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21135900000022

第22章 学生学习问题(3)

(三)学习的宽容精神

学习是痛苦的吗?学习必须有悬梁刺股精神?我们传统的教育一再强调学习必须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必须有大无畏的精神,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在特定的时代下,提出这些要求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是一切时代都应该具有的品格。事实上,人能努力学习不仅要有兴趣,有毅力,更应该有宽容精神。为什么呢?没有宽容的心态和宽容的环境,教育者不能发现人的兴趣,受教育者不会有发展兴趣的可能。只有奠基于宽容精神土壤上的教育才能是发现人的教育,才是培养人的教育。受教育者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才能尽情吮吸人类社会的阳光雨露。教育者不因命令所累,受教育者不因被命令所伤。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不会对他人苛求,而代之以欣赏他者,才会吸收别人的成果,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吸收学习,这比被动接受的学习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对自己而言,只有不苛求暂时的完美,才会有更平常的心态去再次发现、改善和创造,这个意义上说是创造性的学习。同时,只有宽容别人的苛求,才能发现真我,才能用最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在比较中学习。所以,培养宽容的学习精神比在形式上刻苦努力要更有动力、更有收获。

总之,只有站在主人的意识上自觉地学习才是有成效的学习,否则,以屈从的心态,被动地接受别人,学习兴趣的真实、学习毅力的坚挺就值得怀疑。

二、善其事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了上述心态并不是说就能学习好,学习就一定有效率。学习的效果还取决于怎样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学习方法。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促进学习量的积累以至发生学习质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学习绩效好坏的直接因素,那么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

(一)根据学科规律指导学习

任何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必然是由其特殊性,由其学科发展规律决定的。这就告诉我们,离开学科规律的学习必将是低效率的学习,是钢没有用到刀刃上的学习。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迷信于某种学习方法,这有失偏颇。只有对应学科规律的学习方法才是最简单、最高效的。这也要求我们教育者教学时最该做的是探讨本学科的规律,而不是单纯的为教学发明什么新招术。那么对于中学教育来说,教育者一般不可能站在学科研究的高度发展学科,但对于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预测的了解总是应该做到的,这对于探讨本学科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很有意义。而对于学生来说,对某一学科的规律不可能像教师一样清楚,这就要求教师直接教育,给予探讨的空间。也许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就是发现和培养人的过程。最怕的教育劳动就是教者不知学科规律去教学生,虽然看起来教者和受教者都很努力,但是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针对中小学学科门类少,学科浅显的特点,班主任应该和科任老师合作,探讨各自学科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入门,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换思维

学习就是认同他者和在实践中改造他者的过程。在学习中,首先是学什么,这是他者。然后,我们认同他者以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善问题、回答问题,这个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变通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就首先应该给予受教育者,他者——学什么,所以我们有必要讲和教。但是这只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此后,要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必须让他能够发现学习内容的真和美,发现问题的所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者的目的,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的目的。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灌输式教育看到了第一步,这很伟大,但不够。对于解决第二步怎么办,这个就是教育要尽力解决的难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和教师都是有着同样需要的人。那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能够换位思考,自己的事怎么做自己最清楚,根据这种需要出发,跟学生探讨具体的学习方法。在这过程中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同一体,双方的认同和提出问题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习就成为互动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

此外,要达到师生互动,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教师是很值得学生尊敬,但不是神圣的,学生能够在接受教师的同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并非向教师挑战,也不存在不尊敬师长的问题,是学习本身的性质使然。乖学生固然是好孩子,但在学习上不能互动的乖学生就是个笨学生。试想,当学生离开教师,只会从书本上或社会实际中全盘接受,不提出自己的质疑,那么还不如不知道任何东西来得自然。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

刚接新班的班主任工作,报到的第一天就有一位新生来报到,记得当时是他的姑丈和他父母的一个朋友送来的,父母都没有来。我看他穿着一条前面两个大袋、两侧两个大袋的裤子,头发有染烫过,给我的第一影响很差。从他姑丈那里了解到,该生考入福州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因结识了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经常上网,学习一落千丈。父母没有办法才把他转到英才学校来读书,他姑丈给我讲让我把他看紧点,生怕他翻墙逃跑,当时我自己也很紧张。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当天就请他帮我打班级学生的名单,刚开始他说不会打,我说没有关系,我教你用汉语拼音慢慢打,结果他很快就把名单打好了,我抓住这个机会和他沟通,我说:看样子你对计算机很熟练,给老师没有说实话,老师把你当成真正朋友,可你第一次就给我撒谎,这样很不好,我看着他低下了头不说话,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真正的朋友必须以诚相待。当天晚上我又到生活区看望他,问他在生活方面有无困难,在交谈中告诉他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同时告诉他现在还是以后只要生活还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我能帮他解决,让他尽管放心读书。刚开始几乎天天看到他就会问他是不是有困难,学习是否适应等问题,该生看到我像朋友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他也愿意将他自己的过去讲给我听(高一一年经常逃课、学习成绩下滑,曾离家出走一个多月等情况),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通过该生在短短二个多月时间的努力,在半期考中考出了全年段文科第13名的好成绩,在家长会上我准备让他发言,并打电话通知他家长一定要来参加。听到该生的成绩,父母非常高兴,表示一定来参加。该生在家长会的发言稿上这样写到:“尊敬的家长你们好,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一个人,他不但使我们班在文科平行班的成绩先拔头筹,还给我们全班38位同学一个温暖的家,整个班级散发着浓浓的集体荣誉感,这与他的“春蚕至死丝纺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不但解决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也一一排解正处在青春期轻狂的我们心理的问题,陶老师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由衷的感谢你。陶老师谢谢你!”该生的母亲当众泪流满面,家长会后该生的父母给我说了无数的谢谢。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又深深的体会到了我当老师的成功。

