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说楚怀王曰:“秦地半天下,兵乱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有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乐,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矣。且夫为纵者,无以异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兵河东、成皋,韩必入臣,则梁亦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攻其北,社稷安得无危?臣闻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而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舟载卒①,一载五千人,日行三百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拒扞关矣②。扞关警,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也。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为大王患也。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人弊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凡天下而信约纵亲相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也。苏秦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齐,破齐而分其地。乃佯为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亦明矣。今秦与楚接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楚王乃与秦亲。
注释
①舫舟:并合两艘小船来载人。也作“方舟”。②扞关:是古代蜀、楚通道上的名关险隘。
译文
张仪游说楚怀王:“秦国土地广博,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强大,足可以和四国的兵力相匹敌,被山带水,四境有险山阻为屏障,国防巩固如铁壁铜墙。还有战士百余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秦国不出兵则已,一旦出兵,如卷席那样轻而易举夺取常山的险隘,这样,就折断了天下的脊梁,控制了诸侯要害之地,天下后来臣服的人必然遭到灭亡。再说,倡导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逐群羊去进攻猛虎,弱羊斗不过猛虎,这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决策出错了。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则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彼此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和秦国联合,秦国出兵进攻,占据宜阳,韩国和北方诸侯国的道路就被切断,进而出兵河东,占领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国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我曾听,兵力不强,切勿挑战;粮食不足,切勿持久。秦国西有巴蜀之地,用船运粮食,自汶山起锚,顺长江而下,到楚都有三千多里。并船运兵,一舫载五千人,一日行三百里,里数虽多,却不费车马之劳,不到十天,就抵达扞关,扞关边境必然惊慌,自此以东,全城只有防守的能力。那么黔中、巫郡就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又出兵武关,向南进攻,则楚国向北的交通被隔断,秦国攻楚,三月之内形势就将十分紧张,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军,要在半年之后,这无济于事,等待弱国的救援,却忘记了强秦的祸患,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心的。
“再说,大王曾与吴国交战,五战三胜,您的兵卒已经损耗殆尽了,如果再编练新兵,远守新获得的城池,百姓就深受其苦。我听说功劳大的人容易遭到危险;人民疲惫穷困,则易埋怨君王。您现在固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的功业,而违反强秦的意愿,我暗自为大王担心。在诸侯中坚持联盟,巩固各国国防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但他暗地里与燕王谋划,讨伐齐国,瓜分齐国。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到齐国。齐王接受了他,并又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愤怒,便车裂了苏秦。靠着一个诳骗欺诈,反覆无常的苏秦,想要图谋天下,统一诸侯,不可能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秦国和楚国相邻,根据地理形势,本来是睦邻友好国家。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请求让秦太子到出国来做人质,楚太子去秦国做人质,请大王允许秦国进献美女服侍您,并献给大王万户人家的城池做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略,如果真这样的话,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楚王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原文
张仪如韩,说韩宣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地方不过九百里,无二年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举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今秦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①,贯颐奋戟者,不可胜数。山东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②,左挈人头,右挟生虏。秦逐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轻重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③。诸侯不料地之弱,食之寡,而听纵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诖误其主④,无过此者。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势然也。今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宣王听之。
注释
①跿跔(tújū)科头:跿跔,腾跳踊跃。科头,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②捐甲徒裼(xī):脱掉铠甲,光着上身。③乌获:战国时大力士,秦国人。后用作力士的泛称。④诖(ɡuà):欺蒙牵连他人犯罪。
译文
