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学原理新编
18951300000035

第35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5)

在看到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必须明确它决不像资产阶级所竭力宣扬的那样是最民主的制度。只有从本质上去分析它的作用及其实质,我们对它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体制内的政党都是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代表,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代表某些大垄断集团的利益,很难具体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于是,这些集团便千方百计地在政党内部寻找自己的政治代理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轮流执政,是不同垄断集团互相争夺、互相制约、互相妥协的必然形式,是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的政治形式,不论是两党轮流执政,还是多党联合执政,都是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执掌政权,改变不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反对党的攻击和批评政府的政策的行为,是为了使政府注意到各个集团的利益,保障其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在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资产阶级用巨额竞选经费,把无产阶级政党和劳动人民排除在候选人之外,让选民在他们圈定的候选人中进行选举,选民在选举中不管如何自由,也只能在各个资产阶级政党之间选择,其政权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主要以前苏联为代表。苏联的一党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十月革命前后,苏联存在许多政党。列宁曾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政党制度提出过两个设想:一是参加苏维埃的各政党和平竞争,由人民选择执政党;二是布尔什维克和其他苏维埃政党分掌政权,即联合执政。当时列宁对于在苏联建立多党制并没有太多意见。事实上,在1917年11月到1920年9月将近三年的时间内,苏维埃政府确有过多党合作、联合执政的经历。但后来所发生的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使列宁改变了初衷。那些代表资产阶级和富农利益的政党表面上承认苏维埃政权,并同布尔什维克达成合作协议,但实际上却多次策划反革命阴谋,发动反苏维埃政权的叛乱,暗杀共产党人和苏维埃国家领导人,气焰十分嚣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取缔这些反动立场的政党,逐步走上了一党制的道路。

另外,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剧变前的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80年代末期,政党体制发生过两次重大的转变:在东欧解放之初,实行的是人民民主制度下的多党合作制,其主要特点是由共产党和其他党派联合执掌政权,共产党是当然的领导者,随着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的推广,东欧各国开始采纳斯大林模式的政党体制,由共产党一党垄断权力,其他党派或被取缔、或被排斥在政权之外;80年代末期,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多党制在东欧各国盛行,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时东欧各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原则。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中国为代表。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

首先,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既有科学理论为指导,又有别国实践经验的借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它为了达到革命目的就必然同其他政党联合,“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在全新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吸取了别国的历史经验进行的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并坚持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

其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其政治领导,这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而形成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所致力于的奋斗目标都是共同的,在治理国家政权中无论执政党还是参政党,相互之间能够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而正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才首先是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对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执政党进行监督,“能够对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不能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我们的工作做出有益的帮助。”

最后,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各党包括执政党都要尊重并维护宪法的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管理事务、独立活动。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为第五条增加的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五款又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就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因此,党的十五大依据宪法精神在党章总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的十六大又在党章总纲中增加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权威。

一、关于政党政治

所谓政党政治,是指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并在社会政治生活、国家事务和政治体制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形式。它是随着政党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体制运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别的划分。它所涉及的主要是政党介入政治的方式、准则、状况和结果,以及法律和社会对这一切的认同程度。政党政治同政党制度、政党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当代西方国家,政党政治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围绕竞选、组阁、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斗争。

从政治的类型来看,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但实质上,它只不过是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大权由过去的君主,转到现在轮流上台的少数人手里。有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是执政党背后的垄断集团、利益集团。

从民主的角度来看,政党政治属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在民主发展的过程中,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是一个必经的历史阶段。然而,作为民权代表的、处于代议制核心地位的政党,能否真正代表广大民众,则值得研究。代表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某些利益集团利益的西方政党及其实行的政党政治,必然有其局限性。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及其实行的政党政治,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也并未达到完全代表民意,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某种程度上苏联、东欧剧变也是这些国家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失败,我们应引以为戒。

二、政党的政治功能

政党是政治发展的产物。它是当代世界各国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政治现象。政党的性质、对国家政权的影响以及它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都决定了政党在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关于政党的功能,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伯恩斯认为主要是两个,即治理政府和充当忠诚的反对派。此外他还列举了“为选民简化了选择”、“征召和遴选公职候选人”、“重要的进身渠道”、“政府的职业介绍所”、“人民意愿与政府最终采取行动之间的纽带”等多项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离开阶级关系去研究政党的功能。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统治阶级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被统治阶级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反对和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这是政党政治的根本功能所在。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政党的功能进行过论述。综合其观点,政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