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别人先要理自己
21102500000022

第22章 管别人要学会拴心留人(4)

除了这些表面的阻碍外,甘茂还想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后方的人心。如果秦武王在后方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就会造成,尽管自己有能力攻下宜阳,也说不准会在关键时刻被秦武王召回,只能落得前功尽弃的结果。

为了让秦武王不干扰自己在前方作战,他给秦武王讲了一个故事。

孔子门下有一位名叫曾参的弟子,这个人的德行非常好,远近闻名。一次,另一位叫曾参的同名人杀了人。由于人们并不了解详情,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告诉了曾参的母亲。曾母当然毫不怀疑儿子的德行,当第一个人告诉她这件事情时,她感到人们无聊和可笑。然而,当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相继告诉她同样的事情时,曾母对儿子的信任动摇了。她开始怀疑儿子的德行,想到儿子的罪行将要连累自己,慌忙收拾好东西潜逃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甘茂接着对秦武王说:“如今,我的德行无法与曾参相比,大王您虽然信任我,但程度也无法与曾母对自己儿子的信任程度相比。然而,曾母仅因为三个人的话便怀疑起自己的儿子。照此推理,我不得不担心大王您会听信别人诬蔑我的言论。如果大王果真对我产生了怀疑,我很难攻下宜阳。”

为了让甘茂安心打仗,秦武王立即表态:“这一点你尽可放心.我会记住你说的话,不被谗言迷惑。”不仅如此,秦武王还表示,如果甘茂不相信他说的话,他可以与甘茂立下盟誓。

既然如此,甘茂的后顾之忧便解除了。他立即整顿军队,向宜阳进发。

苦战数月后,甘茂仍然没有攻下宜阳。这时候,甘茂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秦武王的承诺不过是一句空话,他听信了谗言,派遣使者前去宜阳召甘茂回朝。

好在秦武王不是一位昏君,当甘茂提起战前的承诺时,他顿时醒悟,将谗言抛在一边,支持甘茂继续攻打宜阳。

如此一来,甘茂的后顾之忧才算彻底解除。他没有辜负秦武王,与众将士同心协力将宜阳攻下。

任子齐和甘茂两人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他们担心的不是任务的艰巨,而是国君的束缚。

的确如此,束缚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一个人受到了难以摆脱的束缚,将会严重阻碍能力的发挥。

稻田边有一口深井,青蛙们在逮捕害虫的时候,稍不留神就掉了进去。由于井比较深,掉进去的青蛙很难爬上来。于是,深井里的青蛙越来越多。

一次,两位农民在深井旁边谈起了青蛙。他们说青蛙是农民的好帮手,无私地充当着稻田的卫士。

深井听到他们的对话后,非常得意。等他们离开后,它骄傲地对身旁的小鸟说道:“农民们都在夸奖青蛙,如此说来,我也算为人类做了件好事。你看,我是多么地爱护青蛙。它们住在我这里,不仅有吃有喝,而且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小鸟并不同意深井的看法,它嘲讽深井:“你不仅没有为人类做什么好事,反而做了件坏事。你看,青蛙困在你那里,如何才能出来?既然出不来,又怎么吃害虫、保护庄稼呢?既然你爱护青蛙,就不应该束缚它们的手脚,而应该让它们返回农田去发挥才能。如此看来,你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听了小鸟的一番话后,深井惭愧地闭上了嘴。

为了保证员工顺利地完成任务,管理者应该减少对员工的束缚。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减少对员工的束缚不能挂在嘴边,而要落到实处。

1.不做监工

一位庙住持为提高寺庙的知名度,特意邀请了一位书法大师为寺庙题字。

书法大师来后,住持安排了一位弟子为他铺纸磨墨。

这位名弟子生性活跃,当大师写完第一幅时,他便忍不住评价道:“这幅写得不好!”

接着,大师写了第二幅、第三幅,得到的评价都是:“不好,不好,比前一幅还差。”

大师很不自在,他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几十幅,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终于,这位弟子出去了。大师心想:“这下我总算可以安心写字了。”于是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自自在在地写完了。

这位弟子回来后,看了大师的这幅字后,说道:“杰作。”

这位弟子在这里就扮演了监工的角色。在他的监督下,书法大师无法集中精力,不能够全神贯注地写字,再加上他的不断评论,使得书法大师不得不分心。因此,书法大师很难把字写好;而在这位弟子离去的时候,才写出了一幅好的作品。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做监工。为员工安排好具体的工作后,不要频繁地检查工作进程,不要长时间地站在员工背后观察其工作,更不要不断评论。否则,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不给员工设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八十三万大军被周瑜一把火烧光,要不是关羽饶他不死,恐怕性命难保。

曹操不能容忍孙权、刘备继续扩张势力,在回许都重整兵马之前留下曹仁、曹洪驻守荆州,并命令张辽率领乐进、李典守合肥。他考虑到荆州将处于孙权、刘备的双面夹击之下,于是派夏侯悖守襄阳,以便配合曹仁作战。另外,他还给曹仁留下一计,并吩咐说:“非急休开,急则开之。依计而行,使东吴不敢正视南郡。”

曹操回许都后,曹仁完全依照曹操的安排与周瑜作战,并且在形势急迫时依计行事,射伤了周瑜。出乎意料的是,周瑜将计就计,诡称伤重而死,诱使曹仁出城,结果诸葛亮乘虚而入,夺取了荆州。

