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管理是一种智慧
你知道汽车轮胎为什么能忍受那么多的颠簸,能在路上跑那么久吗?起初,制造轮胎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结果轮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条。后来他们又做出一种具有弹性的轮胎来,并加上空心的充气内胎,使轮胎的整体更具弹性。这样的轮胎在接受“一切”的同时也就战胜了“一切”。
在工作中,无论你是一个大领导还是一个小管理者,亦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所走的路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如果我们也能够多一些弹性,多接受一些东西,那么我们也就能多战胜一些东西,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两个人都各自忙了一阵子,好不容易有时间相约出去吃晚餐。他体贴地问她:“今天想吃什么?”她很努力地想了很久,并且认真地回答:“吃小笼包,很有名的那一家。”兴冲冲地赶到名闻遐迩的小笼包店,却只见铁门拉了下来,上面只有“今日公休”四个大字迎接他们。她一时之间很难接受期待落空的结果,竟在瞬间变了脸色。“改天我再请你来吃嘛,别不开心了。”他很有耐心地安抚着她的情绪,却意外地激起她的反击。“都是你啦,事先也不打听清楚,害得我们大老远跑来还扑了个空。”说着说着,她竟然边走边哭了起来。对于她剧烈的情绪反应,他有点不知所措,但仍千方百计地设法让她开心。“那我们去吃另外一家小笼包好吗?”“不要,”她斩钉截铁地再说一次,“我就是不要。”甩头一个人往前走去。很留意风度的他,立刻追了过去,但心里已经对她突如其来变得不可理喻的行为,有了难以磨灭的反感。
其实,约会时决定晚餐要吃什么,对感情并没有关键性的影响,但是在沟通时若缺乏弹性,就容易造成僵局,并形成两个人交往的障碍。在生活与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沟通和决定,时常回答说“要”,凡事就可以多一些选择方案;但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说“不要”,毫无弹性可言,就等于在走极端。这样的管理者是注定要失败的。
人很容易因为年龄增长而变得主观,失去弹性。现今许多大型企业公司,为了培养高层管理者该有的宽阔视野,都尽量让他们还在基层的时候就开始论调不同部门的工作,这时候弹性是个很必要的特质,如果抱持着“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心态去工作,很快就会被职场所淘汰。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人的观念、体能、职位、金钱、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有很好的弹性。观念有弹性,就不会老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体能有弹性,好处不只是动静皆宜而已,代表健康状况也很不错;职位有弹性,能接受三起三落,自己不容易失业,也能全方位锻炼自己;金钱有弹性,吃路边摊和五星级饭店,都能享受出不同的美味;人际关系有弹性,才可以在进退之间,同时拥有亲密与自由。概言之,弹性管理是一种智慧。
管理箴言
1.弹性首先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然后才是一种管人的艺术。具有弹性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岗位上灵活地运用它。
2.在管人实践中所需要的弹性,不是漫无原则,而是先决定自己要的是什么,策略定出来以后,再运用弹性去达到目标。
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弹性
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在管理任何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特别是在重要的关键链上,要留有余地,才能适应客观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实现有效的弹性管理。
首先,现代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带有明显的社会化,任何一个管理问题都是多种因素组成决定的,虽然现代管理手段、方法比较高明,可以通过调查、预测、分析、判断、整合等手段去掌握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但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可能绝对地去掌控事态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要留有足够的余地,有弹性。
其次,研究管理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重点,抓住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除此之外,要注重视细节,管理科学要求对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各得其所。这就要求管理要留有足够的余地,有弹性。
再次,管理系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为了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可以有多种方案选择,最后选定某个方案作为行动方案,但也得有防止情况变化的预备方案。这也需要留余地、有弹性。
最后,管理是行动的科学,管理的活动必然产生某种结果,为了不出现失误,不仅要在行动之前谨慎从事,而且事先应保持可调节的弹性,即便出现变故,也可及时制定对策,自如地应付。从这个角度讲,管理也需要留余地、有弹性。
弹性管理又有积极弹性和消极弹性之别。积极弹性是多一手,即充分估计到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科学预测,准备好应变方案,即使遇到不测风云,也能有备无患、化险为夷;消极弹性则是留一手,消极保守,“头顶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就是消极弹性的生动写照。
作为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在实践中注意应用好留余地、有弹性的策略,处理好整体弹性与局部弹性的关系,尽可能地发挥积极弹性,防止消极弹性,以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管理箴言
1.弹性管理是指管理中或管理工作中不论是对于人,对于物,对于组织机构,对于工作程序和各种办事方法,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留余地、有弹性是由现代管理的复杂性、过程性、不确定性、动态性所决定的。弹性管理分为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前者是指在一些管理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留有足够的余地。
3.弹性管理要求管理者在确定任务目标时,在大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各子系统任务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允许下级管理人员在许可的范围内自行调整。后者则是指整个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可塑性和应变能力。
弹性是管人的艺术精髓
从国内外企业来看,现在比较流行的管理理论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还有中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强调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日本式管理关注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而中国式管理注重变动性,一切看情况。正如中国式管理的创始人曾仕强教授曾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西方人复杂,而且擅长随机应变,中国式管理更灵活、更有弹性。弹性是中国式管理之艺术精髓。
