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一批有志于考古事业的年轻人,在当地居民的导引下,向韦羌山蝌蚪文悬崖攀登,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得了目的地,一窥了蝌蚪文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在如削的悬崖峭壁上,确有镌刻蝌蚪文的去处。镌刻蝌蚪文的面积,远远大于悬志记载。崖面石质坚硬,布满了一个个凸出的半球,半球凸出崖壁平面约5厘米,直径为7~12厘米。在每一个半球的边缘,均有一条约2厘米的圆形小沟。半球与半球之间相隔大约为15厘米,纵横排列有序。在崖面上,有许多日、月、人、虫及海洋生物的图案,看来那就是所谓的“蝌蚪文”了。
面对蝌蚪文,人们心头之谜都一时难以解开。首先是这些蝌蚪文究竟出于谁之手?
有人认为,在夏帝大禹之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经过这里,治平了河水,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就刻石于此,蝌科文就是大禹手迹。那当然只是一种传说而已。不要说韦羌山蝌蚪文难查出处,就是大禹陵前的蝌蚪文碑也难说究竟。
有当地村民说,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个商人带了许多金银财帛经过韦羌,不幸触礁沉船。商人就把金银藏在附近的山洞中,又在崖上刻字记载,这样,蝌蚪文就被解释成一种寻宝的谜文。
还有一位山农悄悄爬上崖面,静静观察蝌蚪崖石刻。他发现画面上有日、月、星辰图案,还有一些像是戴着面具的太空人。因此,推想天外来客——外星人,可能就是韦羌山蝌蚪文的作者。
也有人以为,从男女裸身而舞和生殖崇拜的“天书”画面看,这是原始社会的作品。后来,又在蝌蚪崖不远处的郑桥乡下汤村,考古发掘出石斧、石凿、石刀、鼎脚等原始社会晚期文物,这足以证明,这些“天书”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的作品。
从探险者寻下的图像看,图像共分上下两排:
上一排:自左至右,犬足二,男女各一,群蛇,犬首一,女生殖器一。
下一排:自左至右,月亮一,星辰一,飞鸟一,女生殖器一,人首一,犬首二。
一些专家据此图像作了自己的译读。
有专家以为,图像上排男女皆椎髻跣足,裸身,双双作舞蹈状。据史料记载,古代畲民均有椎髻跣足之俗。《景宁县志》曰:“厥妇女跣足椎髻,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福安县志》载:“深山有异种者曰畲民,性多淳朴,短衣跣足,妇人高髻蒙布,加饰如缨络状。”《广东通志》云:“畲户居山中,男女皆椎髻跣足而行,其族畏疾病,易迁徙。”这样看来,蝌蚪文的作者该是韦羌山一带的远古土著先民,他们可能是畲民的远古祖先。
韦羌山石刻图像中尤可注意者是犬首与犬足的叠相出现。图像上排有犬足与犬首,图像下排有一犬抿口,圆睁双目,虎视眈眈,犬耳耷拉。一犬则作张口作吠状,唯其耳已漫漶。二犬首下,又刻山峦图形,表示犬在山上,形象地说明了狩猎民族的特征。
有专家说,这会使人想到畲族远古以来的盘瓠图腾崇拜。远古高辛帝遇犬戎入侵,征伐不克,榜示天下,谁能斩犬戎番王头者,妻以三公主。时神犬盘瓠,揭下榜文,咬死番王,娶三公主,生三男一女,这就是畲族盘、兰、雷、钟四姓。韦羌山“天书”中多犬首、犬足,正是对其祖先的怀恋之情的表示,也是畲家图腾崇拜的复写。
这种种译读,是否足信,现在当然还不能下断语,只有努力开掘,才会有更接近于事实本相的结论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