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18811900000072

第72章 西部地区的资源结构(1)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审视中国的版图,西部地区10省、市、自治区人口总数仅占全国的23%,而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全国60%以上的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能源资源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东部和中部之和还大13%,煤、水、油、气四者兼备,45种主要矿产资源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量接近东部与中部之和,以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以铁、镍、钒、钛、稀土为主的稀有战略型矿产,以铂族金属为主的贵金属等储量都占有较大的优势。西部地区还有众多历史名胜、名山大川、独特的风俗民情、地方文化,是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一、广阔的土地资源

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土地面积为805794万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5%,人均土地28.3亩,为全国人均土地的2.5倍。就土地利用的各种类型来看,同西部地区的人口比重相比,各类可利用土地占全国的比重均高。尤其是草场的比重更高(参见表13—1)。这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物质空间。表13—1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概况

┏━━━━━━━━┳━━━━┳━━━━┳━━━━┳━━━━┳━━━━┳━━━━┳━━━━━┳━━━━━┓

┃        ┃    ┃    ┃    ┃    ┃交通  ┃    ┃居民点及 ┃未利用  ┃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    ┃园地  ┃     ┃     ┃

┃        ┃    ┃    ┃    ┃    ┃用地  ┃    ┃工矿用地 ┃ 土地  ┃

┣━━━━━━━━╋━━━━╋━━━━╋━━━━╋━━━━╋━━━━╋━━━━╋━━━━━╋━━━━━┫

┃ 面积(万亩) ┃55228 ┃131270 ┃286782 ┃ 24987 ┃ 2078 ┃ 3626 ┃ 8363  ┃ 293460 ┃

┣━━━━━━━━╋━━━━╋━━━━╋━━━━╋━━━━╋━━━━╋━━━━╋━━━━━╋━━━━━┫

┃占全国比重(%)┃ 28.6 ┃ 38.3 ┃ 72.3 ┃ 39.0 ┃ 24.3 ┃ 23.3 ┃  22.7 ┃  79.6 ┃

┗━━━━━━━━┻━━━━┻━━━━┻━━━━┻━━━━┻━━━━┻━━━━┻━━━━━┻━━━━━┛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

从各省区可利用土地的状况看,西部各省区可利用土地的全国比重大多位于全国的前列,其人均量指数除川、渝、贵三省市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参见表13—2)。西部地区的宜农宜林及可利用草地广阔,如果能将其充分利用,可为贫困的西部带来生机和活力。

表13—2 我国西部各省区可利用土地状况

┏━━━━━━━━━┳━━━━┳━━━━┳━━━━┳━━━━┳━━━━┳━━━━━━┳━━━━┳━━━━┓

┃ 省(市、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四川与重庆 ┃云南  ┃贵州  ┃

┣━━━━━━━━━╋━━━━╋━━━━╋━━━━╋━━━━╋━━━━╋━━━━━━╋━━━━╋━━━━┫

┃占全国的比重(%)┃3.00 ┃ 3.17 ┃ O.65 ┃ 5.68 ┃ 3.66 ┃  8.15 ┃ 5.64 ┃ 2.54 ┃

┣━━━━━━━━━╋━━━━╋━━━━╋━━━━╋━━━━╋━━━━╋━━━━━━╋━━━━╋━━━━┫

┃ 人均量指数   ┃    ┃    ┃    ┃    ┃    ┃      ┃    ┃    ┃

┃         ┃107.4 ┃ 166.3 ┃ 170.5 ┃1501.1 ┃ 288.4 ┃  84.2 ┃ 178.9 ┃ 91.6 ┃

┃(全国平均为100) ┃    ┃    ┃    ┃    ┃    ┃      ┃    ┃    ┃

┗━━━━━━━━━┻━━━━┻━━━━┻━━━━┻━━━━┻━━━━┻━━━━━━┻━━━━┻━━━━┛

资料来源:韦伟等著《中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第132页。

注:西藏因情况特殊,表中未列入。

二、富饶的矿产资源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优势突出,无论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还是化石能源,在西部都有极大的蕴藏量。矿产资源优势成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见表13—3)。

表13—3我国西部各省区矿产资源拥有量

┏━━━━━━━━━┳━━━━┳━━━━┳━━━━┳━━━━┳━━━━┳━━━━━━┳━━━━┳━━━━┓

┃ 省(市、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四川与重庆 ┃云南  ┃贵州  ┃

┣━━━━━━━━━╋━━━━╋━━━━╋━━━━╋━━━━╋━━━━╋━━━━━━╋━━━━╋━━━━┫

┃占全国的比重(%)┃ 1.86 ┃ 2.10 ┃ 0.02 ┃ 0.58 ┃ 1.11 ┃  13.03 ┃ 6.19 ┃ 4.33 ┃

┣━━━━━━━━━╋━━━━╋━━━━╋━━━━╋━━━━╋━━━━╋━━━━━━╋━━━━╋━━━━┫

┃ 人均量指数   ┃66.3 ┃ 110.9 ┃ 5.8 ┃ 154.7 ┃ 87.8 ┃  134.8 ┃ 196.1 ┃156.4 ┃

┃(全国平均为100) ┃    ┃    ┃    ┃    ┃    ┃      ┃    ┃    ┃

┗━━━━━━━━━┻━━━━┻━━━━┻━━━━┻━━━━┻━━━━┻━━━━━━┻━━━━┻━━━━┛

资料来源:韦伟等著(中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第132页。

注:西藏因情况特殊,表中未列入。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有探明储量矿产139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13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铜矿等9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同时,由于目前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产生新矿产地的潜力巨大。

