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漠之恋·蔚蓝
21102600000005

第5章

海玉心也惊住了:“仇恨?”“对!”吕天扬扬手中的纸,“这是他新的罪证,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呀!在这里,他恶毒地把我们进行的这场大革命,诬蔑为大残杀,甚至连小草也不放过;攻击我们搞封建专制,偶像崇拜,什么玉玺、神龛,就这个意思,矛头就是直指我们的制度。”到底是领导,是解放军干部,水平高得多,目光敏锐得多,能够及时发觉问题,海玉心拿过诗稿,又重新看了一遍,吕天说的果然有他的道理,这里,每一句话,就是一支毒箭!吕天说:“这是他的绝命书,也就是要与党与人民为敌到底的反革命宣言书。光这首黑诗,我们就足可以组织几场斗争会,把文教系统的革命大批判轰轰烈烈地组织起来!阶级斗争的严重动向!如果说,第一首诗他还有点遮遮掩掩,第二首,就把伪装全剥下来了!必须马上组织审讯,争取有更大突破。”正在这时,医生来了,吕天白了医生一眼,想说什么,终于没开口,大概是怕失去领导身份,要体现政策吧。医生听诊后,说:“得打一针。”海玉心看住吕天,吕天说:“打吧,让他快点交待问题。最好,给他打一针葡萄糖,提提神,不然又什么也问不出来。”她就这样救了他,因为要整他,斗他而救了他,为的是留下一个活口。有时,让人活着比叫人死去还更残酷!她让秦思华活着,正是为了折磨他、摧残他……在美丽的外表下包藏一颗蛇蝎的心!说穿了难道不正是这样么?

可她,却以为这是为的革命,是正义与崇高--没比这更可怕的了,因为这样,她便会不顾一切地去整他,斗他,叫他死不了,也活不成!崇高的字眼本是属于人性的,可一旦迷失在狂热之中,也可以成为摧残人性最好的借口。他与她就是这么相识的,在敌我对垒、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上。彼此谁也不可能理解谁,这里不需要情感,只需要铁一般的冷酷。那凝固的大海,比这铁的荒漠,不是更让人感到温暖一些么……第四章这回,他这个行吟诗人,可跑到南洋去行吟了,不再钻深山水泽,折腾得像《楚辞》中的女巫一般。也许,这南方的大地上,更多地保留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重的痕迹,每每都是北族南下,所以,中原、云梦的传统,都压缩到了这南边来了,如今,香火最旺的不正是南方么?这么些年来,修祠堂、续诶谱,就以南方城分为烈。又有谁会在十多年前那“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想到,在那响彻云霄的“左”得不能再左的口号之后,复活的竟是这近乎原始的旧习?

多大的一个历史嘲弄。但是,人们失去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在巨大的历史灾患面前惟一能做到的,不正是只有这种祈祷么?母亲在来信中还问道:“如今,家中可否树有父亲的牌位?树了的话,请代我把这二十多年所未能尽到的贤妻之哀予以寄托,多奉祀上三畜等祭品。”秦思华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上她那里去的人,对自己和父亲在大陆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个人能是谁呢?南洋华侨们是很重视祖先传下来的礼仪的,母亲自然认为如今国内也一样--确实有不少地方是这样,家里已立起了“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了,也有朋友劝他立一块。看来,为了不拂母亲之意,是得给父亲立一块了。至少,在出国之前得有个仪式。并不是自己信这个,而是为了母亲一片慈心。失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信任感,人们又从古老的血缘上去寻找寄托。然而这是极为可悲的,一个民族集体的潜意识、劣根性又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再度显示了它的稳固,秦思华是在十年中思考过来的,此际,竟也无所适从了。邻居有只大花猫,肆无忌惮地闯进了这凌乱不堪的屋子,在翘着尾巴“妙呜妙呜”乱叫一气,他挥挥手,却无力把它赶走,由它去吧。这家伙,前些日子,因闯了大祸,把自己家里买来待客的两条大红鲤鱼吃了个干干净净,还把鱼刺全吐在一顶帽子里,引起了主人大怒,上了公共汽车,把它扔到了荒郊。可是,三天之后,这家伙竟一瘸一瘸地爬回来了,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亏它寻到了路。主人再也不忍心扔它了,由它去,没两天,它便又恢复了生气,到处乱窜了。动物的一种愚忠么?可人,不是动物。对于故土的眷恋,包括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心理、文化传统以及诸多方面的因素。用“认同”二字,也不足以概括的。动物尚如此,人自然不能更不比动物了。中国,太古老了!它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也难怪母亲的信中一片悲凉:“……而今,我已年近古稀之年,叶落归根之念,每每叫我夜不能寐,辗转床侧。不知国内今日如何了?义子始终说如今人一个个似乌鸡子眼一样,全无礼义之邦的气味,总劝我安心在此。不知他如何对故国这般憎恶。诚然,有过不幸,有过腥风血雨,但外邦也不见得就理想。假如有机会,我仍愿携你祖父的遗骨回祖国。只不知今生今世这一夙愿能否实现?但闻窗外热带豪雨的声音,我的心只怕到死也平静不下来。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了。”哦,母亲,我正要来呢,就把你一道接回祖国了,我深知海外亲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秦思华心中默默地说。他还为一位矢志回国,在重病中仍上了航班,待到飞机在祖国大地上落下,抓到了一把祖国泥土才咽气的老人写过一首很长的诗。对于他,写诗,简直是一种不堪忍受的折磨,可他又不能不写,写罢,如同生一场大病,那都是蘸着泪水、蘸着血而写出来的,别人说他疯,殊不知,这疯,正是灵魂在烈火中烘烤,燃烧,有这么几行,就在那首长诗中--祖国啊,且听听海外孤儿临终的嘱托:点起七星灯,莫把眼皮往下抹,两个字儿,死仍留在心窝。最后呕出的一口血,也用颤抖的手蘸上写下字两个--呵!“祖国!”泪化不开,嘴上挂着心里刻凿!远隔重洋听乡音:呵,祖国!

