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习俗密切相联,为防犯忌,将某些事改个说法,既明白,又雅气。例如,周至人说大人胖叫“福态”,说小孩子胖叫“憨”、“蛮”;说近亲女孩子漂亮叫“心疼”,媳妇漂亮叫“稀样”;把大人病了说成“不合尺”,小孩子病了说成“变狗呢”;把喜欢打扮、衣着入时叫“律直”;把别人吝啬说成“细法”;把别人优柔寡断说成“惜惜乎乎”;把别人可怜、潦倒叫“不当”;把属蛇(属相)叫属缠(chan);把秦琼叫秦琼(xiong),避“琼”与“穷”音同;把厕所叫“后头”,把上厕所叫“上后”;把蹲监狱叫“坐廷子”;把动物发情叫“寻儿子”;把事情没法挽救叫“就医了”;把挑拨是非叫“烧火”、“煽火”;把弄虚作假叫“捻拢”;把老人去世叫“殁了”、“走了”、“归天了”、“不在了”、“过世了”、“毕了”,年轻人死亡叫“折了”、“失了”,小娃死亡叫“撂了”、“丢了”;把寿衣叫“老衣”;把棺材叫“房”、“枋”、“材”;把年轻人丧偶叫“失家”,老年人丧偶叫“先走了”!
歇后语极富幽默,是周至方言的又一特点。农家人,常与家禽牲畜打交道,与之有关的歇后语自然多些,内容多为戏谑。如:说某人生活条件好个人不努力的话:鸡肥不下蛋——没益;说某件事没指望的话:鸡毛点灯——十有九空;说某人官上加官的话:公鸡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说某人“不简单”的话:公鸡窝里摸一把——不见蛋;说某人爱装腔作势的话:狗吃草——学羊(洋)呢;说某人能说会道的话:狗咬门帘——全凭嘴、狗喝凉水——光耍舌头、狗爪爪抹墙——尽是道道、狗吃碗片片——全是瓷(词);说某件事让人失望的话:狗咬尿泡——空欢喜;说某人硬要搀和某件事的话:牛槽里伸进个马嘴;说某人性格怪异的话:牛蹄窝的水——单另的一清;说各人命运不同的话:牛吃稻草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都是命;批评用人不当的话:驴驾辕,马拉套——乱用兵;说某人无奈做了违心事的话:驴进了磨道——不想转也得转!
周至话还包含了很多事实上的“乡规民俗”和教子之方。如,推举家中拿主意的人时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国有大臣,家有长子”。婆婆教育儿媳处理好邻居关系时讲:“低借高还,再借不难”。组织兄弟分家时说:“树大分枝,儿大分家”。劝解主家宽待丧偶的儿媳时说:“初嫁由亲,再嫁由身”。劝解村中小两口珍惜夫妻感情时说:“富人妻,墙上皮,掉了一层再和泥;穷人妻,心肝肺,一时一刻不能离”。劝导女孩儿找对象要重视人品时说:“会嫁的嫁对头(人好),不会嫁的嫁门楼(财富)”。劝解正闹离婚的人时说:“原配的夫妻头茬醋(味正)”。主张择偶先考察其家父母素质的人说:“槽头买马看母子”。教育年轻夫妻自立自强时说:“好儿不住祖房,好女不凭嫁妆”。劝人化解与上级发生的矛盾时说:“端谁的碗,看谁的脸”。劝人少生娃、重教育时说:“宁养一条龙,不养十个熊”。劝人重视子女教育时说:“小时不防,大时跳墙”;“教妇从初来,教子从婴孩”。劝人教育子女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时说:“当面教子,背后劝妻”。教育娃娃干事情要动脑筋时说:“不打勤,不打懒,单打不长眼”。劝解叔嫂因对待父母的态度产生的矛盾时说:“兄弟打嫂,一顿撸饱(警告媳勿欺婆)!”劝人敬老尊师的话:“装车摞脊(堆秸杆),师傅带弟!”
