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026000000006

第6章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1)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政策、方针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密切联系的“传音筒”,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准则和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执政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保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此指引下,树立起一个明确的政绩观,不浮夸、肯实干。在此基础上,领导干部更加需要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和职业技能,树立起一个全方位的领导干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展开和深入。

领导干部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古人云:“士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领导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抓紧时间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为官做人的金玉良言。这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更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坚定人的信念。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学习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毕生事业。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对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手段,也是我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领导水平、打开工作局面的有效方法。

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五个不等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如何看待政绩,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评价领导干部对创造政绩认识的高度和思想水平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它是多角度、全方位和综合素质的反映。以一点的、片面的、极端的某一个方面的突出,去等同于政绩观,这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可以说这是对正确政绩观的偏解、曲解、歪曲,是不能成立的。当前,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把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去代替、等同于正确政绩观的现象,使政绩观走入了了误区,走偏了方向,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对此,特写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五个不等式”,供读者参考。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讲求真

求真,简而言之,就是求客观规律之真,使主观符合客观,从而为解决问题、创政绩创造前提条件。人的感觉器官对于认识外部世界是足够的,何况除了感觉器官外,人还有思维能力。问题在于求外部世界之真,至少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受事物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二是受私心杂念的干扰。战国时的荀子写过《解蔽》一文,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是因为受的“蔽”太多,概括起来无外乎上面讲的这两个方面。求真必解“蔽”,解“蔽”必较真。试想,有的单位决策时,情况不明就开始表决心,如果我们不较真,不克服主观主义,怎么能保证党委决策的科学正确?有的单位常常报喜藏忧,甚至弄虚作假,如果我们不较真,不克服个人主义,又怎么能坚持实事求是?

实践证明,不较真就难求真,较真的力度决定了求真的深度。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建筑在求真这个基础之上。没有求真作底蕴,政绩就是空穴来风。“真”是客观存在的,既虚构不成,又否定不得。同时,它是一切事物、物质、矛盾、问题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说,“真”是纯真、本真、真实。只有求真,才能抓住、掌握、把握客观事物存在的本来面目、实际状况、发展态势,领导干部创政绩就不能脱离、离开、摆脱对客观事物的求真性。离开了求真,就失去了基础、针对性、正确方位,也就无法创政绩。显然,创政绩要在求真上下功夫、用气力。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求真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一定高度,可是在操作中却把单一性的求真等同于政绩,认为求真就是政绩,政绩等于求真,这就显得不全面,而且片面性很大。单一性的求真只能是创政绩的一个方面,而创政绩它包含着方方面面,只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抓上去了,抓好了,才称得上正确的政绩。同时,求真解决的只有一个调查研究上的认识问题,并没有纳入实践的轨道,它是实践过程上的上一半工作,是前提。任何行为不纳入实践,由精神成果转化为物质成果,就不能说成是政绩。一般说来,政绩的真与假,大与小,多与少,是根据物质成果来认定的。所以说,求真不等于政绩,只满足认识的层面,不付诸实践,不见成效,就不能说是政绩,更没有理由等同于政绩。不过,创政绩又不能否定求真、离开求真。这就是说,等同的观点是不对的,取消的观点也是不对的。

在讲求真中,又要反对那种假求真。求真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高喊漂亮的口号,必须有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求真的勇气、决心和能力。有的不愿求真,不是下苦功调查研究,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喜欢“想当然拍脑袋”,乱决策,瞎指挥;有的不敢求真,不怕下面不满意,只怕上面不注意,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不善于求真,“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上下一般粗”等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了求真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必须坚决加以克服和纠正。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讲求是

“实事”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就是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客观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论。但是,单一的“是”,并不等于客观情况,它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只靠感性直观是难以把握的,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想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种“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就必须讲“求是”。领导干部创政绩,正是把握事物规律、运用事物规律、驾驭事物规律的结果,如果违背、或超越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就会碰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也就难以创政绩。从这个角度上讲,创政绩必须讲“求是”。但是,单一性以求是代替政绩就不严谨、不科学、不全面。“求是”是让创政绩者把握事物规律的,把握住了规律,可以不走弯路、少走弯路,不吃苦头、少吃苦头,保证创政绩顺利运作、运行,保证事业健康发展。

不过,求是不是创政绩的全部内容,只是创政绩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离开了求是,创政绩就会失败;单纯依靠求是,甩掉其它,就难以完成创政绩的使命。所以说,创政绩既要依靠求是,又不能丢掉其它。简而言之,领导干部在创政绩过程中,既要承认求是,又不能把求是等同于政绩。正确的态度是在抓住求是的基础上,又要去抓好与创政绩相适应的其它方面的工作。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讲务实

