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观察要全面。应通过各种渠道对观察对象进行周密全面而系统的观察分析,必要时,包括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及发展的全部过程。一是从班主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观察。二是要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观察,如在游戏、班会、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以获得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三是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常常可以获得更加自然真实的学生信息,如学生服饰打扮和情绪变化,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常常隐藏着发生问题的征兆。
第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造成一种和谐的气氛,优化观察环境,以获得丰富的真实的学生信息。
(二)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通过对有关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来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关学生的书面材料记载着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这些资料可以部分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家庭等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每一个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与趋势。资料分析是一个初步认识班级和学生、了解基本情况的最简易的办法。接受一个班级时,班主任需要查阅学生有关资料,以便尽快地初步了解情况。
有关学生的资料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档案资料,它包括学籍册、历年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体格检查表、有关奖励和惩罚记载、入团入党申请书等;二是班级记录资料,它包括班级日志、班会、团支部会议记录、班团活动的计划和总结等;三是学生个人写的资料.如日记、作文、各科作业、学习笔记、各种答卷、墙报资料等。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书面资料时,应注意:
首先,要反对本本主义,对待资料要有发展的观点。资料记录的只是学生过去的情况,只能说明学生的过去。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千万不能把资料作为了解和研究学生和制订工作计划的惟一依据,尤其是不能受资料的束缚,带着先人为主的观点看待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受过挫折的包括犯过错误的学生。
其次,对待资料要有全面的观点。记录反映仅仅是学生情况的某些方面,仍有待于充实。而有的情况,一般书面资料是反映不了的,资料记录的常常有其局限性,有的内容还有待于核实,或作必要的更正和补充。
第三,对待资料要有兼容的观点。班主任应注重对新情况的收集和记录,不断丰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三)谈话法
与学生谈话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谈话法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集体,根据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谈话的方式也要有所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谈话形式:
1.商讨式谈话
班主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商讨问题的方式,与个别学生谈话。这种方式适用于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
2.点拨式谈话
班主任用暗示的手段,或借他人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这种谈话方式,适用于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强、心理敏感的学生。
3.触动式谈话
班主任以严肃的态度、激烈的语调、尖锐的语言给学生以较大的触动,促其思考和改变。这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但要注意适度,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引起对抗性的情绪或冲突,以免伤害学生,否则,达不到了解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4.谈心式谈话
班主任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与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交流内心的真实思想。这种谈话方式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很方便,课后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但使用时要讲究谈话的艺术,巧妙而自然地加以引导。
5.突击式谈话
由于某种必需,班主任因时、因事、因地、因人进行个别谈话的方式,主要用于自我心理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不肯轻易认错,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盖,或转嫁他人。班主任利用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冲突时机,突破其心理防线,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6.渐进式谈话
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谈话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同这些学生谈话,语言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以沉默相待,甚至采取一些意外的过激行为。因此,谈话时要适可而止,分步将个别教育的信息全部输出,逐步将问题引向心灵深处,取得预料之中的效果。
7.循导式谈话
这是一种根据谈话的不同对象、事件性质、影响程度,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态度的谈话方式。对明显的问题及时谈话,对隐性的问题伺机谈话,对褒扬性和一般性的问题可以公开谈;对贬抑性、隐秘性的背后谈。对性质轻微或初犯者要态度温和,对性质严重或屡教不改者要态度严肃。
要想通过谈话获得真实的信息,达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目的,必须做到,事先确定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包括事先了解谈话对象的个性特点;谈话的态度要诚恳,师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要有启发性,调动谈话对象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反映有关的真实情况;要尊重事实,引导学生敞开思想,去掉顾虑。此外,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有错误才谈话的印象,避免学生对谈话产生误解,影响谈话的真实性,最终难以收到想要获得的信息。
(四)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对学生情况或某个有关学生教育问题进行考察了解的方法。一般意义上讲,各种方法多属于调查访问法的具体方式,如资料分析法是书面调查,谈话法是询问调查,观察也可称直接调查。这里讲的调查访问是指间接调查,它是班主任通过与所要了解的对象有关的人,如家长、同学、朋友、任课老师等进行调查,从而获得所要了解对象情况的方法。班主任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在直接调查中难以获得到的信息资料。
使用这种方法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尽量采取个别访问,以免调查对象因人多怕泄密而不敢讲真话;尽量选择能够客观反映情况的人进行调查,一般不宜选择与了解对象关系最好或最差的学生作调查,要为反映情况的人保密,以免造成学生间的矛盾。
有位同学,上课总是讲话,作业也不认真,初二第一学期两门功课不及格。老师多次跟他谈心,上课经常提问他,经常检查他的家庭作业,但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将他和一名班干部坐在一起,想让班干部影响和帮助他。几天以后,他又把那位班干部气走了。到第二学期,他仍然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老师批评他,他保证说:“到初三一定好好学习,消灭不及格,争取将各门功课提高到80分以上。”于是升到初三,仍然如此,几门功课仍挂“红灯”。这位学生经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在较长时间里进步为什么不明显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老师首先对他做了认真仔细的观察。结果发现他常提前回家,有时甚至课没有上完便偷偷溜走。经过了解,老师才知道是家长给孩子安排了磨豆腐的任务,于是老师立即前去家访,想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谁知他父亲说:“我们也不想孩子上大学,混张毕业证书算了,将来,跟我做生意。”从家长的话中,老师知识到学生学习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在家长身上。通过调查研究,老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现象中分析出根本原因。这样为今后进行有效的教育提供了基础。