周至人骂小孩子,不用文话,也不说脏话,很有“地方特色”。如,批评孩子过分依赖大人:遇事怯懦:“娘的儿”;批评孩子粗莽好斗:“吃生麦的”、“红石头”;批评孩子不务正业:“琉璃兽”,意指房顶上的瓦兽,丑形显露;说哪个孩子不机灵:“瓷棰”,意指一砸就烂,只能作摆设;说哪个孩子迟钝语讷:“哼(heng)哪客”;说哪个男孩子长到十几岁还不知道穿裤子(低智):“啷的裆”,意即走起路来裆部坠物来回摆动;说哪个孩子既不会干农活、又没能力看守家门:“门墩客”,意即大人下地后,不敢将钥匙交给孩子,孩子只好坐在门墩上等大人回家。
为了加重语气,增强效果,周至话中有了不少重叠字。说娃娃可爱,叫蛮蛋(dan)蛋(dan);说某件事正巧,叫吃合(huo)合(huo)或囔缠(chan)缠(chan);说某件事情差一点儿叫“险乎(hu)乎(hu)儿”;形容扁担担水时的情态叫“忽闪(shan)闪(shan)儿”;形容某人性情火爆叫“圪别(bie)别(bie)儿”;形容某人没精神叫“蔫塔(ta)塔(ta)儿”;形容某件事某个人好叫“嫁抱(bao)抱(bao);形容某人性格随和叫“耍拉(la)拉(la)”;形容某个孩子爱哭叫“弄叽(ji)叽(ji)”;形容某人向别人索取要价太高叫“把嘴张得圆哈(ha)哈(ha)儿的”!有时,还给重叠词之前加一个“不”字,重点强调“不”字之前那个字。如,说某人不豁达叫“赖不及及”;说某人不认真叫“白不刺刺”;说某人不清醒叫“然不及及”;说某人不聪明叫“瓜不及及”;说某人过于做作叫“假不及及”;说某人过分尴尬叫“吮不及及”;说某人不卫生叫“脏不兮兮”;说某人过分张扬卖弄叫“大不拉拉”等。
周至方言还有一个特殊词汇——“没尻(gou)子”,本意指某个动物大,见头不见尾;或指某个动物怪,有头无尾。引申义可指大指小指远指近指轻指重,成了说话时一个彼此心领神会的程度副词。如,喔(wo)地方远得没尻子;喔(wo)人歪得没尻子;河水深得没尻子;吃药苦得没尻子;盖房花钱多得没尻子;这道题难得没尻子;等等。
方言,大都是人们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就是一条计策、一种办法、一个“老师”,常有“寸言寸金”的奇效。如,教人处世时刚柔兼施:“打一个耳光揉三揉”;教人办事先思而后行,会用“巧”劲:“兵多不如计妙”;教人在应对不幸时要舍得钱财:“恶狗扑来,不能心疼肉包子”或“宁让钱吃亏,耍叫人受罪”;鼓励人在困难面前不要气馁:“活人不能叫尿憋死”;教人采取先硬后软的办法:“先给杠子(打),再喂麸子(吃)”;教人相互配合,一唱一和:“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拉弓、一个放箭”;教人托人办事要靠定一人,勿让受托人相互依赖耽误事情:“甭叫喔(wo)事‘两担’了”!教育媳妇要关心丈夫的衣着:“男人前边走,后边跟着女人一双手”;教育年轻人说话和善:“饥可忍疼可忍,痒不可忍;糠可吃菜可吃气不可吃”;叫人不要把不体面的事向外声张:“偷来的鼓要敲”!
历史上,周至方言曾被文人赋诗记之。周至人把闹洞房叫“暖房”(增加喜庆气氛)。古诗写道:“杯盘代奉会欢筵,一客平摊凑几钱。醉尽洞房花烛酒,通宵牛女未曾眠。”周至方言把某家生子,村人凑钱买物相贺,主人设席招待大家叫“吃破伙”。古诗写道:“一逢喜事乱纷纷,有产甘为破伙分。明日只书三亩券,沽酒十瓮四方醺。”周至人把庄稼将成熟时,村人凑钱雇人看守稼禾谓之“干羊头会”。古诗写道:“野叟要盟凑社钱,羊头一会十村联。看青就是偷青客,麦穗油油半熟天。”
近年来,周至方言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入了书,上了报。有人用周至方言编了一首《新版唐诗》:“清明时节雨piapia,路上行人可咋卡(qia)。借问酒家在阿达(哪儿),牧童遥指窝(wo)不啥(那不是么)?!”还有一首写上世纪《农村姑娘娃》的诗,分别是:五十年代——剪发头,大襟衫,不戴耳坠看起谄。皂角洗衣,粉搽脸,纺线织布不撒懒。六十年代——花洋布,双辫子,灯芯绒的窄裤子。雪花膏,香胰子,出门光想骑车子。七十年代——松紧鞋,凡立丁,的凉衫子鸭蛋青。缝纫机踏得咯噔噔,语录本摇得红彤彤。八十年代——手表咧(戴)在手腕子,头发烫成蜷蜷子。高跟鞋,丝袜子,金银首饰一漠子(多)……
相信,九十年代以后的《农村姑娘娃》,一定会有后来人用周至话续写!
源远流长的周至方言,也是“金周至”金字塔的一块奠基砖石,经久弥珍!
