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说走就走
1630600000012

第12章 信仰在空中飘

就像你到了成都必须进茶馆,到了内蒙古必须去草原,到了北京必须逛胡同一样,在拉萨,你如果不去大昭寺广场上悠闲地晒一天太阳,那么你就不算真正到过拉萨。

于是,我一大早就和客栈里的几个驴子去大昭寺广场上喝甜茶晒太阳。

拉萨这个时候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洒下来照在身上,仿佛骨头都在这日光之中慢慢地柔软下来了。身边是来往的人群,我们盘腿坐在地上,静止于他们的涌动之中。

老耿说,只有懂得拉萨的人,才不会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里瞎逛,他们会静静地来到这里,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尽情地欣赏着蓝天白云,然后翻着白眼嘚瑟个没完。

老耿是“西藏人家”客栈的老板,地道的山东汉子,曾经是一名导游,两年前带团来西藏以后就没舍得离开。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浑浑噩噩地过了小半辈子,终于在西藏找到了归宿。

很多磕长头的人在大昭寺的城墙下此起彼伏地朝圣。他们被晨光笼罩着,显得庄严而神圣。我看见好多磕头的人额头上都有厚厚的老茧突出

来,看上去非常突兀,只是虔诚的心,却令人感动。

我们正前方有一个藏族婆婆,至少有八十几岁,皱纹像刀口一样深。她起身叩首一会儿就要休息很久,然后再接着叩首。她的苍老一眼可见,甚至连她的呼吸也带着衰弱的气息,可是她却有着非常坚定的眼神。我的内心突然被触动了,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磕累的时候坐下来休息,突然也看到了我,然后对着我笑,我这才发现,她连牙都没有了。我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对她说“扎西德勒”,她也微笑着还我一个合十。

一个年轻的藏族男子从远处磕着长头过来,到达大昭寺城墙脚下的时候,他在磕完一个长头以后久久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绑在膝盖上的胶皮已经被磨损得只剩薄薄的一层,那双手上缠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布条,满身的尘土。当他再次起身的时候,嘴里念念有词,眼里泛着泪光。

老耿说,这些来到拉萨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就这样以匍匐的姿态永远留在了路途之中。

那些人,他们内心怀着强烈的愿望,从遥远的故乡开始,磕着长头,历经千山万水,一步一步来到圣地拉萨。

他们的姿势很美,立正姿态,口中念念有词,多为默诵六字箴言。一边念箴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然后走三步,双手从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俯地,然后再全身俯地,头叩地面。再起身,重复着这些动作,一直到达圣地拉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心中若无信仰,根本无法有这样的坚定。

他们必须要在来拉萨的每一寸路面上叩首,一步都不能省略。如果路上遇到河流,会先估量出河的宽度,在河岸叩首完毕再渡河。

他们大多是家里不顺,或者是家里有人生病,久治不愈,于是就出门磕着长头到拉萨来,他们坚信这样做就会有所好转。但也有人纯粹就是内心的信仰,他们就以这样的方式来拜佛。

老耿在西藏多年,依然无法理解。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且毫无信仰的人来说,他们的世界让我们感到疯狂却又遥不可及。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那些骑自行车或是徒步到西藏来的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正发着呆,眼前突然闪出一个黝黑的藏族孩子,我着实吓了一跳。那孩子穿着油腻而发亮的藏袍,伸出双手摊在我的面前,他的手是黑色的,纤细的手指微微颤抖。来之前就听说,藏族很多小孩子会伸手问游客要钱,如果不给就会一直跟着。

我正不知所措的时候,老耿开始大声地驱赶他。

却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孩子茫然的眼神,我突然觉得有些心疼。

我问那孩子:“你几岁了?读书了没?”

孩子不回答我,还是摊着双手不说话,唯唯诺诺地看着我们,也看着老耿。

“算了算了,你给他一块钱吧,不然他不会走的。”老耿已经不耐烦了。

我顺手掏了一元钱给他,他拿过钱,箭一样地跑得无影无踪了。

坐在我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广东大哥突然说:“其实他们要了钱也是要交给父母的,父母会拿这些钱买酥油供奉佛祖,或者是磕长头前准备糌粑面。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半路住在藏民的家里,他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做的。”

旁边又有人说了:“是吗?他们好像什么都是为了信仰而来的。我有个哥们儿上次来西藏,遇到活佛出动,那架势超级盛大。前面一辆卡车开道,后面跟着很多教徒,往车上扔钱或者扔东西,那些都是他们平时最珍贵的东西。”

老耿接过话说:“这个还真有。更夸张的是他们还会去亲吻活佛走过的路面,认为那也是一种加持。”

我张大嘴巴,听着他们激烈地讨论。虽然知道信仰的力量,可是没有想到会这样大。我相信,所有人对信仰的理解可能都还处在疑惑之中,可是却不再因为自己不吃榴莲而去诋毁吃榴莲的人了。是生活让我们变得包容了。

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开始觉得它很神秘,到后来慢慢了解多了,知道它就是一种身心的修行。特别是后来带着惊叹看完了整部《玄奘之路》以后,对这个西行五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真经,并穷其一生翻译经文一千三百多卷的高僧,完全是五体投地地佩服和崇拜。那种毅力和坚持,完全是坚不可摧的。于是我开始相信,信仰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能让人的每一根神经都充满了力量。

我身边有一位居士朋友常说:“如果学佛只是单纯地吃斋念佛,那么谁都能成佛,学佛其实也是在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净空法师说:“佛教,就是一种幸福圆满的教育。”这应该是最好的一种解释了。虽然我对藏传佛教了解甚少,但我想,它们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我问佛,世间为何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到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记得当初读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文字时,我曾困惑于一个修行的人为何会如此多情,可是读到最后才有所顿悟,心中如果连爱都没有,又怎能懂得慈悲呢?又怎能去传达这种慈悲呢?

传说,仓央嘉措后来舍弃了名利,决然离去,周游各地,浪迹天涯。我想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繁花似锦的尘世吧。那尘世没有束缚和挂碍,只有信仰、自由和爱。那便是内心中最温暖的一种召唤。

我也常常会在自己的心中听见这样的召唤,它们忽远忽近,忽近忽远。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呢?其实,一直羡慕内心有信仰的人,倘若内心坚定,还有什么可畏?如同我们对梦想的期许,若坚定,谁又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