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18072000000004

第4章 徐阶与高拱罢官

徐、严之争

徐阶(1503—1583年),字子升,早年号少湖,后号存斋。祖籍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祖上也是农民。到他父亲徐黼才补了个差事,后升为宣平、宁都县丞。徐阶5岁时父亲上任,他亲眼目睹父亲处理公务的辛劳和谨慎,这对他一生都有很大影响。16岁时,华亭知县聂豹见他聪慧过人,读书用功,十分欣赏他,并向其讲授王阳明的良知之学。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很受推崇,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徐阶深受其影响。徐阶的才学受到当地各界才士的一致称赞,在缙绅中小有名气。嘉靖元年(1522年)徐阶中式应天,第二年,也就是他21岁那年,又以第三名的成绩中了进士。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徐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世宗自遇“宫婢之变”后,移居西苑,潜心修炼以求长生不老,不仅到处建坛斋醮、滥兴土木,不知体恤百姓,大量搜刮民财,而且疏于朝政,长期不上朝理事,以致部院大臣也多年见不上他一面。为逢迎世宗崇信道教,朝臣竞相争上符瑞祥物、供奉青词,希望得到世宗的宠幸。世宗极为看重斋醮青词。许多人因此发迹,成为“青词宰相”。徐阶在皇帝左右服侍,也是其中一员,所献青词很得世宗赏识,不久即被召入无逸殿直庐,并得到飞鱼服、尚方珍馔等赏赐。

徐阶为部臣时,也是严嵩权势达到顶峰之际。以至于天下人只知严嵩,而不知皇上是谁,群臣害怕严嵩胜过害怕皇上。徐阶由夏言荐举而被提升。严嵩与夏言争权,曾置夏言于死地并取代他的位置,自然对徐阶十分忌恨。徐阶受宠,严嵩心怀憎恨,时时设法排挤他。当时徐阶没有实力和他争斗,只得处处提防,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以附籍、结姻来保全自己。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阶加少保,进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后来因为办事很合皇上心意而不断得到晋升。第二年进勋,为柱国,加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三十五年(1556年)加少傅,录子为中书舍人;三十八年(1559年)以一品考满九载,皇上下令嘉奖他,赐宴礼部,并改兼吏部尚书。

当时,严嵩贪贿擅权一点都没有收敛,徐阶虽然受到皇上宠信,但自知不如严嵩。所以处处小心,不露锋芒。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怒奏严嵩“十大罪五大奸”,震动朝廷,但被严嵩打入大狱。杨继盛在疏中提到徐阶,说他遇事不敢主持正义,实为负国。徐阶并不记恨,反而暗中帮他说情,给严嵩施加压力,使严嵩有所收敛。之后御史锦宗茂、翁事中、张种等又相继上疏弹劾严嵩,严嵩大怒,准备狠狠报复,徐阶却将他们从轻发落,为此严嵩极为痛恨,怀疑是徐阶在背后指使,因此几次想置徐阶于死地。于是徐阶被迫称病,闭门谢客。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严嵩又因为私人恩怨杀总督侍郎王忏,并欲加害其子王世贞。徐阶全力相救,王世贞对他感激不尽。徐阶以这样的方式与严嵩相抗,并保护了一大批朝廷直臣。此时,严嵩已年满80,行动迟缓,办事也多数都不称皇上旨意,而徐阶却将朝中期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皇上暗中调查徐阶,知道他是忠廉之臣,因此有让他代替严嵩的想法。至此,徐阶终于取代了严嵩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嘉靖四十年(1561年)徐阶兼任太子太师。而与此同时,严嵩子严世蕃贪横淫纵的恶行被揭发,朝廷上下弹劾严氏父子的声浪日高,严嵩的地位日益下降,徐阶与严嵩力量的对比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严嵩预感到情形不妙,便设酒宴请徐阶,希望徐阶能保护他。徐阶却不理睬他,认为铲除严嵩的时机已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串通方士蓝道行,借用神仙占术,说严嵩是当朝最大的奸臣,必须由皇帝亲自处置他。之后徐阶又策划让御史邹应龙上疏,将严氏父子的所作所为一一揭发。于是,世宗令严嵩致仕,将其子严世蕃交大理寺审理,后发配边疆。不久,严世蕃逃回原籍,继续作恶乡里。徐阶又亲自上疏说严世蕃通倭谋反,皇帝大怒,于是将其斩首。严嵩也被判大逆罪而革职,抄家。

