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18811900000059

第59章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对策(2)

1.从人类选择和使用理想能源上看,人类是一步一步地选择了单位能源材料热值相对高、污染程度相对小且使用方便的能源品种。人类能源消费经历了“柴草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正在步入“天然气时代”。目前在全球总的能源构成中,煤炭为27%,石油为40%,天然气为23%,其他能源为10%。一些国家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比较大,如俄罗斯51%,荷兰47.3%,英国37.9%。而且,无论是煤炭取代柴草,还是石油及天然气取代煤炭,都不是由于前者的资源枯竭,而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方的需求越来越向清洁、方便、高效的方向发展所致。目前看来,石油时代不仅远未过去,而且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又进一步延长了石油天然气时代。即使将来石油、天然气资源接近了枯竭,人类也不会回到原来的煤炭时代,而只能用更清洁、更高效、更方便的能源来替代。可以看出,油气取代煤炭是人类利用能源发展史上的一种过程、一种趋势、一种规律。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能抗拒这种消费规律变化的命运。所以说,调整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是大势所趋。

2.能源需求的变化引起了能源供应的变化。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全球化的生产部门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能源供应的优质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各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关税壁垒的降低和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范围进一步由一国或一地区转向全球范围。从这个意义讲,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是不能进入以油气为主的全球能源系统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问题就更加迫在眉睫。

3.随着经济的增长,人类对生存环境破坏也越来越加剧。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这两个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二重奏。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验教训是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环境为代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全球和区域环境条件的制约。显然,我国能源工业承受着增加供应与改善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国建国50年的经济成就和近1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是依赖煤炭为主的国内一次能源结构取得的,然而这种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环境污染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权衡得失,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改善能源结构问题。

五、中国改善能源结构的思路

1.我国必须把改善能源结构放在战略高度上研究,把优化能源供应品种作为今后能源发展的重点。尽管煤炭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仍将是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的主要对象,但纵观全球能源供应中煤炭份额的日益下降和煤炭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我们再没有理由墨守成规。

2.在21世纪初叶,我国应当实行能源供应和消费品种优质化和多元化方针。所谓优质化首先就是使用洁净品种,如一次能源中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中的水能和太阳能;其次是非洁净能源的清洁利用,如液化石油气、型煤和水煤浆等。所谓多元化是指能源品种的多样化和多种互补,其中包括:发挥水能资源优势,提高水电比重,使水电消费额达10%以上;开发西部和海域天然气资源,实现“西气东输”。将能源消费中油气的比重从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2010年的30%和2020年的40%,其中天然气的份额应达10%以上;在油气资源配置上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研制和推广经济实用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个体、集体民用技术;发展洁净煤技术,加速煤炭清洁利用;建立节能型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3.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省份如广东省,已经开始了改变传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过程,在另外一些地点,如上海市,到21世纪的初期(2010—2020年)可将用煤比重降到50%以内,广东省的今天就可能是全国大多数省份的明天。可以设想,在2010年左右,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对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将至少应达到或超过广东省目前的水平。再过20年到2030年,我国可基本达到中等到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六、中国实施新的能源战略保证条件

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对策是:(1)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规划方法,并推广应用到各级能源管理部门;(2)加强能源管理,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和布局,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的比例,加强能够减缓总体需求增长的能源生产、分配和消费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使较少的能源提供较多的服务,同时减轻环境污染;(3)加强农村能源和电气化建设,改变农村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4)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争取各种多边的和双边的国际援助资金,加强学术交流人和人员培训。

2.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对策是:(1)建立全国统一的节能管理体系,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的补贴,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发。(2)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限制高能耗小企业的发展。(3)开发和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对于节能效果显著的项目提供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条件。(4)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版物和中小学教育等手段,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中国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发展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控制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大气层,这是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环境无害的可持续的模式转变的战略组成部分。具体对策有:(1)制定和健全有利于发展少污染煤炭开采热核和清洁煤技术的政策法规。(2)开发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洁净燃烧和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煤炭加工(选煤、洗煤、水煤浆)、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流化床燃烧,高效低污染的煤粉燃烧,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煤炭转化(气化,液化,燃料电池)、污染控制和废弃物管理(烟气净化,煤粉灰综合利用,矿区污染控制,煤矸石、煤层甲烷气、矿井水、煤泥水);(3)提高煤炭转化成电力、热力和煤气等洁净的二次能源的比例,减少直接和分散燃烧原煤的终端用途;(4)积极参与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支持煤炭工业的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建设。

4.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建立在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基础上,从结构上说是非可持续的。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状况如下:水能可开发资源量为3.78亿kW,目前仅开发早用了9.5%;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是农村主要的能源,利用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能源消费的70%左右。农村已建成各种沼气池500万座,产生的沼气相当于70万吨标准煤;中国约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太阳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超过60万J;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kW,约有10%可供开发利用;已探明的地热储量为30亿吨标准煤,现已利用的相当于30多万吨标准煤;海洋能资源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在2000万kW以上。具体对策有:(1)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放到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增加投入;(2)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降低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3)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