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16812900000053

第53章 历史文明的疑点(26)

有人认为,在瓜亚基尔会谈中,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发生了权力之争。玻利瓦尔不容别人在独立战争中和他并驾齐驱。圣马丁为了避免革命队伍内部的分裂和不必要的牺牲,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隐退。他在给玻利瓦尔的信中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他说:“将军,现在留给你的是光荣的战场,你将在美洲的解放事业上打下最后的印记。”

他在另一封信件中写道:“美洲因我们的不和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会使我感到痛苦;美洲因我们的不愉快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直刺我的心房。”

可见,在权力斗争中顾全大局,主动退让,以换取南美解放斗争的最后胜利,才是圣马丁隐退的初衷。

事实果如圣马丁所料,在圣马丁隐退不久,玻利瓦尔于1824年解放了秘鲁全境,西班牙殖民者盘踞的最后堡垒土崩瓦解,在南美三百多年的统治也就此结束。但也有人认为,圣马丁的隐退并不是出于“高姿态”,而是他在权力之争中的失败。圣马丁当时已44岁,病魔缠身,体衰力竭,在人民中威望不断下降,他对完成独立战争并在战后指导各国政治,既无才能,又无兴趣。而玻利瓦尔则正好相反,他年仅39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对领导独立战争至最后胜利,并在战后指导各国政治充满信心。因此圣马丁无法与玻利瓦尔相匹敌,可他又不甘心听从玻利瓦尔摆布,所以只得隐退。

还有人认为,圣马丁的隐退是内部派系分裂的结果,与玻利瓦尔无关。他们认为,阿根廷独立后,内部派系林立,四分五裂,圣马丁已无法从阿根廷得到援助。瓜亚基尔会谈之前,秘鲁已有人起来反对他,当他在瓜亚基尔会谈时,秘鲁又出现了反对他的密谋活动。这些迹象表明,圣马丁在阿根廷和秘鲁的权威和声誉已丧失殆尽,所以他不得不辞职。

除此之外,也还有些人认为,圣马丁的隐退纯属健康原因,与权力和军事、政治无关。因为他从1814年起就患有严重的胃病,1819年,病情曾一度恶化。在门得斯萨时,他不得不用书信指挥军队作战。独立战争中,他的病始终未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所以他的隐退是为了治病。

但是,也有人对上述所有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圣马丁的隐退与上述原因毫无关系,圣马丁自从在利马担任首脑以来,决心执政不超过一年,他只想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从没有想在胜利后当官。他在去瓜亚基尔前四个月,就已同他的外交部长详细商定了他辞职或隐退的具体方法。

推测终究是推测。瓜亚基尔会谈的内幕究竟如何?圣马丁隐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还需有更强有力的证据来回答。

托洛茨基:暗杀之谜

十月革命的功臣

十月革命期间,托洛茨基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领导武装起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决战时刻,他几乎没有迈出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一步。斯大林在《十月的转折》一文中这样评价他:起义的全部实际工作是在托洛茨基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可以坚定地说,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成绩,首先并主要应归功于托洛茨基。可是,在出版《斯大林全集》时,这篇文章被抽掉了。

以后,他相继担任外交人民委员、军事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内战期间,他穿着漂亮的军大衣,一脚登的长统皮靴,腰悬自动手枪,巡视各条战线,向红军士兵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辆装甲列车是他的战时流动指挥部,它由沙皇交通大臣的专用列车改制而成,电台、发电机、图书室和浴室,应有尽有。战场上到处传说着托洛茨基战车和他的卫队,甚至连托洛茨基的外表—蓬松的黑头发,尖形的黑胡子和藏在眼镜后也依然光亮可见的眼神,也为人们熟知。在这两三年中,他出尽了风头。全世界的各大报纸都曾突出地介绍过这位“红色拿破仑”,把十月革命和红军的胜利的主要功劳都记在了他的账上。

列宁逝世不久,他成为党内反对派首领,1925年被解职,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将他开除出党,1929年2月,他又被驱逐出境,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祖国。

2月13日,托洛茨基抵达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他来到时,并不像一个名誉扫地的政治流放者,倒像是一个当权者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国事访问。外国记者群集码头,等候着他的专用汽艇;世界各大报纸用大字标题报道了他的行踪。托洛茨基被安置在马尔马拉海的普林基波岛。后来,他先后迁到法国和挪威,并游历了许多地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在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且号召把联共(布)党内的反对派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派别组织。在他的鼓动和串联下,法、美、德、比、意、捷、英等国相继建立了托派组织。1930年,他们正式组成了国际左翼反对派。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

