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入北京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崇祯帝还有两种选择,一是南迁,二是调山海关外的吴三桂辽军入京。而崇祯帝也确实动过南逃念头,即以亲征的名义“南下”。
可是,明朝的朋党斗争即使在王朝将要灭亡时,也没有消停过。阁臣们个个心怀鬼胎,唯恐皇帝走后自己会与太子一同留下死守北京,所以没有一个人出来明确表态。
因吴三桂部路远,短时间内不能到,崇祯帝只得令蓟镇总兵唐通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入援。刘泽清先谎称自己有病,得到朝廷赏银后,率部在临清一带抢掠一番即撤回原地。唐通率8000士兵很快抵京,但崇祯帝对其不放心,派出太监做监军。此举惹得唐通大怒,拉起队伍回到居庸关。兵临城下,崇祯帝顿失威严,让勋臣、太监们出钱饷军,也被纷纷搪塞,身为皇帝岳父的周奎仅捐银1万两,表示家中再无银两。日后刘宗敏“追赃”,从周奎家抄出现银和金宝100万两。李自成入京后,大板子大夹子“伺候”,总共从这些蛀虫家里弄出超过7000万两的银子,皆在逃离北京时搬运出走。言归正传,唐通赌气退至居庸关后,于三月十五日开关求降。天险一失,北京城就在农民军面前敞开了大门。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明襄城伯李国桢统三大营京兵在城外迎敌,结果变成迎宾。得至城下,李自成派先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谈判,提出割西北一带,立为王,犒军白银百万,就退军河南,并表示还可为明朝内灭群贼,外遏清兵。
崇祯帝召大学士魏藻德计议,魏藻德恐蹈陈新甲后尘,鞠躬俯首,不发一言,气得崇祯帝挥袖将其斥出。
此时的北京守军仅七八千疲卒,精锐士兵均已被那些派出京城到四地监军的太监们当护卫军调走。北京守城开始之际,还有人送饭,十六日后,送饭人也不见了,守城士兵竟有不少饿死。
后农民军开始大规模攻城。
崇祯煤山缢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见和明朝交涉没有结果,便下令全军攻城。此时,守城太监曹化淳按照“开门迎贼”的公约,首先打开了彰义门,向农民军投降。随后,在德胜门、平则门的守军相继投降,至此,北京外城全部陷落。三月十八日当天夜里,在这一时刻,各门俱开,炮声顿绝,农民军很快控制了全城。从高处看,京城上空浓烟弥漫,战火连天,这天晚上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
此时的崇祯,得到内侍报告,内城陷落的消息,开始似乎将信将疑,于是他便带了心腹太监王承恩跑到煤山(景山)上,四处瞭望,只看见烽火冲天。确信内城已陷落后,崇祯才慌慌张张地返回乾清官,准备布置应急善后事宜。
他直接来到皇后住处,对皇后说:“大势去矣,尔为天下母,宜死。”周后伤心地恸哭:“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崇祯听了凄怆得不能抬头对视。少顷,命左右侍从进酒,他正襟危坐连饮十几杯。崇祯命他们立即传旨给后宫嫔妃及懿安太后,要她们自尽。
事后,崇祯提笔亲手写下给内阁的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辅佐东宫太子,提督内外军务。然后命太监将谕旨送往内阁,但是他却不知道这时已经没有人还守在自己的岗位了。写完后,崇祯仰起头,感慨万分,不禁痛哭失声。
崇祯帝一生共有7个儿子。其中,周皇后生子三人,即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炬(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贵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熠(皇四子)、悼灵王慈焕(皇五子)、悼怀王(皇六子)、皇七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太子慈煨16岁,皇三子定王慈炯14岁,皇四子慈熠也有十余几岁了。但不幸的是,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几个儿子都已经早逝。
崇祯帝自缢之前,在乾清宫布置应急善后事宜时,他对待儿子的方式与对待女儿的方式有所不同。当时,他特意要“传主儿来!”“主儿”就是指太子及定王、永王,他们匆忙赶来,还穿着宫中服装,崇祯见到这种情景,立即训斥他们说:“此何时,可弗改装乎?”那时定王朱慈炯才13岁、永王才12岁,都还是孩子,对当时的险境还全不知情,身上穿的还是平时的华衣美服。见此,崇祯说:“皇儿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将绸缎绵衣脱掉,这会给你们招来杀头的危险的!”说完忙命左右寻来破衣,并亲自为他们将寻来的破衣换上身。一边为他们系上衣带,崇祯一边心情沉重地对他们说:“大明社稷就要完结了,致使天地祖宗都大为震怒,这实在是父皇的罪责和过失,但我已经尽力了。皇儿们今天还是皇子,明日就是百姓了。在战乱离别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隐姓埋名,不要出头露面,见到年纪大的人要称呼他们长辈老翁,见到年纪轻的要喊他们伯伯叔叔。万一保全了性命,一定要给父母报仇雪恨呀,千万不要把父皇今天的告诫给忘掉了。”说罢,他将他们紧紧地搂在怀中。对此,太子和二王子含泪应诺。这或许是崇祯对子女们最后的嘱咐了。