西方的管理兴起于1975年以前,适合用于稳定的环境。1975年以后,随着环境的复杂和目标的变动,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开始显示出一些不适应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越显得复杂,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但不能照搬西方式管理。而且,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企业管理绝对不能照搬西方。西方人的思维是二分法,是非常简单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中国人的思维比较灵活,比如中国式管理的“太极思想”、“把二看成三”、“中庸”等观念,就是明显的例证。
太极是一种自然流行的状态。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让水按照自然的规律流动。在他看来,太极思想的关键在于,认为“本来就这样”,以“怎么样都好”的心情,用头脑仔细想想,然后看情势办事,以自然的方式自得其乐地顺势行事。
“把二看成三”,可以突破二分法的困惑。受西方的影响,现代人思维喜欢“二分法”,把事情分成两个部分,比如把管理分为人治、法治,认为其中一个对,而另一个不对。但这是理想状态,没有哪个组织完全是人治,也没有哪个是完全的法治,纯黑和纯白之间总有着无数种灰。西方学术界有一种说法,“二分法是必要的罪恶。”中国式管理却是“把二看成三”,规避这种必要的罪恶仍以人治、法治来说,中国人的组织大都是“很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与西方的组织相比,人治的色彩还是要浓厚一些。二分法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实践中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不在二者之一,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中庸就是合理。许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错了,以前的解释是一条道走中间,实际上,中庸之道不是走中间路线,也不是不走极端。中庸是该极端就极端,不该极端就不极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西方的管理发展是合理化然后制度化。当然,公司不可以没有制度,但完全制度化的管理是不对的。而中国式管理的关键是,管理即合理。强调合理,就带来弹性。
可见,中国式管理充满了变动性,或者说弹性。它所推崇的就是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而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很适合中国人的特性,也更贴近管理艺术的真谛。
管理箴言
1.弹性管理艺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管理者处理问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不是将这些原则当作死板的教条,而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对象为转移,凭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原则。
2.弹性管理要求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创造性色彩更重。管理艺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管理者处理问题,要在遵循一定规范的基础上体现生机勃勃的创新能力,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管理艺术的这两个特点,无一不体现着“弹性”二字。可以说,弹性不仅是中国式管理的精髓,也是管理艺术的精髓所在。
弹性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士气与态度,而高昂的士气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通过关心人、尊重人来实现的。
“人类需要层次论”的代表人物马洛斯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构成了“需要的金字塔”,而且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会产生激励作用。
当前,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变化,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向更高更多追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更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可.期望自己的生命价值、人生价值能够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管人必须关注下属的主观感受和愿望,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解决企业发展、员工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人是管理的中心,一切管理工作都应该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而弹性管理正是实现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
具体来说,弹性管理在以下三个方面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1.弹性管理更具灵活性
在传统的企业,特别在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比较深的企业里,有种种本本主义的倾向,“唯书”“唯权”“唯章”现象严重,忽视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管理的中心是人的管理,那种不考虑人的主观感受,内心需要的愿望,脱离实际、照抄照搬,机械管理的做法,已经或正在被社会所淘汰。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管理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做充分考虑,有充分的认识。使管理过程以及每个环节都有一定余地,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同时,管理者要对企业的整体工作及关键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好可供选择的方案和补救措施,积极地贯彻弹性原理,使管理者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弹性管理更富于创造性
在传统的企业中,管理机构层次多,分工过细,条条框框多,标准多,员工只要按照这些标准、这些条条框框去做,就会完成本职工作。但实际上,各种管理工作都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机械重复,而是要根据客观需要适当地加以调整、改进、更新、创造,也就是要有创造性,要勇于创新。创新是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美国管理学家戴尔在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和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衰退,而不仅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可以说没有创新,没有敢为人先的创造性,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员工人生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