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文明历程
16668700000052

第52章 太阳崇拜之谜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太阳图案普遍出现于先民的遗迹中。

以圆圈或中间加圆点表示太阳的图案发现比较多,地域范围也较大。在中原区的仰韶文化彩陶中,有这类太阳图像,在山东地区也有这类太阳图像。当然,图像还是很不相同的,发挥了各地先民的想象力和描绘力。在河南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中,太阳被画成一个圆,外加射线。在长葛石固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发现有六角星图案。在山东邹县野店发现的彩陶中,太阳是圆加八角星图案。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的陶纺轮上,太阳多绘出十字或漩涡状图案。

这些太阳图案都是以人对太阳的印象为前题的。其图案应当说既是写实的,又是印象的。

另一类太阳图像是日鸟结合式的。

在陕西华县泉护村、河南陕县庙底沟、晋西南大禹渡等遗址出土的陶盆腹部。绘有日鸟结合的图案。泉护村遗址的图案绘出了展翅飞翔的鸟,鸟的背上有一圆圈表示太阳。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的彩陶盆上,上为圆圈表示太阳,下有一鸟,呈正面飞翔姿态,鸟有三足。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发现了双鸟图形,在鸟身上部,刻出圆圈形的太阳纹。

对于鸟日结合的图案,有种种解释。

有人认为,发现日鸟结合的图像,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显然与这一地区的图腾有关。史料记载,在古代东方,有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方国。《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皞)之国。”《左传》:“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黄河中下游,尤其是黄河下游的鸟日结合图案,与少皞氏部族以鸟为图腾有关。这一图案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这个以鸟为图腾的方国是崇拜太阳的。

还有种观点以为,华夏民族在文明初期极崇拜蛙与鸟。在神话中,鸟即为太阳神,而蛙为月亮神,它的发源地可能在黄河上游地区。如果鸟为太阳神的话,那么鸟日合一本在常理之中了,而这鸟作为神化的太阳,又高于具体的太阳了。

太阳崇拜是怎么回事?答曰:它是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物。

太阳崇拜是天体崇拜的中心内容。天体崇拜包括对日、月、星辰、风云和雷电的崇拜,当然也包括对上天整体的崇拜。对农业部落来说,天体,尤其是太阳,明显地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进而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作物的生长需要足够的光照,就得由太阳神来照料,而光照又不能过分,如果烈日炎炎,风不顺,雨不调,又会造成农业歉收。太阳崇拜实际上本身包含着对天体整体的崇拜,甚至可以说是自然崇拜的高度升华。

太阳崇拜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初的太阳图案中,是没有人的形象出现的。似乎神化的太阳是十分高尚的,人不配进入其画面。而鸟日同图,那是因为那鸟被神化了的缘故。后来,人进入了太阳的画面,成为了人日同图,这是人对自身地位认识提升的结果。

人日同图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在内蒙古阴山地区的古代岩画中,有一幅拜日图十分传神:一壮年男子双膝跪地,双臂高举,手捧礼器,正在向正前方的太阳顶礼膜拜。虽然岩画没有绘画出那男子的脸部表情,但从整个身体姿态看,是战战兢兢的。似乎在告诉人们,只有拜日,才能使日神赐福于人。

但是,也有不少人日同图的画面是相当积极的,表现了一种人可以有所为的精神境界,从时间上看,也许更后起吧!

在广西花山岩画中,绘有许多人围绕太阳跳舞的场面,跳舞的人群中,或为人首,或为鸟首。其中有一人还用手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跳舞呢!

在云南沧源岩画中,有三个太阳神图案。其中第一个为一人叉腿、伸臂,在人的上部,画一大圆圈,圆圈四周是四射的光芒,光圈中人一手执弓,一手执棒状物,可能是箭。第二个为人身,头部为一大圆点,圆点四周放射光芒,人一手执盾,一手执刀状物。第三个人形,双手叉腰,头部饰羽毛或植物枝条,肩部伸出一棒状物,在棒前部有一光茫四射之太阳。

四川珙县的九盏灯、猪门圈、狮子岩岩画中,人们双手或单手举起“十”字状的太阳,人表现得十分神武和威严。从拜日,到托日,这在太阳崇拜过程中人的观念上的一个不小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