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大学生是足够还是太少?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比例为1.429%,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中居倒数第二。同一比例美国为32%,加拿大为37%,连菲律宾也为。我们常常抱怨我国国民素质太低:厂长经理中没有几个对8人,运动员中没有几个大学生(恐怕连上过髙中的都不多),演艺界作品粗制滥造、庸俗不堪,许多做官的不学无术,更不用说普通农民。什么原因呢?国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此之少,而受到的教育又是一种被扭曲的应试教育,其结果不言而喻。
为什么不多培养些大学生呢?
反对扩大高等教育的人有一种说法:“盲目扩大招生将引起社会不安定。”这种观点听起来似有道理:年轻人集中在一起,又有了知识,好像容易闹事。事实非也!有知识的青年从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而不是相反。“五四运动”就是由于广大青年学子的推动,促进了科学与民主在中国的传播。1976年的“四五运动”则加速了四人帮的倒台。任何一个社会的不稳定都是由其内部因素造成,将其归结到青年学子身上,不仅有失偏颇,更是张冠李戴。大学生多了,找不到工作的总是有的。在市场竞争下大学生失业是正常的,无需大惊小怪。认为大学生失业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却不怕大量的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甚至文盲失业,说穿了,无非是封建的“愚民政策”在作怪!即使暂时失业,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肯定远远超过中小学生。在环境逼迫下,许多下岗工人都成功地二次创业,大学生一定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为何一定要国家分配,在机关里混一辈子?在经济文化仍十分落后的我国,大学生毕业后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国家改变传统的用人方式和管理方式。只要我们有了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中国的大学生中同样能涌现出比尔盖茨式的创业者。
的确,目前中国大学生毕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不是大学生太多的原因!每万人口中只有50名注册大学190生的中国为何竟接收不了每年毕业的150万大学生呢?其实,现在的大学生不是不好找工作,而是不好找“好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考上大学意味着进了保险箱,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现在引入市场机制,大学生有了自己挑选工作的自由。国家机关、热门行业、高薪外企、沿海大城市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乡镇企业,更不要说农村,当然分配困难。大学生毕业为何一定要跑到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和大城市呢?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乡镇企业更需要大学生,而我国辽阔的农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楼脱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更需要大学生。农业科技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农村需要推广农业机械化,需要开发小水电、新能源,需要有资格的医生和教师,农村更需要懂现代化的人来管理。如果仅仅鼓励农村青年为了跳出“农门”而学习,大学毕业后统统留在城市,其结果就是:发展教育与农村摆脱贫困落后毫无关联,科学与文明将始终远离占人口80%的农村,农村发展也只能始终处于低水平。这是我国教育的重大误区!当然我们绝不能再像文革时那样强迫大学生去农村和边远地区,而应由国家制定优惠政策,例如取消限制人口自由迁移的户口制度和档案制度,在招收研究生时,对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过几年且作出成绩的人优先录取(当然必须成绩合格)、从而鼓励大学毕业生无后顾之忧地离开大城市,去上述那些地方创业、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国广袤的山川平原也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这些年轻有为的大学生的到来,而且愈多愈好!
再看一下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題,人们的道德水准、社会公德下降,犯罪率上升。这固然与民主法制不健全有关,但多年来教育的失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教育已经退化到只为培养几个考试尖子时,谁去关心和培养青年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呢?而众多被遗忘、被忽略的青年向何处发展呢?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许多犯罪分子丧失人性的罪行,从反面说明了我们多年来教育的失误。当道德教育退化成一些空洞抽象的口号和死记硬背的教条时,社会上必然充斥着满口假话、粗话、脏话,不讲公德的公民们。
年轻人进了大学,让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是填鸭似地向他们灌输一些陈旧、过时的教条,考他们死记硬背的本领,还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自主权的基础上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使他们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打下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同时给他们创造一个发挥特长、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的广阔天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它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有待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来共同探讨。
1977年恢复高考,是邓小平的一项伟大历史功绩。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也是惟一的选择。正如杨东平先生所说,它肯定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恢复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人们丧失以久的权利,从而给了无数青年以巨大的希望。我们这些经过77、78年高考有幸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想起邓小平当年这一伟大的举措,至今仍然充满感激之情!二十年过去了,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年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科学技术竞争愈加激烈。党的十五大也已经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如今高考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环顾世界,原来采取与我国类似高考制度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已经改革了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舍取的方式,而采用宽进严出,基本知识测验加平时成绩、特长等录取方式,高等教育皆大大普及。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而现代教育同样是从西方传来。我们应该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停止闭门造车。不耻于学,才能大步赶上。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优势,为了使中国在廿一世纪不再错过机会,我们必须改革严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高考制度。取消高考,扩大高校招生,是推行素质教育惟一可行的道路。当上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幸运,而成为公民的普遍权利;当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普通公民时,我们距离文明、富强、民主的中国也就不远了。
中国教育改革,敢问路在何方
要想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本应凭借考生的实力,但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却鬼迷心窍,企图通过迷信方式帮孩子金榜题名。于是,以骗财谋生的“大仙”们趁机堂而皇之地卖起了“考试符”。
望子成龙迷心窍家长竟买考试符
《哈尔滨日报》曾刊登了一则记者孙丹采写的奇怪报道:
日前在哈师大附近一“大仙工作室”内看到,十余平方米小屋内,十多人在排队等待。“大仙”拿出一块红布条,对着布条念了一会,用黄纸包起来交给家长,嘱咐道:“孩子考试时,让他装在胸前的兜里,保证能考好。”家长双手接过符,交给“大仙”200元钱后,带着满头大汗的孩子离去。在这里,“考试符”的最低价格为200元,心诚的家长则主动加价。
家长真的相信“考试符”能给孩子带来好运吗?一位刚花300元给孩子求了符的家长说:“不太信,不过这就当给孩子上保险了,反正就是花点钱,也没有什么害处。”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采取这种迷信方式,不仅会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误导,还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对考试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考试带来的各种压力,由此造成形形色色的各种悲剧,以及上述发生在哈尔滨的学生家长买考试符的迷信活动,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祸害,真可谓罪孽深重!
到底如何改变中国教育此一令人深恶痛绝的现状呢?
看一看美国中小学怎样上课
美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美国中小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理论讲解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实践靠学生自己理解。
美国的教育体制高度分权,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标准。各地的中小学均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设置课程。
美国中小学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有4大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些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4大门核心课程只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其余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几种自选课。每所学校开设的自选课多达几十种,有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劳作类等,具体包括电脑、驾驶、机器操作、建筑设计、无线电修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不同于职业学校,只讲有关知识和学习一般技能。课堂讲授孩子生活中的事美国各州的教材都有地方特色,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更有兴趣,也从小培养起热爱乡土的观念。为了竞争,各种教材都编得引人入胜,而且不断更新。如美国老宇航员格林1998年10月以77岁的高龄重上太空,数月后,书店里出售的教材已有有关他的故事。学校的科学课讲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介绍网络,语文和历史课都加进新近发生的事件。美国学校通常选择最能吸引学生的教材。
在美国,凡是孩子生活中的事情,都能在课堂上学得到,课程五花八门。此外,学校还请校外人士来作讲座,如讲艾滋病、讲航天飞机、讲空间站、讲各种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老师是多面手,是朋友。
在美国的小学里,一个班级通常只有一个老师,可这个老师是全能的,他要教学生美术、音乐和体育之外的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