二、与学生谈话要备课
谈话是了解和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谈话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严厉批评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几句,或者信口开河,语无中心,谈没重点,往往达不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与学生谈话也要象上课一样进行备课。
1.备中心
一次好的谈话应如一首明快的诗、一首悦耳的歌、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部动人的小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与老师交谈,消除相互间的隔阂,说出心中的话语,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谈话的中心要明确,这样才有针对性,要做到谈话中心明确,就需要在谈话之前透彻地了解情况。常听有的老师说:“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没想到你现在变成了这样子了!”言语中流露出对学生变化的不了解,假如不作细致的调查,用老眼光看学生就容易使教育出现偏差。因此,谈话前我们要了解学生最近的情况,回忆他平时的表现,还要向别的同学、别的老师乃至家长了解,只有摸清情况,才能全面地看问题,从而提炼出谈话的中心,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2.备艺术
有了明确的中心,可以说谈话已成功了一半,但要使老师的谈话令学生愿意听,学生有心里话愿意与老师讲,就要求谈话赋有一定的艺术性,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话的艺术涉及面很广,诸如谈话的时间的选择、地点的确定、事例的列举、道理的剖析、语气的把握等等。比如时间上,是一旦发生问题就进行“热处理”好,还是暂先搁置一段时间,待时机成熟再进行谈话,这是颇有讲究的。有的问题清早就解决好利于一天的学习,而有的问题则会影响到学生一天的情绪。有的问题中午解决学生可能心烦意乱,而晚上交谈则心平气和。学生的心情愉悦时指出其不足易于接受,而闷闷不乐时言其缺点则产生反感。有时别的老师已跟他谈过话,你再找他谈话,他会认为你婆婆妈妈,反而难以接受。总之,谈话要适时,适地。此外,谈话还要讲究许多策略,讲究方式方法,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套路,需要教师因人因地因事而采取比较适合的艺术形式。谈话的备课就是要对这些作一番准备,因为艺术的东西往往是经过仔细思考后得来的,只凭临场发挥和灵感不一定可靠。至于谈话的艺术将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
3.备“预习”
在与学生进行实际交谈中,有一些班主任不免有翻来复去、喋喋不休的强力指责,学生俯首贴耳被动听的现象,而班主任老师推心置腹地倾心交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心悦诚服接受的现象较少,这样是雨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班主任进行的不是心平气和的谈话,而是家长式的训话,是一种满堂灌,老师启发少,学生自省少。因此,与学生谈话前最好找学生交底,并在交底之前,考虑好今天谈话要学生配合些什么,从而围绕它布置一些“思考题”,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作好一些材料或语言准备,先与班主任谈什么后谈什么,让学生有谈话前和谈话中的一番冷静的思考,从而在谈话中或真心地独自,或坚决的表态,或勇敢地提问,或大胆地建议,使谈话如病患中的一剂良药,逆风中的一臂之力,使人清醒,给人鼓舞。
4.备得失
作一次谈话之后,班主任还要对谈话进行小结,一方面要对谈话的效果进行分析,看看对学生了解情况是否完全达到自己预先的要求,是否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总结一下,这次谈话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谈话时艺术运用得是否适宜,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对下一次谈话提出合理要求。备得失不只是一种内心活动,更应该用笔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这样日积月累,才会获得大量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水平,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
延伸拓展
中小学生常见学习网址
1.中小学生学习网址(http://www.zxxsxx.com)
2.中学生学习库(http://www.xuexiku.cn)
3.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网(http://www.chinald.net.cn)
§§§第三节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生活长达人的四分之一生命。学习的成效和收获、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养成都关乎着一个人终身的成就,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态度决定成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人们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充实和幸福,有的人活得空虚和悲惨,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人生态度的问题,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路径和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决定人生幸福的心态有以下十个方面:爱与温情、感恩、好奇心、振奋与热情、毅力、弹性、信心、快乐、活力、服务。同时,也有导致人生自毁的另外一些因素:求败的性格、自恋狂、情感幼稚、求败的认知、虚幻的期望、自卑过重、报复心强、寻求注意、追求刺激、欺世情结、执拗多疑、年龄危机,等等。因此,决定人生是否幸福与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的选择,选择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意味着将有幸福的人生,选择了消极的人生态度就等于选择了自我毁灭。同样,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内部,有些学生能快乐,有些学得辛苦的原因。对待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导致学习不同的品质。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许在教育界,大家都知道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兴趣是学习的导师。但很多人仅是将这个道理当作常识来看待,这比不知道还要有危害性,因为人的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惯性往往会忽略了真理的存在价值。从学习的兴趣作为人生心态的角度来看待,这绝不是一个真理的存在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人生幸福和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的问题。只有有兴趣的学习,一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一个人的精力和毅力才会达到至高境界。
(二)学习的毅力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再没有比这个过程更需要持久时间。学习的艰苦和付出的精力是人生中最大、最多的,也是最难的。尽管学习艰苦,但现代环境下的人须臾不能离开学习,否则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和现代意义的生命结束。所以人要生存在当前的时代,尽管多么不愿意也必定要学习。既然别无选择,人的学习就应该为自己的惰性寻找突破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在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的自觉毅力的培养。以前我们教育者常常以典型的人物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宣传,作为教育的榜样。这从人的偶像崇拜心理来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效果不一定明显,毕竟典型人物是少数,是被供在偶像的神位上的神,是绝大部分的人不能成为也不会成为的人。这样的教育的结果必然是教育时轰轰烈烈,教育后凄凄惨惨,事倍功半,甚至无功。毅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不需要用典型来强化,关键是发掘其产生毅力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每个人的学习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毅力会是自觉而持久,力量无穷。所以,培养毅力只能从人的内在去培养,从人的自身需要去培养。这并不是说唯兴趣论,而是为培养毅力找到适当的途径提供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