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灵性塑造
19051000000010

第10章 幼儿的教育(1)

1岁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1.从婴儿到幼儿的转变过渡期

终于迎来了1岁的生日。“哎呀!小宝宝的婴儿期终于结束了”,作为初为人母的妈妈,持续了一年的艰苦奋斗,也许正要松口气吧。

不过,请稍等一下!

的确,迎来了1岁生日的婴儿,身体健壮,表情丰富,与刚出生时是不可比拟的。而且,有时从婴儿细小的举止表情中,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特征。

但仅凭这些还不能说婴儿期结束了。

婴儿被承认进入幼儿期,必须能独立走路,表达具有一定意思的内容。

虽说满1岁了,但并不能突然会走路、说话。父母屈指等待的生日,从孩子自身的成长来看,也仅仅是“出生后过了一年的一天”。

当然,有些孩子在生日前就开始走路,但仅是少数。大多数孩子是一年之后,才摇摇晃晃地开始走路,而且到了这个时期,也终于会说“嘟嘟(汽车)”“饭饭”这类词了。

总之,大部分婴儿向幼儿迈出的第一步是在15个月之后,在此之前,可以说还是婴儿。

2.生活规律接近成人

以前,几乎一整天都在睡觉的婴儿,一接近幼儿期,生活规律就逐渐接近成人。

在1岁半前,有的孩子上午和下午各睡一次。但过了1岁半,一天只睡一次,睡2~3个小时就足够了。当然,这个时期个人差别很大,有的孩子上午只睡一会儿,中午不午睡。

吃饭也不必像从前,饿了一哭就喂奶。随着断奶期的结束,要严格地一日三餐。和成人不同的是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的最盛期,所以,仅一日三餐是不够的,因此,除了吃饭外,在估计饿的时候,必须给孩子吃点心,以弥补饥饿和营养成分的不足。

由此可见,午睡和点心是必不可少的,逐渐接近成人的生活规律,可以说是1岁儿童了。

身体的发育和教育

1.头大身小,注意不要跌倒

过了1岁,体型明显变化,首先身长成为出生时的1倍半。有的体重达到出生时的3倍,这是指出生时约3000克的婴儿。出生时3000克以下的婴儿,大多达到3倍以上。超过3000克的,有的达不到3倍。

通常在这个时期,身长比体重长得快,从前胖墩墩的体型变得匀称些,这是由于身体活动多,皮下脂肪减少的缘故。因此,到了1岁,即使看上去孩子明显地瘦了,只要孩子每天有朝气,不停地活动,则不必介意。不过,尽管说体形匀称些,但还是脑袋大身子小,容易跌倒。

请多加注意,勿发生跌倒事故。

2.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母亲要多加照看

孩子一旦能独立走路,活动范围急剧地扩大。同时,与婴儿时相比,行动更加敏捷、频繁,有时会溜进桌子下面等。而且,伴随着全身运动,指尖的运用会更加灵巧,所以,孩子变得很调皮。

如:婴儿时不能熟练地运用指尖,所以,不可能打开抽屉。而到了这时,能模仿成人,熟练地开东西,把屋子里的东西拉出来。

“这样的事还不会做吧。”母亲总是以这种想法自我安慰,但不知为何,会屡屡发生孩子让母亲惊慌的事。正因为孩子的发育是惊人的,母亲就必须时刻照看孩子,注意孩子在哪里,在干什么。

3.正确看待孩子的淘气

1岁时期是指尖活动发育非常快的时期。如:到1岁3个月,能堆摞2~3个积木,也会向前抛球。而且,在1岁半后,会熟练地剥糖纸,双手捧杯喝水,用匙吃饭。

一过1岁半,就开始乱涂乱画,这对锻炼指尖的灵巧很有帮助。多给孩子些旧报纸和广告单,让孩子经常涂涂画画。总之,这个时期,尽量给促进指尖活动发展的东西。积木和砌块都可以,让孩子能尽情地玩。

