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德国帝国主义一边的奥匈帝国解体。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也对奥匈帝国的瓦解产生了重要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工农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并宣布所有民族都享有自决权。十月革命激发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争取民族和社会解放的斗争。1918年1月间在捷克地区爆发了总罢工,在布拉格参加罢工的工人就有15万人之多。罢工者要求结束战争,缔结和约,要求赋予捷克民族以自决权和建立共和国。在五一节时,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在斯洛伐克,人们的情绪也变得日益激昂。1918年5月1日,举行游行示威的斯洛伐克工人要求斯洛伐克和捷克建立一个共同的国家。捷克国内各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的代表以及一名斯洛伐克的代表,于1918年7月13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来领导捷克国内全部的政治生活。民族委员会的代表于1918年10月25日到日内瓦同国外反奥抵抗运动的代表就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问题举行磋商。磋商于10月31日结束,决定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将由马萨里克出任总统。
1918年10月28日,奥匈帝国业已投降的消息传到布拉格后,民族委员会立即以新的国家的名义接受了政权,发布关于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法律。斯洛伐克政治生活的代表于1918年10月30日在马丁召开会议,选举了斯洛伐克民族议会,通过了关于斯洛伐克人与捷克人生活在一个共同国家中的宣言。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建立,对于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来说,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成立,使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能够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实现了两个民族的夙愿,为斯洛伐克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民族矛盾逐渐激化
一、民族平等问题浮出,K面
在奥匈帝国解体后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它只拥有奥匈帝国面积的21%,即14万多平方公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21年它有人口1360万。人数最多的是捷克族,共590.8万人,占总人口的43.5%;其次是德意志族,人口313.24万,占总人口的23.4%;第三大民族是斯洛伐克族,人口300万,占总人口的22%;匈牙利族约70万。其余是乌克兰族、犹太族和波兰等少数民族。
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在一战前的发展情况有很大不同。捷克人生活在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分,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和民族文化,经济比较发达。奥匈帝国五分之四的工业在捷克。斯洛伐克人在匈牙利的统治之下长达千年之久,被严重匈牙利化。两个地区的发展约有50年的差距。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协议组成统一的国家时,曾向斯洛伐克人许诺,给予斯洛伐克人平等地位和自治。但在新的共和国中,捷克族资产阶级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均处于统治地位,并没有兑现其当初的诺言。1920年的宪法不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有两个民族,而是确认只有一个“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语言法也只谈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充分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主义”。执政的资产阶级也没有努力去消除在工业发达的捷克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斯洛伐克地区在社会方面的差别。这使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阶级矛盾的加剧,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于1921年5月宣告成立。捷共成立克服了工人运动分裂成若干个民族集团的现象,成为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
在192l~1923年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危机。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斯洛伐克工厂和劳动者遭到沉重打击。在领导工人阶级反对失业、饥饿的斗争中,捷共站在前列,影响越来越大。在1925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捷共成为第二大党,共获得93.4万张选票,而第一大党农民党获得97万张选票。
1929~1934年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在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在1933年达到顶峰。这时的生产量下降到1929年的60%。经济危机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失业人数几乎达到100万的大关。这次危机对斯洛伐克人民造成的危害更大。斯洛伐克人民的贫困和不安为赫林卡所领导的天主教人民党所利用,该党散布反捷克人的沙文主义思想,并为在斯洛伐克建立一个自治的法西斯统治政权铺平了道路。二、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斗争1933年纳粹头子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执政,对邻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威胁日趋严重。在希特勒德国的煽动下,居住在捷苏台德区的德意志族的分裂主义分子猖狂活动,而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分子也乘机要求自治。1938年9月29日举行的慕尼黑会议,英国首相张伯论、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法西斯政党头子希特勒和意大利法西斯党魁、总理墨索里尼签署了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苏台德区,法西斯匈牙利在德、意仲裁的基础上,占领了斯洛伐克南部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一部分,以反动军官为首的波兰政府迫使捷克斯洛伐克让出了北部工业发达的杰钦地区和斯洛伐克北部的一些村庄,这样,捷克斯洛伐克就被夺去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和居民,损失了大多数原料基地和将近40%的工业,其中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边疆。
在希特勒的进一步策动下,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为德意志帝国保护下的“独立国”(1939~1945),季索任傀儡总统。斯洛伐克名义上独立,实为帝国的附庸。3月15日,哈哈总统未经宪法授权,在柏林签订了一项协定,把“捷克人民的命运交托给大德意志国家元首”,宣布成立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下令出兵全面占领捷克和摩拉维亚。这样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欧洲地图上就不复存在了。
在捷克斯洛伐克面临德国法西斯肢解和入侵的危急关头,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奋起保卫共和国。在捷共的领导下,在全国掀起了反对出卖共和国的风暴。人民群众组织示威和罢工。斯洛伐克的作家们发表演说,表示斯洛伐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开始了新生活,将与共和国共存亡。
在国家被占领的情况下,捷共被宣布非法,被迫转入地下。斯洛伐克共产党也独立活动,建立自己的地下领导机构。捷克资产阶级中的民主派,即反法西斯的一派组成了以贝奈什总统为首的政府,流亡英国伦敦,在那里组成了一个反法西斯占领的抵抗中心。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也根据慕尼黑会议后出现的新形势,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力量。以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为首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前往莫斯科,在那里组织了另一个反法西斯占领的抵抗中心。