血腥的暗杀

1936年12月,一艘名为“路得”的油轮载着托洛茨基在大西洋中颠簸了三个星期,于第二年的1月9日抵达墨西哥。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派了一位将军和一些官员前来迎接。总统专列把托洛茨基夫妇接到了他们的新住所—墨西哥城郊的科约坎。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的安全,托洛茨基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武装警卫队。队长汉森来自美国,是托氏的狂热的崇拜者。不仅如此,科约坎的这所住宅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大门是双层的,由电气装置控制。周围有六米多的高墙,四角的塔楼上有手执冲锋枪的哨兵在昼夜守卫,随时准备射击企图偷袭的冒险者。每当有人按响门铃,卫士先打开通话的窗口,验明来访者的身份;然后打开大门,像经过国境线一样检查有无暗藏武器;再填写访问单,方能人内。墨西哥政府还在附近驻扎了一个警察小分队,日夜巡逻。托洛茨基夫妇各自随身带一支防卫手枪,那些秘书也多是腰悬手枪,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但是,暗杀活动却防不胜防。1940年5月23日深夜,一伙身穿墨西哥警官制服的人携带各种轻重武器,分乘四辆汽车来到托洛茨基的住宅。不知他们用什么办法打开大门,冲入院中,用机枪同时向托氏夫妇和卫士住所猛烈扫射。托洛茨基和家人连滚带爬地钻到各自的床下,居然躲过了这场灾难。袭击者没有冲进房间,因为他们知道室内有各种暗设机关,足以制伏入侵者。参加这次袭击的一些人被当局逮捕,其中那个穿着中校警服的人,是墨西哥画家,名叫西凯思露斯。

托洛茨基的失误,就在于他没能从“5·23事件”中发现异常:袭击者是怎样打开大门的?他们为何对住宅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墨西哥警察小分队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托洛茨基有个女秘书,叫西尔维亚·耶季洛夫。在巴黎参加“第四国际”成立大会期间,她结识了一个比利时贵族莫尔纳尔家的公子,并且被他的潇洒和才华迷住。很快,他们住到了一起。西尔维亚回到墨西哥后,继续得到托洛茨基的信任和重用。通过她的关系,那个公子杰克逊·莫尔纳尔也成了科约坎的常客,并且和几名卫士打得火热。袭击事件发生后,托洛茨基应想到这个新来的客人,但他疏忽了。杰克逊依旧自由出入这个戒备森严的大院,甚至提出请托洛茨基帮他校阅新近写的一篇论文。

8月17日傍晚,杰克逊按照事先的约定,来找托洛茨基,请他看了论文稿。8月20日,杰克逊再次拜访。原来的打算是和西尔维亚一同前来告辞,准备第二天去纽约,结果只来了他一个。他带来了那篇关于法国经济的论文,请托洛茨基修改。夫人娜塔莉娅奇怪地发现客人穿了一件雨衣,而且连雨衣的帽子也扣在头上,便问了一句:

“这么好的天,你还穿雨衣?”“谁知道老天什么时候下雨啊!”回答是若无其事的,夫人也就没有在意。杰克逊随着托洛茨基走进书房后一会儿,娜塔莉娅就听到丈夫一声十分恐怖的惨叫。她冲进书房,看到丈夫满脸是血,颤颤地站在门旁。

卫士们蜂拥而入,当即抓住了凶手。托洛茨基立即被送进医院,但手术只不过使他的生命延续了26个小时。

杰克逊的遗书

当警卫蜂拥而入时,杰克逊右手提着一把滴血的凿冰斧,左手握着左轮手枪正站着喘气。警卫向他扑过去,把他打倒在地。杰克逊像是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哀叫着:“他们让我干的。他们把我母亲关起来了。”

几分钟后,杰克逊似乎清醒了,挣扎着试图逃走,但被卫士制服。他拒绝回答问题,只是喃喃地说:“西尔维亚与此事无关。”

除了凿冰斧和左轮手枪外,在杰克逊的西装里还发现了一把缝在口袋中的近三十厘米长的匕首。刺客显然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他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却发现了一封用法文打印的遗书。