作为母亲来说,看见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弄脏衣服,不由的就想责备孩子。但孩子凭着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了指尖活动的训练。请不要过于责备孩子。

加强孩子独立走路的训练

1.为孩子创造自由活动的场所

独立走路,对于扩展孩子的生活舞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自由活动在保护精神健康方面,也非常重要。因此,在运动急剧活跃时期,被关闭在房间里,会使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焦躁不安。为避免这种现象,就必须让孩子顺顺当当地自由活动、走路,得到满足。

因此,首先要把房间整理妥当,即使跌倒,也不会有危险,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场所。要注意热东西和药品,移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2.要让孩子自由活动就要做好孩子会受点小伤的思想

准备

有的母亲总牵着孩子的手,决不让他离开半步,否则就放心不下。父母的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决不能压制孩子想自由活动的心情。

孩子到1岁半,尤其讨厌被大人牵着手,想挣开被牵着的手,一个人跑。这时,与其慌慌张张地追,不如以不会发生大的危险为前提,做好受点小伤的思想准备,让孩子自由活动。

这时的走路姿势,不像成人那样稳健。迈开双腿弯曲胯股和膝盖,边找平衡边前进,自然摇摇摆摆地走。不过3个月后,走习惯了,速度就快了,姿势也好看了。

婴儿的腿一般多少都弯曲成O型,没有不弯曲的。这不是腿骨弯曲,而是腿外侧的肌肉比内侧发达,脂肪也多的缘故。到3岁左右,几乎都能改正过来。

3.刚开始走路因人而异

在许多孩子中,与一般孩子相比,有的孩子走路晚。作为母亲虽然知道不应和其他孩子比较,但不知不觉会焦虑不安,担心孩子的智力发育有问题等。其实,如果大脑与神经有毛病的话,不仅走路,颈椎与翻身也会有异常。

即使没有这些原因,胖而文静的孩子比瘦而好动的孩子要走得迟些,再是性格拘谨内向的孩子也总是走得晚。不过,一旦开始走,不久就赶上来,虽说比其他孩子走得晚,但决不能还不会站就硬让孩子练走。

当孩子的身体条件已具备会走路的条件时,就自然地等待孩子迈步那一刻的到来吧。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开始迈步时,只要想走就让他走好了。

有的母亲担心:“我们的孩子总是摇摇摆摆地走路,一点也不老实。”其实,孩子起床后经常活动是很正常的,一动不动地呆着反而有问题。不要认为孩子不老实等等,而应以活泼、健康、发育良好的眼光看待孩子。

4.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

最近,在住宅区等地方,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多了起来。

有人认为,省略爬这个理应经历的过程,不利于儿童精神方面的成长。但是,由此引起什么妨碍的例子还没有。婴儿在围栅和婴儿床中成长,失去爬的场所和机会,冷不防突然能扶着东西站起来是很自然的。我们批评孩子不能这样,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屋子里孩子的附近不放任何东西,铺上坐垫,让孩子躺下,不管什么样的孩子,理应会爬得很好。

虽说孩子本来走路就不稳,但有的孩子尤其好跌倒。这些孩子当然有天生的体质,但很多好像是被过分娇惯造成的。

如果是安全的场所,即使快要摔倒,也不要马上伸手去扶,只是照料着就可以了。只有这样,孩子的运动神经才能发育,走路才能稳当,才能掌握跌倒时的处理方法。

然而,如果跌倒得剧烈,次数异常地多,则要考虑腿可能有缺陷,应跟整形外科医生商谈。

玩耍须知

1.不要给孩子玩容易坏的东西

居住条件与生活方式不同,孩子的兴趣和玩法也不同。因此,对1岁儿童来说什么样的玩具好?喜欢怎样的玩耍?不能一概而论。

原则上,只要不危险,就要不断给孩子喜欢的玩具。这样,玩的范围扩大,内容也丰富。

厨房里的小物品等也成了独一无二的玩具。

对孩子来说,弄坏东西既是玩也是学习,孩子弄坏东西,奇怪地窥视里面,又毛毛腾腾地四下张望,样子的确很认真。

对极富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很难禁止他不要弄坏玩具。所以,要注意不要给他易坏难修的贵重玩具。一旦给他玩过的玩具,以后只要他想玩就给他玩好了。但是,像塑料那样的,损坏后破片带尖、有危险的东西,要十分注意。