国土资源部初步选定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塔里木能源资源集中区、东天山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阿尔泰铜多种金属资源集中区、柴达木能源化工矿产资源集中区、陕甘宁能源资源集中区、陕甘川渝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西南“三江”中段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滇西南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和川西滇中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这些矿产资源集中区的资源开发无疑将带动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就西北地区而论,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在全国已发现的150多个矿种中,西北有130多种,探明储量的90多种,不少矿种储量居全国首位或居前列。其中仅新疆已发现的118种矿种中,有7种居全国首位,12种居第二位。甘肃已探明有用矿产111种、有24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40种居前10位,其中11个矿种居全国首位。就全区矿产资源而言:(1)黑色金属。作为最主要的黑色金属铁。在西北地区的储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甘肃和新疆。仅甘肃、新疆探明的铁矿资源近18亿吨,居全国13位,探明铁矿50处,储量约10亿吨。铬铁矿和钡矿储量丰富,甘肃和新疆都有发现。甘肃铬铁矿储量324.5万吨,居全国第4位,钡矿储量居第6位。(2)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西北的优势。常用有色金属中除铝土矿以外。其他矿产都较丰富,在全国有特殊地位。镍、铜、铅、锌矿主要分布在甘肃和新疆。甘肃累计探明镍储量占全国的68.15%,居首位。铜居第4位,锑居第5位,铅锌居第7位;新疆有铅锌矿15处,镍矿5处。陕西的汞资源居全国第2位。其中甘肃的钴、铹、铂族金属,陕西的铼,青海的锂在全国均居首位。新疆有金矿200多处,是我国重要的黄金储产地之一,也有一定储量。(3)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在西北地区都很丰富。储量在全国居首位的有石棉、云母、硒、化工石灰岩、硅石、重晶石、铸型粘土、陶瓷粘土、盐、石膏等。硫、磷、水泥配料红土和黄土、石灰岩、大理石、芒硝的储量也相当丰富。新疆素有“金玉之邦”之称,玉石和宝石品种多,质量好,近年来已发现宝石10类27种,玉石15类44种,是全国最丰富的省区。就西南地区来说,在矿物资源方面,区内已发现的矿产达100余种,其中有90多种具有经济开采价值。锡、铜、铬、汞、镍、铂、钾、铱、猛、铁等金属矿藏,都分别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四川的铁矿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2位。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储量巨大,钛占世界已探明总量的28.9%,整个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

三、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最为富饶的地区,能源种类之多,蕴藏量之大,分布之广,是国内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参见表13—4)。煤、油等能源矿产丰富,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接替基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核燃料等,几乎我国所有利用的能源种类,西部地区都已发现,并有不同程度的利用,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在能源战略问题上,西部地区将是一个独立存在而又能支援全国的能源基础。

表13—4我国西部各省区能源资源拥有量

┏━━━━━━━━━┳━━━━┳━━━━┳━━━━┳━━━━┳━━━━┳━━━━━━┳━━━━┳━━━━┓

┃  省(市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四川与重庆 ┃云南  ┃贵州  ┃

┣━━━━━━━━━╋━━━━╋━━━━╋━━━━╋━━━━╋━━━━╋━━━━━━╋━━━━╋━━━━┫

┃占全国的比重(%)┃11.47 ┃ O.90 ┃ 4.15 ┃ 0.62 ┃ 2.51 ┃  1.14 ┃ 2.24 ┃ 6.50 ┃

┣━━━━━━━━━╋━━━━╋━━━━╋━━━━╋━━━━╋━━━━╋━━━━━━╋━━━━╋━━━━┫

┃ 人均量指数   ┃    ┃    ┃    ┃    ┃    ┃      ┃    ┃    ┃

┃         ┃409.4 ┃ 47.4 ┃1097.5 ┃ 163.6 ┃ 198.1 ┃  11.8 ┃ 71.4 ┃238.3 ┃

┃(全国平均为100) ┃    ┃    ┃    ┃    ┃    ┃      ┃    ┃    ┃

┗━━━━━━━━━┻━━━━┻━━━━┻━━━━┻━━━━┻━━━━┻━━━━━━┻━━━━┻━━━━┛

资料来源:韦伟等著《中国地区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第132页。

另注:西藏因情况特殊,表中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