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秀场
洛可可(Rococo)一词是从法文中rocaille演变而来的,原意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和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形式。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为室内常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十分精致而偏于繁琐。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但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
时尚透视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它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在建筑每个角落,包括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以及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
洛可可风格的产生,源于上层社会的需要。大部分制造这种艺术品的工匠,在个人生活中是和它完全无缘的,比如,塞夫里瓷器的设计是由国王亲派的法尔科奈、布歇等艺术家们完成的,平民百姓不可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些好赶时髦的贵族使用。这种制造和消费所特有的循环怪圈,促成了贵族互相攀比的风气和设计走向极端奢华的两种趋向。
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也诱发了洛可可风格出现。18世纪堪称是马车的黄金时代,达官贵族都拥有代表自己权势和等级的马车,而且相互攀比、竞相争艳,以此显示出贵族的审美情趣和高贵的身份。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与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中引起“共鸣”的时尚。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一些工匠及他们的后代成为艺术家和文人,他们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家、学者;同时,他们与权贵之间是一种平等程度很高的商业关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权贵们大多有爱好文艺的时尚,也尊重艺术家。如果权贵们不爱好文艺、或不懂文艺,就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会受到臣民们的歧视。
时尚冲击
洛可可是作为一种装饰上的简单改良而产生的,不久,它自然而然地扩展到雕刻和绘画方面。在法国,它却占领了建筑领域,成为宏伟建筑的起源地。不管是在民用,还是在宗教方面,洛可可都产生于法国,是巴洛克晚期合乎逻辑的发展。
洛可可,其概念源自于建筑学,而后,就蔓延到音乐领域。洛可可风格的音乐抛弃了晚期巴洛克音乐繁复的形式、复杂的复调织体以及宏伟壮观的风格,倾向于小巧精致、自然简朴和轻松愉悦。意大利人多美尼科·斯卡拉蒂是世界音乐史上洛可可风格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550多首意大利式的奏鸣曲,被世人看做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
相关链接
威斯天路教堂
乳白色的威斯天路教堂,坐落于风景怡人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它是洛可可式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它充满了活力、欢快,丰富色彩。
威斯天路教堂由长29米、宽25米的椭圆形长廊和长方形的大厅构成。教堂谐调的结构,宽广的内部空间,加上大方典雅的装饰,让人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整个设计思想紧紧围绕着“朝圣”这个中心原则,它着重体现了基督教的苦难、悔罪及拯救。教堂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让人体会到整个建筑精雕细琢、超凡脱俗,所有的细节及其装饰品都像是视觉感受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威斯天路教堂将人们心中的“天堂”带到这个世界上,并永驻基督徒的心中。
克里斯钦堡宫
克里斯钦堡宫是丹麦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的新宫。克里斯钦堡宫是具有欧洲18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的宫殿,其特点:纤巧繁琐,白灰色调。宫内内部的天花板装饰极其豪华,房间采用大理石或木制地板。墙上挂着挂毯或油画。所有的房间都装饰着水晶吊灯、镜子、法国家具以及各种珍贵的艺术品。
自1849年起,克里斯钦堡宫开始作为国会场所。现在的克里斯钦堡宫是丹麦议会的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现在克里斯钦堡宫中一部分作为丹麦皇家迎宾室。皇家迎宾室的装修非常豪华奢侈,讲究,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许多20世纪初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皇家迎宾室又分为许多小房间,包括巨人厅、弗雷德里克室、悬挂着巨型挂毯的大厅、皇冠室、皇家宴会厅和女王私人藏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