周至民间歌谣
“鸟在深山鸟爱叫,人在世间爱唱歌。”这是自然属性,古今皆然。含哺而熙,鼓腹讴歌即言其状。
“哪怕你有遮天手,难封世上唱歌口。“千难万结,一吐为快。千百年来,农人百姓每有烦愁,便纵喉一歌,乐而忘忧。这样,民歌又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解愁丹。她不胫而走,无翅而飞,流传百世,经久不改。
周至古来多为京畿之地。这里,不但有过大思想家老子设台著讲《道德经》的历史,有过大诗人白居易聚友乘兴写就千古绝唱《长恨歌》的雅事,有过享誉“海内三大名儒”李二曲这样的乡杰,而且也有成百上千首丰富多彩,亦庄亦谐,传唱千年的民间歌谣。
周至歌谣,按类型分,有生活歌谣,爱情歌谣,节日歌谣,时令歌谣,仪式歌谣,祈禳歌谣,百工(匠)歌谣,叫卖歌谣,知识歌谣,咏史歌谣,讽喻歌谣,时政歌谣,游戏歌谣,谜语歌谣,逗趣歌谣,儿童歌谣等。按句式分,多为二、四、五、六、八句成章,也有按四句或六句成段,按十或十二段成首的。如:四季调为四段式,五更调为五段式,“十送郎”等为十段式,十二月调为十二段式等。用韵方面,四句一首的多为一、二、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有的句句押韵,有的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表现手法方面,有比兴,夸张,拟人,重叠,谐音,顶针等,还有用隐语或双关语的。民间歌谣的形式相对稳定,往往数百年间同一格调。她视野开阔,涉题广泛;她短小风趣,易懂易记;它千锤百炼,浪沙留金;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了千千万万个庶民百姓,儿童少年。她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她植根于人民大众生活的沃土之中,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最常见的,便是劳动歌谣。其中,多为对勤劳善良的歌颂,对劳动技术的总结和传授。《小水车歌》的歌词是:小水车,井上悬/杠子推上转井盘/哗哗啦啦浇菜园/甭嫌累,甭嫌难/先有苦来后有甜/结个辣子三丈二/结个黄瓜六丈三/结个豆角没多长/曲曲弯弯顶着天!《织布歌》的歌词是:桑木弓,羊皮弦/枣木锤,旋得圆/弹一声,得儿噔/弹的花,虚腾腾/花条条,蓬蓬松/纺的线,细拧拧/拐子拐,浆子冲/落成线滚地上经/印子印,撑子撑/上织机,双脚蹬/织的布,净生生/染的布,蓝莹莹/浆的布,平铮铮/剪子过去齐整整/钢针别,绒线绷/做成袍子好过冬/娃娃穿上去赶集/走在大街支楞楞……庄稼人,不怕吃苦流汗,就怕天灾人祸,劳而无收,过寅愁卯。有一首《愁字谣》:天也愁,地也愁/天愁地愁不相投/天愁光怕连阴雨/地愁光怕沙河沟/爹也愁,娘也愁/爹愁娘愁不相投/爹愁光怕儿不孝/娘愁光怕媳不留/大人愁,娃也愁/大人碎娃不相投/大人光怕债主到/碎娃光怕娘把眼泪流……
生活歌谣最多,也最富情趣。这些歌谣,发自民众心底,出自切身感受。其中,有姑娘怨骂恶媒的,有童养媳述说艰难的,有议论、评点婆媳关系的等等。《戒烟歌》唱道:吸大烟,一不好/庄田地土都卖了/吸大烟,二不好/一双爹娘气死了/吸大烟,三不好/媳妇天天骂又吵/……《劝女歌》内容:上轿去,娘嘱咐/娘的话儿记心间/到了婆家不敢懒/涮锅洗碗你包揽/在婆家,要勤谨/孝敬公婆头一端/进厨房,要长眼/不要乱撒米和面/上锅去,要长眼/甭擤鼻涕甭擦汗/去烧锅,要长眼/锅前灶口都清干(防火灾)/张家借,李家还/好借好还不作难/小姑长,小姑短/听见全当听不见/虽是家里一口人/能在你家住几年/走娘家,看忙闲/甭叫先后(妯娌)乱抱怨/到娘家,要长眼/这头学,那头翻(说是非)/再来娘家路儿短……《祭灶歌》:一碗凉水一根葱/打发你老上天空/你老就对他老说/就说我老老是穷!《十月歌》:一月里,一月一/河里小鱼游冰底/二月里,二月两/杨树柳树比着长/三月里,三月三/狗撵兔子猛一窜/四月里,四月四/黄狗长着一身刺/五月里,五月五/长虫毒蚧躲端午/六月里,六月六/闺女给娘送猪肉/七月里,七月七/银河牛郎会织女/八月里,八月八/八个老婆去摘瓜/九月里,九月九/九九重阳要喝酒/十月里,十月十/十个娃娃吃果子……
