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省
18843600000036

第36章 言 行(3)

啊!早晚不可有不勤德的时候。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就会连累高尚品德的养成。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实行这些诫言,则人民就能安其居,而国家就可以世代为王了。

编者手记

《法句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古德亦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行,是万善圆彰的根本,也是成就事业及道业的基石,如果不从“小”养成,于微细处着眼,却希望这一生有所作为,无异舍本逐末,难以达成。

《与吴质书》云:“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欧阳修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古人又云:“苟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于大恶不止。”,“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如果“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那么,就会终至“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护细行”,慎于微,防于小,才能避免累害大德。

★言与行

《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说的时候,要想到自己能否做到;做事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一个言行分裂的人,是一个不值得尊重,不值得信赖,不值得依靠的人。子曰:“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一个人的言行要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做了就一定要去办到。墨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墨子·兼爱下》)。所以,人之为人,一定要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从根本上做到言必由衷,言必有据,言出必践。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黄石公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彰。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编者手记

“高行”即高尚的操行。“微言”即低调、少语,不狂不妄,端方正直,清谦高洁,循密慎独,不吹不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陈纪》有云:“言行者,立身之基。”可见,人之为人,其言其行不可缺也。一个人的“言”与“行”,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品行、能力和智慧。虽然人人皆能“言”,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趣,却是很不容易。虽然天天都在“行”,但若行之有力,行之有效,却是很难做到。总结人生的经验,处世之妙在于言与行同样出色,同样精彩,缺失一面或二者脱节都不利于人生的精彩。老子曰:“尊行可以加人。”可见,言无狂妄,行贵真诚,以此严其操行,是君子修身、立事的关键,不可不察也。

☆☆言行,君子之枢机 孔子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周易·系辞上》

君子平居家中,发出美善的言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将闻风响应,何况近处的人呢?平居家中,要是发出不善的言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将违逆背离,何况近处的人呢?言论出于自身,却能影响百姓;行为发于近处,远方的人也能看见。言论与行为,犹如君子“门户”开合的机要。“门户”机要的启发,恰似或荣或辱的关键。言论和行为,是君子用来感动天地万物的,岂能不慎重呢?

编者手记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与他的道德修养境界紧密相联的,君子在行事时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礼义道德的规范要求。君子因言行而成为君子,小人因言行而成为小人。言行无不仁不义,君子也,言行伤仁贱义,小人也。人因其大过而成其恶,小人恶人不因其有一些好的行为而去其恶,君子因为有恶大过不成为君子而沦为小人。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君子以非礼弗履。”这些只是从卦象上得出君子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过分的举动。慎始、有恒、谨慎等是君子处事修身的基本准则,因而《易传》引孔子话说:“子曰:君子居其室……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一生都在教育学生言行要敦厚踏实,多做事、少说话,尤其反对巧言令色,“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论语·为政》)。他曾说,人品憨厚、实在的人不喜欢专做表面文章,所以往往拙于言辞(“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而那些能言善辩、花言巧语之徒,往往人品不端(“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有些人为讨好权贵,昧着良心说话,与世俗同流合污,最为可恨(“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有些人没有主见,喜欢道听途说,实不可取(“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有些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肚子里空空如也,与小人也没啥区别(“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故言为君子之枢机,荣辱由之而决。所谓“枢机”,“枢”,户枢,负责门的开闭;“机”,弓弩上负责发箭的机关;以“枢机”说“言行”,意指言行为君子立身、行事最紧要的步骤。一个人一生的荣辱、成败,取决于其平时的言行,故曰“荣辱之主也”。而我们对身边每一个人的印象,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由我们的言行造成的。因此,言行确实关乎个人荣辱甚深,言行失则天地之道不行,谨慎言行则可以少凶事多胜吉。

☆☆言忠信,行笃敬 孔子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实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于绅。

——《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能行得通。反之,如果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又不笃实严谨,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立时仿佛看见‘忠信笃实’这几个字显现在前面,坐在车中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在辕前横木上,能够做到这样,便能够处处通达了。”子张便把孔子的话记在束腰的大带上。

编者手记

“言忠信”。“忠”就是恳切深挚,就是发自肺腑的,不是装模作样,装给人看的;“信”是真实不虚,说到做到,不欺骗人。一方面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的端正言说态度,真心和真诚待人,其意如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论语·学而》)所以,孔子十分鄙弃阳奉阴违的虚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另一方面即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意即说到的,就要做到,而做不到的,就不要信口开河地乱说。

“行笃敬”。“笃”,这里从行为上说是厚重,不轻忽,就说你的行为是比较稳重的,因为笃,你做事情会很踏踏实实地去做,没有轻浮相,你的行为如很轻浮就不可信,做事情一定不扎实;“敬”是收敛不放肆。在孔子所强调的言行一致中,“行”是更为重要的,“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孔子的意思显然是做得好要比说得好更重要,所以他认为要认识一个人,光“听其言”是不够的,还要“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孔子在人与人交往中很重视信义,“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家语·儒行解》)、“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行也”(《论语·学而》)。汉·许慎曰:“信,诚也,从人,从言”(《说文》),意思是,人说话应本乎诚,要出于真心。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并一贯倡导“言忠信,行笃敬”,反对言而无信,厌恶“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孔子家语·五仪解》)。孔子认为,与人约信,必先以“义”为其规范;义者,事之宜也。约信能合乎义理,始能践守诺言。“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论语·子罕》);“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为政》)。

所以, 一个人没有“忠信笃敬”的品质,就会像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或所谓“媳皮士”一样,缺乏专注、进取的精神,也会失信于人,因而很可能会一事无成,自然也就无所谓通达了。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不上为耻辱。”

编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