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乱政
魏忠贤(1568—1627年),河间府肃宁县人,初名进忠,号完吾。天启二年(1622年),熹宗给其赐名“忠贤”。魏忠贤从小就为人奸诈无赖,他没有读过书,是一个文盲,但有胆力,能决断,喜事尚谀。其妻姓冯,并曾为其生有一女。后来其在一次赌博中赌输,被别的赌徒羞辱,一气之下自宫,并把自己的姓名也改为李进忠。
万历十七年(1589年),其投身司礼秉笔太监孙暹门下,负责管理甲字库。后又巴结太监魏朝,并在魏朝的引荐下得到王安的赏识,不久就做了熹宗生母王才人的典膳。魏忠贤曾与魏朝结拜为兄弟,当时皇宫中人们管他们叫“大魏”“二魏”。
不久,魏忠贤就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司礼监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亲信,要代皇帝阅批大臣奏章,魏忠贤不识字,却在客氏的支持下得到这个职位。魏忠贤生性猜忌、残忍,与客氏相互勾结,手下王体乾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唯魏忠贤之命是从。魏忠贤一时权倾内外,炙手可热。深知皇帝品性的魏忠贤引导熹宗极尽声色犬马之好,使其沉迷在糜烂的生活之中,不理朝政。熹宗有一个特殊的嗜好,特别喜欢做木工活,不但会用斧锯,而且还能盖房子、刷油漆,尤其精于雕刻制作小型器件。这也就给了魏忠贤以可乘之机。每当熹宗玩得正高兴的时候,魏忠贤就将一大堆奏章拿出来请他审批,或向他请示问题。熹宗对此十分厌烦,往往就会随口说道:“我都知道了,你们拿下去,好好处理吧。”于是魏忠贤就通过代皇帝批答奏章,逐步将朝政大权抓在手里。与此同时,魏忠贤又在内廷广泛培植心腹太监,王体乾、王朝辅、李永贞、李朝钦等30余人都先后成了他的党徒,而且都窃居内廷高位。
魏忠贤大权在握,与客氏相勾结,恣意横行宫内。首先,他害死了被逐出宫廷、下放到凤阳去看守皇陵的昔日恩人魏朝;之后,又将矛头对准了原来的顶头上司、光宗朱常洛时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王安是明代少有的为士大夫所称道的宦官之一,为人刚直,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就服侍朱常洛、朱由校父子。客、魏暗中怂恿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又让刘朝、田诏等上疏辩冤,说是被王安诬陷成狱,再经客氏在里面进谗言,惹得熹宗大怒,将王安降职。魏忠贤又命参与盗宝被赦出狱的内监刘朝杀死王安,然后谎称自杀。至此,在宫中他已经成为仅次于皇帝的第二号人物。
熹宗初年,明廷朝政由东林党人掌握。东林党多是些正统的封建士大夫,他们对客氏和魏忠贤的阴谋早就有所觉察。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光宗的葬礼举行完毕后,阁臣刘一燝就请熹宗遵循遗诏,将客氏从宫中遣出去。不得已之下,熹宗只得照办。但不几日,熹宗竟因思念客氏过度而泪流满面,不思茶饭,无奈之下只得又将客氏宣入宫中,以陪伴熹宗。魏忠贤曾企图拉拢东林党人赵南星,但赵南星未予理睬。十二月,给事中霍维华被吏部尚书周嘉谟遣出京师,魏忠贤知道东林党人这样做是想拆他的台,他于是便又唆使另一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是受刘一燝指使,要为王安报仇,周嘉谟最后被迫辞职。最初的几次较量,赢家都是魏忠贤与客氏,他们于是便更加肆无忌惮了。
在把持内廷的同时,魏忠贤又把手伸向了外廷,并渐渐地形成了一批死党——阉党。朱由校登基当了皇帝,魏忠贤成了亲信太监。他为了进一步向上爬,不惜踩着当初提携他的魏朝的肩头,另找台阶。
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智慧的不识字的宦官成为了帝国实际统治者,魏忠贤可以摆上台面的资质不过是“担当能断”和“颇有记性”而已。大明的天下在这样的治理下不可能不走向混乱。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他选取精壮太监编练禁军,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其中,担任各级军官。这支部队在紫禁城内操练,鸣金击鼓,燃放火器之声惊天动地,扰得后宫不得安宁。魏忠贤常常身披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检阅这支禁军。即使熹宗在场,魏忠贤也敢纵马疾驰,不以为意。熹宗一生对魏忠贤的眷爱始终不辍,他的诏旨中,经常会出现“朕与厂臣”并列的文字,一点也不忌讳将魏忠贤与自己相提并论。
熹宗的张皇后深恶客氏与魏忠贤,每次见到熹宗,便指责客氏、魏忠贤的过失。熹宗厌烦她絮叨,就很少再去她那里。一天,熹宗到了张皇后住处,张皇后正在看书,熹宗问:“读何书?”张皇后说:“是《史记》中的《赵高传》。”熹宗明白这是暗指魏忠贤,默然不语。
客氏买通坤宁宫的侍女,借机谋害张皇后。张皇后怀孕后,觉得腰间痛,让侍女替她捶腰,侍女暗动手脚,将胎孕伤损。过了一天,张皇后便小产,熹宗从此绝嗣。客氏又造谣说张皇后是已被逮入狱中的海盗所生,以此来诬陷张皇后出身不正,怂恿熹宗废后。因熹宗与张皇后感情很好,客氏的这一阴谋才未能得逞。
东林党与三党、阉党的攻讦
