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商的智慧
2014900000004

第4章 参透处世哲学——犹商之生存术(3)

拉比乔拿森受到很深的伤害,因为瑞什·拉吉什暗示自己没有帮助过他,拒绝原谅瑞什·拉吉什。结果,瑞什·拉吉什终于病倒了,然后就去世了。

拉比乔拿森陷入无比的沮丧之中……撕烂了自己的衣服,哭泣着:“嗅,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嗅,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直到他发了疯。

其他的拉比都为他祈祷,让他从悲惨中获得解脱,然后他也去世了。如果一个人知道诲罪,别人就不应该对他说:“记住你从前做的事。”

如果他是赎罪者的儿子,他不应受到奚落:“记住你的父亲做过的事。”

如果他是赎罪者,刚刚开始学习圣经律法,别人不应该对他说:“吃了不洁食物的嘴可以学习全能的上帝嘴里说出来的律法吗?”

与人为善,利于己

与众人为善,声名永存。

纵观众多犹太巨商的成功历程,也许大家都会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举措,即在发财致富中,注重慷慨解囊做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当然,犹太商人热心捐钱办公益事业,归根结底是一种营销策略,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对企业巩固已占有的市场及今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会起到作用的。

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是一家热衷于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著名公司,这家公司是美国500强公司之一,是生产世界销量第一的万宝路香烟和食品、饮料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生意遍及五大洲,每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雇用的员工多达114 000人。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把赞助作为长期以来的一种有效的推销术,它每年都制订赞助计划,拨出大量财力和人力支持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活动。它所赞助的范围很广,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

这个生产香烟和食品的公司每年都要花上千万美元的巨款去赞助一些与本公司经营的产品毫不相干的事情,目光短浅的人认为这是白费钱的愚蠢之举,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哈米什·马克斯韦尔却认为:“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样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和就业机会,向政府纳税,为股东增加利润外.我们还懂得社会的其他需要。为此,我们准备履行和我们公司地位相适应的义务,为社会福利作出贡献。”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没有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商业的繁荣。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参与社会发展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更为重要。作为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人,我们一直在探索创造性思维。我们想通过我们作为法入团体的努力使这种探索方式生动、活泼一些。这样使我们的雇员们意识到他们都是在一个有促进力的环境里工作,还可以使他们以及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其他人都以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合作为荣。”

这个公司就是通过把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联系起来,通过赞助文化事业密切了公司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和知名度,反过来又促进本公司的产品销售。事实证明确实起到了双赢的作用。如万宝路香烟在泰国市场原来是没有销路的,自从它赞助了一些在泰国和东南亚巡回演出的活动以后,逐渐就打开了这个国家的市场,这真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了。

就像上面讲述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犹太商人如此乐善好施,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地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会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对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犹太富商由于对所在国的公益事业有重大义举,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罗斯查尔德家族中就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犹太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更为宽广。

用他人的绊脚石铺自己的路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经》里有一句话,说的是:“我不为我,谁为我?我只为己,我算什么?”这便是犹太人待人处事的观点:一个人不能不为自己着想,但也不能光为自己着想,要想到自己,也要兼顾到别人。这好像有些困难,但是在犹太人的眼里却变得十分简单。

犹太人里有个叫阿哈巴的拉比,在希伯来文里,“阿哈巴”是“爱”的意思,他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搬开他人脚下的绊脚石,为自己铺路。”真是人如其名啊!

爱的相互存在构成了生活,也成就了成功。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真谛。聪明的人从不自私,他们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他人的感情,并随时准备从道义的角度去支持别人,从行动上去帮助别人,所以他们的路总是越走越宽。

但是如果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他人脚下的障碍搬到自己的脚下的窟窿里,那么,不仅仅是走出了一条路,而且是一条宽广、平坦的阳光大道。

一个刮着西北风的寒冷夜晚,一家偏僻简陋的旅店迎来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幸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

这是他们寻找的第十七家旅店了。因为天冷,这个小城的所有旅店都住满了人,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空发愁。

店里有位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年客人受冻,便建议他们:“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打烊时我在店堂打个地铺。”

这对老夫妻很是感激,第二天要付客房费的时候,小伙计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临走时,老夫妻俩开玩笑地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没想到两年之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来自纽约的信,信中夹着一张到纽约的双程机票,是那对老夫妻邀请他去一趟。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纽约,见到了那对老年夫妻。他们带他到一幢摩天大楼前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酒店,现在,我们就邀请您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子因为自己的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而出乎意料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著名的希多波利亚大酒店经理米歇尔和他的老板之间的真实故事。

所以说,要想达到事业成功的目标,就要学会帮助别人。在替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铺好了路。

犹太拉比就曾告诫犹太人:“当别人有求于你,只要是正当的,你就要尽量的满足他。当看到别人有困难,不要等他开口求助,主动帮助他。”

不帮助别人的人品德低下,受邀帮助别人的人品德一般,只有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而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品德问题,甚至还是一个人的存在价值的问题。

