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根植于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价值观。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因此,千万不要失去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立身处世之本,那样不仅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还会失去社会的尊重。所以,在你可能失信于他人的时候,应当牢牢记住“待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待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这句话。
道德践履: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两千多年前,孟子讲过这样的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守、唯我独尊的老迈帝国,而是沉着面对世界竞争的少年中国。中国要在这旷古不遇的列国大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坚守本民族千百年传承的道德践履,尤其是诚信这条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诚信本身是一种不分时代、不分地域的普遍价值。西方传统中对此也有相应的表达。《圣经》里说“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西谚中亦有“诚实是最好的政策”的说法,它们强调的都是基于诚信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经济秩序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诚信的重要性较之过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这项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指向的基础上,全球范围内基于个人或公司实体的诚信的经济形态才得以孳生、发展。而谁最能坚守诚信,谁就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赢得信誉并最终赢得成功。如果诚信缺失,就算靠着钻营和欺骗暂时牟取蝇头小利,最终也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就个人而言,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否则,就算你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够成功的素质,你也未必会得到他人的尊敬,更不会得到成功企业的重视。在一个先进的企业里,员工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不是优越的智力,而是诚信。诚信比才干更重要。因此,微软等现代企业在制定选拔人才的标准时,永远将诚信摆在第一位。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品有问题的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在树立诚信价值观之前,学者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如果自作聪明的学者想要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一心想“走捷径”,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名气”和“财富”,可以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诚信”最大的敌人。如果事事都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考虑做人的原则,那么,以其所为,求其所欲,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与成功南辕北辙。
尽管有这样行为的学生在中国留学生中只是小部分,然而已经足以伤及中国学生的集体名誉,使得更多中国学生的录取受到影响。不仅如此,诚信问题导致国际合作交流的渠道受阻的现象,在经贸、学术等领域同样可能发生。可见,诚信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它也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必要基础,并且确实能够为中国带来实实在在的机遇。就此而言,每一个坚守诚信的中国人,除了主观上为涵育个人的高尚人格,客观上也为树立“诚信中国”的世界声誉做出了一份贡献。
成功企业的灵魂:诚信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指导企业所有行动的根本准则,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正如人的价值观指引着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一样,企业的价值观也决定着企业的行为。
1.成功企业有着统一的价值观
在生存竞争极为激烈的商战中,有的企业以诚实的勤奋努力形成了比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受尊敬的竞争者;有的企业则试图通过欺瞒哄骗来攫取胜利果实,并因此而两头设防;一面担心法律和道德的惩罚,一面提防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监督。这两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层面上也是两种企业价值观的竞争,那么,谁会成功呢?
下面列举的几家公司都非常著名,是商战中无可置疑的成功者,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选择了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
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各有特色,但是,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个共同之处:诚信。然而,毕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企业价值观最终还要体现在一个个企业员工的行为上。所以任何一个诚信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必然会包含诚信这一项。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信任和依赖自己的员工,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企业必须选择它能够完全信赖的人。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不诚信的,那么他想进入上面所说的这些成功的公司将毫无可能。杰克·韦尔奇对员工的评价标准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反过来,从个人择业求职的角度讲,优秀的、诚信的人会选择把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贡献给拥有诚信价值观的公司,因为一个正直的人在充满欺骗和撒谎的公司环境中是难以生存的。诚实的公司有好的人才相助,其竞争力会如虎添翼,而不讲诚信的公司的生存空间会更加狭窄。
李开复给面临择业的读者提出的建议是“每个企业都有宏观意义上的价值观,而每个人都有微观意义上的价值观”。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拥有良好的价值观,能够坚持诚信原则的公司,想一想这个公司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只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协调一致,你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与其总是埋怨“社会价值观每况愈下”,不如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个社会里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行业,每个企业或每个行业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价值观的人,你要有自己的选择,你完全可以选择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企业或行业,并在其中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
2.诚信带来财富
事实上,诚信不仅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成功,诚信本身就是一笔具有重大价值的宝贵财富。对于真正理解诚信的价值的企业和个人而言,诚信价值观必然会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选择。
(1)诚信是建立长期信誉的先决条件。
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也曾经就自己多年经营长江实业的经验总结道:“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一种“长期投资”。唯有长期遵守诚信的原则,才能建立和维护你的信誉和品牌,唯有维护了你的信誉和品牌,才能得到可持续的成功。
美国得州仪器(TI)前总裁弗瑞德·布希(Fred Bucy)在谈到甄选高级主管时指出,甄选主管有十个标准,包括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冒险意愿等等,但是,在这十项标准当中,诚信是名列第一的。这是因为,假如公司的高级主管有能力赚钱、有思想提出创意,但是不诚实,那么,他们不仅不能为公司带来利益,反而会给公司制造很多麻烦和危险。
安然公司和巴林银行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为一些不诚信的员工,几十年、几百年创建的公司就这样毁于一旦。看到这样的事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诚信的价值观呢?
