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959900000022

第22章 良好习惯--孩子身心健康的根本(5)

“儿子,你平时一个人搭建筑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管你,是要你独自发挥想象力。可是今天不同了,既然妹妹也在参与这件事,你为什么不能给她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呢?”

“我……”

“今天你和妹妹在一起,不仅应该玩得很高兴,还要充分发挥你们两个人的能力去把房子搭得更好。你要记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要集合很多人的力量。妹妹有些地方不会,你应该耐心地教她,而不是任性地胡闹。你想想,如果你有什么地方不懂,而我不耐心地指导你却跟你发脾气,会有什么后果呢”

爸爸说完后,淘气包一言‘不发。但爸爸知道淘气包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二天,淘气包和小表妹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并且他们合力搭起了一座极为壮观的“宫殿”。

那位亲戚目睹了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这种教育方法所产牛的结果,这一切引起了他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与爸爸探讨起教育孩子的方法来。

“有些孩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真不知该怎么管教他们?”

“其实,要想让孩子变得有涵养而不粗暴,首先要弄清楚原因。我认为,小孩子之所以容易发脾气,是凶为孩子的感情比较脆弱,容易被激怒,心中有一种无法遏制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挫折所形成的一种负担。孩子太小,不知该怎么办,只有通过发脾气才可以发泄出来。”爸爸回答,“孩子发脾气时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内心被怒火所控制,他感到害怕,但是自己控制不了。孩子发脾气时很可怕,好像着魔似的。父母不仪应该充分注意孩子发脾气的问题,还要弄清楚他发脾气的原凶并且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防范他们发脾气。”

“这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去做呢?”亲戚问道。

“父母应该尽力去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少受挫折,或者让孩子所受的挫折在能够容忍的限度之内。不要过分地规定孩子做什么事,也不能太过分地强迫孩子不做什么事。严格的教育是应该的,但万事都有个限度,不能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极限之外的事。因为这样反而将孩子逼上了死角,他就会不知所措,会情绪极差,那自然就会乱发脾气了。”爸爸极有耐心地回答,“当孩子情绪不好时,不要过多地招惹他,在他遇到困难时不要用过分的话刺激他,要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慢慢开导。当孩子为某事就要发火时,应该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记不高兴的事,慢慢地安静下来。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冷静,不要火上浇油,更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当孩子正在气头上时,不要直接与他讲理,因为这时他是什么都听不进去和不讲理的。这时,父母更不该向孩子发脾气。发脾气就像传染病,用发脾气的方法制止发脾气是不明智的,这是能使脾气越发越大。孩子静下来之后,父母要加倍体贴,好言安抚他。如果孩子发了脾气.应该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以免造成更坏的结果。对于孩子的坏脾气,父母不应该去奖励或惩罚,应该让孩子懂得发脾气既得不到什么电不会失去什么。例如,孩子因为不想吃饭而发脾气,脾气发完之后,饭还是要吃的,当然父母要给他讲清楚道理。如果平时吃饭后要得到奖励,那么脾气过后吃饭仍旧要奖励。”

“有些时候孩子会在一些公共场合发脾气,那又该怎么处理?”亲戚又问。

“如果孩子在大庭广众下发脾气,父母一定不能顺从他。很多父母由于害怕孩子当众发脾气而常常顺着孩子,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因为孩子虽小,但自有他狡猾的一面,他们常常利用父母的弱点发起进攻。父母一定要想办法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如果孩子当着他人提出什么要求,父母最好给予帮助,合理的要求就满足他。如果硬要等到他发脾气再去帮助他,后果就不好了。对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可间接地答复他,如告诉他回家再说,或对他表示等客人走了再说,等等。”爸爸没有停下来,接着说,“有的孩子很任性。动不动就义哭又闹,使性子,把父母搞得一筹莫展。很多时候,父母只好迁就,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越来越任性。父母对于孩子的脾气和性格应该最清楚,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之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任性行为,在预料到他要做出任性行为之前,父母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发脾气。孩子发脾气主要是因为白已太弱小,面对问题感觉无能为力,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能力增强后,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挫折也就会越来越少。他也会慢慢地变成一个心平气和、通情达理的孩子。”

听了爸爸的话,亲戚思考了一会儿,说:“可是有时候,不少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却发现他们在一天天变坏,而且是越大越不听父母的话。这虽然是孩子一天天变得独立的表现,但是如果管教不力,就很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甚至恶习。”

爸爸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接过话来:“发脾气、任性,还有其他-不良习惯,都可以演变为恶习,父母要想不为孩子操心,或者是少操心,就必须让孩子远离不良习惯,更不能让孩子沾染上恶习。”

“那么当孩子有了恶习,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听我的意见,那你可得有些耐心。”爸爸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望着亲戚笑呵呵地说道。看到亲戚点头同意,爸爸才接着往下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他们太小,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对事情的处理上都显得能力有限。作为人之父母应该首先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把孩子的恶习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恶习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比如说,当一个孩子说‘我恨死你了,的时候,就和成人说‘我恨死你了’不是一个概念。父母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应该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去考虑一下孩子说话、做事的动机,以免小题大做,弄假成真。”

