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调查,知道对方到底喜欢什么。
要想投人所好,首先就应该知人所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人所好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此人进行调查,探清对方的喜好。胡雪岩为了打通宝中堂和恭亲王的关节,不仅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和了解,还对他身边的一些人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比如说宝二少,比如说恭亲王的母亲。
商场之上,难免要和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为了达成某些目的,也难免要向这些客户送礼,那么如何才能将礼物送得恰到好处呢?最关键的就是自己所送的礼物对方要喜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对对方的爱好与习惯进行了解,以便能将礼物送到别人心上去。
二、不从受礼人本身下手,而是通过旁人或者从旁人下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也有点旁敲侧击的意思。胡雪岩要打通宝中堂和恭亲王的关节,并不是直接给他们送礼,而是分别通过了宝二少和恭亲王的母亲进行疏通。也就是说不从受礼人本身下手,而是通过旁人或者从旁人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实在现代送礼的场合也是如此,比如要给客户送礼,并不是直接给客户他所需要的,而是会通过客户的家人,比如客户的父母、孩子、爱人等方式进行。这样一来,既达到了送礼的目的,也体现了人情味,增加了成功的胜算。
商场上,要想和对方打好交道,有一点是必需的:投人所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做到投人所好呢?
一、首次交谈,以家庭为话题。
和对方首次交谈,最能从内心深处感动他的人和事,莫过于他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拨动的就是他心里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弦。
二、抓住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情。
凡是善于投人所好地交谈的人都有一个秘诀:谈对方最感兴趣、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如果你在和对方交谈之前,能事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等方面,以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会找到双方谈话的投机点,而共同的兴趣爱好是结交朋友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多谈对方最得意的事情。
会见对方之前,不妨了解一下他目前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谁不喜欢听好话的,不管他是多么谦逊的人。每个人都喜欢享受被人承认的感觉,心理上也有被别人认可的需要。所以人的成就越大,就越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试想一下,跟对方谈论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会是什么情况呢?如果对方刚刚被提拔,那么恭喜升迁、夸奖对方的能力和官运无疑就是他最愿意听,同时也是他最愿意谈的。
胡雪岩商道箴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这是每个人的特点,也是每个人的软肋。胡雪岩明白,只要打中这些人的软肋,这些人就会乖乖地帮助自己做事情。这就是投人所好的奥秘之所在,在满足别人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从商术的角度来看,投人所好是追求“双赢”的另外一种模式。
多为别人着想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胡雪岩经常把这句俗语挂在口头上,他自己也的确是一个很能为别人着想的人。
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解决解运漕米的难题,需要松江漕帮帮忙,因为松江漕帮在上海有一家很大的通裕米行,现存十几万担大米,胡雪岩需要说动漕帮首领把这十几万担大米借垫给浙江海运局,以完成他的就地买米之计。胡雪岩以他的见识和懂“门槛”,深得松江漕帮行辈最高的魏老头子的赏识,被尊为“门外少爷”,自然请漕帮借垫大米的要求也得到满口答应。
不过,从言谈当中,胡雪岩也发现漕帮这时管理具体事务的“当家人”尤五有没有说出口的难处。漕帮的难处,根子在此时朝廷已经提出的漕米由河运改海运的动议。江南苏、松、太一带向朝廷输送粮食,一直是由南起杭州,北抵京师的运河水运,因此称为漕运。负责漕运的船都是官船,分驻各地,称为漕帮。漕帮自然是靠漕运吃饭。不幸的是,黄河淤积逐年加重,有些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春水船如天上行”,已经无法治理,而运河受到黄河影响,航运状况也越来越糟,天旱时节常常断流,由此,道光初年朝廷就有了漕米改海运之议,到此时海运已经在浙江试行了。
漕米改海运,自然是断了靠运河运送漕米的漕帮的生路。对于松江漕帮来说,目前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无漕可运,收人大减,帮里已经拉下很大的亏空需要填补,同时帮里弟兄的生计也要维持,另一方面,还要设法活动取消海运,恢复河运,到处打点托情,也需要大笔资金。原本那十几万担大米早已定下脱货求现的原则,以敷帮内急用,如今垫付给浙江海运局,虽有差额可赚,但将来收回的仍是大米,事实上完全违背了脱货求现的宗旨,只是尤五这时碍于魏老头的面子,加上他自己也是一个“江湖上走走”的汉子,故而不愿意将难处说出口罢了。
至于胡雪岩,则决不愿意已经知道别人有难处还要装假卖糊涂。他的原则是,第一,不能只要别人帮自己的忙而不顾别人的难处,“不好只顾自己,不顾人家”。假如别人有难处,则宁可另想办法,也不能勉强别人。第二,要把别人的难处当自己的难处;知道了别人的难处,就要尽力帮忙解决。也正是出于这两个原则的考虑,胡雪岩坚持弄清了漕帮面临的艰难,并请信和向漕帮贷款,以帮助漕帮渡过难关。事实上,由于漕米改海运,很多钱庄怕担风险,已经不愿意向漕帮放款了。
这就是胡雪岩常说的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
