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2107500000007

第7章 附:共产主义思想性是德育的基础

(一)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生活

培养一代人的道德风貌,使他们不仅能在巩固共产主义经济基础,而且能在确立共产主义新的社会关系中做出贡献,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如果说在经济领域里,反对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已经以社会主义关系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那么,在意识和道德范畴内,斗争仍在继续。

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每一代年轻人,不仅应当从思想上吸取前辈获得的一切精华,而且应当登上精神发展的更高台阶。用共产主义的崇高思想的教育青年,是在改造意识的革命斗争中赢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们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性--这便是对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人民生活实践的正义性的深刻信念。这种信念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他甘愿为正义目标而斗争的献身精神的源泉。

无可指责和不折不扣地履行我们社会的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共产主义意识的证据。共产主义教育应当向前推进一步,这首先就是遵守共产主义道德准则这种暂且还不成文的法律。

众所周知,法规在许多情况下落后于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一汪不深的水池中划船。船翻了,孩子开始沉入水中。坐在池岸上目击这场悲剧的是一个50岁的汉子。他距孩子溺死的地方只有30米,即使不会泅水,本来也可救人,因为池水深不过一米;但是这汉子在自己的行为中遵守的不是共产主义的道德准则,甚至不是一般的人道准则,而是旧世界腐朽透顶的“训条”:“不干我事我休管。”问他为什么不救孩子,他回答说:“我患风湿病不能下水。”从法律着眼,这人不负有责任但从共产主义道德着眼,他不是人,而是衣冠禽兽。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道德理想将成为现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遵守共产主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上述这种人将受到严厉审判。

学校的任务是让年轻一代把违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视为严重罪错。但人的道德美不能只用他如何评价周围现实来衡量,而首先应当用积极的活动来衡量。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是舍己救人。

巴库市第134中学八年级学生托菲克·侯赛因诺夫在海里游泳传来了他四个同班同学的呼救声。小伙子救上了其中三个。在他第四次扑进大海时。由于长时间跟海浪搏斗,精疲力尽,终于未能生还。年轻的托菲克·侯赛因诺夫舍命救人的英雄行为,是对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规范的答卷。

没有比共产主义思想更壮丽的思想。一般而言,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任务,就是让成长中的一代人以这种思想指导生活,把这种思想放在生活的首位,并体现于集体的相互关系中,体现于日常劳动中。

(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

为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斗争的强烈愿望,是世界观、思想、信念与主动的活动相统一的结果。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世界观,这是要求专门考察和研究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学生在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都同样起着巨大作用,但历史、文学、地理的潜力尤为巨大。这些学科的优秀教师对每一个单元教学的研究都应着眼于世界观的形成。例如,在就因果关系研究历史事件时,教师们贯穿整个课程的,应是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道德、法律和政治优越于剥削制度及其法规的红线。他们力求让学生感到,失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享有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一种骄傲。要使这种感情在学生的心灵里逐年增强、巩固。学生将深信: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公正的,为巩固这种制度而斗争,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活动。这种见解的形成和巩固其保障不能单靠孤立的“教育因素”、孤立的今昔关系的对比阐述等。应当努力做到,在考察整个历史过程中,要从正义、人道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观点出发。优秀的历史教师在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剥削制度的非正义性和反人道性,并激发出孩子痛恨剥削者的感情。听罢教师讲述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在工厂的悲惨境遇时,一名四年级学生用这里一句话道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这样没有资本家多好啊!”巩固类似的感情,是在孩子意识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信念的必由之路。

思想深刻的教师常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乡村、城市从前是怎样,现在已变得怎样。他们也常向学生说明,社会主义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什么。这对于培养年轻一代在祖国面前的义务感非常重要。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对那些可以成功地用来阐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历史过程和事件,教师讲起来冷冰冰的,象是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旁观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谈到苏联爱国者自我牺牲的丰功伟绩时,也似乎这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与他毫不相干。

教师在研究自然界的原理时,使学生相信每一种现象都有其因果制约关系,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可以认识和探究的,这也是在巩固学生对自身力量的信托,在强化跟困难斗争的自信心和坚定性。

(三)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美的形式

影响感情的斗争,在孩子对世界实质的唯物主义解释有所理解的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就赋予学校一种重大的责任:在说服孩子、形成他的观点之际,应当借助于事物、图景、形象,同时激发出他的审美情感。这些事物、图景、形象反映着的是崇高、高尚、但又完全能为他所领悟的观念,它召唤他确立积极行动、掌握自然力的思想,而不是确立自己是匆匆过客、无足轻重的思想。

从孩子上学的最初时日开始就亲身感受到的思想影响。应当以其鲜明、有力和胜过教堂采用的在审美涵义上更完备的形式,使之深入人心。如果学校做到这一点,教堂就将软弱无力,因为它的审美形式是以压制理智为前提的,而在学校里被激发出来的审美情感,则能使孩子的理智得到发展。

借助于极其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共产主义思想与美的形式相结合为基础,既发展审美知觉也发展审美情感,在感情和情感教育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儿童节日的艺术装饰;把童话、寓言、故事改编成剧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优秀范本的艺术朗诵;革命庆典的庄严布置;合唱队;引人入胜的游戏儿童艺术创造活动、尤其是与艺术语言和悦耳音韵有联系的艺术创造活动最大限度的开展;让儿童生活中的辉煌时刻伴随着音乐,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所有这一切与安排得当的智力培养相结合的活动,将引发出孩子深刻的感受,把真正的美呈现于他们眼前,而艺术形象中具有的思想越深刻、越明畅,这种美的影响也便越大。