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癸巳京察”发生后,被革职还乡的大儒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与其弟顾允成开始修复始于宋代的东林书院,和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名士在那里讲学,并于“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支持他们的部分当地士绅、朝野政治人物及周边城市的乡土势力,也逐渐聚集在一起,其中以江南士人为多,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以东林书院诸人为核心的松散型政治集团,这当然会引起其他政治权力集团的注意和攻击。
到了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月,东林书院正式落成,宣布以《白鹿洞学规》为章程,其中有“四要二惑九益九损”等条款,并定下每月大会之期,此时东林势力可以算正式大成。
东林党人以“清流”“正人”自诩,对政见不合者统统斥为“邪人”“邪党”,甚至直指为阉党。被东林排斥的官员,便投依阉党求存。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党羽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顾、魏不断受到东林党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政治派别。许多魏忠贤门下党徒曾多次表示悔恨,但东林党全然不顾,不遗余力的攻击使他们走到对立面。东林内部又以乡里为界,分裂成许多小组织互相争吵。拘囿于门户正邪之分,而缺少灵活大气的政治智慧,可以说是东林党败给阉党的重要原因。
当时东林党人的主要对手是万历身边的宦官们以及朝中的齐、楚、浙诸党,又由于到了天启时期这三党成员大多已依附于大宦官魏忠贤,所以有时这三党也会被直接划入广义的“阉党”体系。
相对而言,东林党人初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是要求政治清明,致力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他们的成分构成也比较复杂,综合了在野、在朝的知识分子及部分地主、工商业者,因此得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但同时也遭到了和万历有近水楼台之便的内阁及宦官势力的猛烈迫害。
天启四年(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去职,于次年被捕,并与左光斗、周顺昌等人一起下狱被杀。魏忠贤为彻底消灭东林党,随即主使编写了《三朝要典》,并借“红丸”“梃击”“移宫”三案毁东林书院,东林党中坚分子顾大章、高攀龙、魏大中等人也先后被迫害致死。齐、楚、浙三党则趁机效仿,将东林党人名单在全国张榜,一榜之上有百人到500多人不等,上榜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魏忠贤的各路党羽又先后做了《东林点将录》等名录,把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冠以《水浒传》108将之绰号,以此为点名手册,试图彻底消灭东林党。
魏忠贤统领下的厂卫所用刑罚之酷更是令人发指。被称为“六君子”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6人都受过全套刑罚,各打40棍、夹杠50以及其他刑罚。杨涟受刑最多,5日一审。许显纯命令棒打杨涟头部,齿颊尽脱;用钢针作刷,遍体扫烂如丝;用铜锤击胸,致使肋骨寸断;最后用铁钉贯顶,杨涟当即死亡。杨涟死后7日方许领尸,只剩下血衣数片,残骨几根。左光斗也被5日一审,惨遭炮烙之刑,面额焦烂,膝下筋骨全部脱裂,令人不忍卒睹。
魏忠贤控制了皇帝以后,便结交朝臣,对朝臣采取“顺我者升官,逆我者罢官坐牢”的政策。在魏忠贤的淫威之下,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先后集结约有80多位大臣,形成了臭名远播的“阉党”,其中“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是阉党中的骨干。所谓“五虎”是指文官,以佥都御史崔呈秀、兵部尚书田吉、工部尚书吴淳夫为首;“五彪”指的是武官,有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等人;“十狗”则以吏部尚书周应秋为首。周应秋善烹饪,魏忠贤的侄子、肃宁伯魏良卿最喜欢吃他烧的猪蹄,他升至左都御史就是因为这手烧猪蹄的本事,因此被人称作“煨蹄总宪”。连内阁首辅大学士顾秉谦、魏广微也都是魏忠贤的党羽。顾秉谦更无耻的是让自己的四个儿子都拜魏忠贤为祖爷,自己捞到间接儿子的头衔。魏广微求魏忠贤收他为侄子,魏忠贤看他年纪太大,所以认作兄弟。魏广微、顾秉谦等内阁大臣,把政府大权拱手相让,甘心沦为帮凶与附庸,被人们讥讽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朝中呈现出“内外一体”“宫府一体”的局面,而这些走狗门下的爪牙,则又不可胜数。
这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血腥迫害,直至崇祯帝登基消灭魏忠贤集团,为东林党人平反昭雪后才得以停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党的斗争就此结束了,实际上万历二年(1629年)的“袁崇焕冤案”,就是这一政治斗争的延续。东林党和三党及阉党之争,是明朝最厉害的党争,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党争。双方的争斗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南明灭亡还在继续,而且始终是晚明朝野政治格局和权利斗争的重中之重,甚至到崇祯帝自缢,此类斗争也依然如故。
