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拷问中国教育
21122700000022

第22章

辱骂学生招来杀身之祸

因为老师辱骂了他的父母,年仅14岁的黄刚(化名)便残忍地杀死了老师和她的女儿。作案后,他布下假现场从容离去。他以罕见的冷酷和“学”来的反侦查手段,与警方整整抗衡了79天。2000年6月19日,绵阳市公安局太白分局披露,并由成都《商务早报》报道了这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

黄刚是江油市某厂子弟校的初三学生,平时性格内向,虽然成绩较差,但从不惹是生非。黄的父亲是厂里的炊事员,母亲在厂里打扫卫生。家境使黄刚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早熟,自尊心更强。

黄所在班级的物理老师廖孝菊对待学生比较严格,黄刚因为成绩差没少挨廖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1999年1月的一天,廖在上课时让黄刚到黑板前做习题,黄刚迟迟未能完成,廖老师无法克制情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他:“你爹妈生了你这个不中用的,不争气,长大只能去做馒头。”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黄刚,从那时候起他便萌发了要报复老师的念头。不久之后,他偷偷拿走了廖老师遗忘在讲台上的家门钥匙。黄刚把钥匙藏在自己的床下,准备等待时机到老师家偷东西。2000年3月份,黄刚又被廖老师当众责骂,他的仇恨终于克制不住了。

3月26日下午7时30分,黄刚帮妈妈在宿舍区打扫清洁,当扫到7号楼时,他发现廖老师家里有人,他知道廖的丈夫当天出差不在家中,黄感到机会来了。

他看到廖的女儿出门后,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手套,用钥匙打开门进了廖家。他发现廖老师正躺在卧室,便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返身到客厅偷东西。不料,正当他翻一个坤包时,不慎把一张凳子踢翻。听到响动的廖忙起身向客厅走来。门一开,廖惊呼一声,黄刚见老师发现了自己,挥刀便砍在廖的脖子上,残忍地将廖砍死。见廖死后,黄赶紧用床单将尸体裏起准备藏尸。此时,廖仅13岁的女儿丹丹(化名:)从外面回到家中。见到客厅的血迹,丹丹吓呆了,她飞快地冲到电话旁,拨通后大声尖叫:“快来人……”

这一切被躲在门后的黄看得清清楚楚,他冲过去挂断电话,接着用电话线缠住丹丹的脖子,勒死了她。

明知道很快就会有人赶来,黄刚仍把廖家几个抽屉打开,翻乱里面的东西,制造入室谋财不成便害命的假象。然后,他跑到200米外的公共厕所里,将作案的手套和钥匙扔进了便池。

回家前,黄刚将身上的衣裤全部打湿以掩盖血迹。回家之后,他用谎言骗过家人便上床睡了觉。第二天,又照常背上书包,若无其事地到学校上课。

接到报警后,绵阳市公安局太白分局警官迅速到现场勘察取证,对于作案动机,不排除“强奸杀人”和“报复杀人”。从作案手法上,分析作案人年龄可能在20岁至40岁之间。排查工作开始了,黄所在的学校也有警察进入调查,但黄一点也没显出慌张,仍然保持着平时的生活习惯,而且他从未想过逃跑。排查了上千人,嫌疑人仍未找到。警方在经过反复分析之后,将排查对象年龄放在了13岁至40岁之间。

经过大量调查,黄刚终于成了怀疑对象。但警方在两次询问他时,他都表现得从容不迫,编造了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谎言,没显出一点紧张。不久,警方在黄家搜出了已经洗得干干净净的血衣、血裤,此时黄仍不承认自己杀了人。他在案发后看过有关法律书,杀人罪可以判极刑,害怕承认了自己就完了。

出于慎重,警方用了测说仪对黄进行测试。测试前黄还问:“警察叔叔,这是干什么的?”警察告诉他:“这是测谎仪,说谎话要被测出来,你必须老老实实回答问题。”问题问完后,黄竞若无其事地跑到旁边看别人下棋去了。经过分析之后,有的刑侦人员认为黄可能不是嫌疑人。

为稳妥起见,警方继续对黄进行监视。发现黄在此期间没有异常行为,学习成绩反而有了进步。

就在此时,太白公安分局局长李昌义提出了异议。他说:“依照证据,这案子如果不是他干的,这个案子就是天下奇案了!”6月13日晚,李局长亲自讯问黄刚。

经过一夜艰苦的攻心战,黄刚的心理堤防垮了,他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达哭边说:“是我干的,我承认……”第二天,在黄的51领下警方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

