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2064600000041

第41章 君非亡国之君——明崇祯皇帝(4)

历史的规律还告诉我们,为人臣者,得意时切不可忘形。

不过袁崇焕为人直爽,没有想到这两层意思。他得意忘形时夸下了五年收复辽东的海口。袁从焕说的这句错话,为自己之死打下了第一个伏笔。

袁崇焕得到极度恩宠后做的第一件错事是杀了毛文龙。

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自幼家境贫困,年轻时替人看相谋生,兼学孙吴兵法,好谈兵事。三十岁只身北上,出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经舅舅推荐,被授予都司职位。《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载:“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五月毛文龙率军丁将近二百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将佟养真父子于镇江,一举收复辽东数百里江山。辽阳失陷,他从海道遁回,乘虚攻下满清在鸭绿江边的镇江堡。镇江堡失守后,他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毛文龙登岛后,披荆斩棘,筹备器用,召集流民,通行商贾,南货绸布,北货参貂,挂号抽税,不过几年就成为雄镇。”皮岛在鸭绿江口,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皮岛声势渐盛后,明朝特别为他设立一个军区,叫作东江镇,毛文龙使其成为后金背后的一根刺,每当后金军进攻明朝,他必在其背后出击,也不管自己付出多大代价。但袁崇焕的心里却容不下另一个人与他分享抗后金的功勋。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然后再对付后金。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借口阅兵,袁崇焕到了皮岛,擒住毛文龙,宣布毛文龙所谓十二条罪状,以尚方宝剑斩之。由此,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进攻明军十分畅快。袁崇焕不请示皇上便杀朝廷命官,虽有尚方宝剑在手,却已引起疑心病重的崇祯皇帝的猜忌。袁崇焕做的这件错事,为自己之死打下了第二个伏笔。

接着袁崇焕做下了第二件错事。崇祯二年(公元1628年)十月,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境蒙古,避开明军所筑的宁远、锦州两个坚固的要塞,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再兵临北京城下。按袁崇焕原来给崇祯皇帝奏本,他本应将来犯清军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与之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的。他没有预见到清军会如此绕道进攻。袁崇焕闻讯清军绕道进攻北京,带兵两日急行三百里,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但城外朝中大臣的庄园亭阁及百姓房屋被敌骑蹂躏殆尽,于是京城朝野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与后金有约,故意引清军入关的。袁崇焕不小心所做下的第二个错事,为他被凌迟处死并被民众抢食打下了第三个伏笔。

皇太极根据百姓和大臣的怀疑,再施反间计。他捕捉到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听见清朝将军之间的耳语,说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再度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不过这次不是恩宠有加了,而是让锦衣卫逮捕了他。崇祯三年三月,袁崇焕以“专恃欺隐(说大话空话)”、“通虏谋叛(未保卫好京城)”、“擅主和议”、“专戮大帅(杀毛文龙)”、“市米盗资”等十大罪名被凌迟处死(俗称千刀万剐)。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崇焕通敌,恨之入骨,明清张岱撰于崇祯年间的《石匮书》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七》记载,袁崇焕“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袁崇焕死后,东北无大将可用。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四月,清兵围锦州。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援锦。八月,明军大败,洪承畴率残部退入松山(今辽宁锦县南)。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清兵破松山,洪承畴降清。三月,清兵又破锦州,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松锦之役”,东北明军的主力被消灭,明朝元气大伤。此时山海关由祖大寿的外甥辽东总兵官吴三桂把守。吴三桂武举出身,所部战斗力较强。虽不能主动出击,但守山海关的责任还是能担当的。

李自成起义

外患未了,“内忧”又起——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已烈火燎原。

李自成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八月出生于陕西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属横山)。对他的这个出生地,历代专家学者都是同意的。但对李自成是否是汉族,争论较大。因为他的出生地正是当年党项拓拔氏东迁后聚居的地方,所以不少专家认为李自成是党项羌人。

