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发(1906~1946)原名元钊。广东云浮人。
邓发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读书,因生活所迫,于1921年去广州、香港谋生。此间,与海员工人领袖苏兆征相识,并在其帮助影响下,投身于工人运动。次年,参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海员大罢工,经受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这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逐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从而为后来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925年,在著名的省港大罢工中,他参加了罢工委员会的工作,任工人纠察队队长等职,勇敢地站在斗争第一线,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同年秋,由苏兆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作支部组织干事。之后,他担任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积极组织支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邓发担任了广东油业工会党支部书记,组织工人继续坚持斗争。同年12月,他参与了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任五区副指挥。起义失败后,奉命离开广州,回到云浮老家。1928年春赴香港任中共太古船坞支部书记,后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并在中共中央特委领导下,组建了香港特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秋,他被补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和广州市委书记等职。在革命处于低潮,斗争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他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忘我工作。1930年春,他调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同年9月出席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不久被任命为中央闽粤赣边区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1931年夏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处工作。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工农民主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并被任命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长。在194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和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他分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中央纵队政治委员,负责指挥中央纵队的行军和领导国家保卫局的工作。行军途中,他同广大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激励大家战胜困难。1935年1月,他参加了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担任了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粮食部长。1936年6月,他受党中央委托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1937年秋奉命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第十八集团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主管党在新疆的全面工作。在此期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推进政治、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1939年秋,他回到延安,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和中共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此间,他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办并主编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喉舌——《中国工人》杂志,坚持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会工作方针,组织制定正确的劳动政策,加强了党对职工运动的领导,为各抗日根据地的职工运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初,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起组织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他被推选为主任。4月,他出席了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9月,以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肩负着80万职工的重托,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并在会上提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八项主张,受到全国代表的热烈支持。会上当选为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访问了英国、瑞士、意大利、埃及、印度、菲律宾等国。1946年1月由马尼拉回国,途经上海到达重庆。随后,为进一步统一中国工人组织和推动工人运动发展,他协助中国劳动协会负责人朱学范作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8日,他同王若飞、秦邦宪等同机返回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并请示工作,途中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时年40岁。