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959900000020

第20章 良好习惯--孩子身心健康的根本(3)

晚上,他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画漫画。”

父亲没有抬头,边看报边问:“有工作了吗?”

“有了!”

“那就去吧!”父亲极其平静地接受了儿子放弃学业的事实。短短十来秒钟,成为影响蔡智忠一生的重要时刻。

着名教育家陈鹤勤先生曾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男孩有更多的独立性要求。对年幼的男孩来说,独立意味着父母的放手和支持,到了一定年龄后,男孩更需要一个身心都独立的空间,需要更多的自由可支配的感觉。

独立自主是生命必定要行走的路程,而这条路远远要比你想象的长。缺少独立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只能被人嘲笑,被人说为软弱无能.相信没有任何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累赘。

引导孩子摒弃偏食的毛病

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已知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这六大营养索缺一不可,必须保持综合平衡,才能维持人体健康。营养来自饮食,营养平衡依赖于膳食平衡。现在孩子的最大毛病之一是偏食挑食,即使挑的是名贵补品,偏的是山珍海味,依然无法满足生命和营养需要,从而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导致儿童疾病缠身。

那么,孩子挑食、偏食怎么办?

孩子挑食、偏食,从孩子方面说是任性。从妈妈方面说是走进了营养误区,其共同点是缺乏营养知识。为此,要针对孩子偏食的各种表现,分析其危害,普及营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讲求膳食平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再辅之以必要的保健食品,必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

纠正挑食和纠正任何坏习惯一样,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耐心的教育,才能收到效果。妈妈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纠正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纠正孩子挑食习惯,也要先找出原因。如果孩子是吃了某些食物有过敏性反应或吃了感到恶心,就不要让孩子勉强吃;如果由于挑肥拣瘦,就该设法慢慢地把他纠正过来。如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吃时总是用手把碗里的胡萝卜挑出来。这时,妈妈不要强行把胡萝卜又放到他碗里或狠狠地批评他,而应告诉他胡萝卜有营养。妈妈还可教孩子看看大人也在高兴地吃胡萝卜,并让孩子试试,孩子心情很,他是会乐意接受大人要求的。

要叫孩子不挑食,大人应该带头不挑食,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个菜我不爱吃,那个菜不好吃。”对孩子不愿吃的菜,司先叫他少吃一点儿,以后慢慢加多,习惯了就好了。妈妈还可多动脑筋?多换花样,把食物做得美味可口一些,以引起孩子的食欲。

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

孩子要茁壮成长,必须全面补充营养,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早餐要吃饱。早餐很重要,上午消耗热量较多,主要由早餐提供。早餐宜进食热量较高、体积较小的食物,如牛奶、面包、果酱、豆浆、芝麻酱等。

午餐要吃好。午餐是一家的正餐,从午餐到晚餐中间相隔4 -5小时,因此午餐应在主副食品的搭配上多下点儿工夫,做到粗细杂粮、荤素菜肴均衡全面。

晚餐不过饱。有的家庭因种种原因,早餐凑合中餐马虎,只有晚餐最丰盛。这种做法不可取。孩子在晚餐后一般只做些轻微活动,晚餐吃得丰盛、过饱,既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又使过多食物转化为脂肪,容易引起肥胖。晚餐过饱还影响睡眠,第二天反倒没精神了。所以晚餐不能过饱,要少吃富含脂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高纤维食物。

一般说,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妈妈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基本上可满足所需营养。但由于空气、水质、土地的污染,滥施农药、化肥加上食物结构变化,加工越来越精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影响等,食品本身所能提供的营养普遍受到损害,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不足,不仅导致地方病蔓延,也造成各种疑难病增加,可见,适当补充保健食品也是必要的。

适当给孩子补充保健食品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确实是孩子平衡营养所需又确有实效的保健食品,并实施综合进补,而绝不可以随随便便跟着广告走,免得上当受骗。

培养孩子做个勤劳的人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然而,有很多妈妈却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或是不舍得孩子“受苦”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孩子渐渐地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根据有关调查,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很多孩子没有经过劳动的磨炼,他们长大之后,也会难以胜任社会上的工作。

劳动,应当是妈妈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孩子一旦养成了懒惰的不良习气,想让他变勤劳就非常难了。因此,妈妈必须重视孩子的劳动锻炼,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在现在的家庭里,劳动主要是做家务。孩子协助妈妈做家务,可发展身体和心理上的技能,可以训练他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及体能。孩子每完成一项家务,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便会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做家务,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家庭有份责任心和归属感,协助他独立自主。

然而,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妈妈过分宠爱孩子,基本不主张和鼓励孩子去做家务。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32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超过60%的独生子女从未或很少做洗碗、洗衣服等家务。在家里,妈妈包办孩子的一切;在学校,老师也很少安排劳动。这样一束,孩子的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小会逐渐使其厌烦劳动。

前段时间,多家媒体报道了“东方神童”被勒令退学的新闻。这位神童13岁时就完成了小学至高中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4年后又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8月,中科院以他不能适应研究生学习为由,劝其退学。事实上,他在学习上的不适应只是一方面,更为不适应的是在生活自理方面。他从出生到去中科院念书之前,一切与生活自理有关的“活”全都被母亲包揽了。日前,已经年满22岁的他,吃饭、穿衣、洗澡、洗脸等仍要靠母亲帮助。