爱情歌谣,多在年轻人中间传唱。她道出了未婚男女的私语悄言,她唱出了恩爱夫妻的绵绵情深,她倾诉了不幸婚姻中女方的肝肠寸断。《黄瓜绿》歌:黄瓜绿/黄瓜黄/不想爹来不想娘/只想媳妇坐花炕!《一棵槐》歌:高高坡上一棵槐/手攀槐树望郎来/我娘问我看啥哩/我看槐花开没开!《一只鞋》歌:一个姐儿命真薄/从小没娘受折磨/大姐长到十七八/心灵手巧会做活/上门说媒真不少/爹爹生气不让说/转眼几年过去了/大姐长到二十多/……给爹做了一只鞋/让爹试试可合脚/爹爹一看生了气/骂她白活二十多/一只鞋儿咋走路/叫爹穿在哪个脚/大姐一旁把嘴噘/嘟噜嘟噜把爹说/一只鞋儿没法穿/暖了左脚冻右脚/就没想想你老了/叫我一人咋生活!《送饭歌》:日头出来照西墙/媳妇送饭比娘强/一头担着茶罐子/一头担着馍菜汤/草帽给她当扇扇/衣衫给她遮太阳/悄悄话儿对她讲/你来送饭饭才香/娃娃在家不哭闹/咱娘看娃比你强!《童养媳真难过》歌:小花鸡,钻草垛/童养媳妇真难过/又做饭,又洗锅/又担水,又推磨/黑了点灯摇纺车/白天下地干重活/洗罢衣裳喂罢猪/还得割草拾柴禾/吃不饱,肚子饿/衣裳少,穿得破/没床铺,睡灶窝/公婆骂我不中用/我那女婿还打我/心里有苦不敢说/眼泪汪汪肚里落……
劝世歌谣,则是通过比喻、说理等手法,劝人行孝从善,和谐相处。如,《野麻雀》:野麻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背后/给媳妇买碗热豆腐/快快吃来快快咽/老娘回来不得见/老娘回来铲了锅/他嫌老娘吃得多/老娘舔了碗/他骂老娘不要脸!《我的儿》:隔窗看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小心你儿饿我儿!
反映民情风俗的仪式歌谣,朗朗上口,幽默多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哭嫁歌》:我的爹呀我的娘/今日二老实在忙/衣裳嫁妆都备好/等着女儿去他乡。我的爹呀我的娘/今日你娃伤心肠/母女相伴十八年/一说分别泪汪汪。我的爹呀我的娘/今日不要太悲伤/改天回门来娘家/娃再为您做饭汤!《送灯歌》:洞房里,黑洞洞/上新房,去送灯/一龙灯,二凤灯/三跑马,四莲灯/五子灯,六寿灯/七珍灯,八宝灯/九子连环十盏灯/……《上梁歌》(盖房架大梁):一上/两上/上到大梁顶上/大伙歇歇/听我说说/叫主家/递过斗/荣华富贵代代有/小小斗儿尺半高/对着天上吉星照/黄道吉日来上梁/主家办事喜洋洋/……《入殓歌》:洗洗脸/净净面/儿女亲家都好见/头顶金/脚踩银/辈辈都出明白人/头顶金/脚踩银/辈辈都出有功人/头顶金/脚踩银/辈辈都出有福人!
逗趣歌谣,是周至民歌的一大族系。《四大难》谣:年老没人管/路远没盘缠/冤案坐牢监/腿疼去登山。《四大鲜》谣:白莲藕/鸭娃蹼/新娶的媳妇/苔下韭。《四短》谣:五月夜/十月天/兔子尾巴/半截子砖。《四辣》谣:胡椒面/小人心/羊角辣子/老姜的根!《实话歌》:天晴出日头/下雨顺沟流/人从桥上走/水从桥下流/麦子磨白面/芝麻磨香油/黑了关门睡/门框关外头/爹也能叫爸/净说大实话!《倒唱歌》:倒唱歌,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凳子爬上墙/灰钱(尘土)砸破锅/爹娶亲妈我打锣/亲娘出嫁我抬盒(礼盒)/我打舅家门前过/看见舅舅摇(哄孩子)外婆!《补裤谣》则酷似现在的绕口令:小虎小伍都拿布/学补旧破裤/小虎会补/补好了旧破裤/小伍不会补/补不好旧破裤/小伍叫小虎教他补破裤/裤补好了好穿裤!这类歌谣,专为儿童启蒙。
保健歌谣,易记好用,简单省钱,深为百姓喜爱。如:“打得地上爬/快寻八棱麻(草药)”,“室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一进九月九/医生抄了手/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