又何止是今日的归侨是这样呢?往事,总是寸寸节节在切割着他的心脏,让他的心永远滴血。他不能不回忆。回忆是个巨大的冰山,横亘在他脑海里,只有靠思索燃起的热能,才可能把它点点滴滴地熔化。熔化不了的话,人就会冻僵了。许多老人便是让回忆冻僵而逝的。历史也是冰块,如果后人的思维不能把它冰释的话,它也会冻住了现实乃至未来,这个民族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力。巴比伦的悲剧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前车之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热爱,不仅仅表现在眷恋之情上面,而在于开创。不能不说,爱国之心,也正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一种重要的升华……但当日,这却给否定,给贬抑,于是,人性也一同在受难!她,当时却是无法理解这些的。从她声色俱厉的叱责之中,她总是满以为自己有更高的立足点--可那最终却是虚幻的。如果母亲今日要为父亲立个牌位,那时的她准会义愤得跳起脚来。可她今天,流落海外,却仍千方百计要寻到他--秦思华的亲人……历史演出了多么荒诞的一幕呀!她也该成熟了!该落在坚实的大地上了!该怎么对母亲谈到她呢?

是说过去的她,还是后来的她?人在历史冰块的折光中。还有,无论如何得弄清那位“义子”是何许人?显然这人不地道……提起笔来,又放下了。千头万绪……信纸展开了,可展现的不是一个个的字格,而是一行行的波浪,又是一个凝固了的大海,承托着他的一切,他的过去,他的爱与恨,他的憧憬,但是,如果它是真实的,一踏上去,它便会淹没一切……儿时的梦境,到成年时竟会似梦噩似地纠缠不休,一生也无法得到解脱。哦,妈妈,你能为儿子找到排解的法子么?耳边,又是她--专案组长的叱责声。多美的人儿,一旦装得道貌岸然,便就让人呕心了。此时,她站立在审讯用的台前,双眉倒竖,为自己专案对象“畏罪自杀”而大发其怒。旁边,正坐着那位担任文教组长的军代表吕天。“你为什么要投海?”她问。“想死呗!”“废话!”她好不气恼,简直是抗拒嘛。“想活我就不投海了!”看来,这犯人是不大好对付的。她想,难怪吕天特地参加审讯,当然,这是领导对海玉心的关心,再说,吕天也想多看看海玉心那又黑又长的睫毛,那简直是美的杰作,比维纳斯还要胜上几倍。热带的姑娘,眼睛总是那么黑,那么亮,水汪汪的,充满热情,看你一眼,你心就要醉了。审讯时,他没有与海玉心并排坐着,而选取了一个绝好的角度,可以正面看海玉心,也可以侧面看犯人。当他见到犯人如此顽固,自然要帮腔的:“你交代,你为什么要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交代你自杀的动机?”“我不自绝于人民!”“无耻的狡赖!”吕天站起来了。也许是打针的作用,犯人也亢奋了,他也站了起来,说:“我不用为自己辩护,我在诗里写得很清楚。不过,我倒在为你们考虑,在将来,在书写今天的历史时,你们可为自己找到了遁词?”这简直是疯话了!海玉心咬住笔杆,至此,她一个字也没记下,另一只手,把记录用纸抓成一团,半晌,才说:“那好吧,你谈谈你诗里的意思!”“诗么?”秦思华瞥了海玉心一眼,自然,海玉心的美貌叫他感到更加难受,这么美丽的姑娘,却用着这么可怕的语言。可是,自己是该说点什么,不管面对着的是美女或者是虎狼,刚打过针,浑身的血液在沸腾,喉头发热,脑子却异样地清醒,他说:“给我一杯水。”海玉心倒过一杯水,欲递过来,但吕天却中途接了手,轻轻地摸了她那滑若凝膏似的玉手,低声说:“得提高警惕,我去。”言下之意,是说犯人可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袭击她,而自己去,是军人,有一套。简单一句,他赢得了对方感激的目光,嗳,古文中叫什么,青睐……