“你的意思是不要不分时间、场合地批评孩子?”亲戚问。

“对。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会树立父母的权威,令孩子口服心服,我认为这种做法极端错误,凶为这种做法直接的危害就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自尊心受到伤害所造成的身心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盼性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无论是他做了好事或坏事,父母都应该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有些父母动不动就怒火冲天、对孩子责打频繁,这些父母的方法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只能在表面上看起来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有关孩子的问题,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却不显得无理,既和蔼却不显得不严肃。”

“那么,为了杜绝孩子的不良习惯,做父母的就必须掌握孩子的一切?”爸爸话音刚落,亲戚就接着问。

“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要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大孩子有,小孩子也有。许多父母都不注意这一点,要么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秘密,要么就是千方百计地挖掘孩子的秘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孩子自有孩子的秘密,只是在大人看来算不上秘密而已。孩子是非常幼稚的,他们心日中那种秘而不宣的东西就是秘密。父母不应该时刻窥探,不要对此过多地追问,更不要干涉,特别是对健康的、合理的、无害的秘密。这样,哪怕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信任和亲密,孩子可能会把他们的秘密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一味追问,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尊重、信任,孩子会感到他没有地位,就会心灰意冷,逐渐失去积极性,甚至很小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灵大门。当然尊重孩子的秘密,并不等于对此不管不问,而是要求父母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健康地加以引导,不健康的则应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去关心和引导他。”爸爸一口气说了这些。

“按你的说法,无休止的批评、打骂孩子就更小可取了·”亲戚再问道。

爸爸说:“当然。批评孩子应当恰到好处,喋喋不休会适得其反。打骂孩子更是父母无能的表现。要想孩子使父母省心,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会引导孩子做川让父母放心的行为。”

应该说远离恶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的时候,要做到坚决、坚持、坚定、坚硬,直到坏习惯土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为止。

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坏习惯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在生活中的坏习惯,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人们常说男孩比女孩聪明,其实除了特殊情况,男孩刚刚出生时,智商与女孩基本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男孩的思维方式与女孩不同--他们更擅长逻辑思维,他们往往会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去思考问题,因此,他们看问题往往比女孩更深入。

一位行为学专家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大多数小男孩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优势。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保持安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把他叫过来,拿出100元钱,对他说:“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爸爸?”小男孩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父亲得意地说。

父亲心想,这下孩子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男孩安静地想着这个问题。

第三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男孩说:“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他的推理是正确的,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男孩。

多聪明的小男孩呀,他正是用了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赢得了爸爸的100元钱。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凶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

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引导男孩去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没有好处的。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很喜欢自己解答比较难的数学题。一天晚上,老师留的数学作业中有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他思考了半个小时,仍然没有把这道题解出来。快到睡觉的时问了,大他两岁的哥哥走过来问他:“做什么呢?”“应用题。这道题有一定难度,不过很有意思。”男孩回答说。“我来给你算。”哥哥拿过男孩的作业看了两眼。“不用了,我自己想一想吧!”男孩不信自己解不出这道题。

半个小时又过去了,哥哥生气地说,“我不管你了,我睡了,答案就在这里。”哥哥把写好的答案放在了男孩的旁边。男孩头也没回,继续思考着。很长时间又过去了,男孩为了防止自己困,用冷水洗了把脸后仍然做在书桌前思考他的应用题。终于,那道应用题的难关被攻破了,男孩怀着快乐的心情进入了睡眠。

故事中的小男孩完全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便可以得到答案,但他没有那样做。所以,最终他不仪学会了独立思考,更体会到了难题被解开的乐趣。

每一个父母都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翻查参考资料等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有些男孩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容易受家长和老师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目附和随大流,这种没有主见的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那做父母的应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呢?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无所顾虑,畅所欲言。其次,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个男孩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他的爸爸经常带他去看画展,并鼓励他积极思考、发表白己对作品的看法。一次爸爸带男孩去参观一个个人画展,但事先并没有告诉男孩这是一个个人画展。爸爸领孩子转了一圈后,故意问他:“你觉得哪些画风格比较好?”

“我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人画的,画得都很好。”男孩有点儿疑惑地说。

“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没关系,你尽管说。”爸爸仍不忘鼓励儿子。

男孩说:“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也好。”

爸爸满意地笑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那些不是很有把握的答案,往往不敢说出口。这个男孩却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与爸爸平时就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是分不开的。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

培养男孩的判断、推理能力

判断、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它需要对事物的概念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行。因此,父母平常就要给孩子解释一些概念性的事物。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的:

爸爸问儿子:“儿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儿子神气地回答:“我要当兵!”爸爸问:“为什么要当兵?当兵会被敌人打死的呀?”儿子一听,就说:“那我就当敌人!”

这个孩子就是由于搞不清楚敌人的概念,作出了错误的推理、判断,所以闹出了笑活。

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做些推理题目。如告诉孩子,妈妈的年龄比你大,姥姥的年龄比妈妈大,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姥姥的年龄比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