李自成的祖先,据李自成说,是西夏国主李继迁的后代。李自成的相貌也不同一般。他身材很高,力气很大,颧深,鸱目曷鼻(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的幼年很苦,曾被舍入寺庙(这点很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又到地主家放羊。也有人说他曾读过私塾,但天性却是厌文喜武。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当时年约21岁的李自成到了银川当了一名驿卒。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欠举人艾诏的债被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年底,他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与人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背负着两条人命在身,他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与侄儿李过一同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这年冬天,明王朝调杨所部到北京去。军队开到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门去。王国出来弹压,李自成冲出人群,杀了王国和县令,发动兵变。之后他带人投了农民起义军闯王高迎祥。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一月,各路义军共13家72营将领在河南的荥阳召开大聚会。会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战略,得到采纳。会后义军分五路进攻,李自成随高迎祥开进明王朝中都即在的现安徽的凤阳地区。不久,又经河南回师入陕,攻克咸阳。第二年秋,高迎祥中伏被捕牺牲,李自成接过了“闯王”名号,成为西北农民义军的领袖。崇祯皇帝命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领军追杀。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的山谷里中了洪承畴的埋伏,全军覆没,仅与部将刘宗敏等十七人冲出重围,进入陕西东南的商洛山区隐蔽起来。听说李自成已死,加上朝廷对清军和农民军张献忠也需军队,洪承畴便草草收兵而去,致使李自成两年后东山再起。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秋天遇到大灾,饿民遍地,但崇祯皇帝没有及时调款赈济灾民。李自成抓住机会出山。他进四川,出湖北,再到河南,饥民不断加入,当地知识分子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也入伍。李自成军一下子发展到了十几万人。李自成采纳李岩提出的义军纲领:“均田免粮。”一时深得民心。李岩还编了许多民谣让人传唱:“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些歌谣传播极快,让民众很容易地了解了闯王的军队是百姓军队。

李岩等知识分子还帮李自成整顿了军纪,规定作战缴获要归公,要尊重百姓利益,不许破坏庄稼,不许侮辱妇女,买卖要公平。李自成在军队也实行上下平等。首领与士兵席地而坐,对李自成以大哥和老李相称。《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称: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于是李自成军成了一支铁军,各路义军纷纷来汇。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一月,李自成破洛阳,处斩了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明福王朱常洵,抄获王府、富室存粮数万石、金银数十万,分给百姓。为此,他深得民心,队伍迅速发展到了一百多万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打下西安,以西安为西京,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当年就开科取士,试题为《定鼎长安赋》。

永昌元年(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他统兵出发,三月十七日即攻到北京城下。明军已不愿意为崇祯皇帝卖命了,十八日一早,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彰义门(今广安门)投降。中午,李自成率军入城,他一身农民打扮,“毡笠、缥衣”笠,骑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后登基。

最后的时刻

城破前,崇祯皇帝朱由检先让16岁的太子、11岁的永王、9岁的定王到外祖家逃命。之后下令周皇后、张太后(熹宗皇帝的皇后)自尽。《明史·列传第一》记载,当时周皇后哭道:“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说罢进屋上吊自杀。崇祯皇帝大哭,然后杀死袁贵妃。他叫来平日最疼爱的15岁的长平公主,悲痛地对她说:“你为何生在我家?!”他不忍公主落于敌手遭侮辱,掩面挥剑刺死女儿。他再来到西宫斩杀嫔妃,宫女们则纷纷投河自尽。之后,崇祯帝来到了宫外的煤山(今景山),在歪脖树前准备自缢。这时他身边仅跟有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一人。崇祯皇帝上吊前,于蓝色袍服上写下了遗诏。《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的遗诏是:“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这时,他仍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大臣误他,还坚持他《罪己诏》里的看法:“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但他自以为无脸去见祖宗,脱去皇帝的龙袍,用头发掩住脸,上吊而死,时年33岁。明太祖所开创的276年的王朝,就这样在这个一心想有所作为且勤奋朝政的帝王手中亡了。

李自成登基后对崇祯皇帝有一番评价。他在《登基诏》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清朝大学士张廷玉在所修的《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朱由检:“呜呼!庄烈(崇祯谥号)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他们都说崇祯为帝是好皇帝,是其命不好,臣不好。然而,非贤帝良臣无以立命,由历史这个规律上讲,崇祯帝不是命不好,不是没有良臣,实在是自己秉承了太祖的疑心病和刚愎自用之性,才导致了朝中无良臣的局面,才导致了江山被农民军所推翻。

历史,真得很会捉弄人。让江山断送在这么好人品这么肯勤政的一个皇帝手中。看来一个皇帝光是自己人品好工作勤奋还是不行的,守江山还得有执政能力才行。当然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朝代光经济好还得政治开明才好。

不过崇祯皇帝继位时才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呀,他拾起的是几代皇帝玩破了玩朽了的江山。他实在不易,所以历史同情他,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