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1627700000074

第74章 金融业新霸主的诞生

在近几年日本各种财经传媒上,有关日本的经济特别是有关银行产业的新闻、评论几乎都被同一主题所垄断,那就是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与日联控股的合并。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日本官方宣布的金融改革方案。2004年8月,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宣布合并,总资产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当时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

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nitedFinancialofJapanHoldings,UF),是由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于2001年4月2日联合组建而成,是上一轮日本金融机构大重组的产物。三家银行的总部分别位于东京、大阪和名古屋,客户分布均匀成为合并后UFJ的一大优势。其中,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进行业务整合,而东洋信托银行则只是将其商业银行业务转移至三和与东海银行,自身则集中精力从事信托银行业务。合并后的日联集团总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日元,在日本国内银行界位居第四。

由于三家银行合并前各自不良债权问题都很严峻,联合的目的是要通过重组来摆脱严重的经营危机,“相互取暖”以求共同度过日本经济的严冬。然而三年过去了,日联集团却在危机中越陷越深。其2003会计年度的经营亏损达4088亿日元,年度末的不良债权余额达35563亿日元,不良债权率则高达8.4%,自有资本率则只有8.36%。进入2004会计年度,经营危机继续恶化,第一季度整个日联集团亏损达915.8亿日元,6月底的不良债权率又比3月底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达到了10.24%,远远超过日本金融厅4%的不良债权率标准;而自有资本率则又降至8.19%,接近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

如此严重的经营危机如果继续下去,后果可能是被强行注入公共资金,暂时收归国有,最终被公开出售,而其主要管理层则要被解雇。为了避免悲剧发生,日联集团上层主动寻求行业内合并自救,最终选定了三菱东京集团。日联集团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和伦敦四地上市,前三家交易所是日联集团合并前的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的上市地。合并之后,日联集团取代了这三家银行的上市地位。日联集团最初的意向合并伙伴是三井住友,之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以更大的力度介入其中,并在与三井住友的竞争中获得最终胜利。

无论从起因还是从结果看,此次三菱东京与日联集团的强强联合,都是以“三菱东京兼并日联”为实质内容的深度合并。2004年8月12日,两家集团正式公布了《关于经营统合的基本合议》。依据双方达成的合并协议,2005年10月1日前完成集团总公司及下辖所有分支机构的彻底合并。统合形成的新集团暂名“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作为现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的存续公司,总部设在现三菱东京总部所在地;双方所属分支机构也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对应合并。下辖三大主力金融机构也成为现三菱东京主力金融机构的存续公司,分别为东京三菱银行合并日联银行组成新的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合并日联信托银行组成新的三菱日联信托银行,三菱证券合并日联证券公司组成新的三菱联合证券公司。

与原来相比,新组建的三菱联合在地域分布、业务对象、经营范围等重要方面均得到明显扩展、均衡从而优化。UFJ的总裁冲原隆宗出任合并后的三菱联合的董事长,而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总裁畔柳信雄则担任新集团的总裁一职。一般来说,日本企业总裁的权力要大于董事长,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兼并双方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异。新组建的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总资产达1.7万亿美元左右,明显超过当时的全球第一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其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也分别高达119万亿日元和89万亿日元,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乃至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