址,找到了那位卖猫的老妇人,对她说:“我要买这只猫。”老妇人说:“猫眼已经被别人先行买去了,如果你要买,出2美元就可以了。”
史蒂芬付了钱,把猫买了回来。保罗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么花2美元去买这个没眼珠的猫呢?”史蒂芬却坐下来把这只猫翻来覆去地看,最后,他向服务员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去刮铁猫的一个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金灿灿的黄金,他高兴地大叫道:“保罗,你看,果不出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啊!我们可以想像,当年铸这只猫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了一遍,就如同一只铁猫了。”见此情景,保罗后悔莫及。
史蒂芬笑道:“你虽然能发现猫眼是珍珠,但你却缺乏一种思维的联想,分析和判断事情还不全面。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么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