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1627700000038

第38章 垃圾债券主导下的美国第四次兼并浪潮

1974年美国股市大跌,股票的暴跌造成了大量的交易机会。后来,通货膨胀使公司的价值虚增,可是股票的价格却没有随之上升以反映这种价值的变动。在这个时候,买一个公司比新建一个公司便宜得多。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开始了。

一般来说,收购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筹措自然比收购中小企业难,所以在兼并浪潮中,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在这次兼并浪潮中,小企业吞并大企业的案例却频频发生,这主要得归功于一个叫迈克尔·米尔肯的金融家对“垃圾债券”的使用。这种新的金融工具的使用使金融资本的能量呈几何倍数放大,从而也使金融家们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当时的人们甚至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他们买下来的。

垃圾债券实际上就是指信用评级低(一般都在BB级或以下)、风险高的债券,又称为次级债券。这种债券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支付很高的利率,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在经济繁荣、稳定的情况下,其投资者可获得很高的收益;反之,则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投资银行不发行垃圾债券,当时的垃圾债券,都是由已经发行的债券投资级别下降而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初,米尔肯开始为中小型企业承销垃圾债券,并为企图收购企业的投资集团通过包销次级债券的方式融资。这样一来,这些被金融家控制的小型企业,在强大的资本力量帮助下就拥有了吃掉比自己大许多倍的优质巨型企业的能力。米尔肯曾夸下海口说,他要收购通用汽车公司也不是办不到的。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群起效法,为企业并购推波助澜,最终掀起了席卷全美的企业收购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