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很多:如创造氛围,轻松的交流、单独与学生交流、不在众人面前批评,参与活动,融入其中(博饼、投篮比赛等)和学生一起参加,和学生和平相处;众人面前夸奖,背后提醒;特殊学生,特殊关爱;利用班会,轻松畅谈等。

总之,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只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高度科学的教育手段,细微入情的教育技巧,去感化学生、说服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心甘情愿接受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20年的教学中,我们悟出了这个道理:“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的爱是根本的,但还不是全部,因为如果这种爱不被学生所接纳,师生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效能无法实现。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就需要掌握多种技巧。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学会自我关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尽管教育者可以提出很多的教学方法和发展新的教学技术,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这里有很多因素,但起码有一点:每个学习的主体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每一个有差异的学习者,怎样理解同样有差异的教育者的内容呢?那得学会关照自己,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不要企望可以改变教育者,但是改变自己总是可以的。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这些问题提给自己,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很清楚这些问题的话,学习的过程就变成是改变的过程,就会变成符合自己实际的过程。尽管学习者最后不可能有相同的成绩,但应该是最真实的学习效果的体现,这样的学习过程铸就的是学生的内在,是学生学习最应该得到的东西,而不仅是外在的、短暂的知识或分数的体现。

三、终身学习,一生受用:人生规划指导

幸福的人通常是这样一类的人,即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与他的生活目标相一致。比如,一个有着很强组织意识、文字天赋和诲教倾向的人,就很可能从编辑、教师等职业生活中得到最大满足。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度过一生?职业指导和人生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人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一个实现那些影响日常生活的无数更小目标的时间表。人生规划的设计是要使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地利用脑力和体力。事实上,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生规划可以合理地分配你的精力,并且达成个人的人生目标,正如西方有一句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青少年正处于确立理想、选择人生的时期,又是学习生命的黄金时间,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选择一种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改善学习生命,并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人生规划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发现或搞清楚你主要人生目标是什么;

步骤二:为这项人生目标进行职业选择,并开始着手准备;

步骤三:该着手考虑人生和职业规划中的具体细节,形成短期目标;

步骤四:策划如何实现这个短期目标;

步骤五:开展行动;

步骤六:不断地修改和更新你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和个人辅导帮助学生开展自己的人生规划。以下提供的案例,通过家长参与、同伴互助,激发了学生展开对人生未来的思考,值得参考。

拓展延伸

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法

中国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其实是在无形中阐发一个教学的理念:教学的人性假设是教学的前提。继续探究下去其实可以发现这个假设在教育中的根源:兴趣的不同导致了人性的不同,对于接受和学习的知识就不一样,教育实践中教育和受教育的结果就异同。所以,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人性假设作一番考察才能因材施教,因材就学。这个问题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任何人的兴趣都不是自发产生的,某种兴趣的生成以至形成习惯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不可能性、兴趣培养的不可能性。恰恰相反,这正是教育的切入口。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综合环境,其兴趣就得到了培养,随之而来的选择和学习就将事半功倍。所以无论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兴趣问题,为兴趣的养成创造一个条件,而不是本末倒置地探讨教育的结果。

§§§第四节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辅导

班主任应该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学生间存在着复杂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来自个人层面,也有的来自社会文化层面,有些学生是生理或心理有显著障碍的身心障碍者。而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智能力、社会发展及不同的出生和成长背景,学生都不只是单一种独特性,而是在各种层面上都有其差异与不同存在。以下将针对学生身心障碍、多元智能、多元文化背景来分析其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在班级管理时应有的辅导策略。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辅导

目前中小学普通班都有一些身心障碍学生,教师在班级管理时对这些被定义为身心障碍的类别和特征,及其教育辅导措施,应该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变迁迅速,心理疾病患者有人数增加和年龄下降的趋势,教师也应该一并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如何帮助学生或在最关键的时刻伸出援手。

1.身心障碍的教育与辅导

身心障碍的定义

依规定,所谓身心障碍,乃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智能障碍;(2)视觉障碍;(3)听觉障碍;(4)语言障碍;(5)肢体障碍;(6)身体病弱;(7)严重情绪障碍;(8)学习障碍;(9)多重障碍;(10)自闭症;(11)发展迟缓;(12)其他显著障碍。另外还有:平衡机能障碍者、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颜面损伤者、失智症者、慢性精神病患者、顽性(难治型)癫痫症者、因罕见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碍者,而这些身心障碍情形都有可能在班级学生的身上发现。

生理上的障碍,如视觉、听觉、肢体、颜面损伤、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较易为人所辨别。而心理上的障碍,有些仍可经由短暂的对话和互动了解,例如智能障碍、语言障碍等。但有些就不容易充分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仪器、工具或专业人员的鉴定,例如生长迟缓、情绪障碍、慢性精神病患者、罕见疾病等。

身心障碍学生的认识

教师对于较不易掌握和了解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必要加以认识,以下将针对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或疾病,包括生长迟滞、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抑郁症等加以介绍。

1.生长迟滞

生长迟滞不但发生在新生儿、学前幼儿,也可能发生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影响正常生长的因素很多,包括染色体、荷尔蒙、营养、疾病或遗传等,其中由唐氏综合征、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低能症、骨骼软骨代谢异常等所造成的身高不足现象,于青春发育完成前予以适当治疗,则可获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