张仪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地势险要,百姓多居山地,出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土地方圆不到九百里,囤积的粮不够国家支持两年的。大王的士卒,全部算上也不过三十万,这其中还包括烧火做饭、养马、做杂役的,而秦国有战士百余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勇猛战士,不带盔帽、弯弓、持戟,踊跃冲锋,奋不顾身的,数不胜数。山东六国士卒作战时要穿上铠甲,戴上头盔,而秦国土卒不穿铠甲,赤膊上阵,冲向敌人,他们左手拎着人头,右臂挟着俘虏。秦国土卒与六国士卒相比,仿佛无敌勇士与懦夫;秦国重兵压向六国,更像大力土乌获对付婴儿—样。各国诸侯不考虑自己兵力弱小,粮食不足,却听信要求合纵联盟的游说之士的花言巧语,用诡辩之词证明合纵的周全,粉饰合纵联盟,贻误君主,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如果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出兵占领宜阳,切断韩国与魏国的交通,东面占领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离宫、桑林御苑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如果封锁成皋,切断了同上地的交通要道,那么,大王的国家就被分裂了。因此,为了国王考虑,不如去和秦国交好。秦国的愿望,就是要削弱楚国,而能帮助秦国削弱楚国的,只有韩国。这并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的地形有这种优势。现在,大王如果向西侍奉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很高兴。那么,韩国进攻楚国获得利益,既转移了祸患,又取悦了秦王,任何计策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韩宣王听从了他建议。
原文
张仪说齐湣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欲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代之利。纵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也。’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臣闻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破亡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渑池①,割河间以事秦②。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有也。国一旦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齐王许之。
注释
①渑池:在今河南渑池西。②河间:县名,在今河北省中南。
译文
张仪游说齐湣王。他说:“天下强国没有哪一国能胜过齐国,朝廷大臣、宗室贵族,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给大王出谋划策的人,只看到眼前好处,而不顾及长远利益。主张合纵策略的人游说大王,他们一定会说:‘齐国西边有强大的赵,南边有韩、魏,齐国是一个靠海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没有办法。’大王只欣赏他们的游说之辞,而不去考虑实际情况。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虽然鲁国三次取胜,但国家也处在了危亡的边缘。虽然表面上胜利了,实际却导致国家将要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现在秦国和齐国相比,就像是齐国和鲁国相比的情况一样。如今,秦国嫁女,楚国娶妇,两个国家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和秦国会盟,献出河间,向秦国表示友好,如果大王不向秦国表示友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南面进攻齐国,赵国就动员大军渡过清河、漳水,直指博关,而临淄、即墨就不为大王所有了。齐国一旦遭到进攻,那时想要向秦国表示友好,也不可能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齐王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原文
张仪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臣效愚于大王。大王收天下以宾秦①,秦兵不敢出函谷关,是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励兵,惟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②。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据番吾,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以征殷纣之事。故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为纵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自令车裂于市。夫天下之不可混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乎?今秦发三军,其一军塞午道③,告齐使兴师渡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而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于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约,请按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肃侯许之。
注释
①宾秦:宾,排斥;断绝,指排斥抵御秦国。②白马:即白马津,古渡口。在今河南滑县东北。③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
译文
张仪去游说赵王,说:“鄙国秦王特命我向大王效命,冒昧地向您提出建议。大王统帅诸侯,抵抗秦国,秦国不敢出函谷关,这是大王威震诸侯,秦国恐惧而顺服,不管轻举妄动,我们修缮军备,磨砺武器,只怕大王有意责备我们的过失。如今凭借大王强大的军事力量,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吞并两周王室,搬走周王室的九鼎,据守白马津。秦国虽然地处偏远,但是久已心含愤怒。现在鄙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想要渡过黄河,据守番吾,和赵军交会在邯郸城下,并希望在甲子之日开战,以仿效武王伐纣的经历,所以派使节先告知您和您的左右臣僚。过去大王听信合纵之策,相信苏秦的计谋。苏秦蒙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阴谋颠覆齐国,未能得逞,自己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诸侯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友邦,而韩、魏两国臣服于秦,齐国也贡献盛产鱼盐的地区,这是断了赵国右臂,被砍断右臂还想要与人争斗,失去盟国,孤立无援,要想国家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交错纵横的要道,使齐国派出大军,渡过清河,在邯郸以东驻守;一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国和魏国在河外驻军;一路驻军于渑池。联合四国共同进攻赵国。赵国灭亡以后,必定由四国瓜分它的土地。因此,秦国不敢隐瞒实情,先通知陛下左右。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和秦王在渑池会见,亲自见面订立盟约。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希望大王早做决定。”赵肃侯答应了张仪。
原文
张仪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信,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①,乃令工人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取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击代王,杀之,肝脑涂地。其姊闻之,因磨笄以自杀。故至今有磨笄之山,天下莫不闻。夫赵王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有也。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强秦之援,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燕王听张仪。仪归报秦。
注释
①句注:山名。又称陉岭、雁门山、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北,是古代九塞之一。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