徐阶治国

晚年的世宗仍然整日待在宫中,修仙炼道,不理国务,健康状况日趋下降。国家事务都由徐阶一人掌管。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登首揆席后,想对国家进行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他在世宗赐给的原严嵩的直庐墙上写了三句话:“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治国施政方针。在处理政务、行使权力的奏疏中,徐阶倡导凡事要与众臣商量,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一个人独断专行,其结果只能是弊病百出。他常劝诫世宗,要集众臣论点之所长。每当世宗讨厌御史言论过激,正要发怒时,徐阶便在旁劝阻。他以严嵩为例,谏告世宗识人要审慎。他说,自古人心难测,常有奸人戴着假面具,很难识别,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广泛采纳意见,即使是深藏不露的譬人,也是可以发现的。他规劝世宗,凡有上疏者,大事应该经过认真调查,如果确实属实,则实行,如不属实,则另行处置。这样就可使言路有所疏通。

徐阶十分重视吏治,认为纳贤才更要注意其才干,而不是资格。嘉靖末年兵事频繁,当时社会风气却是阿谀奉承的人得到重用,而骁勇耿直的人却受到冷落。徐阶推荐起用马芳、瞄徽等人,说他们虽然是兵士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骁勇善战,能带兵杀敌,应该可用。兵部尚书杨博在御虏方面有所作为。一次,俺答进兵通州,杨博因世宗忙于修炼,未敢奏请皇上。徐阶及时帮助杨博调兵遣将,做出周全安排,赶走了敌军。世宗对杨博不早报告,很是生气,想严惩他。徐阶极力为杨博辩解,保护了杨博。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在张居正当政时得到了充分的信赖和重用,其实在徐阶任首辅时他们已经初步显示出才能了。俺答屡屡入犯,明军节节失利时,徐阶采纳门生、工科给事中吴时来的建议,请谭、戚二人练兵蓟州。他又让已进入内阁的张居正主持整顿蓟辽宣大边政。徐阶还亲自与谭、戚细议杀敌办法,建议用训练南方士兵的方法来训练北方士兵,热情支持他们运用火器打击敌人,挚边防。在徐阶掌权期间,北虏南倭虽没有完全平息,但也没有什么大的侵扰,这与徐阶有一批优秀的边将是分不开的。