从孩子入校伊始就让他们出席隆重的少先队集会,参加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墓旁和在丰功伟绩遗址举行的集会,这一点也很重要。在准备十月儿童加入少先队前夕,要激发和巩固他们对人民英雄生活的兴趣。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假日献给任何一位英雄--隆重纪念他的生日,弘扬他的功勋。

六至十岁年龄段的孩子,当用童话形式把一种明畅易懂扣人心弦的思想输送进他的意识时,也会激发出特别深刻的审美情感。寓意会加强印象,确立起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美与丑的道德观念。有的学校为孩子专门装备了故事室,为改编剧本精选出情节鲜明的童话,这一创举值得注意。

当学生的积极活动(劳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人与互相帮助、干预周围环境)渗透着崇高思想性时,完全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信念才会形成。活动的共产主义思想性,活动的涵义和目的的崇高气度--这就是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的接近。

(四)让共产主义思想贯穿于劳动教育

现在,当极其尖锐地提出年轻一代做好劳动准备的时候,教师尤其应当努力做到:把共产主义思想性贯彻于学生劳动活动的始终。

学校的任务是让共产主义相互关系的因素最鲜明地表现在劳动中,劳动的教育价值标准,不仅是耗费气力的大小,而且是坚定的目的性。我们了解八至十年级学生集体的情况。夏天,这些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在集中农庄里劳动,干得不错,然而,这种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多赚点钱,亦即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当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规定,不过,这种满足必须以提高社会生产、创造属于全体人民的财富为中介,亦即以共产主义劳动为中介。应当做到,从在校学习的最初时刻起,学生经常把自己大部分的辛勤劳动奉献给集体和社会,使这种劳动给他带来深刻的道德满足。学生劳动不是为个人需要,而是为整个社会创造的物质价值越显着,道德面貌也便越高尚。

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儿童集体劳动活动的思想内容和坚定的目的性有时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完成的本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劳动,可它的崇高思想意义被推到第一位的私欲大大贬低了。例如,我们知道这么一件事。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几吨废钢铁。为了引起学生的关心,教师想出了一个刺激的招数:学生除了完成指派给自己的指标外,多上交的废钢铁每一公斤可得到几个戈比的奖金。竞赛具有了不建康的性质,自私的动机遮蔽了劳动的光明磊落的思想。

儿童、少年,特别是小伙子和姑娘们,他们活动的思想方向,决定着将来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牢固确立,而共产主义在我国的顺利建成有赖于这种新事物的幼芽。我们的学生是在集体里工作。经验表明,整个集体对被委托的任务责任愈大,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特点便愈能深入每一集体成员的意识。个人对全民利益至高无上的责任感愈大,集体便能承担愈重要的职责。例如,我们许多学校里都有少先队和共青团保卫大自然和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岗哨,孩子们上岗放哨,就是加入为增加全民财富而进行的斗争。

(五)重视学生对社会生活中阴暗面的批评

学生们活动的高度思想水平,是他们追求道德理想的起因。周围的现实生活现象,深深地激动着他们。学生们,尤其是小伙子和姑娘们,他们希望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共产主义理想所要求的那个样子。特别是在社会政治生活、道德、艺术等最重要的问题方面,青年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不正当的活动,对信念和行为间不相一致的言论、思想,小伙子和姑娘们都视之为不道德的现象。我们青年人道路的纯洁和世界观思想基础的高尚正在于此。小伙子和姑娘们怀着如此炽热的激情坚持自己的观点谴责不正当的行为和不正确的思想,这丝毫也不足为奇。在他们看来,与不正确的思想妥协,就等于看到不道德的现象而无动于衷。

共产主义思想的正义性和必然胜利的信念是苏联青年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小伙子团姑娘们珍视这种信念,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理想受到言语或行为的玷污,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提出抗议。他们对近在身边、远在国外发生的一切都很关心。

(六)人民教师应当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楷模

为了顺利实现青年的思想教育,我们的教师应当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苏联教师在改造意识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斗争中,一向站在最前列。但教育界也有这样一些人,对他们是不能委之以教育年轻一代的事业的。不久前,我们有机会到一个女教师家里转了转。她骄傲地指给我们看她的新房子、贵重家具、地毯。这一切都证明她应有尽有,过着富足的生活,然而拿眼一扫,格子柜里总共只有几本书--绝大多数是课本。透过富足的物质生活,呈现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首诗里指出其危险性的那种“市侩嘴脸”。一个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把富足的物质生活摆在首位,而且他那富足的观念透着庸俗的市侩气息,这样的人能把学生引向何方,又能进行什么教育呢!

有的教师在庸俗习气的泥潭里沾上了一身污泥。他们中的某些人过分沉醉于格调低下的消遣小说,这一事实便是证据。精神生活的贫乏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教师最可怕的敌人。应当尽一切力量,用各种手段与之斗争。

国民教育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当更多地关心教师的生活方式和动向--是进步还是退步。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注意教师中的教育工作,而教师的精神世界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工作。

教师称号的授予制度,教师的任命和解职制度,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教师应当表现出的不仅是自己的知识,而且是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道德根据。

教师--这不仅是一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而且是一个兴趣和活动远远超出学校范围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在一位人民教师身上,人民想看到的是一位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楷模。高度的思想水平--是办好学校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一分钟也不能忘记,在人们意识中确立新事物的斗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