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施行王政。齐楚两个大国起了嫉妒心,要来攻伐,那他怎么来对付呢?”孟子说:“当初商汤住在亳邑,和葛国为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即派人去问他说:‘为什么不祭祀祖先?’葛伯说:‘因为没有共祭祀用的三牲。’汤即派人送他牛羊,葛伯就把牛羊杀吃了;也不用它来祭。汤又派人去问他说:‘为什么不祭杞祖先?’葛伯说:‘因为没有供给祭祀的米谷。’汤就叫亳邑强壮的百姓,去替他耕田,老弱的百姓就送饭给耕田吃。葛伯却领着自己的百姓,在路上截拦住送饭的人,抢夺那有酒和饭菜的。如果不肯给的,便把他们杀死。有个小孩子拿饭和肉送给耕种人吃,也被葛伯杀死,抢去他的饭肉。书经上说:‘葛伯把送饭的人当仇敌。’汤因为他杀死这个孩子,就带领军队去征伐他。天下的百姓都说:‘汤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是替无辜的百姓报仇啊!’汤第一次征伐,就从葛国开始。前后共有十一次出征:他向东方去征伐,西夷人就抱怨;向南方去征伐,北狄人就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都放在后面呢?’天下的百姓仰望汤,就像大旱天气盼望时雨一样。汤军队所到的地方,市场上做生意,并不中途停止;田间除草的人,仍然不改变他们工作;汤不过杀戮那残暴的国君,安抚那些受苦难的百姓,好比应时雨下降似的。因此,百姓皆大欢喜!所以书经上说:‘等侯我君,我君一来,就不再受残暴的虐待了。’又说:‘有些诸侯,助纣为虐,不肯做周朝的臣子,武王就领兵向东征伐,安抚那些受苦难的男女百姓,这些男女百姓,把他们黑色的黄色的绸帛装在竹篮里,来欢迎说:‘我们要继续来事奉我们的周王,受他的庇荫,更乐意的归顺伟大的周国。’当时,商朝的官吏,用黑色和黄色的绸帛装在竹篮里,迎接武王的官吏;商朝的百姓用竹篮盛了饭菜,用壶装了酒浆,来迎接武王的士卒;因为武王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只除去残害他们的暴君罢了;书经泰誓篇说:‘我武王威武奋扬,攻伐商纣的疆土,只除去那残害百姓的暴君,杀伐的武功,因此张大起来,比之商汤讨伐夏桀,更有光彩呢!’这样看来,宋君只是不能施行王政罢了。如能施行王政,天下的百姓,都抬起头来仰望他,都要尊奉他做君长,齐楚两国虽然强大,还有什么可怕呢?”十—戴胜章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②?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 ③诸?使楚人传诸?”曰:“使齐人传之。”曰:“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 ④之,虽日挞而求其齐⑤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 ⑥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 ⑦,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 ⑧善士 ⑨也,使之居于王所 ⑩。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 如宋王何!”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 ②与:同欤。 ③传:教也。本作师傅,此处作动词用。 ④咻:喧扰也 。 ⑤齐:说齐语也。 ⑥庄岳;皆齐之国都街里名。 ⑦楚:说楚语也。 ⑧薛居州:亦宋臣。 ⑨善士:善人;好人。 ⑩居于王所:“居”,处也。“所”,处所,谓处于王之左右也。 王谁与为不善:即“王与谁为不善。” 独:犹将也。(王引之说)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你的王全做好吗?我明白告诉你:譬如有楚国大夫在这里,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语;你说,是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当然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它,许多楚国人在旁边用楚国话喧扰他,就是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送到齐国都城的庄里和岳里去,住了几年后,就是天天鞭打他,要他仍旧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时时在王的左右,劝王施行仁政。但是在王左右的人,不论年纪的大小,地位的尊卑,都是同薛居州一样,王还和谁去做坏事呢?在王左右的人,不论年纪的大小,地位的尊卑,都不和薛居州一样。王还和谁去做好事呢?将有一个薛居州,将把宋王怎么样?”十二不见章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①?”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 ②。段干木 ③踰垣而辟 ④之,泄柳 ⑤闭门而不内 ⑥:是皆已甚 ⑦。迫 ⑧斯可以见矣。阳货 ⑨欲见孔子⑩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 孔子之亡 也,而馀孔子蒸豚 。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 ,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 ,病于夏畦 。’子路曰:‘未同而言 ,观其色赧赧然 ,非由 之所知也。’由此观之,则君子之所养 ,可知已矣。”
【注释】