务实,就是脚踏实地,不尚浮华、空谈。我们讲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纯朴,实诚、实在,就是把这种朴实的行为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也就是讲务实。务实体现在工作上,就是重实际、说实话、重实践、出实招、干实事,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作风飘浮,好说大话;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务实既反对冒进,又反对保守。古人讲:“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种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就是对务实的诠释。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逃避和掩盖矛盾最终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工作带来损失。我们在工作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要重实际、讲务实。当然,创政绩也是如此。创政绩不讲务实,政绩就是假的、空的,就是欺人之谈。现实中不难看到,有些党政干部在名利思想的支配下,只求捞政治资本,不讲求经济发展,喜欢把示范园区、标志工程集中到路边,以求“眼珠效应”;不顾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举债筹资甚至挪用专款,竞相建设大广场、大高楼,以示不同凡响;把口号、数字、报告搞得大张旗鼓,以求“轰动效应”,干出来的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不顾后果的“唯上工程”、劳民伤财的“败绩工程”、草菅人命的“豆腐渣工程”、不着边际的“半截子工程”、沽名钓誉的虚“伪工程”、急功近利的“短暂工程”、不惜牺牲群众生存的“畸形工程”。这些“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邀功工程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不仅瞒不住群众的眼睛,其政绩也将成为败绩。因此,一些搞形式主义的表面务实绝不等于政绩。但讲政绩观又必须真心实意地讲务实、抓务实、见落实,只有务实获得的政绩,才是真绩,对群众才有益。

务实既是一个品行,又是一种工作作风。我们要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中转变作风,就要讲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多办事、鼓实劲、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其位,谋其政,履职尽责,不搞利己主义、官僚主义。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增强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要有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能力。在工作筹划、工作推动上,既要坚持勤奋学习,又要注重调查研究;既要从大处着眼,科学把握大势,又要从小处着手,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确保各项决策、各项规定充分体现经济建设的特点规律,更富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工作落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讲实干

创政绩的过程,是一个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干”的过程。只有通过实干,吃苦、流汗、出力,才能战胜困难,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创出政绩来。实干,指的是真干而不是假干,是苦干而不是虚干,是善干而不是蛮干。在任务和困难面前,只有实干,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实践,才能把决策变为现实,把蓝图变成目的,把计划变成成果。没有实干,空喊口号,就难以出成绩、出政绩。说而不行,等于不说;讲的多干的少,就会半途而废;抓而不实,就等于空谈。在创政绩中,领导干部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真抓实干,才能创出优异的政绩来。

但是,单一性的实干不等于政绩,因为在干政绩之前,有许多打基础性的工作要去做,去创造条件,开辟道路,铺开通途。不过,实干是出政绩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方面,实干是出政绩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实干,政绩会落空。实干与政绩的关系,则是政绩依靠实干,只有实干才能出政绩。实干的精神越强、越大,政绩呈现得就越突出、越优异。

实干品质是党的一贯的优良作风,是抓工作落实之本。应看到,个别领导干部也讲实干,但目的不是创正确的政绩,而是追求“轰动效应”,其动机是为了出名挂号,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荣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工作中不顾及原有的计划,不顾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干什么事能轰动就“炒”什么,什么时候能轰动就什么时候“妙”,弄虚作假,华而不实。这些领导干部以加大工作力度之名,行追求轰动效应之实,把追求轰动效应当成实干,原因是被名缰利索缠得昏了头、迷了向,想以一时的轰动效应壮“门面”、显示“政绩”,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引起群众的关注,得到上级的褒奖,使个人获得荣誉、职务升迁等好处。

是脚踏实地努力干好工作,还是好大喜功、邀功取宠?从价值取向上说,表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领导干部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实干目的。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并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促进稳定,这都离不开实干。只有以老实的态度,以实干的精神去创政绩,政绩才真实、牢固,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讲实效

实效是对照政绩的一面镜子,是检验政绩的一把尺子,是衡量政绩的一个准绳。实效是对政绩作评估、评论、结论的一个重要标准、依据、根据。但绝不能把单一性的实效等同于政绩。因为政绩的来源是否正当,要看领导干部政绩的获得其“轨迹”是否正确,也就要看是否眼前与长远并举,是否显绩与潜绩兼顾等等。鉴于此,不能把实效与政绩并题而论。

凡是正确的政绩,都是要讲实效的,实效是政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一个人的政绩靠假话骗不来,靠大话唬不来,靠空话吹不来,只能靠求实的作风从点点滴滴中积攒而来。求实效需要克服求快心理、自满心理、功利心理和哗众取宠心理,真正做到端正指导思想以求实效,熟悉对象属性以求实效,坚持党的原则以求实效,依靠科学态度以求实效,集中群众智慧以求实效,着眼终端效应以求实效,强化创新意识以求实效,这样取得的政绩才是靠得住,有价值,被群众认可、赞扬的。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强调指出:“不论做什么工作,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

要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素养

领导干部讲政治,要具有很高的政治鉴别力,而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首要的一条就是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清是非、明辨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为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按照江泽民同志“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指示精神,我党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学习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接待应酬多,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却不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轻视理论学习,缺乏运用科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甚至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理论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新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得无能为力,甚至造成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在工作中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忽视理论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