19曰,记者在江油市第一看守所见到了黄刚。他有1.72米的个于,刚刚度过自己15岁的生日。黄刚清晰地讲述了自己作案的整个过程,他的话很简洁,并没有表现出惧怕感。

他说,他现在很后悔,不该杀人,但他仍记恨着老师骂他的事。他说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自己,他担心的是父母会因为他不能抬起头做人,会气伤了身体,黄说这话时才开始流泪。

相信上述这起案件,会令所有善良的人感到震惊与愤怒,14岁的黄刚杀害廖孝菊老师及其女儿的残忍行径尽管可恶,但廖孝菊老师如果不辱骂他的学生,这样的悲剧又怎么会发生呢?

老师,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下面的三种观点是2000年4月我在网站上看到并下载的,现转录以繪读者,也权当对师德回归的进一步呼唤一一归来吧,师德!

听话就是好孩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

在新世纪来临,科教兴国战略家喻户晓,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情况下,真该认真探讨一下:到底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栋梁。中国要在曰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关键是人才。怎样教育好孩子,于国于家,都是头等大事。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在教鞭和辱骂声中,在扼杀孩子自我意识和是非判断能力的情况下,怎么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怎么经受21世纪竞争的考验?

当然,上述事件只是极端的特例,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问题,有师资素质、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问题,甚至也有“文革”遗风。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核心都是两个字:听话。这类为人师者一定要把学生弄得低眉顺眼,对老师绝对服从,才算是好学生,他们对学生毫无平等思想,从不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至于用什么手段整治学生,似乎越是愚昧专制的老师,其手段越有“创新”,直至违背《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受到惩处。

问题还不仅在此,听话就是好孩子这样的教育思想,恐怕在更多的教师乃至家长中也存在着。他们出于一片好心辛勤教学、严格要求,但他们总是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强迫孩子,使孩子精神上很受压抑,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经常听到有学生因没做好作业或成绩不理想而受罚或受侮辱性言语训斥,有的老师竟让三年级学生一天交一篇作文,既不修改,又无评语,连题目也不出一个。将教学变成整治学生,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就说,“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办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和呵斥,甚至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近曰,《文汇报》“名师讲坛”栏目推出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的生动教育体验就是把学生当成人,当成朋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的意识,用无私的爱教育激励新人。他们努力培养学生“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真正成为一个有自立能力的独立的人。

教育,应该把“塑造”变成“帮助”

帮助孩子们成长吧!而不是命令他们成长。我们总是对孩子们要求得太多,我们给他们规定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内容。我们总是忽略孩子们的个性。我们说了很多要与孩子们交朋友的话,但我们却做得很少。

我们不满于上司的颐指气使,可我们却都曾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们讲过话。我们的生活很乱,我们的事情很多,我们该怎样处理与孩子们的关系呢?就像我们曾为处理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动脑筋一样,让我们也为如何与孩子相处动动脑筋吧!

我们总说“塑造”这个词。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包含了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孩子是被动的,就像是一团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使他们成型。

这就是不公平。我们总要求公平,我们要求公平的待遇,我们要求公平的社会地位,我们要求公平的享受。但我们对孩子却是不公平的。

换个词好吗?比如说“帮助”吧!帮助他们的成长,就像是帮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帮助一个过早吸烟的孩子戒掉烟,帮助一个喜欢混迹街头的孩子热爱生活。

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对话,而不是我塑造你、你塑造我。就像是我们与同事之间,如果同事犯了错,我们不会去命令他如何纠正,我们会去谈心,摆明利害,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没有资格去命令他,我们只能去帮助他。对待孩子,我们就有资格去命令他们吗?

其实,我非常想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权且称之为“帮助的心态”。我们有对待同事的心态,就是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我们有对待上司的心态,就是力争做得最好,表现最好。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呢?