①何义:于义何所取。盖公孙丑屡见孟子因诸侯之聘而不见,故发此问。 ②不为臣不见:朱注:“不为臣,谓未仕于其国也。” ③段干木:复姓段干,名木。晋人。 ④辟:同避。 ⑤泄柳:鲁缪公时之贤人。 ⑥内:同纳。 ⑦已甚:过甚也。 ⑧追:切也。朱注:“谓求见之切也。” ⑨阳货:即阳虎,为季氏家臣。 ⑩欲见孔子:朱注:“欲孔子来见己也。”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孔子,士也。 瞰:望也,伺也。有从远处窃视意。 亡:不在家也。 馈:赠也。 蒸豚:即蒸熟之小猪。 先:朱注:“谓阳货先来加礼也。” 胁肩谄笑:赵注:“胁肩,竦体也。谄笑,强笑也。” 病于夏畦:谓劳苦过于夏日治畦也。“病”,苦也;劳也。“畦”,犹田也。说文:“田五十亩曰畦。” 未同而言:朱注:“与人未合,而强与之言也。”赵注:“未同,志未合也。” 赧赧然:朱注:“惭而面赤之貌。” 由:赵注:“由,子路名。子路刚直,故曰非由所知也。” 君子之所养:赵注:“君子养正气,不以邪入也。” “养”,谓修养自身也。言君子不为谄媚之态轻见权贵也。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道:“夫子不肯去求见诸侯,是什么意思?”孟子说:“古时候的士人,不在这国家做臣子,就不见他的君,像段干木不做魏文侯的臣子,所以跳出墙头去避开文侯的访问。又像泄柳,他不做鲁缪公的臣子,所以缪公来见他,他便关着门拒绝不见。这都太过分了。他们来意如此恳切,也就可以见了。从前阳货想要孔子去见他,又怕人家批评他没有礼貌。因想起礼经上说:‘大夫有礼物赐给士人,看士人出外,没能在家接受,就要往大夫家拜谢。’于尽阳货就偷看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察知他的意思,也探听阳货不在家时,去拜谢他。当这个时候,阳货先来拜访,孔子又怎能避不相见呢?曾子说:‘耸着两肩,勉强做着谄媚的笑容,这劳苦要超过夏天种田的人。’子路说:‘彼此志趣不相投合,却勉强同他说话,看他面红耳赤的惭愧样子,这到底为了什么,真不是我仲由所能了解的!’从这几个人的言行看来,君子平日修养些什么,便可知道了。”十三戴盈章
戴盈之 ①曰:“什一 ②,去关市之征:今兹③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④,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 ⑤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⑥。’曰:‘请损 ⑦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 ⑧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
①戴盈之:宋大夫。即戴不胜。 ②什一:计十分取一也。赵注:“欲使君去关市征税,复古行什一之赋。”孟子平生力主什一之赋。详见滕文公第三章及梁惠王第十二章。 ③今兹:今年也。左传杜注:“今兹此岁。”公羊传何注:“新生草也。一年草生一番,故以兹为年。” ④已:止也。下文同。 ⑤攘:盗也。淮南子引论语“其父攘羊。”高注:“凡六畜自来而取之曰攘之。”朱注亦云“物自来而取之也。” ⑥君子之道:谓君子当以义取。若以不义取,即非君子之道。 ⑦损:减也。 ⑧斯:则也。犹即也。
【译文】
宋国大夫戴盈之向孟子说:“我们想遵照夫子的意见,要实行古代什分中取一的税法,并且要免去关卡和市场上的捐税。但是今年还不能做到,只得先减轻些,等到明年才废止,夫子以为怎么样?”孟子说:“譬如现在有个人,每天攘取邻家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了‘既是如此,请让我减少些。改为每月攘取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停止。’如果晓得这事不合理,就该赶快停止,何必要等到明年。”十四好辩章
公都子 ①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②;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 ③也!天下之生④久矣;一治一乱 ⑤。当尧之时,水逆行 ⑥,氾滥于中国,蛇龙居之 ⑦。民无所定 ⑧,下者为巢 ⑨,上者为营窟 ⑩。《书》 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 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 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 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 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坏宫室 以为污池 ,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 ,园囿,污池,沛泽 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 。三年,讨其君;驱飞廉 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 曰:‘丕显 哉,文王谟 !丕承 者,武王烈 !佑启我后人 ,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处士横议 。杨朱 墨翟 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 ,是无君也;墨氏兼爱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 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闲 先圣之道,距 杨墨,放 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 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 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 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 ,圣人之徒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