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这就是强调了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只相信书本。所谓创新精神,所创造的内容就是也应该是独创的、有个性的。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创造活动是单独进行的,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训练自己的思维的灵活性,要养成不断改进创新的态度。要善于给自己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自己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经常性的独立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三、培养想象能力。放飞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思维自由畅想。人们常常能在胡思乱想、做白日梦中受到启迪,因为正是这些 “走神”,让他们冒出一些很新颖的念头,甚至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漫无边际地想来想去也是一种思考,它实质上往往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把我们引向正在寻求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灵感会光顾那些头发蓬乱、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文件、思维过程杂乱无章的人的一种很好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多观察、多思考,思维才能多收获。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原型来启发自己,打开自己的思路,这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鲁班因为被茅草割伤了手,而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里除了原型的启发作用外,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所具有的卓越的联想和想象力。具体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在下一章节中做详细的分析解释。
下面附加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准则,以备补充。
一、得到答案之前,积极收集相关材料。在我们开始思考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一条新的理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抛开头脑中预先存在的想法,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所有的资料。因为那些预先存在的想法会阻碍我们发现重要的事实及其相互关系。没有这些资料,我们就没有用智力的火花来点燃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在归类时,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性质,发明适宜的新的分类方法,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方法。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资料之间的联系,对资料进行归纳。而正是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我们才能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或解决办法。
三、启动大脑对资料进行了解。只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说对它已经有所了解。只有当我们能用自己的言语对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才算理解了该事物。当我们努力对一个情境或一个问题进行探索,并试图做出解释时,我们就启动了我们的思考过程,加快了大脑的运转。
四、拒绝合乎常规的想法,养成寻找多种答案的习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从小到大,学生被灌输以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想观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标准答案背后的第二种,第三种答案才是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眼前就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必须拒绝这种办法,因为它过于平常。我们要把这种常规办法放在一边,积极思考是否有其他办法。必要时,我们还要对现有的解释提出疑问,因为有时候合乎常规的想法常常是错误的。五、突破思维定势。当我们发现自己很难走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时,我们可以试着把思考的问题暂时搁起来,过一段时间再重新拿起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就会使习惯思路的强度有所减弱。就如同写作文,如果是一个努力改进创新的学生,一个星期前写的作文与一个星期后写的作文的思路就必定有所不同。另外,我们要善于与人进行思想交流,不管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还是阅读相关的书籍,有针对性地相互探讨学习能让我们受到启发。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得到启发,以便建立更多的思考角度,开阔自己的思维。
案例:三个成功突破 “思维定势”的例子一是 “小草娃娃”。与传统玩具娃娃不同的是,在 “小草娃娃”的头顶上可以 “种”草。其做法是,先在娃娃的头皮上植入生长基,并均匀地种上草籽,然后喷水,小草便长出,待小草长到一定高度,就可以修剪成人们所喜爱的发型。小草还可以随时修剪,不断地变换花样,所以风靡一时。把它放在桌前案头,还能为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二是兰州市的李炯发明了一种能长青草的 “环保绿化砖”。这种 “环保绿化砖”刚一问世就轰动一时,用这种砖建筑房子的屋顶,不仅美丽而且保暖。而且,它的绿色寿命长达9年,也的确让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三是在车顶上 “种”草。德国姑娘艾玛有一辆独特的小轿车。你可以想象得到吗?在她的车顶上有嫩绿的小草呢。她是这样做的,在车顶上缚上营养土,然后在上面种上绿茵茵的青草。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实现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由于艾玛常常小心翼翼地修剪,她的车顶总是美不胜收,不论跑到哪,都像开来一片美丽的草坪,给别人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
案例: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教育学大师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包括:
矛盾法
爱迪生成名后,就经常有人过来打扰。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找他,并告诉爱迪生自己想当他的助手,还说自己已经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爱迪生听后不置可否,只是笑笑说:“如果溶解一切,那么又用什么来装它呢?”一句话问得那个年轻人哑口无言。爱迪生的一句话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因此断定这种发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逆转法
逆转法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相反的方向、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 “反其道而行之”。逆转法看似荒唐,实际上一改正面的探索问题,而从反面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往往能让人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学习中,事实上常常无意间就用上了这种办法。比如,我们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加法得到的和,来验证减法的运算正误;用乘法得的积,我们可以用除法进行验证。而且科学家、发明家就常常具备这种优异的品质。比如欧几里德几何学是同学们都熟悉的,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匈牙利数学家亚·诺什18岁时就从相反的方向对此进行思考,从而创立了 “非欧几何学”。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运用逆转法对前人的理论进行验证,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
分合法
分合法就是在思考的时候,把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进行分解或重新组合,以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曹冲称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面对一只上万斤重的大象,而秤只能称200斤重量的时候,怎么来称这只大象呢?聪明的曹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用大木船为 “称”,把大象分解为等量的石头,然后称出这堆石头的重量,那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很常见的。带帽子的外衣就是帽子和上衣的组合,收音机和录音机连在一起就成了收录机。而我们大家常用的连着橡皮的铅笔就是美国一个中学生在学习时把铅笔和橡皮绑在一起使用而诞生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积极动脑,自己动手,分解、组合,“化腐朽为神奇”,“变无用为有用”。
求同排异法
求同排异就是指在思考过程中,面对多种不同的情况,找出它们的共同因素,排除不相干的因素。这种方法其实是在形式逻辑思维中寻求因果关系的一种。
比如,在对许多地方的流行性甲状腺肿大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卫生保健人员多方调查,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风俗民情的人们都有这种病,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人生活的土壤和水流中都缺碘,他们的饮食和饮水中也缺碘。经过各种分析比较验证,人们发现,缺碘就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用多种因果联系的分析。因此,我们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其可靠性。
质疑法
质疑法就是在学习思考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不盲目从众,不受传统理论的束缚。“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当然质疑不是没根据地乱说,它应该是建立在自己深入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并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