高、徐之争

高拱(1513—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或中元。河南新郑人。祖籍山西洪洞,祖上因逃避元末战乱而搬到新郑。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间举人,官至工部虞衡司郎。父亲高尚贤,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先后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务,官升至光禄寺少卿。高拱自小受到严格的家教,5岁即能对诗,8岁时即能作出千字文章。再大一些时,即攻读经义,深研学问。17岁以“礼经”在乡试中夺魁,以后却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13个年头,才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任命为翰林编修,9年考满,升翰林侍读。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裕王开创学府,讲学授经,高拱第一个被选中,进入国子监讲书。此时皇太子已死去两年,新的太子迟迟没有确立,裕王与其异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论序当立裕王,而世宗却偏爱景王,想立景王为太子。太子之事迟迟没有定论,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护,给裕王很大宽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高拱升礼部左侍郎兼学士。第二年改任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詹事府事。他多次担任会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他所提拔的人才所作文章得到了一致好评。但一次在进题中有违犯皇上之意的文字,几乎遭到了调遣。徐阶出面辩解,才使事情平息下来。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景王在藩死去,裕王地位确立。高拱升礼部尚书,召入直庐,由于他善写青词,更得皇上宠信,皇上赐他飞鱼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由徐阶荐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后来,高拱与徐阶反目成仇。他以徐阶子弟和家人在乡里横行不法攻讦徐阶,并授意他的门生齐康弹劾徐阶。徐阶上疏请求辞职。当时徐阶正因遗诏重新起用世宗时被贬谪的官员而受到部院大臣、科道言官的感恩拥戴,正是炙手可热之时,所以言路甚宽。皆请留徐阶,还集体去徐阶第敦劝视事。另外,极论齐康、高拱罪状,甚至聚在一起,唾骂齐康、高拱。三月之内弹劾高拱的奏疏竟多达30余份,高拱自知留不住了,于是连连上疏十二封,称病铡休。穆宗挽留无效,于是批准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等职务回乡养病,派专人护送。齐康则调到别处,郭朴不久也请求辞职。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致仕。第二年张居正与太监李芳等合谋,上疏朝廷重新起用高拱。高拱一直对当年轰他出京的徐阶及其诸言官耿耿于怀。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他为报海瑞当年弹劾他的旧怨,将海瑞从应天巡抚调南京一个闲置的官衔。不久,又并其职,逼海瑞借病辞职。他还反对徐阶的一切做法。四年(1570年)冬,刑部、大理寺例谳狱,本与高拱无关,他却毛遂自荐,请朝审主笔,还说“上命我视吏部,吏部事也都是我的事,必须掌握情况”。其实是专为改王金一案。王金是世宗时方士,被徐阶下狱,法司论以子杀父律当剐。高拱极力为他辩解,所以减刑免死。原内阁有专办中书事的诰敕房,序班10人。高拱重新被起用后,10人经过多次考试合格,理应升迁,但因他们是徐阶下属,高拱不予理睬。10人求上门去,高拱诡笑说:“我即使做过承诺,也不会让你们这些人存有念想。”于是下令将这10人都调至边疆,仅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高拱的害人之巧。

虽然如此,高拱还是不解恨,专门和徐阶作对,只要是和徐阶有关的人,都被他治罪。徐阶致仕后,在乡里大治产业,还放任子弟横行乡里,引起当地百姓的憎恨。高拱亲自上疏:“原任大学士徐阶,归乡后,应当静心休养,但他自从废退以来大治产业,越数千里开铺店于京师,纵其子横行霸道,财货将等于内帑,势焰薰灼于天下。”甚至还“故违明旨,潜往京师,强阻秘,探听消息,各处打点,制造影响,迹其行事,亦何其无大体也”。高拱见徐阶大势已去,不无欣慰。既报一箭之仇,便豁然大度,修书徐阶,称以后愿不计前嫌,重修旧好,不要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从中挑拨。同时又接连给苏松官员去信,嘱咐对徐阶三子及家人从宽处理,稍存情面,并在蔡国熙的奏疏上批字:“太重,重新改过。”高拱之所以愿对徐阶网开一面,本意在于:见徐阶惨状,不免想到自己的将来,与其修好,可安抚苏松乡绅,改善与徐阶旧僚的关系。高拱的出尔反尔,使蔡国熙很生气,骂高拱出卖他,让他去得罪人而自己充当大好人。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病危之时,召高拱、张居正等入内。穆宗握着高拱的手说:“我走后,天下之事就烦劳先生了。”宣内阁接受顾命。当时司礼监授遗诏,有二札,一给皇太子,一授高拱,其中交代,遇事内阁与司礼监冯保商榷而行。高拱看出了其中的意思。不多时,穆宗崩,神宗即位。高拱想拉张居正共谋此事,便托人给张居正带信说:“当与公共立此不世功。”张居正得到消息立即密报冯保。冯保游说太后及幼帝,诬高拱欺太子年幼,想谋反废了皇上而立河南周王,自己任卧公爵等。冯保又买通两宫近侍,在皇后面前弹劾高拱。皇后与贵妃都很害怕,便决议逐高拱。第二天,即召群臣进见,宣读两宫及帝诏,列举高拱的罪状,指责他目中无人,贬为庶民,即日解甲归田。高拱原来满以为宣诏肯定是逐冯保,没想到是自己,这一晴天霹雳使他“色如死灰”“汗下如雨,伏不能起”。张居正在一旁将他扶起。第二天一早,高拱坐上柴车,颇为凄凉地踏上了归程。