在捷克国内,捷共领导各阶层群众展开各种形式的反抗占领者的斗争,出现了像伏契克那样不朽的英雄。1939年10月28日,即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庆日,在布拉格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群众高呼恢复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1945年5月1日起,在捷克各地,群众展开武装斗争。5月5日,有10万布拉格市民举行武装起义,他们在布拉格的街道上一夜筑起1600个街垒,同负隅顽抗的占领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直到从柏林赶来救援的苏联红军于5月9日解放了布拉格。
1944年8月29日爆发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同当天进入斯洛伐克领土的德国占领军进行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在共产党人为主的斯洛伐克民族议会的领导下,参加起义的游击队员和爱国力量达8万多人。由于起义者不敌德国法西斯占领军,被迫撤到山上继续进行抵抗斗争,直到苏联红军解放了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人民的英勇斗争得到捷克人民多方面的支援。许多捷克的爱国者冒着生命危险到斯洛伐克参加游击队或起义军队。在捷克和摩拉维亚的游击队小组,为斯洛伐克的起义者送去武器和弹药。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是斯洛伐克人民历史上争取自由的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也是二战中参加人数最多的反法西斯起义之一。斯洛伐克民族起义也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统一的人民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三、捷克斯洛伐克重获解放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1942年年底至1943年年初,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12月12日,苏联和以贝奈什总统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伦敦流亡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了《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在此期间,贝奈什总统和捷共领导人就解放祖国和战后共和国政治生活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这就为战后建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打下了基础。1945年1月,苏军在进攻德国途中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东部斯洛伐克的部分领土,包括科息采等城市。1945年3月22~29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和以贝奈什总统为首的伦敦流亡政府在莫斯科捷克斯洛伐克驻苏大使馆举行了关于建立战后第一届捷克斯洛伐克联合政府和起草政府纲领的历史性会议。会议由民族阵线主席、共产党领导人克·哥特瓦尔德主持。会议接受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政府纲领草案,并讨论了新政府的组成。在3月29日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捷民族阵线各派代表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和政府纲领的协议书。4月3日,总统贝奈什、捷克斯洛伐克新政府的成员和流亡在伦敦和莫斯科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代表人物,在苏联驻捷大使瓦·佐林的陪同下离开莫斯科回到祖国的科息采城。4月4日贝奈什总统任命了第一届由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政府总理是社会民主党左派人士兹·费林格(1891—1976),副总理4人,其中两人是共产党人:克·哥特瓦尔德代表捷克共产党,威·西罗基代表斯洛伐克共产党。在20个内阁席位中,共产党占7席,其他内阁席位分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人民党等政党和无党派民主人士。4月5日民族阵线政府在总理费林格的主持下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上正式通过了政府纲领,即科息采政府纲领。
科息采政府纲领是捷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共同的基本纲领。它对解放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治生活以及内外政策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纲领指出,新政府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广泛的民族阵线政府,它由曾在国内外为推翻德国和匈牙利暴政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各社会集团和政治派别的代表组成。政府将把同苏联结成最亲密的联盟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对外政策的坚定不移的路线,同时,政府将加强同英、美、法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政府是建立在新原则基础之上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家共同体的体现,政府承认斯洛伐克人是一个独具民族特点的民族,将尽力在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中实现平等原则,。在两个民族问体现真正的兄弟情谊。政府把斯洛伐克民族议会不仅看做是斯洛伐克民族的当然代表,而且还看做是斯洛伐克领土上国家政权(立法权、行政权、执行权)的体现者。在中央一级机关和机构中,以及在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组织中,将保证使斯洛伐克人拥有与其人数和地位相称的代表。
1945年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日苏军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5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届民族阵线联合政府从斯洛伐克的科息采城回到共和国首都布拉格。
1945年7月9日捷共主席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在党的干部会议上就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政策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捷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前景。
他指出,捷现在有了一个由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知识分子以及捷克和斯洛伐克部分资产阶级组成的民族阵线政府。工人阶级是民族阵线的领导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民族阵线的政策。政策的矛头指向德国人,也是指向被推翻的异族统治的代理人。同时也指向犯了最严重的叛国罪和通敌罪的捷克斯洛伐克大资产阶级。不允许捷克和斯洛伐克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禁止以前的农民党和民族统一党及其分支的活动;在斯洛伐克不允许组织赫林卡党等反动党派。在经济方面,实行国有化和经济民主化的路线。彻底铲除德国和匈牙利资产阶级的经济根源。完全剥夺德国人的财产,将其收归国有。至于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大资产阶级,第一步是通过人民管制的办法对其资本实行国有化,待共和国的新制度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巩固之后,将尽快地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捷克斯洛伐克解放使共同国家和斯洛伐克民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科息采政府纲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恢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平等民族的共同国家。斯洛伐克民族议会及其执行机构——作为在斯洛伐克境内最高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委员会成为斯洛伐克民族的主权代表。1945年6月2日、1946年4月11日和6月28日达成的三个布拉格协定调整了全国和斯洛伐克民族机构之间的关系。1948年制定的《五·九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这些关系。
解放后,在斯洛伐克开始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在1947年一1948年的两年计划范围内,为斯洛伐克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并开始有计划地消除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间经济不平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