秦思华从吕天手中端过了茶,也不顾开水烫人,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该说了吧,你为什么投海?”海玉心问。“这个么?是我祖父告诉我的。”吕天一听,便又斥责道:“你祖父早死了,还是死在海外,怎么能告诉你?”“是呀,就是因为他死在海外,所以,我就得死在海内……”不知怎的,这完全不是风趣话,秦思华眼湿了。可是,该怎么说呢……“为什么投海?”又是那个美人儿的叱责,一声声,如同刀割,箭刺……为什么投海?为什么投海?为什么?为什么?回答,也许很简单,但却无法让这姑娘明白。她太年轻了,太迷狂了,不会听进耳的。她逼得如此之甚,似乎像老谋深算者带有的那种不加掩饰的攫取欲--但真正的老谋深算者却是她身边那位。那时,挖取材料,一旦有什么“突破”,是会令其欣喜若狂的。人,不以为人类创造出财富、幸福为目的,却以寻找缺陷、发现疾患而幸灾乐祸,那便是在走向末路了。

那时也有回忆。但回忆并不是冰山,而是扔到水里“兹兹”作响的烙铁,烧得你心里难受,叫你狂喊,痛不欲生--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证明、自我表白,不比现在,在消逝了的过去之后,一种无尽的哀惋。冷与热,两个时代记忆的反差。那是冰的时代,需要热,要让水化作雾气,冲腾起来。可是,现在,称得上热的时代,火的时代么?为何旧岁月的冰山,仍无情地横立在眼前?冷静的思索,让它冰释得太慢了,不如一把火!火!是该把牌位竖起来了,去买上香烛,买上祭品,几十年了,海外的亲人会责怪自己把祖宗忘了。小经理说得对,中国人是以祖宗为神,是先人崇拜,并不曾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君临。当秦思华拜托邻居的小伙子--那猫的主人去采购这,采购那的时候,小伙子竟瞪大了眼睛:“你又罗曼蒂克了?诗人!”这怎么是罗曼蒂克呢?小伙子,这恰巧是相反,完全相反,太不罗曼蒂克了!是一种对现实最最痛切的反思。但小伙子才不理会这一解释呢。一种不为人理解的痛苦,在他身上弥散开了。这仿佛就如当日叱问他“你为什么投海”一样--虽然面对的也许不能算是一代人!永远不为人所理解么?“你为什么投海?”答起来的确很简单,因为那叫“南中国海”,所以就投它。但又似答非所问。可他的投海,的确是这样……只因为他曾读到这么一部文稿,写的就是这么回事。那文稿,厚厚的,沉甸甸,两尺多高,上十斤重……--那是祖父写的,不过,现在可不能说出来。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书就的,所以用的纸张厚薄不一、粗细不一。自然,这是一部遗稿了。父亲把它从海外带回,经历了不少波折,幸好,迄今页次一点也没乱……打开第一页,正是写当年海关“卖猪仔”的惨景……可是,还有比猪仔更惨的。别忘了,这部遗稿上,有着祖父的血,不仅仅是心血……《南洋漂流曲》,是这部遗稿的名称。思想是凌乱的,飞向了何方……这部两百余万字的文稿,写了多少不同命运的海外孤儿,又写了多少个国度的风土人情,多少个年代的风风雨雨。从达官贵人,到囚犯奴隶,从洋楼大厦,到寮棚地角,从法律、到道义,呵,有马六甲海峡的热带风光,也有南洋群岛上的飓风箭雨,祖父临终希望它能在祖国付印,可今天,祖国……两百余万字的文稿揭开了……秦思华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展开了。这一页,是这么写的,祖国!十九世纪末叶。自命为世界中心的天朝帝国,在一顿洋炮轰击之下,顷刻就露出其谄媚奴骨的本相,丧权辱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各大列强,可以撇开清朝、任意在中国的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进行了空前的掠夺……连人,也成了掠夺对象。码头上,那用机械吊装上船的大网里,可装的是猪牛羊么?不,那是比猪牛羊还不如的“猪仔”,被卖出国土做工的中国苦力!网内,被缚住脚的“猪仔”们,头栽到另一个人的裆下,脚塞到又一个人的脖子上,一个叠一个、一个垒一个,这个折了胳膊,那个闪了腰……完全是古罗马贩卖奴隶的作法,就这么用网,把人给卸到底舱里。“砰!”舱板合上了。人和煤。还有货物,全混装在底舱。论价值,货物是第一等,煤居第二,人算最末。在舱里,彼此间解脱了束缚,但是,连个伸腰的地方都没有。一阵阵汗臭,久久不能溢出,憋在舱里,就如同进了活棺材,闻的便是尸臭气。一天,只开一顿饭,简直比猪狗食都不如,可也得咽下去,这漫长的海程,得走上十个昼夜……死了一人,往船外扔去一个。可是,有的人,死在人堆中间,都发觉不了,挪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