回到老家,高拱着“角巾野服,俨然一个乡野农夫”,不言国事,但却著书八十余卷。不料冯保害高拱之心不死,又造王大臣事件,欲置高拱于死地。吏部尚书杨博、御史葛守礼等知道其中有诈,奋力为高拱求情,高拱才幸免一死。不过,他从此因受到惊吓而一病不起。万历六年(1578年)十二月,高拱死于家中,终年66岁。高拱家属以恤典请,只因冯保当权,只许以半葬。20多年后,高拱子嗣纷纷上疏圣上,神宗以“高某乃一代功臣,功不可没,赠太师,谥‘文襄’。”

罢官还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的儿子景王朱载圳死,徐阶奏请皇上将景府的数万顷田地和湖陂分给农民,受到百姓的欢迎。第二年,他请求取消严嵩走狗鄢懋卿为巴结主子、邀赏请功所增加的盐税四十万金,恢复旧的赋税制度,减轻盐商的负担,并严厉惩处了鄢懋卿。徐阶掌权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徐阶对世宗迷信方士、一意修真的做法也提出了异议。方士胡大顺等劝帝服食金丹,徐阶揭露其险恶用心,后来胡大顺被判刑。方士熊显进长生药,徐阶极力劝阻皇上不要吃。世宗欲建雩坛、兴都宫殿,生了病还想到兴都巡游,徐阶都极力劝谏。

世宗死后,徐阶以硕德元老的身份与张居正密谋,草拟遗诏,遗诏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祖宗旧典斟酌改正;第二,自世宗即位至今建言得罪的诸臣,生者再用,死者祭之,进监者释放;第三,方士等人查照情罪各正刑章;第四,斋醮、采买等对百姓无益的事全部停止。这份遗诏假托世宗的反省自责,也间接反映出徐阶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以及他重整纲纪、复兴社稷的决心。遗诏一出,朝野一片称颂,把它与杨廷和草拟的世宗登极诏相提并论,列为嘉靖年间的一桩大事。然而他草拟遗诏仅与尚未入阁的张居正密商,没有和职位相当的高拱、郭朴商议,尤其是高拱,是新朝君主的启蒙老师。因此招来了高、郭的不满,并引出了以后的纷争。

徐阶的故乡华亭,是江南富庶的大镇之一,嘉靖中叶后,那里工商业发达,特别是纺织业,几乎家家都织布,即使是士大夫家也不例外。作为一朝重臣的徐阶,自然成为乡里首屈一指的富户。但徐阶之子徐皤等却凭借其父的权力和威信,横行乡里,引起民愤。他们在苏松占夺土地24万余亩,并雇用众多织妇,日积月累,富甲一方,霸占市场,置产之多,令人瞠目结舌,当地百姓纷纷告状。

隆庆元年(1567年),早与徐阶结怨的高拱让御史齐康弹劾徐阶,将他两个儿子横行乡里的罪状一一罗列。郭朴也以徐阶草拟的遗诏“谤先帝”参阶。徐阶上疏极力申辩。身为先朝元老,徐阶的拥戴者甚多,九卿以下反而交章弹劾高拱,称誉并挽留徐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高拱借病辞职,齐康被斥,郭朴也乞身而去。徐阶虽然取胜,毕竟受到打击。隆庆二年(1568年)初,他曾几次称病请假。

在这次徐、高争斗后,穆宗并未有意冷落徐阶,不过,对大臣们如此着力为徐阶说话,都纷纷倒向他一边的现象,很是不满。他依赖内阁,却又不敢太信任他们,于是转而宠幸内侍。他命中官李用等分别监督管理团营,建立自己的小集团。徐阶极力劝阻,认为这样做不妥。由宦官督导的南京振武营兵屡次发生哗乱,徐阶命御史将他们遣散,并惩处了为首者,再一次得罪宦官势力。隆庆二年(1568年)春,穆宗欲游南海,徐阶又加劝阻,穆宗更为不满,徐阶感到自己处处受到牵制,欲干不能,颇为气馁。当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参劾他时,徐阶再次乞休。穆宗早有意让他离去,于七月准其致仕。徐阶就此结束了自己作为7年首辅、17年阁臣的政治生涯。九月初回到原籍,他在自家堂上贴了“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的对联,充满了事业未竟却身离政坛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