不诚实的做法也许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是一旦被发觉,整个人或企业的信誉都将被毁灭。当一个企业的谎言被顾客得知后,它就会名誉扫地,用户将不再信任它、不再购买它的任何产品。
信誉是珍贵的,但又是易损的,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获得和维持信誉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毁坏信誉,却只需要犯一次错误。正因为如此,很多公司都将诚信视为生命,不但将其列在价值观的第一位,同时也付出100%的努力去捍卫它。
(2)诚信是企业赢利的前提。
有不少同学曾这么问李开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君子,但在现在这个社会,保持良好的人品是很难的问题。你对人品要求这么高,难道你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是圣人吗?这样的公司能赚钱吗?”
李开复的回答是:“人们对于诚信的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讲道德、守诚信就是要求员工淡泊名利、做圣人;要求企业不讲策略、不想盈利。事实并非如此。”
利益最大化是所有公司追求的目标。公司要求员工诚信,不只是为了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更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总希望雇用最好的人,并且完全信任他们,让他们把握公司未来的方向。在这样的企业里,公司会放权给员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公司获利。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公司一定会把自己的“钥匙”交给每一个员工(例如在微软,公司内的员工可以看到许多源代码,接触到很多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也正因为得到了公司的信任,员工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但是,在这种开放、授权的公司里,不讲诚信的员工可能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伤害。不仅公司的财产、智慧、人才可能被盗走(尤其在那些高科技的公司里),而且公司的风气和企业文化也有可能被带坏。所以,一个优秀的公司根本就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公司发现自己的员工在诚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该员工就会被立刻解雇。正如西方谚语中所说的那样,“好的品德才是最好的买卖”。任何一个想在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公司都明白这个道理。
(3)诚信是信息社会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管制和命令不再是调节人与人、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唯一渠道,越来越多的工作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而合作需要依靠互信,互信的根本就是诚信。诚信将成为社会对个人及公司行为的最起码的要求。立法和执法机构、媒体、公众都是诚信的监督者,不诚信的个人和公司将被列入“黑名单”,无法顺利地生存或运行,这会使诚信逐渐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习惯。
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里,诚信的作用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关键。小蒂曼·H·迪佩尔先生在他的《良知的独白》一书中强调说:“诚信问题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这是诚信问题的关键所在。信息时代的第二个时期不仅包括知识,而且还包括诚信。”他的意思是说,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人与人的接触机会大幅增加,任何人都可以提供信息给其他人,任何人都可以出售产品给其他人,所以“诚信”和“信誉”不再是一个人的工作圈子或朋友圈子之内的事了。
在网络世界里,一个人的信誉将更公开,诚信有问题的人将无法生存、无处藏身。在eBay这个虚拟的平台上,人人都重视诚信,勇于维护社区的诚信体系。毫不夸张地说,诚信已经成为现在信息商业最根本的存在条件,这个行业近年来神话般的发展规模,正体现了诚信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消除对诚信的误解
李开复在和年轻人的交流中,总结出他们对诚信有下面这几个常见的误解:
1.对企业诚信就等于要终身依附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