托孤的事情完了之后,崇祯帝转头对周皇后说:“大势已去,你作为皇后国母,也应当自尽了。”周皇后听后,痛哭了起来,说:“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最后,连劝你南迁的一句话你都不肯听,以至于到今日这步田地。可这也是天命啊!今日能为大明社稷殉身,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说完,周皇后径直跑回坤宁宫自尽身亡。
这时,崇祯又赐白带给袁贵妃以及西宫众嫔妃,对她们说:“皇宫马上就会被敌人攻破,嫔妃一定不能落到闯贼的手里。你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守住贞节,以保全祖宗的礼制。”
接着,崇祯又想到了公主。崇祯心想:闯贼打进宫内,也不能让他们污辱了公主。于是,他狠下心,提剑直奔宁寿宫长平公主住的地方。公主见满脸杀气的崇祯闯进来,便知道不妙,她扯着崇祯的衣襟哭了起来。崇祯拔剑,用袖子遮住面孔道:“你为什么要生到我的家中!”一剑砍去,公主举起胳膊挡,结果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接着,崇祯又杀了幼女昭仁公圭及几个嫔妃。
杀完公主后,崇祯又前往察看后妃们自尽的情况。他先来坤宁宫,刚进大殿,便有一个宫女向他报告说:“周皇后自缢了。”崇祯摸摸周皇后的尸体,已经凉了,接着又转身来到了西宫。这时,袁贵妃自缢的绳子断了,人跌倒在地上,刚苏醒过来。崇祯见状,拔剑连砍三下,袁贵妃也倒地身亡。
过了一会儿,一个太监向崇祯帝报告说: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抓回来了。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妃带到自己面前,然后持剑,一剑一个,全部杀死。崇祯从坤宁宫来到南宫(仁寿殿),命宫女逼懿安太后张氏自缢。(据传,当时张氏并不知道外间消息,没有遵旨自缢,次日展望见火光,宫女哗言内城已陷,沸哭如雷,张氏才知大势已去,欲拔剑自刎,无力下手,便悬梁自缢)此时,崇祯的精神已完全崩溃,杀完亲人,他茫然地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沾满鲜血的长剑和衣襟,显得有些精神恍惚。
这时,一声炮响惊醒了崇祯,他这才发觉已经是半夜了。崇祯此时并不死心,不愿立刻就死,他一心想逃出去。于是他便叫来太监王承恩为其准备行装,接着他换上便装,准备出城。他混在了太监中出了东华门,到朝阳门,假说王太监奉命出城,但守门的人请他到天亮时验明身份再出城。太监夺门又不成,他便忙派人到负责守城的戚国公朱纯臣家,朱的家人说朱出门赴宴还没回来。无奈之下,崇祯只得由胡同绕出紫禁城,奔向正阳门,却只见三盏白灯高悬在城门之上,于是知道正阳门已被义军攻占,只得返回,转而奔向安定门,但安定门城门紧闭,开启不了。这时天色已亮,崇祯知道已不可能逃出城外,在这种情况下,只得返回宫中。
回宫前,崇祯亲自来到皇极殿前敲响景阳大钟,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到这时,他们早就都逃走了。大钟响了好久,也没一个人来,崇祯气得大骂百官该杀。
崇祯从张太后处出来,已是深夜,在司礼监太监王承恩陪同下,来到煤山(景山),在寿星亭附近一棵大树下上吊自杀,王承恩也随之自缢。时间在十八日后半夜,即十九日子时。这一行动极其秘密,所以宫内宫外都不知皇上下落,一直到二十二日才被发现。
后人根据发现此事的太监传闻与崇祯殉国的情况大致无异,然而细节出入颇大,有以下几说:二十二日庚戌得先帝遗魄于后苑山亭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先帝以发覆面,白袷(夹衣)蓝袍白绸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红方舄(复底鞋),袖中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于天上,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文秉:《烈皇小识》卷八)
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左手书“天子”二字,身穿蓝袖道袍、红裤,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赵士锦:《甲申纪事》)
至日将午,始闻先帝凶问,同秉笔司礼王之心(按:应为王承恩)缢于后宰门煤山之红阁(红阁系先帝于二月间命勋卫诸臣演习弓马,亲自御览之地也),所御玄色镶边白锦绸背心,上有御笔血诏,略云: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决勿伤我百姓一人(陈济生:《再生纪略》)。
先帝披发,衣白绵绸袷,蓝纱道袍,下体白绵绸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及红方舄。于衣带得血诏云: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至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冯梦龙:《甲申纪闻》)
虽然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不同,但绝大多数认为明崇祯皇帝确实是在煤山自缢,只是具体位置其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