1岁儿童力量小,不能熟练地拿东西,所以,稍大、稍重的东西马上会落地,经常使脚受伤。请不要给孩子拿不动的厚画书以及角尖而重的东西。

2.玩具与促进婴儿发育紧密相连

1岁儿童还不能玩“过家家”等正规的游戏。主要玩看、听、摸等感觉游戏。但到1岁半后,就渐渐开始玩沙、堆积木等有变化乐趣的结构游戏。

这个阶段,让孩子玩正规的游戏是难以办到的。应顺其自然地发展。

和婴儿时期不同,这个时期是促进婴儿身心全面发育的时期。所以,玩具也应与促进发育的游戏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木、孩子坐上去能转动的汽车等是与孩子一起玩的好伙伴。

3.一起玩与独立玩并行

这一时期,还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过,一遇见同龄的孩子,大多会高兴地伸伸小手等。所以,不让孩子和朋友接触是不好的,尤其是独生子和第一个孩子,要尽量让其和其他孩子交往。加入到同龄孩子中去,相互刺激,游戏会更丰富多彩。

另一方面,为提高孩子的智力与兴趣,独自玩是不能缺少的。在成人看来孩子有时热衷于极其无聊的事。当孩子一个人玩时,请静静观看,不要中途出声说话。因孩子在玩耍中能培养注意力和创造力。

4.创造玩的机会,为孩子当好助手

这个时期无论怎么说孩子还是期待母亲能和自己一起玩,但母亲不可能整天片刻不离。

在玩的时候,主角终归是孩子,母亲只是创造玩的机会,起辅助作用而已。不过虽说是配角,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陪着玩。即使时间很短,由于大人认真地陪伴孩子学到玩的技巧,能顺利地进入孩子们的世界。

5.对玩具娃娃不感兴趣亦不必担心

有的孩子对玩具娃娃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却离开玩具娃娃就玩不了。爱惜玩具娃娃的孩子或许是将玩具娃娃看作自己的伙伴,有一种亲近感吧。

即使对玩具娃娃感兴趣和关心,也并非感到它可爱,所以,虽说爱惜玩具娃娃,也未必能说这个孩子心地善良。相反,不能因孩子对玩具粗鲁就说他是粗暴的孩子。另外,有的小孩对玩具娃娃又蹭又摸,大多是效仿大人。当然,有时也能通过玩具娃娃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的那种依恋情趣。

画书的挑选与指导

1.选择图画清楚的画书,给孩子做生动的讲解

面向1~2岁幼儿的画书,是以父母为孩子讲解而编写的。因此,仅仅送给孩子,孩子是不会表示出兴趣的。相反,只有妈妈讲得好听的孩子才会喜欢上画书。

另外,同样的一个画面,讲给孩子听时,父母如果能做出令孩子高兴的表情,好像听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样,边欣赏着妈妈的声音,自然地对画书感兴趣。

1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有情节的故事,对漫画及幻想画也不感兴趣。这个时期是在画书中发现自己认识的东西而高兴的阶段。因此,清楚地如实地描绘身边事物的画书最受欢迎。

书中的说明文字,不管是易懂还是难懂,要以父母能否给孩子解释清楚为基准来选择。父母的感受会如实地传授给孩子。所以,如果父母的解释含糊不清,那孩子也听得稀里糊涂,到头来,费劲讲完一本书,孩子却毫无收获。

