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花要半开,人要半醉。花全开了,把自己暴露在外,就很容易受到阳光、雨水的损伤,看花的人也就失去了欣赏的兴趣;人喝酒喝醉了,就感觉不是自己了,腿脚和大脑就失去了控制。
这一点,如果用在为人处世上,就是互相之间不要过亲,也不能过疏,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最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等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朋友之间不可以交往过密,夫妻之间也不可过腻,上、下级之间更不可以过亲,否则就会给彼此造成伤害。
(1)朋友之间不可交往过密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有时人会害怕孤独,希望有人能和自己共同撑起一片天,能相识,并成为朋友实属不易,所以要珍惜这份难得的友谊,朋友之间要用淡水来浇灌,否则,太浓了友谊的花朵就很容易凋谢。
社会不断在发展,人性的阴暗面也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朋友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受到污染,这时候惟一具有可信性的或者说能够给人以信心的就剩下“哥们儿”,更保险点说就是朋友。
但是,在“哥们儿”面前更要保持一份冷静的态度,不要失去原本应有的平衡。
朋友之间的诱惑在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于“两肋插刀”的那种气魄。有这么多诱人东西摆在你我的面前,仿佛只要有了铁哥们,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朋友也不是万能的。你没钱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有钱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找到朋友,相互的鼓励、支持,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亲疏有度,一旦破坏了友谊之船,你就会逆水而行。
(2)夫妻之间也不可过腻
“刺猬理论”是这样说的: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相互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而距离太远了,它们又会感到寒冷;只有若即若离,距离适中,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而又不伤害到对方。
中国“四喜”中有这样一句老话:“小别胜新婚”,讲的就是夫妻之间不必成天耳鬓厮磨,适度的分别更能增添夫妻间生活的情趣。推而广之,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交际的双方表现出过分的亲密或纠缠不清,有时也会让双方感觉很不自在。
在热恋中的男女,聪明的姑娘永远都会坚持“说话留一半”,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美才不会让彼此觉得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适当的距离可以产生距离美,空隙产生爱。不仅是男女之情需要“说话留一半”,在领导团队的过程中也需要“说话留一半”,有时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最美的。
(3)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
古代圣人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的亲近,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的领导才可以获得下属们的尊敬。
对任何事情的要求都不要太苛刻
【原文】
不苟于人,不忮于众。
--《庄子·天下》
【译文】
不对别人提出严苛的要求,不和大家的意愿背道而驰。
【解读】
庄子认为对别人不应该有太多的要求,人和人之间总要一定的交往限度,不管是什么关系,都不可以要求对方太多,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高兴。
(1)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苛刻
做事的时候找一个帮手很简单,而能有一个朋友却很难,帮手和朋友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生活在新时代,虽然友谊的内涵变得丰富、深刻,但朋友的重要性依然没有改变。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友谊是终身难寻的一笔珍贵财富。”
另外在广结朋友、用心善待朋友的同时,最好不要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假如苛求回报,快乐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和他是不同的人,你对他好,他不一定也要对你好,就给和求的关系一样。
其实和朋友也不一定都要按照患难之交的感情去交往。在人心不古、情感浮泛的今天,想交一个“虽百里之遥,皆可相信,而不为浮言所动;闻有谤之者,即多方为辩析而后已;事之宜行宜止者,代为筹划决断;或事当利害关头,有所需而后济者,即不必与闻,亦不虑其负我与否”的朋友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是件很难的事情了。
交友要慎重也不是说什么人都不可以交往,慎重的概念是指对待交朋友这件事情的态度上。在这样的前提下,交下了的朋友还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彼此包容。彼此宽容错误,真诚相待,只有这样,友谊才是永远保鲜的,永远不会变质。如果一方面对朋友充满了苛刻的态度,求全责备,这样很难交上真心的朋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2)对爱人的要求不能太苛刻。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生孤独,注定也将孤独终老。路人问他:“为何不娶妻成家?”老人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路人反问:“那你流浪这么多年,就没遇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老人悲哀地回答:“我曾经遇到一个。”“那你为什么不娶她?”老人十分无奈地回答:“因为当时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就像现在好多优秀的大龄男女青年一样,他们迟迟没有结婚,不是因为贫穷和丑陋,相反,多半是既有事业也有美貌。他们对自己苛求完美,同理他们对自己要找的爱人也苛求完美。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人多,选择就多,也就让他(她)们觉得眼花缭乱了。
每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纷乱的世界上,他们都在追求自己心里的完美,却不知道他们一直追求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反而在寻找绝对完善中被尘埃淹没,在无谓的奔波中忽略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而梦想的完善,一辈子也没能得到,留下的只有遗憾。
(3)对婚姻的要求不能太苛刻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会遇到矛盾。心理健全的人能够承受住一般的争执而不会产生情感的裂缝。但长时间的苛求,吹毛求疵所产生的压力,常常会让双方觉得身心俱疲。
苛求是人的性格中的不良成分,但苛求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一个人的境遇。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上的挫折,离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是那么遥远,于是人们开始变得急躁、不满,走到最后就发展为对待婚姻的苛求。
分析一个人经历这些打击的原因和心理,并且引导它们发泄出去,这是消除性格中苛求成分的最好方法。用吹毛求疵的方式来发泄,只不过是火上加油而已。
用苛求的眼光去看婚姻,任何人都不会有幸福;用苛求的眼光去看待爱人,他一定一身缺憾。苛求的人看不到生活的乐趣,也就不会得到家庭的幸福。
充分理解对方的行事做法,不苛求是善待婚姻的最好方式。如此,必然给对方以爱的源泉,婚姻就会像童话般妙趣横生,和美幸福。
(4)对公平的要求不能太苛刻
人生在世,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链一天都无法存在--鸟儿不可以吃虫子,虫子不可以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的利益。
而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自己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脸不红、心不跳,别人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记恨一辈子。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这样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实用,实际上则是做人的大忌。
(5)对结局的要求不能太苛刻
完美主义者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力求不留下缺憾,就算无关紧要的细节也不肯放过。却不知要求完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做过了头,反而比不完美更糟糕。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我们觉得活得很累,因为我们逃脱不了不完美的纠缠。我们想让一切变得周全,既要师长满意,又要自己自由;既不想触犯同事,又想洁身自好;既想得到一份报酬合理的工作和漂亮的爱人,又想去天边云游,享受一个人面对世界的寂静。我们气喘吁吁地走在人生路上,没有学会拒绝。不会正视指责,不敢背叛某些应该背叛的原则。我们活在别人的眼里,很少想到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们强求完美,因而违背了不完美的客观性,变得无所适从。甚至我们要求诸事皆以大团圆为结局。这个想法就像枷锁一样,让我们闷闷不乐。人生是不完美的,如果完美,也就不是人生了。所以我们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如人意的事,真的不必太介意!
既然人生是不完美的,那么我们对于人生中许多不完美的人和事也就可以表示不烦不躁,表示出大度和容忍,表示理解和宽容。假如人人都能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人人都会感到幸福的存在,从而时时感受到幸福,享受幸福。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如果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幸福,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就真的可以被称为美好的人间!
宽容带来美丽人生
【原文】
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
--《庄子·天下》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抱着宽容的态度,和人交往的时候对人无所侵害。
【解读】
《庄子·庚桑楚》中说过这样的话:“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也就是说不能宽容人的人一定会众叛亲离,众叛亲离的人相当于自绝于人。庄子认为人要有宽容之心。宽容就是潇洒,就是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