其实,从商务经营的眼光看,为别人着想,很多时候常常也是为自己的生意铺平道路的一种方式,至少客观上能够收到这种效果。比如胡雪岩能够主动为漕帮着想并且帮助其解决困难,就既有他个人品性的作用,也有他作为一个生意人从生意的眼光看问题的作用。胡雪岩知道,漕帮当家人尤五固然宁愿克己,不谈自己的难处而爽快帮助自己,但假如自己知道别人有难处而不为别人着想,那自己就成了“半吊子”;自己与漕帮的合作,也就仅此一回,再不会有第二回了。实际上也正因为胡雪岩没有做“半吊子”,他也由此与漕帮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胡雪岩其后的丝茶生意、军火生意,假如没有漕帮的合作与支持,基本上都是很难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想别人或为别人着想,实际上也就是在为自己着想。
胡雪岩商道箴言
做事总要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也是一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俗话,是说一个人做事,不要只想到自己事情的成功圆满,还要能为别人考虑,要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要能为别人分忧。一句话,一个人不能不想自己,但想自己的时候也不能不想想别人。
观察揣摩,敲开方便之门
揣摩逢迎
太平军攻破杭州后,王有龄殉难,胡雪岩失去官府靠山。经仔细权衡,他选择了当时权位显赫的社稷重臣左宗棠为靠山。
那时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方面的主帅,官衔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钦命督办浙江军务”,是朝廷一品大员。对于胡雪岩来说,以杭州为中心进行商业活动,离了左大帅是举步维艰的。但是,左大帅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最棘手的是当时已有人向左告胡雪岩贪赃枉法,“生活起居,俨如诸侯”,左宗棠正准备拿他法办。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胡雪岩镇静自若。他针对左宗棠的性情,精心设计了求见左的办法。他看准了左宗棠的清廉刚正,便打算将大量钱财用于战后拯救,帮助左宗棠解决他最关心的问题。
于是,胡雪岩在拜见左大帅时,当面声称要“捐献一万石米”。这时正值战后,哀鸿遍野,左宗棠怎能不惊喜和感激呢?这一定军心、救百姓的“义举”令左宗棠盛赞胡雪岩“满朝朱紫,没有一个有老兄有见识”。结果左宗棠不仅没有惩处他,反而将他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军需采购大臣。
与此同时,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他被左宗棠任命为总管,主持钱粮、军饷,因此他开的阜康钱庄获利颇丰,王公贵族纷纷把钱存入其钱庄。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利。他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分店达20多处,遍布大江南北。
试看,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的确达到了揣摩逢迎的目的。当时,由于战事紧急,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而要将善后的事情做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而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上是左宗棠与李鸿章两个人共同负责的事情,此时,太平军败局已定,在这个时候,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而此时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就会酿出乱子。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胡雪岩出来帮助左宗棠化解了这个难题,左宗棠又岂能不赏识他呢?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
在这里,可以说胡雪岩揣摩逢迎的功夫真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实,说得更直白一些,做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懂得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
而要对方喜欢,就要送给对方急需却一时又没有的东西。比如左宗棠求事功,胡雪岩正好送去能使他成就事功必需的东西,结果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也有人将揣摩逢迎视为巴结人,认为很难为情,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写到一个叫卜士仁的典史向其侄孙传授逢迎秘诀,他说:做官的第一个秘诀是巴结,人家巴结不到的,你巴结得到,人家做不出的,你做得出。你不要说这些事难为情,你须知他也有上司,他巴结起上司来,也是和你巴结他是一样的。总之大家都是一样,没甚难为情。你千万记着“不怕难为情”这五个字的秘诀。如果心中存了“难为情”三个字,那么非但不能做官,连官场的气味也闻不得了。
所以说,千万不要有难为情的想法,因为世间万事想要做成,就离不开揣摩逢迎,这不是巴结人,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高明手段。
经商寻找靠山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心中长存“难为情”这三个字,那么,你就很难揣摩逢迎到对方的内心所想,不能逢迎对方,自然你想办的事就会搁浅,甚至夭折,当然,你也就很难取得步步高升的机会。
胡雪岩商道箴言
揣摩逢迎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揣摩逢迎,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实施也都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只有懂得如何揣摩逢迎,并对此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才是做人做事的顶级技艺。
场面适时捧
有一次,胡雪岩带来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商谈借外债事宜。外债准备借泰来的,但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胡雪岩说:“汇丰是洋行的领袖,要它出面,款子调度起来才容易。这就好比刘钦差、杨制台筹饷不动,只要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回应,是一样的道理。”
左宗棠听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接下来谈借款的数目和利息就爽快多了。过了一会儿,左宗棠问:“要不要海关出票?”