遗书用“我出身于一个比利时世家”开头。他说,他在巴黎留学时,因受西尔维亚的影响而倾向于托洛茨基主义,并加入了巴黎托洛茨基主义组织。有一天,某个来自托洛茨基“第四国际”总部的不知名的先生建议他去墨西哥会见托洛茨基,并提供他钱和证件。来到墨西哥后,因为听到和看到的,与想象的大不一样而感到失望,才知道托洛茨基是个可怕的骗子。特别是有一次,托洛茨基突然命令他潜入莫斯科去暗杀斯大林,但他不愿去,托洛茨基激怒地痛骂了他一顿。于是他决定,为了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必须埋葬这个骗子。遗书里还说,托洛茨基禁止他和西尔维亚结婚,他决定牺牲自己也是为了她的缘故。这封遗书还注明,如果万一他本人遭遇不幸,请将此遗书公诸于众。

他是谁?

遗书公布后,比利时警方立即进行了调查,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莫尔纳尔”家族。

在审讯杰克逊的日子里,全世界的无数报纸和杂志都登载过他的照片,报道过他的情况,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出面证实自己认识这个神秘的刺客。令人奇怪的是,杰克逊受审讯期间的牢房里备有唱机、唱片、书刊,供他消遣,一日三餐由一家豪华的饭店提供,这些东西都由他的律师付账,资金来源是保密的。

1943年4月16日,墨西哥第六刑事法庭宣判:杰克逊因犯有谋杀罪被判处20年徒刑(当时墨西哥没有死刑)。

判决书说,杰克逊从一开始来墨西哥,直到他成功地和托洛茨基建立关系,他的言行都是虚假的,是一种阴谋。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审讯,警方和法庭始终没有掌握凶犯接受任务的真实情况,连凶犯的真实姓名也没有搞清楚。

这个来历不明、行踪诡秘的凶犯,心甘情愿地在墨西哥的牢狱里,度过了20年的囚禁生活。1960年5月6日获释。先安排他去了古巴,然后从那里乘船前往苏联。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于5月25日向赫鲁晓夫报告了他获释一事。5月31日颁布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一项非公开的命令:“因完成一项特别任务并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授予洛佩斯·拉蒙·伊万诺维奇同志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1989年1月4日,苏联《文学报》发表历史学家瓦谢茨基的文章,承认克里姆林宫卷入了这次刺杀活动。他说,组织暗杀活动的是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艾廷冈上校。他招募梅尔卡德尔母子加入暗杀小组,并确定梅尔卡德尔直接行刺。梅尔卡德尔的骨灰和高级间谍金·菲尔比等人埋在一起。

同年3月15日,《莫斯科新闻》发表了题为《杀害托洛茨基的刽子手梅尔卡德尔》的文章,宣称是斯大林下令追杀托氏的。之所以选中梅尔卡德尔,是由于在西班牙内战中,托洛茨基分子支持无政府主义,因而遭到西班牙共产党人的憎恨。

1993年,苏联间谍头子巴·阿·苏多普拉托夫发表回忆录《特别行动处》,自称由斯大林亲自布置,他指挥了暗杀托洛茨基的行动。

这一说法,不知是不是最后的结论。

隆美尔:自杀之谜

1944年10月10日,柏林。莫德文元帅向全德国宣布,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于7月17日受伤,不治身亡。希特勒即刻给隆美尔夫人发了唁电。唁电说:“您丈夫的死给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不久,希特勒又下令为隆美尔举行了国葬。隆美尔真的是受伤身亡的吗?历史证明,这是希特勒的弥天大谎!

从枭将到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只是德军第七装甲师师长。1940年,他奉命越过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专为遏制德国法西斯军事进攻而修筑的一道防御工事,因陆军部长马其诺倡导修筑而得名。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北至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全长约七百公里。地堡林立,沟壑纵横,火力威猛,固若金汤,要想用强攻把它拉开一条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隆美尔把部队安排在马其诺防线所在的阿登山脉中的丰凯森林附近,然后命令所有的炮手、通讯员和指挥官,全都放下武装,坐在卡车、坦克的外面,高舞欢呼地举着白旗慢慢开过丰凯森林。马其诺防线内的法军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场面,面对这支奇怪的德军,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不该发弹射击,等到他们请示汇报、讨论决定之后,隆美尔的部队已轻轻松松地通过了马其诺防线,在法国境内长驱直入,把马其诺防线远远地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