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尚书·周易
17871700000175

第175章 论 曹 军

这是诸葛亮在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时,分析曹军的一段话。公元二○八年(建安十三年),刘备被曹军大败于长阪坡,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亲自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内部的一批儒生主张投降。诸葛亮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地分析了曹军的各种不利因素,预言曹军必败,终于说服了孙权。这一分析,体现了诸葛亮敢于以弱胜强的军事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原文】

豫州军虽败于长阪②,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⑤。故兵法忌之⑥,曰“必蹶上将军”⑦。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⑧。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⑨,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⑩,在于今日。

(见《三国志·蜀志·诸葛壳传》)

【注释】

①标题是注释者加的。

②豫州:指刘备,曾任豫州牧。长阪(bǎn版):地名,在今湖北省当阳县境内,豫州军虽败于长阪:公元二○八年(建安十三年),曹操领兵进攻荆州,荆州牧刘表刚死,次子刘琮(cónɡ 从)领荆州牧,背着刘备向曹操投降。刘备见势危急,便从樊城向江陵退却,到当阳长阪,被曹军打败。

③刘琦:刘表的长子,江夏(今湖北随县以南,汉水以东)郡太守。

④疲敝:疲劳。

⑤弩(nǔ努):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末:终了,最后。势:力量。鲁缟(gǎo稿):鲁国生产的薄绸子。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见《汉书·安国传》。意思是,强力的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见《汉书·韩绸子也无力穿透了。这里比喻强大的曹军从中原远征到江南,战斗力大大减弱。

⑥忌:禁忌,禁止。

⑦蹶(jué决),跌倒。这里当挫折、失败讲。上将军:这里指善战的将帅。

⑧附操:随附曹操。逼:强迫。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这里诸葛亮强调了人心的向背对战争胜败所起的重要作用。

⑨规:谋划。协规同力:合谋协力。

机:时机,关键时刻。

【译文】

豫州的军队虽然败于长阪,现在重新汇集的战士和关羽的精锐水军共有万人,刘琦集合的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曹操的军队远征疲劳,听说追刘豫州,轻骑兵一日一夜赶三百多里,这好比“强弩射到了尽头,就连鲁国的薄绸也穿不透了。所以兵法上禁止这样做,说:“就是善战的将帅也定遭挫败”。况且北方兵,不习惯水上作战,加上荆州民众随附曹操是追于势力,并不是心悦诚服,现在将军真能命令猛将领几万战士,和刘豫州同心协力,打败曹军是毫无疑义的。曹军败后,必定退还北方,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扰会强盛起来,三足鼎立的局势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