学会方圆做人

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犹太人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干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探讨的课题。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但一枚小小的铜钱却将一切变得那样简洁,那样明白。

先说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

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绝不可逾越的行规。比如说做官就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八不得”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如果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以权谋私或权钱演变,那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当不长了。

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个“诚”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诚行天下,以诚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韩国因商业楼倒塌而产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便是因为韩国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楼时偷工减料;像中国生产鳖精厂家的秘密彻底被揭露,是因为生产鳖精的厂家生产的竟是没有鳖的鳖精,为此他们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学问信奉的是一个“实”字。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那些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

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包含着牺牲。如果说有人能做到内方外圆的话,那也肯定包含了许多的牺牲。比如说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规矩、有原则,那就意味着许多事不能做、许多事又非要做,那无疑也就意味着会得罪许多人,惹恼许多人,意味着要舍弃许多利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如中国的英雄岳飞,为了“忠君”舍弃了“忠国”。在“忠”君和“忠”国之间,他做不到只为了忠于昏君而放弃抗击金兵,为了这种原则,他惨死在风波亭。

做人圆,但也会有牺牲。有时要牺牲自我;有时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如明明你在履行一种神圣的职责,他却以为你好大喜功;明明你在深谋远虑,他却认为你是哗众取宠。

如果截然相反,做事是圆,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是方,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夏摩尔是犹太教最著名的拉比,有一天,一个外国人来拜访他,出了一道难题:“先生,您如果能在我单脚站立的过程中向我讲明所有的犹太教思想,我就皈依犹太教。”夏摩尔听后非常生气,立刻将这个外国人赶了出去。过了一会儿,这个外国人又来到夏摩尔这里,出了同样的难题,夏摩尔勃然大怒,不由分说就将这个外国人赶走了。又过了一会儿,这个外国人再次拜访而且出了同样的难题,夏摩尔说:“前两次我之所以那么做,就是要说:其实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外国人其实本来就没有皈依犹太教的想法,只不过是想考验、戏弄一下夏摩尔拉比。夏摩尔明白他的用意,所以故意生气,把他赶出门外,借此来提醒他。但是,这个外国人似乎也挺有趣,一心想看夏摩尔的窘态,于是又第二次进门。本来夏摩尔只不过是生气的将他赶出去而已,但见他不能领会,于是就勃然大怒,将他扫地出门,希望他能够明白过来,适可而止。没想到这个外国人还是不懂,又第三次进门,这次夏摩尔没有生气,而是明白地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实夏摩尔只不过是要提醒这位外国人就像你不愿意被人生气的赶出门外一样,我也不愿意被人戏弄啊!

有一位犹太农夫,每天都挑着自家种的菜到城里去卖,有一天傍晚回家的时候,他捡到了一叠钱,数了一下,一共有15张。他想:“人家丢了钱一定很着急,说不定他还等着用呢,我必须想办法还给他。”

于是,这个农夫站在拾钱的地方,等待失主来领。不久,他发现前面有一个阿拉伯人正在低着头寻找什么东西,便走上前去问他:“您是丢了钱吧?是我捡到的,还给你。”

周围有一些人看见后,就对那个失主说,应该拿些钱给农夫表示感谢。不料,那个阿拉伯人眼珠子一转,说道:“我原本丢的是30张,现在才找到一半,另外一半还不知道在哪呢?”言下之意很明显,是农夫把那一半的钱据为己有了。

农夫很生气,自己好心好意的将钱还给他,他竟然还诬蔑自己,而且还想讹诈自己。于是就和那人吵了起来,最后来到了拉比这里。

拉比听完他们各自的回话之后,心里已经明白了。看着农夫诚实的表情和阿拉伯人狡猾的面容。拉比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农夫和那个失主分别写上自己到底捡了和丢了多少钱。于是农夫写到:“我确实只拾到15张钱钞。”失主写道:“我丢失的确实是30张钱钞。”然后在后面两人分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拉比将两张纸分别拿在手上对那个失主说:“你承认自己丢的是30张钱钞,但是这位农夫拾到的却是15张钱钞,这就证明这钱不是你的,而是耶稣基督赐给我们这位农夫的钱。你去别的地方找你丢失的30张钱去吧。”周围的人都为拉比的明智的决定而拍手叫好。

看完这个故事,人们不得不赞叹拉比的智慧、农夫的善良。

这位农夫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老的智慧箴言。但是细想之下,这位农夫的想法也还是来自于此:即使自己贫穷,但是也不愿将捡到的钱据为已有,因为如果这样,也许自己的生活会好一点,但是对于别人的生活来说也许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既然自己不愿甘受贫困,难道别人就愿意吗?

而那位阿拉伯人,面对利益的时候,实在是早已把犹太教的这一经典教义给抛诸脑后了。最终,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习惯决定成败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亚里山德拉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保存了下来,但其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怎么有趣,但这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条羊皮纸,.卜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然后这个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黑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冰凉的石子,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点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