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之间本是相连的,不可能有独立学科内容,为此,学科教学可以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导”的时间、内容、方法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运用中以学会的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即把某一学科作为子系统纳入到整个学习的母系统中去,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做到以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只有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其他学科搞好教学上的配合,让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更好地为本教学服务。
课程的综合化拓展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的拓展,还要拓展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即包括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及某领域内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自身学习经验的整合,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不同学科知识、学科内部知识与学生经验综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更活跃,让学生的知识更广博。
(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拓展
首先,应该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让学生得到发展,可以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比如,一堂课既可以运用讲授法,同时也可以运用提问法或讨论法。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近些年,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倡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多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配合使用,一定能取得全面开发学生智力的良好效果。
其次,实施教学过程的综合化。
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要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重视信息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综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新课程下综合应用拓展
综合应用学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但它首先应该立足学科,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此,开展综合应用学习,应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上,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综合性是指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综合应用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从学习目标来看,既要有教学内容间的综合,又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从学习内容来看,综合应用学习既要体现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要体现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从学习方式来看,既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又是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结合,也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同时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
综合应用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学习。综合应用学习的“活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不再局限课本上死的知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科素养;二是学习的过程是活的,学生即使是呆在教室里学习也要时常贯穿表演、讨论等活动,学生更多地走进阅览室、图书馆,走向社会,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在实践参与中体验;三是学习的手段是“活”的,可以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四是学习的方法是“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内容和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开展综合应用学习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充分地体验。
综合应用学习强调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综合应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践的自主性。自主性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综合应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学生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强调“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学生在综合应用学习中,既是综合应用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综合应用学习的实施者。
实践的合作性。人际交往和合作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应用学习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综合应用学习正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合作活动中,既能发挥自主性,又能注重合作,从而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实践的体验性。综合应用学习十分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教师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地分析和说教。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勤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综合应用学习要关注过程。组织综合应用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主要注重的是: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探究方法、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实践活动是否能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学生所提出的见解是否深入、独到、符合情理;学习效果是否达到,学习效率是否高效;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是否积极,合作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不适评价导致冷场
日常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教师激情澎湃,慷慨激昂,而学生却任凭老师怎么问,怎么组织,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死气沉沉、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却荡不起“涟漪”。这就是课堂冷场。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一段“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这一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学生举手,教师让其回答)
生:我想问个问题,徐悲鸿每餐只吃那么一点东西,他不会饿出毛病来吗?
师(露出失望的神情):你听清楚老师刚才的问题了吗?坐下去!
(生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整节课再也没有吭声)
生:我觉得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师(表情严肃地追问),仅仅是生活清苦吗?
(生语塞,其他学生没人举手了)
师:徐悲鸿为了提高自己的画技,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你们感受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了吗?
案例中,教师武断的评价无疑给第一个学生“当头一棒”,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第二个学生虽然没有答在点子上,但教师没有评价,更没有给以鼓励和点拨,因此造成了其他学生的语塞,课堂上出现冷场也是难免的了。
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待课堂冷场呢?
1.科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科学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应时应景灵活反馈,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及时赞扬法:“非常有创意,大家掌声鼓励!”“你真了不起!”又如榜样激励法:“你看他听得多认真啊!学学他!”“女同学读得不错,非常有感情!”再如典型夸张法:“如果你每一个字都能写得这样端正,你将是我们班第一个书法家!”“老师觉得,你长大了能当爱迪生!”让学生及时体验学习的欢乐和成功的自豪,并明白努力的方向。
2.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谈何效率?更谈不上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