他的故事,很是让人遗憾。但是,造成这一切的是谁?是妈妈。如果妈妈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教育孩子独立,让他能够生活自理,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

国外一名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皮鞋五分钱等,使孩子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善良人格是很有帮助的。

同前,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智力开发,缺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的正确认识。例如,认为孩子作业负担已经很重了。不要再给他增加负担;又认为孩子做不好,越帮越忙,自己还得重做等。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务劳动的锻炼,便没有劳动兴趣,就会事事依赖父母。长此以往,孩子便失去了独立能力,给末来的人生发展留下隐患。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弱,眼高于低。对于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一个孩子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热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主、白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有关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孩子的独立性有显着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劳动时问越长,其独立性就越强。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劳动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会干的孩子,当他离开妈妈的时候,怎么能够自如地生活在复杂的社会?更不要说在这个社会中有所发展了。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缺乏同情心。如果孩子一点儿家务劳动的经验都没有,他就体会不到妈妈劳动的艰辛。父母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他也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孩子这样的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为亲子问的体谅和沟通设置障碍,使得妈妈终日辛劳而不得解脱,难以得到孩子应有的情感回报,让人心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发展。研究也表明,从小热爱劳动的孩子,成年后的生活比不爱劳动的人更充实、完美,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劳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非常必要。让孩子做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都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呢?

让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们劳动的情景,城市街道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与人们的劳动分不开。父母还可以在节假}i的时候,带着孩子观察清洁工人为了街道的清洁卫生起早摸黑地劳动、送煤的叔叔不辞劳苦为千家万户送煤。让孩子领会到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安排孩子从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劳动

有时候,孩子会突然想做某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小适合孩子做。这个时候妈妈既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又不能因此让孩子对劳动失去兴趣。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想要洗衣服,这根本就是一件孩子做小到的事情,如果真的给他一件衣服让他洗,可能到最后会因为有难度而放弃,从此就对劳动丧失了兴趣。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给他一条小手绢让他洗,这样既没有给孩子造成网难,又满足了孩子的兴趣。而如果孩子想用水果刀削水果,或是提开水壶,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个时候,妈妈要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要等他长大以后才能学着干。

做好指导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因为懒惰而不劳动,而是因为父母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所以,建议父母多与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慢慢掌握劳动的技巧和要领。比如,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你可以先帮他系一只鞋子,然后让他照着做,系好另外一只。

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

孩子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模仿成人劳动,学习一些实际的劳动方法。比如,孩子有一个美丽的洋娃娃,并且很喜欢它。这时,父母就可以让孩子给洋娃娃洗澡、洗衣服、铺床等。这样既符合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从中学到了东西。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劳动技能,就需要妈妈耐心地讲清方法并给以示范。父母都知道,让孩子学会系鞋带是一个难题,有的孩子只会打死结。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将孩子训斥一顿,就会影响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因此,父母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和示范,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反复练习。另外,在教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妈妈不要急于示范,更不要伸手代劳,而是让孩子先动脑筋,看他能否独立地想出办法来。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能够促进妈妈和孩子之问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并且能够建立亲子问更加牢固的情感。妈妈给孩子安排家务,应该安排一些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是其中要有一两件需要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妈妈可以先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慢慢地,再让孩子做一些复杂的工作。当孩子无法独自完成这工作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参加进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要对孩子要特别有耐心。要知道,让孩子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不仅仅是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而是培养和孩子之间良好、长期的伙伴关系。

让孩子参与劳动,从心理学上讲,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通过做一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

要有耐心

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懒惰的孩子,妈妈也不要操之过急,首先应该冷静下来,分析孩子懒惰的成因,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要求合理

妈妈经常要求孩子分担家事,有时反而会造成冲突,其原因多半来自于不当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因此,视孩子的能力确定适当的目标,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更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你交代的活做得完美无缺,没做好待下次再干同样的家务时提醒孩子注意就足了,不要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按照能力安排家务

哪些家事可以交由孩子帮忙,得视年龄和能力而定。孩子3岁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后他做家事的基础。三四岁,可以做简单家事,如开饭前,帮忙排椅子、分筷子,然后可以教他帮忙擦桌子。

多鼓励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

当孩子做完一件家务事时,妈妈要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不要管孩子的劳动质量如何,即使是一件小事,做妈妈的也应该向他表示感埘和肯定,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多用精神奖励,不要用金钱作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劳动,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这会导致孩子对劳动产生消极情绪。相信,通过妈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你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勤劳的好孩子。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更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如果生命是一次旅行,没有了劳动的陪伴,那么整个旅程将会是多么的单调啊!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使孩子更真切的体会到生命应担负的责任和生活的意义。

避免孩子的虚荣心

初中二年级的洋洋一心要买世界名牌运动服,爸爸试图说服他买套国产的运动服,可洋洋就是不买账,非要买耐克牌运动农、运动鞋以及斯伯丁牌的篮球。用洋洋的话说就是:“同学都穿名牌,不给我买我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的。”爸爸无奈,只得答应。

其实爸爸并不是不舍得给孩子买,只是担心孩子刚上初中,就有了这种强烈的攀比意识,那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