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庄子的智慧
1981000000037

第37章 如何去辨识人(2)

不要计较争辩中的输赢

【原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庄子·齐物论》

【译文】

我生活在天地之中,万物和我同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没有什么看法吗?

【解读】

庄子说过:“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成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知北游》)这里强调道在逻辑概念上的统一和绝对。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记载了长梧子的一段言论,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赢了,我输了。那么,你说的果真是真理,而我说的就是错误的?我赢了,你输了,我说的就是真理,而你说的就是错误的?难道能分出谁对谁错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你我都没有办法去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呢?让同意你想法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和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呢!让不同意你想法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不一样,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呢!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呢!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呢!如此,就无法分出对与错了。”

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天下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尽量避免辩论。

一场辩论的终了,十次中有九次会让那些辩论的人更坚持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是绝对正确的。

巴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职员定下的一条规则就是“不要争辩”。

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决不会跟顾客争辩,即使是轻微的争辩,也要避免。要知道,一个成人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好争辩的爱尔兰人叫奥哈尔,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可是喜欢争辩、挑剔别人。

他做过司机,后来是汽车公司推销员。他说推销汽车时,常不愿接受顾客的批评而发生口角。他说:“我听了不服气,教训那家伙几句,他就不买我的东西了。”结果,他没有取得一点业绩。

受人指点,他后来再推销的时候尽量避免跟人争论。现在奥哈尔已是一位成功的推销员了。事后奥哈尔说出自己的那一段经过:

“比如说我现在走进一个人的办公室,对方这样说:‘什么?你那汽车……那太不行了,就是送给我,我也不会要的。我打算买卡车。’我听他这样说后,会顺着他的口气说:‘老兄,你说得不错,卡车确实不错。”

听奥哈尔这样说,顾客就没有话可以说了,要争论也不知道该跟谁争。顾客说卡车如何好,奥哈尔毫不反对,顾客就不得不把话停住了……顾客总不会一直指着卡车,说是卡车如何好吧。这样奥哈尔就找到一个机会,向顾客介绍自己车子的优点。

“如果在过去我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会觉得冒火。我会指出那辆胡雪牌汽车是如何的不好……可是我一说那家公司出品的汽车不好,对方就会指它如何好。争辩愈是激烈,就越让对方决心不买我的汽车。”奥哈尔说。

林肯说过:“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都去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是最无谓的事情。这样的争论,对自己性情不但有所损害,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尽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对人谦让一点。与其跟一只狗一路走,不如让狗先走一步。如果被狗咬了一口,你就算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

所以我们说,在辩论中,想要获得最大利益的惟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

本质在于内心,形式流于外表

【原文】

大巧若拙。

--《庄子·胠箧》

【译文】

天然形成的巧夺天工看起来要比人工雕琢的小技显得笨拙。

【解读】

看似聪明的做法其实可能很傻,而看似很傻的做法其实可能很聪明。也就是说,事物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它的真实。有时候表象只是表皮,是毛毛雨,而真正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这就是“大巧若拙”。

诸葛亮的空城计,从外面看上去城里空空荡荡,反而给敌人一种受到包围的不祥预感,敌人不敢进攻,只得夹着尾巴溜走了。

所以,外在的力量其实很薄弱,而成事的关键是内心。就算外在做得再简单或者再复杂,也没人知道所有的一切是真还是假。就像黑客帝国里想阐述的观点一样,其实每个人看到的对方乃至世界都是一种假象,有些太逼真,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分辨出真假。等到弄清了事情的本质之后,你却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所以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不光要看到他刻意向你展示的一面。更要看到他隐藏在背后的另一面。

沉默害羞的人,有忠厚诚实的另一面;顽皮捣蛋的孩童,有勇敢活泼的另一面。人的另一面往往隐匿于表象之后,没有契机,或许永远无法被人认清。因此有时候真需要我们耐心挖掘。

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表现对他有利的一面,隐藏另一面。所以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又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原来某人两面三刀,某人阳奉阴违。这就是说,他丑恶的另一面终于败露于世了。

只有走近了看那个人,看清楚了,每一个方面都看到了,你才会发现他有着与平时不同的另一面。

就如同有阳光就有阴影,世界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所以人有另一面很正常。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不至于看见一个男人落泪就以为他是懦夫,听到一个女子哭泣就以为她是弱者。我们也不至于看到别人满脸堆笑地恭维就心花怒放,听到别人愤怒的指责就耿耿于怀。我们还能辨得出殷勤背后的阴险,领悟得出严厉中深藏着的爱意。

还有一种人,总是毕恭毕敬的样子,在与人交际时,大都低声下气,并且始终运用赞美的语气。

而事实上,他们外表的恭敬,并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感情的反映。这种人常常过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语,常是敌意、轻视、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双方关系好的时候是用不着那么多的恭敬语的。

还有一种人看起来老实巴交,很沉稳可靠,可总爱躲在暗处浑水摸鱼,专拣别人的便宜。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头瞎了一只眼的鹿走到海边,在那里吃草。它用好眼对着陆地,防备猎人袭击,用瞎眼对着大海,以为那边不会有什么危险。恰好有人坐船从旁边经过,看见这头鹿,一箭就射中了它。鹿倒下时自言自语地说:“我原以为陆地危险,严加防范,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大的灾难。”

之所以强调对毕恭毕敬的柔弱者的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象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时候,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

俗话说,不怕黑李逵,就怕笑刘备。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笑面虎最难对付。当我们管理外表柔弱之人时,应该力戒松懈,时刻提高警惕,而绝不能掉以轻心。

人世间的许多危险不露痕迹地潜藏在外表完美的人或物里。

后发制人,也能胜得很漂亮

【原文】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庄子·说剑》

【译文】

在击剑中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就可以抢先击中对手。

【解读】

击剑的时候古人会常采用这样一种策略:先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引诱对方进攻,然后瞅准机会出其不意地击中对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后发制人。

自古就有后发制人的作战思想。西周佚兵书《军志》就有“后人有待其衰”的说法。《孙子·军争篇》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