2.做符合孩子心理的指导

喜欢画书的孩子,也要分成几种类型。

有的孩子长时间沉醉在大人看来没有任何奇特的画面;也有的孩子一想看画书就纠缠大人;还有的孩子执拗地要求大人说明画书的内容。

默默地独自看画书的孩子,大致求知欲强,连画的细节部分也好奇。

央求大人讲书的孩子,与其说对画书感兴趣,倒不如说希望大人成为自己的伙伴的心情强烈。实际上给他讲也心不在焉。

总之,必须清楚孩子现在期望什么,以便做符合孩子兴趣和心理的指导。

3.孩子想看时应满足其要求

有的母亲感叹道:“孩子一点儿也不看画书。”这时应反省一下是否内容超过孩子的接受能力,或者孩子不想看强迫孩子看,因撕破书而严厉地责备了孩子。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想看就让他看,喜欢什么就让他尽情地看什么。看够了,就不要硬逼他看。

另外,还有其他快乐的游戏。有许多孩子对画书连理都不理。这时,与其硬逼迫他看,不如等他慢慢地感兴趣。

下雨天和睡觉前是引导孩子对画书产生兴趣的好时机,不妨因势利导试试看。

4.指导孩子看画书的6个条件

①符合发育成长。如果是头一个孩子,不知道选什么样的好,可向卖书的人或同龄的年轻母亲请教。

②注意不要买得过多。要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切忌买得太多。

③把孩子的兴趣放于首位。特意买了,但若孩子不喜欢,那是毫无益处的。所以平时就要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

④大人的引导要得当。孩子看不懂画书上写的是什么,大人有必要给予讲解。不过,孩子稍大一点时,大人应扮演只回答提问的配角了。

⑤创造安静的环境孩子打开画书,不要插嘴,让他慢慢地看。

⑥让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这样的习惯,能培养孩子将来尽职尽责,同时,养成爱惜书的习惯。

如何发展智力

1.看、摸、尝试

1岁儿童充满着想做与自己相适应的各种尝试的强烈欲望。

不管什么,已不满足只是看看、听听,而是想摸摸、敲敲、扔扔,不断探索事物的性质和变化。同时,由于能站立,了解上下关系;由于到处活动,理解距离和方向。

可以说1岁时期不断接触周围的事物,通过从中得到的体验,了解各种事物。

2.培养动脑筋、辨别、记忆能力的时期

1岁时,在某种程度上婴儿已能动点脑筋。如:想要的东西够不到时,拉来椅子站上去,或用木棍去够。也就是说已会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只能循序渐进,不会一蹴而就。

接近2岁,让孩子看三角形和四角形等,孩子就能区别与此相同的形状。如:在剪下简单的图形的纸上,镶上相同的形状,做2~3个的话,就明白了。

记忆力尚不发达,但能记住10~20分钟左右的事。所以,有时甚至不知何时吃掉了母亲藏在抽屉里的点心。

3.让孩子随心所欲

发展智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从中学习各种东西。

“危险”、“不行”这样的限制会妨碍孩子的智力发育。培养成消极的孩子。尽管如此,1岁儿童还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危险。所以,当大人认为危险时,无论孩子如何着迷也必须禁止。

所谓增强智力的好环境,并不像一部分人想像的那样,只给买好书就可以了。而是指为孩子创造能自由地安全地做各种事情的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宽敞的有草坪的公园,让孩子自由地尽情地玩耍是件值得推崇的事情。

心理教育

1.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婴儿时,尿布脏了,或者肚子饿了等身体不适之时,只会用哭来诉说。

到1岁时,就能清楚地明白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感,并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这些情感。

随着自我的发育,孩子会用一切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要求和主张。同时,脾气变得暴躁让母亲棘手。

发脾气是因为不能用语言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焦急所致。所以,一不满足要求,就躺在地下号啕大哭,乱踢手脚。特别是健康的孩子,脾气更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