“不要!”胡雪岩响亮地回答。
“是不是只要陕甘出票就可以了?”左宗棠又问。
“是,只凭‘陕甘总督部堂’的关防就足够了。”胡雪岩说。
左宗棠满意地连连点头,感叹地说:“唉!陕甘总督的关防,总算也值钱了!”
“事在人为!”胡雪岩接过话头说,“陕西甘肃是最穷、最苦、最偏僻的省份。除了俄国以外,哪怕是久住中国的外国人,也不知道陕甘在哪里!如今不同了,都晓得陕甘有位左爵爷,洋人敬重大人的威名,其实陕甘总督的关防比直隶的还管用。”
左宗棠笑逐颜开,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勋业超过李鸿章,如今连办洋务都凌驾其上了。
胡雪岩为左宗棠办事,不仅倾心尽力,而且还做到了事无巨细,均要让左宗棠满意的程度,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便是他为左宗棠出巡上海安排的迎接仪式。
得知两江总督左宗棠要出巡上海的消息,胡雪岩就感到有为迎接左宗棠摆摆威风的必要。
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当时被称为清廷的“左右二膀”,左宗棠为南洋大臣,李鸿章为北洋大臣。这两人常常明争暗斗,争夺势力范围。后来,左宗棠被调往陕甘任总督平叛去了,李鸿章便趁机接管南洋的地盘,成为清廷海防的唯一权威。陕甘平叛圆满结束后,左宗棠调入军机处任相,后因左宗棠主意太多,又往往言词不切实际,官场一直排挤他,慈禧太后也很讨厌他口无遮拦,什么事想到就说,毫无顾忌,不适合在朝做官,便外放左宗棠做了两江总督,重掌南洋大臣的职权。上海位于中国南北的中间,曾经是南洋和北洋共同的势力范围。左宗棠走后,便为北洋所控制。现在左宗棠复出,李鸿章受到威胁,使授意上海的属下尽量抑制左宗棠的势力伸入上海。
于是,胡雪岩便急召当时在湖州办事的古应春速回上海筹划。可是,古应春有点不想让胡雪岩介入左、李二人在两江的明争暗斗,便对胡雪岩说:“左大人算是自己人,来看转运局是视察属下,我看不必弄得太客气,倒好像疏远了。”
“太客气虽不必,让他高兴高兴是一定要的。”胡雪岩说,“我不能不顾左大人的交情。”
古应春说:“小爷叔,你不要动气。我听到一个说法,不晓得是真是假。据说李合肥已经派人通知邵小村,关照他跟盛杏荪联络,不许左大人的势力伸到上海。有人在邵小村面前献计,说左大人易对付,就是胡某人不大好惹,要防左,先需防胡。”
“他们防我也不止今天一天了。”胡雪岩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不必太担心。”
这样,古应春便定下心来,四处活动,联络洋人,筹办迎接左宗棠的事去了。
左宗棠外放两江总督,中途要在上海停留。当左宗棠到达上海时,上海英、法两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很隆重的礼节致敬。经过租界时,派出巡捕站岗,仪队前导,尤其是出吴松江口阅兵时,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舰,都升起大清朝的黄龙旗,鸣放十三响礼炮,声彻云霄,震动了整个上海,都知道左相左宗棠到上海来了。
左宗棠当然知道是谁替他争了这个面子,在暗中更加欣赏胡雪岩了。
胡雪岩商道箴言
左宗棠平生的一大癖好就是喜欢听人奉承。有人认为胡雪岩只会投其所好,拍马屁,其实不然,胡雪岩所说的那些赞扬之词,都是实事求是,不掺杂丝毫的谄媚和做作。
找对人梯好办事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之时,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被封为一等恪靖伯。平定回乱,收复新疆以后,又晋封为二等恪靖侯。但左宗棠知道如果没有胡雪岩的帮助,自己是难以得到今天的地位的,所以,他在不断高升的同时,也时刻想着胡雪岩,希望有朝一日能助他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