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闩标之一,从培养孩子独睡、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等方面人手。与此同时,他们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鼓励他们遇事独立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另外,还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使孩子从小形成独立意识,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但在我国,不少家长对孩子呵护较多,尤其是对婴幼儿,家长更是事事包办,平时很少给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日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犬弊端,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独立性是孩子终生发展的支柱,同时独立性也是时代对儿童素质的要求。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指导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从以下四个方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放手让孩子做川听能及的事。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独立性是孩子终生发展的动力。意大利着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巾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蒙台梭利的这一观点很值得重视。因为,一旦孩子能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那么,深藏在个体内部的各种潜力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其实,孩子本是有独立愿望的,婴儿从刚刚学步开始就想挣脱成人的怀抱,尽管跌跌撞撞,但却表明他的愿望;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什么都想要“我自己”了。如果从这时开始,父母能因势利导,放手锻炼并从旁支持、鼓励与帮助。孩子的独立性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就会渐渐消失,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育迟缓。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来看,没有人能代替他长大,最终要靠他自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可见独立性对个体的终生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独立性是时代对儿童素质的要求。美国有一位教育专家罗伯特博士曾经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独立性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因为今天的婴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社会变化更加急剧,科技发展更加迅猛。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而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为了使我们的儿童、青少年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成为成功的人、幸福的人、有贡献于社会进步的人。提出要使新一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牛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今天的婴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节目中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不禁让人深深感到,这才是一位对孩子终生负责的好妈妈。
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家长的责任是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独立性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独立性作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市性。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两岁开始,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块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已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习惯,逐渐树立独立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伸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寻求答案。陈鹤琴先牛在提出上述原则时曾举了一个实例:有一天,一个9岁的孩子问他:“竹管里有空气吗?”陈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了一根两头有节的竹管,放在水盆中,在竹管上钻了一个涮,孩子见一个个小泡地从洞中冒出,便说道:“空气!空气!”这样,他自己得出了答案,显得格外兴奋。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经常见到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的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仅举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到三条路交汇的路口时,他弯下腰问儿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父亲随着儿子,向他所选择的方向走去,没有人不赞赏这位父亲。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问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这看似家教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他培养孩子具有现代人素质的教育观念。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对孩子们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您的子女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感恩,每个孩子都必须懂得
在辽宁葫芦岛兴城,有一个叫闫福兴的人因为宣传保护小鸟,而被国内外很多环保人士称为“了不起的中国人”。
闫福兴从小是个放羊娃,没上过一天学。虽然他家境贫寒没钱读书,可是却非常热爱大自然。每天放羊,他都要来到一棵树下,听小鸟叫、学小鸟叫。
10岁那年的一天,他躺在树下睡觉。突然,一阵急促的小鸟的惊叫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从梦中醒来的他发现,一条蛇挺着身子,伸着红信子,要吃树上鸟巢里的小鸟。闫福兴勇敢地抄起一根树支,猛地朝蛇打去。小鸟得救了。以后,这棵树上的鸟越来越多。
又是一天中午,闫福兴的困劲要上来了,他不禁躺在树下沉沉地睡着了。忽然,他又听到树上的鸟群在拼命乱叫。闽福兴睁眼一看,不得了,一条蛇正盘在他的身边。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打走了蛇。他知道,是小鸟救了他。他记住了小鸟的救命之恩,和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后,他天天把两个手指放在嘴里学鸟叫。慢慢地,小鸟听懂了他的话,他也听懂了小鸟的话。他不用任何乐器,可以学出十几种鸟叫的声音,后来他又自学了几十种乐器,成了“中华奇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记者采访了他。记者被闫福兴的故事深深打动,记者当即邀请他和自己一起上河南信阳鸡公山巾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当孩子们夏令营的辅导员。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为了让孩子门记住他,记者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鸟叔叔”,从此“鸟叔叔”的名字叫开了,孩子们喜欢他,新闻媒体关注他,多次报道了他的故事。
“鸟叔叔”不负众望,不仅热情宣传保护小鸟,保护环境,而且表演水平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当上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兴城市政协委员。地位变了,但是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心一直没变。后来,“鸟叔叔”扬名海外,日本美国等国民间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演出。
积极地宣传保护鸟类,本是闫福兴因为感激小鸟的救命之恩而做出的举动,他当初并没想到这会给自己带来如此众多的荣誉,可见为人一定要长存感恩之心。
然而,如今孩子感恩品质的缺失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们都“养尊处优”,只懂得接受亲友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不懂得怎样去感恩亲友、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他人。在孩子们的意识中,父母爱他们,因为他们是父母的子女;老师关心他们,这是老师的职责;同学帮助他们,那是同学自愿的。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如今的孩子都缺少感恩,变得冷酷无情呢?专家认为,这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造成的。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含在嘴里怕化r,捧在手里怕掉了。他们把孩子当作“小皇帝”,不懂得怎样真正地去爱他们,只懂得尽量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不高兴,因而忽视了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感恩。
所以说,要想教会孩子感恩,根本方法还在于父母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在平时多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文明,所谓的兽性.就是失去人类美好品质的一切行为。其中包括忘恩负义。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感恩,那么以后他的生活将会充满了“应该”。这种“应该”在人际交往中是多么可怕,相信每位父母都能够了解。
孩子良好的性格,由父母塑造
培养孩子健康性格的意义
首先,将有利于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自尊并且自信。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充分肯定自我的特殊,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其次,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并能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他们一方面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另一方面义承认自已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个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相百作用与协调,在此基础上,孩子能够明确人生日标及人生方向,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实现自我。
再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积极肯定自我,能独立自主的认识、处理事情,具有较强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才能。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估这些关系,去选择个人成长的目标,独立地自由地塑造自己的人格。通过孩子自身积极的活动,把各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意识,并通过细致的鉴别吸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所接受的东西,开发自我能力与潜能,展示自我优点,用大无谓的创造精神去塑造新的自我,开创新的生活。
对于外部世界,拥有健全人格孩子有能力、有实力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并为国家社会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过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开放性态度选择性吸收信息及知识,这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的竞争优势。他们能有所侧重的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承继过去,看重现实,放眼未来。他们能明确的意识到生活是不断前进的,追求的方向应该适宜未来的日标和任务,并用未来的希望激励和引导现实的生活。同时,他们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的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及知识,并将其整合融化为自我信息。同时,又将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灵活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