感谢《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们有了可以申辩的依据,也使我们有了再思考的契机。孩子是人,我们是他们的朋友。

没有人格魅力怎么能当好教师

亘古及今“教师”这两个字留在人们心中的感觉是神圣的。可是,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于最近屡见报端:小学生脸上被刺“贼”字;小女孩被迫当众脱裤子;14岁中学生被逼跳楼……这一系列暴力行为很难与人民老师联系在一起,着实给“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人们惊叹、忧虑的同时不禁要问:“老师们这是怎么了?”教师为什么非要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动武呢?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孩子听话吗?当然不是!我认为: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一本杂志对学生提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一问题,近98%的学生回答:和蔼、幽默、知识丰富的老师是他们最喜爱的。这也就是说,只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和学生之间做朋友式的交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喜欢你,信服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听话了。

做一个好教师还有一点就是要宽容、有爱心。不要只把学生当孩子看,他们幼小的心灵对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怎样对待这些错误就要看老师的了,如果一棍子打死,甚至犯一个错误就否认整个人,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矛盾,这时”有权又有力”的老师在极其冲动的情况下就容易做出违反师德的暴力行为。此时,如果老师肯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的错误,并正确地加以引导,类似的暴力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真心希望在今后的报刊上,能够看到有关教师的报道多是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而不再是又有哪个小学生受到身体上乃至心灵上的伤害。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来到!

看一看真正的优秀教师如何让孩子摆脱噩梦

《中囯青年报》曾刊登了该报记者吴宓雯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报道,文中的主人公李圣珍老师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吗?

一个装疯、自虐,甚至想自杀的“笨孩子”,经过李圣珍老师的“调教”,不仅恢复了常态,而且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6年中,先后有50多个“坏孩子”、“笨孩子”、“傻孩子”被送到李老师身达。他们每个人都有过噩梦般的过去:有的曾进过精神病院,有的曾一度得了失语症、孤独症……是李老师让他们摆脱了噩梦的纠缠,使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第一次听到李圣珍老师的名字是1999年的7月12曰。那天,一个名叫秋子的高二女生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身亡。她在留给父母亲的遗书上说:我会考两门不及格,这对我打击太大了,我对不起你们……

在采访中,我认识了一个名叫马月的女孩,她是秋子的姐姐,当时她刚参加完高考。她说,秋子是不幸的,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上了李老师,如果不是她,我恐怕早就死了,没死也早就疯了。

最近,我又听人谈起了这位李老师,说她家里住满了从各地来的“坏孩子”、“笨孩子”、“傻孩子”,这些让老师头疼、使父母绝望的孩子在这里都变成了好孩子、聪明的孩子和快乐的孩子。,

带着满腹的好奇和疑惑,3月4日清晨,我乘车去了北京通州。在一条名叫瓷器胡同的小巷里,我找到了李老师的家。两间不大的小屋里挤着4张单人床,那是学生睡的,李老师自己每天晚上就略曲着身体睡在沙发上。

刚坐稳,有人敲门,是从天津来的两位家长,说孩子厌学,现已拒绝上学,孩子说宁愿被父母打死也不去学校了,他们满脸无奈和愁容,请求李老师收下他们的孩子。李老师告诉我,这些曰子来,她不断接到求助电话和上门求助的家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孩子”?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离开李老师家后,我采访了很多曾经绝望的父母和那些曾在痛苦和无助中挣扎的孩子。我听到了一个个从炼狱走向天堂的故事。

马月的故事

马月曾经是个聪明、漂亮,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奇妙幻想的小女孩。

5岁那年,妈妈将她送到钢琴老师家里学琴,马月的乐感很好,可是手型却常常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严厉的老师见了便呵斥着用铅笔打她的小手。这使马月对老师充满了恐惧,只要见到老师就紧张,越紧张越弹不好。学了没多久,老师在小朋友中进行淘汰赛,她被无情地淘汰了。这是一直在宠爱和赞扬声中长大的马月遭受的第一次挫折,遭到的第一次否定。

马月要上小学了,父母找了许多关系将她送进一所重点实验小学。上学不到一个月,发现她眼睛弱视,在治疗的一个多月里她的瞳孔被放大了,她看不见黑板上的字。期中考试她两门功课不及格。

马月成了“差生”。班里同学歧视她、欺负她,喊她“傻子”。她忘不了那天下午,全班同学都要挨个去校长室考朗读,为了能得个好成绩,为了使别人不再喊自己傻子,马月早就将那篇课文读得滚瓜烂熟。

轮到她了,只见站在一旁的老师在校长耳边说:“这孩子有点傻,可能脑子有问题。”她一下子呆住了,望着课本,脑子一片空白。

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大家囷成團做游戏。班长点了人数后报告说:“老师,多出一个人。”老师指着马月说:“你出去,自己一边玩去吧。”马月只好低着头忍着泪走出队伍,背后传来一阵讥笑声:“傻呆呆的,还想做游戏--”她孤独地走到操场外,用树枝在地上拼命地写着:“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