与此同时,张辽在合肥与吴军作战。面对孙权的亲征,张辽主动出击,先射杀了孙权的护卫将领宋谦,再用计射杀了孙权麾下的著名将领太史慈,旗开得胜,迫使孙权收兵。

在第二战前,曹操专门派人授意:“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认为曹操的命令对当时的作战形势不,利,于是说:“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听了张辽的建议后,李典因为一向与张辽不和睦,就没有表态;乐进则对打硬仗缺乏信心,建议全力守城。张辽声色俱厉地说:“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

此话一出,李、乐二人顿时斗志高涨,决定与张辽一同出战。结果,魏军在逍遥津把孙权打得落花流水,江南人顿时惶恐不安,以至于“闻张辽大名,小儿俱不敢夜啼”。

曹仁、曹洪等人在本领上并不次于张辽,而且曹仁和曹洪作为曹操的兄弟,其忠心程度也不会弱于张辽,为什么在具体的战斗中却远不如张辽呢?这就是全面管理与自主管理之间的差别。曹操反复叮咛、亲授妙计,束缚住了曹仁、曹洪、夏侯悖等人的手脚;而张辽却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形否定了曹操的命令,制订了有力的战略战术,从而取得了重大胜利。

管理者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总结出一个管理经验:给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任务,至于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不要做太过具体的要求。

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每个员工的优势和劣势是有差别的。如果给员工设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就有可能使某些员工无法避开自己的劣势。即使员工利用自己的劣势也能完成工作,也会做起来费时费力。与其让一些员工费时费力地工作,不如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轻松完成任务,尽早实现管理者定下的目标。

管理箴言

1.员工在接受具体的工作后,一般都会给自己安排好一个具体的工作进程,以确保按时完成工作。由于安排方式的不同,员工在一小段时间内的工作进程是不一样的。如果管理者频繁检查的话,只会给部分员工增加压力,进而扰乱他们的工作安排。

2,员工工作时,如果被管理者在背后监督,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甚至认为管理者对他们不信任,从而感到压抑或产生敌对情绪,产生一系列类似的想法:“不知道上司是否满意我的工作”“不知道这样操作对不对”“不知道上司会不会批评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能专心工作,甚至在有些时候会显得手忙脚乱。

3.发现员工出错后就立即批评,不仅让员工感到在其他同事面前丢脸,而且在有些时候会让员工产生抱怨情绪。

4.给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给员工设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也就是说不给员工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

抛开个人偏见,不戴有色眼镜选人

秦王政制定了统一战略后,着手攻打韩国。韩国国势薄弱,在秦国的攻伐下情势危急。为了残喘延命,韩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派出了一位名叫郑国的人到秦国做“内间”。据史书记载,郑国是一位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人才。他到秦国的目的,就是想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兴修水利工程上去,借以削弱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力东伐。

吕不韦失势后,郑国做间的事被发现了,这助长了秦人的排外情绪。许多宗室大臣向秦王政进言说:“诸侯国的人来秦做事,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来游说或离间秦国的,长此下去,秦就有危险了,现在应当把他们驱逐出去。”

秦王政想到了吕不韦给秦国带来的危害,又看到那么多来自诸侯国的人,于是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下发了逐客令。在这种氛围里,秦国进行了一次大搜索行动,将其他诸侯国来的人一律驱逐出境。

“逐客令”公布后,作为客卿的李斯极力反对,他认为此举极为荒唐。

李斯出身南方的楚国,曾拜著名学者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他认定在七个强国中,只有在秦国做事才有前途,于是离开故乡楚国前往秦国。他先在吕不韦门下充当舍人,后成为秦王政的客卿。

由于李斯只是客卿,又与吕不韦有关系,自然也被列在被驱逐的名单上。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斯展示了他的政治才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值向秦王政上了一封书信,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在这篇文章里,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严谨务实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的真知幻见。

他说:“秦下逐客令是错误的举措。从前,秦穆公求纳四方贤士,从西边得到了西戎的由余,在东边得到了百里奚,请到了宋国的蹇叔,晋国的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虽然都不是秦国人,却使秦国兼并二十多个国家,从而称霸了西戎。秦孝公因为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富强。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谋,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秦昭王得到范雎,使王室权力增强、抑制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这四位国君都是以客卿来为秦国建立功业的。

“从这些方面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那些美女、乐声,宝珠、好玉,虽然不是秦国出产的,但大王却四处求取享用:而对于用人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人都不用,凡是来客都要驱逐出去。这是只看重美女、乐声、宝珠、好玉,而轻视人民的举措。臣听说泰山不出让每一块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河海不拒纳每一个细流,才能成就其深远;做君主的只有不遗弃民众,才能显明其德。这正是五帝、三皇能够天下无敌的原因。而如今秦却要抛弃人民,让他们去帮助敌国;辞退宾客,让他们去壮大诸侯。这实际上就是借武器给敌寇,拿粮食绐盗贼的举措。”

在这篇论理充分、举例详明的文章中,李斯列举了大量的、并且都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不容秦王政不回心转意。秦王政当时的举措也有他的难处。他同意下逐客令,是因为考虑到吕不韦的宾客党羽在朝危害他,但现在见李斯的谏文没有提到吕不韦,就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另一方面,李斯的谏文句句在理,已经打动了他,所以他当即派人把李斯召回,恢复官职,并取消了逐客令。从此,李斯成为秦王政的重要谋臣,为秦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