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14

第14章 提高执行力——领导干部重在抓落实(1)

美国新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可以说,形势逼人,不学则退,学习不仅是责任,是内在需要,更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在学习中多加思考,边学边想,学以致用,就能在思考中提升综合素质,有知识为牵引,其它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的由来

“执行力”源于企业管理理念,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类组织中的热门话题。比尔.盖茨曾说:“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执行力”是“当今时代最具操作性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2006年底发行的《执行》一书中指出“执行力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任何一个组织乃至对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种竞争力。执行力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

近年来,执行的理念日益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渗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执行力”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的渗透,不仅体现为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成为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充分说明执行力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重要课题。

政府执行力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

狭义上来讲,政府执行力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

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政府执行活动前期:主要表现为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等;

执行活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力、控制力、决断力、应变力、指挥力、沟通协调力等;

执行活动后期:主要表现为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

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过程控制力等。

一、政策领悟力。

领导干部对要执行的政策必须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只有充分理解政策的重大意义,才会自觉地、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去执行;只有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去执行,达到预期效果。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有效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实践结合力。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了解“上情”,也就是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理解“下情”,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去“结合”。政策结合力是执行力的核心,结合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强弱。领导干部要提高政策结合力,就是要在执行中把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拿出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做到宏观精神具体化、抽象理论实践化、一般贯彻典型化、美好愿景现实化。

三、团队建设力。

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而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却可能因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支持而黯然失色。一个组织、一个班子、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有强大的执行力。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是政策执行的保证。上级决策、决定和要求的贯彻执行,要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必须分层级进行,每一层级团队在执行上的不协调、不到位,都可能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否善于与人团结共事和精诚合作,是衡量一个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关键。每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加强与同事在思想、认识、信息、感情方面的沟通交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形成工作的合力,齐心协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高素质的执行团队。

四、协调沟通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但绝不是消极、被动和盲目的服从,而是理性的服从,是建立在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的服从。领导干部要善于打造多元的执行沟通平台,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吸纳各方面的真知灼见,扩大决策的群众参与面,群众对政策了解得越透彻,执行就越容易。要善于疏通执行过程中的梗阻。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着求细、求深、求实的原则,把群众说懂、说通、说服,使群众理解、接受、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配合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

五、过程控制力。

执行力发生在宏观与微观、决策与执行、领导与群众的交叉点上,执行过程的控制非常关键。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过程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领导干部执行过程控制中,必须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倾注全力为人民群众办事情,把好的方针政策落实下去。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重点性问题、突出性问题、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对执行过程的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执行的各个环节,要请群众广泛参与、监督,让群众说了算。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大事、难事。执行之后要注重绩效考评,必须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古人云:行胜于言。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促进发展的推动力,是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

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种新要求。政府执行力说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所谓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就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一句话,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

执行力是履行政府职能的保证,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我们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和过程控制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加强学习,提高政策领悟力

领导干部只有充分理解政策的重大意义,才会自觉地、坚定地、持之以恒地执行;只有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否则,执行就会发生偏差,就可能南辕北辙。同样的政策环境,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快,而有的地方发展慢,有的工作做得好,而有的工作做不好,就是因为对政策和环境的理解领悟不一样。社会在发展,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变换,加强学习,把握时代脉搏应该是每位领导干部应该持之以恒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最后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汲取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中蕴涵的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深入调研,增强实践结合力

深入研究,增强实践结合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了解“上情”,也就是要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理解“下情”,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去“结合”。政策结合力是执行力的核心,结合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执行力的效果。以建设城乡一体化为例,要结合地方实际特点,深入调查研究,首先要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头推进‘两个加快’,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主题,吃透搞清重大部署、重要事项、重点工作的相关情况,深入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深入研究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趋势,准确了解并把握相关工作每个时期的进展情况、发展重点以及问题的所在,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要紧紧围绕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现实问题,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共谋科学发展新举措。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和各自联系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结合点,增强实践结合力。

以身作则,提升团队建设力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而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却可能因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支持而黯然失色。一个组织、一个班子、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强大的执行力。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是政策执行的保证。是否善于与人团结共事和精诚合作,是衡量一个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品德即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拥有良好的品格,可以让组织成员众望所归,可以成为组织的精神领袖,可以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迎来一个又一个成功。历史上的三国刘备以及水泊梁山“及时雨”宋江都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人格魅力,而吸引一大批英雄人才相伴左右的。

其次,要加强能力建设。要想保证组织团队的同心同德,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工作战斗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上,这个企业或者组织优选出来的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具备某一专长,也就是要有突出的能力,突出的能力必然带来突出的业绩,只有在能力、业绩上,而不是学历上超越属下,大家才能心服口服,才能避免出现内讧或者内耗,让下属能够安心地工作与处事,这个负责人也许是技术型的,也可能是管理型的,甚至有可能是从低到高发展起来而属于实干型的。

第三,要多领导,少管理。作为一个团队领导,如何仅仅依靠组织授予的职权来去管理下属,这个是治标不治本的,通过组织授权是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但通过“领导”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个人内在涵养提升,展现自己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等等人格魅力,才能摈弃由于通过组织授权而采取“高压管理”带来的缺乏人性化的弊端,真正提高团队建设力。

整合资源,增进协调沟通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打造多元的执行沟通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吸纳各方面的真知灼见,扩大决策的群众参与面,善于疏通执行过程中的梗阻,形成合力奋进的局面。在组织领导上,一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奋力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二要加强应急演练,磨合应急机制,有效整合应急资源;三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巧妙利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第一时间将人力、物力、财力等应急资源整合到位。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接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能够和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把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强化监督,加强过程控制力

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过程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效率是否提高、效果是否明显、群众是否认可。领导干部执行过程控制中,必须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必须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可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加强对群众对政府行政满意度的监控,及时了解,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通过对工作实施过程的监控,力争使政府工作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

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途径

当前经济形势日趋严峻,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的任务繁重,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形势对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

提高执行力,理念要先行。理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理念,才会有好的执行力。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培养执著的执行意识。当前特殊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各项任务目标已经确定、措施已经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的事情是贯彻执行。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执行理念,培养创优的执行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执行上比精神,在执行上比速度,在执行上见高低,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要真正吃透政策精神,明确上级意图,体察人民愿望,把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到实处。要树立“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培养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说干就干,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执行到位,把各个重点项目一项一项推进到位,把各项工作一项一项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提升执行的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