魏忠贤之死
魏忠贤把持朝政之后,“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九千岁”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到后来,这场崇拜运动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全国各地纷纷为魏忠贤造起了生祠。
首先发起这场运动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他假借机户恳请给魏忠贤在西湖建生祠,建成后上疏,请熹宗赐匾额,熹宗名之日“普德”。作为对此举的鼓励,潘汝祯升为南京刑部尚书。此例一开,兴建生祠寺刻成为风气,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为魏忠贤建生祠。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崇祯帝刚刚登基时,朝政大权被魏忠贤所把持,与此同时,日渐强大的后金也严重威胁着明的安危。在这种内忧外患、积弊已久的形势下,怎样将执政后的第一步棋走出去,对崇祯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崇祯帝执政后的第一步棋下得非常稳准:清除魏忠贤及其阉党。
崇祯帝很有心计,对魏忠贤,他是一如既往,但对魏的党羽,则采取了逐步剪除的办法。对李朝钦、裴有声、王秉躬、吴光承、谈敬、裴芳等人的请辞要求一概应允,让他们罢职回乡。对太监李永贞也准其所请,让其回原籍治病。
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当宣州(河北宣化)对蒙古作战获胜的消息传来后,崇祯帝照常论功行赏,并对熹宗所荫封的魏忠贤的从子魏良卿为宁国公、从孙魏鹏翼为安平侯,对加赐的免死铁券等事均持认可的态度;并且铁券制成后,崇祯帝顺水推舟,下令也赏赐给他们。
崇祯帝的态度,魏忠贤百思而不得其解。从当时的形势看来,自己的封官未动,财产也未被剥夺,封赐给儿孙的铁券也已经到手了,这些都让他感到宽慰,他因此才稍微放下心来。不料,这时“五虎”之首崔呈秀却连遭弹劾。崔呈秀是魏忠贤得力的帮凶和干将,明熹宗时曾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职少傅、太子太傅、左都御史。后来,工部主事陆源、御史贾继春等人接连上疏崇祯帝,弹劾崔呈秀身居要职,目无国法,贪赃受贿,卖官鬻爵,娶娼淫乱,父丧不归,人伦败坏,三纲废弛。接到奏章后,崇祯帝作出批示,命令崔呈秀立刻回家守丧,魏忠贤因此在朝中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
后来,在所有这些弹劾魏忠贤的奏本中,最为重要的一本当属嘉兴贡生钱嘉征在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六日所上的一本,在奏章中,他历数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其一,与帝并尊。朝廷大臣官吏上奏的奏折,必须先由其过目,并且常以功德自居,奉旨传谕时,言必称“朕与厂臣”之类的话。其二,蔑视皇后。张皇后之父张国纪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其却罗织罪责欲将之置于死地。其三,操纵兵权。明朝素无宦官操兵的规定,而魏忠贤却内逼宫闱,外压臣民,在皇宫禁地耍刀练兵。其四,目无君上。按照明朝向来的规定,内官不得干预朝政,但魏忠贤却不仅参政,还只手遮天,权倾朝野。其五,克削封王。先帝所封三王,赐田甚明,而魏忠贤自己却攫取肥沃膏腴之田达几万顷。其六,不尊圣贤。孔子为万世之先师,而魏忠贤竟然敢在太学的旁边修建自己的生祠。其七,滥赐爵位。以前,明朝规定,不是军功不可封侯,而魏忠贤身在宫内,竟公然袭上公之封爵。其八,滥冒边功。辽东全境都落入后金手中,寸土均未收复,而其子孙却封侯封伯,冒领赏赐。其九,劳民伤财。魏忠贤在天下到处修建生祠,以致所建之处,民穷财竭,靡费的钱物不可估算。其十,营私舞弊。科举取士是国家的大事,而魏忠贤却为崔呈秀打通关节,对崔呈秀的文章大加赞赏,说是好文章。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魏忠贤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在穷途末路之下,他向崇祯帝提出辞官。对魏忠贤的这一请求,崇祯表示同意,并将其司礼监及东厂印信收回,命他到白虎殿去为明熹宗守灵。接着,魏忠贤又将其子孙的封爵辞退,并将所赐的田宅、铁券也都一并交回。
不久,崇祯帝颁布诏书,分别对阉党处以凌迟、斩立决、秋后问斩、充军、革职等惩罚,对内宫被害之妃嫔等人一一复封,对外廷含冤而死者一一恢复名誉,对关押在狱者释放复其官。“定逆案”是明末也是整个明代最大的一起党案。
在揭发魏忠贤罪行的奏章中,有很多地方都涉及客氏。崇祯帝于是便令太监王文政对客氏严加审问,并抄了客氏的家,查实后下令将客氏交给浣衣局,由浣衣局的宫人将之掠杀。浣衣局的老宫人平日备受客氏虐待凌辱,至此便操杖用力狠打,直将客氏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染衣,顷刻就死于杖下。
魏忠贤和客氏二人先后伏法后,他们的家产也被查抄没收,各地所建的魏忠贤的生祠均被拆毁。崇祯帝对魏忠贤恨之入骨,甚至在魏忠贤死后,还下诏磔其尸体,将其首级悬于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